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耳朵叫(糖尿病人耳朵嗡嗡响怎么办)

峰医话健康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耳朵或有预警?耳朵若出现2种异常,建议警惕血糖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身体发出的微妙信号,而这些信号有时正是疾病来临的前兆。糖尿病,这一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过程悄无声息,却可能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留下蛛丝马迹。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鲜为人知却值得警惕的现象:糖尿病患者的耳朵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变化或许正是血糖失控的预警信号。

耳朵:血糖水平的“晴雨表”

耳朵,这个看似与糖尿病无直接关联的器官,实则与我们的糖代谢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耳朵上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密集,对血糖变化尤为敏感。当体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这些微小的血管和神经可能会受到损害,从而在耳朵上表现出特定的异常症状。因此,观察耳朵的变化,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糖尿病的踪迹。

听力下降:无声的警报

听力下降,这一看似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自然现象,实则可能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听力损失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内耳的微小血管和神经,导致听力受损。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嘈杂环境中难以听清对话,或是需要调高电视音量才能听清,这可能不仅仅是年龄增长的问题,而是血糖水平在悄悄作祟。此时,及时监测血糖,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或许能减缓听力损失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听力下降并非糖尿病的专属症状,但它确实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或是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那么任何听力上的变化都应引起你的高度重视。

耳垢异常:油腻的警告

耳垢,这个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理产物,其实也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耳垢呈淡黄色、干燥且片状。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耳垢变得异常油腻,甚至伴有异味,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血糖水平正在失控。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使得耳垢变得油腻。这种变化虽然不如听力下降那样直观,但同样值得警惕。

耳垢异常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是身体内部代谢紊乱的反映。因此,当你发现自己的耳垢出现这种变化时,不妨将其视为一次提醒,及时检查血糖,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以维护身体的整体健康。

糖尿病与耳朵健康的深层联系

糖尿病与耳朵健康之间的联系远不止于此。高血糖状态还会影响耳朵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进一步损害听力,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耳朵还可能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耳鸣、耳部疼痛、眩晕等。这些症状虽然不一定都与糖尿病直接相关,但它们的出现无疑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预防与干预:守护耳朵健康

面对糖尿病可能带来的耳朵健康威胁,预防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定期监测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对耳朵健康的损害。

其次,保持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耳部疾病的关键。避免使用过于尖锐的物品清理耳道,以免损伤皮肤;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水分滞留;定期清理耳垢,但注意不要过度清洁,以免刺激皮肤。

最后,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并且出现了上述耳朵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专业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你控制血糖,保护耳朵健康。

倾听身体的声音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的疾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倾听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耳朵的异常变化,或许正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无声的警报。通过关注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糖尿病的踪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守护自己的健康。记住,健康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从倾听身体的声音开始,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

糖尿病患者请注意!小心疾病偷走您的听力

听力下降可造成身体、情绪和认知障碍,对社会沟通、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超过3.6亿人患有听力下降,而且由于人口老龄化、长期暴露在过量噪声中,听力下降的患病率正在增加。

为什么糖尿病会偷走听力

糖尿病可合并多种微血管、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除了熟知的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还可导致内耳血管、神经病变,进而影响听力,导致听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俗称“糖友”)的听力下降发病率在35%~50%,甚至有研究发现其患病率高达90%,但其早期症状隐匿,因此,常被医生及糖尿病患者忽视。有调查数据发现,糖尿病和听力下降之间存在关联,在控制听力下降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噪声影响等)后,成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听力下降的风险是没有糖尿病者的2倍。而糖尿病所致听力下降是双侧的进行性轻至中度感觉神经性聋,通常影响高频听力。

治疗听力下降有哪些方法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自己听力下降,要尽快到医院进行筛查和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听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第一,改善生活方式。

通常建议采取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延缓糖尿病和听力下降的进展。

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坚持地中海饮食、富含膳食纤维饮食和食用低加工食品的参与者更不容易出现听力下降。

另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是糖尿病患者听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听力正常的受试者相比,听力下降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因此,可对糖尿病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进而降低其听力下降风险。

此外,有研究表明,萝卜硫素可以上调体内硫氧还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糖尿病所致耳蜗毛细胞损伤。因此,可以每天吃一些含有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富含萝卜硫素的甘蓝、西蓝花和萝卜等,预防耳蜗毛细胞减少,减轻未来的听力损害。

第二,控制血糖。

有研究发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听力下降的风险。

目前控制血糖的方式主要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降糖药物两部分组成。生活方式主要包括膳食均衡,坚持运动。

