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低油(糖尿病低脂食物有哪些)

中国糖尿病同伴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友低油饮食助降糖,抓住这些藏油食物!

核心提示:25克(半两)花生米或瓜子(或核桃)所含油脂就约等于10克纯食用油(约1汤勺),这些“看不见的油”如果不加限制,很容易就造成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热量超标。

是否控制了饮食但也没见体重下降?有可能是你的饮食搭配出了问题,许多看似不起眼的食物,其热量却不低,坚果就是一个例子。

坚果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食物,可以补充摄入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常见的坚果有核桃、花生、瓜子、杏 仁、榛子、腰果、松子等,这些坚果除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叶酸、镁、钾、铜、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较多的膳食纤维,这些成分都对健康很有益,许多糖尿病患者也会把坚果作为日常零食。然而,坚果含糖量低,但是油脂含量却较大,吃得太多会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可通过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举个例子,25克(半两)花生米或瓜子(或核桃)所含油脂就约等于10克纯食用油(约1汤勺),这些“看不见的油”如果不加限制,很容易就造成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热量超标。

因此,糖尿病患者吃坚果也要计算热量,通常,一天的食用量控制在50克以内就足够了。每次摄入的坚果量需计入一天总能量之内,并相应减少烹调油的摄入,这样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利于健康。

事实上,适当地吃坚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是非常有益的,在“护士健康研究”这项著名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当中发现,和从来不吃坚果的女性相比,每周吃约150克坚果的女性糖尿病风险会下降27%。按这个数量,平均每天只需吃20克坚果仁(大约是女性的手一把能抓住的量)。也就是说,少量吃坚果,只要日常坚持下去,就可以得到防治糖尿病的好处。

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关注您健康

少盐、节油、控糖,减少慢性疾病,保护心、脑、肾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人的患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40-74岁居民首次卒中发病率平均以每年8.3%的速度增加。

我国40岁以上脑卒中现患病人数1242万!

2020年我国脑卒中新发患者达到370万人次。

脑卒中风险与日增加

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就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

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我们越来越多的摄入高盐、高糖、高热量、高油脂食物,最终导致我们的身材变性,慢性疾病增加,且正常呈现年轻化趋势,使我们未老先病。

有研究显示,高盐的摄入是导致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导致我们人体的血脂、血糖代谢紊乱,发展成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使我们的身材也逐渐变圆。

慢性疾病:是对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很难治愈,而且病因比较复杂的疾病总称呼。

慢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肿瘤、肺心病等。

长期的慢性疾病,损害我们的血管、心脏、大脑、肾脏等,最终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心脏病、冠心病、肾脏衰竭等。

而引起慢性疾病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以往我们认为脑卒中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很少得,现在45岁以下的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提前倒下了,半身不遂,使整个家庭陷入危机。

静脉溶栓,给脑梗死患者一个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这都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预防,往往以工作繁忙为理由,或偷懒一点、馋一口,逐渐的发生的。

我们不要等到老了再开始节食(少盐、少油、少糖),再开始运动,再开始预防疾病。从现在开始,就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我们远离疾病。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低盐、低油、低热量,“开小灶”让糖尿病患者吃得香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文翰 受访者供图

提到“开小灶”,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各种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开小灶”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来自新桥医院的医护人员专门为糖尿病患者定制的低盐、低油、低热量健康餐,从而提高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愈率。

护士为患者测量血糖

“这8份套餐是专门为糖尿病患者定制的,一会记得带进红区。”3月24日中午,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罗春梅护士长提醒即将进入红区交班的护士。

为什么要给糖尿病患者“开小灶”呢?感染二科主任徐智教授介绍,在科室批量收治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很大比重,除新冠肺炎外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基础性疾病,且病情都较危重。为给患者精准治疗,他们除遵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科学施治外,还充分发挥科室医生来自不同临床学科的优势,定期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等,制定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其中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又占到近两成,因此医护团队为这部分患者制定了专门的治疗方案。

罗春梅护士长介绍,在日常临床治疗中,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以外的膳食营养调节、运动改善、心理调节、血糖监控等都十分重要,所以,为加强这一部分患者的慢病管理,医护团队也多方努力,联系专门的营养师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一日三餐营养食谱,再请医院后勤保障团队根据患者们需要,专门“开小灶”定制低盐、低油、低热量的糖尿病营养餐。此外,还专门由来自内分泌科的临床护士王桢牵头负责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

“程叔叔,先吃莴笋、青菜,再吃鱼和肉,最后吃饭哟……”护士王桢一边为患者送餐,一边提醒着用餐顺序。王桢解释:“根据有关临床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先食用蔬菜,然后食用蛋白质(肉类),最后进食碳水化合物的顺序,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最佳。”

不仅如此,王桢还为患者们建立了“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交流群”,并邀请到来自新桥医院内分泌科的医护专家助阵,就大家对于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相关的疑问进行在线解答,每个护理小组对接联络员也会根据患者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在病房,王桢还与战友们在病房带领大家一同做八段锦、健身操等运动。并且还为糖尿病患者举办健康知识小讲座,就大家关心的慢病管理问题进行讲授和解答。

此前,一位经过他们精心治疗后新冠肺炎症状达到出院标准、血糖也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黄阿姨在出院时说到:“医生说我要出院啦!没想到在这里除了治好了我的新冠肺炎,还学到了糖尿病管理的知识,以后有糖尿病的问题还可以咨询你吗?”

面对患者的信赖和不舍,王桢果断答应到:“当然可以,咱们的糖友群不会解散的,以后有问题都可以在咱们群里常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