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类药物。有研究者发现,二甲双胍对神经和听力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虽然还无其他降糖药物与听力下降的相关研究,但因降糖药可控制血糖,改善患者体内高糖环境,进而改善血管、神经等功能,最终使得听力受到保护,因此,能较好控制血糖的方式和药物均有利于降低听力下降的风险。

第三,改善循环。

糖尿病可致微血管病变,进而造成内耳血管病变,最终导致双侧的进行性轻至中度感觉神经性聋,因而,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情况。如银杏叶提取物可扩张内耳血管,改善内耳血液循环,使内耳血管含氧量增加,进而缓解内耳缺氧情况,改善听力。

第四,营养神经。

神经损伤也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听力下降的可能原因之一,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也可以改善患者听力状况。如脑苷肌肽具有神经修复和再生、保护神经、营养及供能等作用,能促进受损的内耳神经功能恢复。甲钴胺是一种辅酶型维生素B12,同样能够营养内耳神经,改善内耳神经功能。

特别提醒

听力下降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的听力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中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听力下降的风险更高,但糖尿病听力下降的知晓率并不高。

因此,需要在筛查糖尿病并发症时,也常规进行听力的筛查,做到早筛查早防治;若有听力下降也不用担心,在有效控制血糖及服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后,也能改善听力情况,避免严重的听力损失。

文: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 李佳 刘明玉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耳朵是糖尿病的“显示器”?告诫:耳朵有这3征兆,要早点就诊!

李先生60岁,刚退休没多久,平时经常戴耳机听音乐,或者在客厅外放音乐。

有一天,李先生在家里外放音乐,吵到邻居来开门,说小声点。

他觉得是邻居神经衰弱了,结果邻居拿着噪音检测仪测量数据对他说,真的太吵了。

李先生觉得是耳机戴久了导致了听力下降,于是就不戴耳机了。

后来,李先生的耳朵持续了几个月的轻微耳鸣,总是听不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还经常头晕。

李先生终于受不了了,进行了体检,被诊断为糖代谢异常。

医生说:“耳朵能反映糖尿病的情况。”

耳朵是糖尿病的“显示器”?

长期高血糖会引起血管病变,给内耳供血的血管也会受到影响。

内耳供血的血管会逐渐硬化,慢慢地会造成供血不足,会给内耳毛细胞带来不可逆的损伤,产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而且高血糖状态会直接影响听神经功能,逐渐丧失听力,或者导致突发性耳聋。

除了听力损伤,糖尿病还有哪些症状?

还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

视力模糊、乏力、皮肤发痒、伤口愈合缓慢、手脚麻木、疼痛、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

耳朵有这3个征兆,建议及时检查

耳朵出现其他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

1、耳鸣

耳朵里总是有嗡嗡声、响声,但是听到的声音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情况叫耳鸣,可能是中耳炎、耵聍栓塞等疾病导致的。

长时间的耳鸣可能导致失眠、头晕、烦躁、情绪易怒等表现。

2、耳痛

耳痛一般是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表现出来的。

如果耳朵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紧张综合征的表现,也可能与牙周疾病、急性扁桃体炎等耳朵邻近器官的疾病有关。

3、耳朵痒

耳朵发痒可能是外耳炎症引起的,也可能是螨虫引起的。

平时不注意卫生和清洁,经常用手抠耳朵,或者枕套长时间没洗,头发油腻,皮肤时不时发痒,这都可能是螨虫引起的。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定期清洗床单和床罩,使用除螨设备除掉螨虫。

耳朵里面的耳屎掏得越干净越好吗?

耳朵里面的耳屎并不是掏得越干净越好。耳屎,对外耳道和鼓膜有保护作用。

如果经常抠耳朵,可能会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形成外耳炎或外耳道疖肿。

掏耳朵太深了,还可能会损伤鼓膜,影响听力。

在正常情况下,耳朵里面的耳屎不需要掏得太干净。

如果耳屎过多或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或引起不适症状,由医生进行处理。

小结

高水平的血糖会损害内耳血管,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

除耳部症状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表现为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症状;

以及各种非特异性症状,如视力模糊、疲劳、皮肤瘙痒等。

如果耳朵出现莫名其妙的耳鸣、耳痛、耳痒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听力受损。

平时应避免频繁掏耳朵,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

(故事内容为科普医疗知识所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人物名为化名)

参考资料

[1]《糖尿病来临,耳朵先有反应,但因症状太普通,没人把这当回事》.神经内科医生陆权.2024-03-26.

[2]《耳朵经常痒,但啥也没掏出来?或是三种疾病的征兆,注意排查》.骨科刘大大.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