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酱汤(糖尿病吃什么酱料)
好吃下饭的快手菜韩式大酱汤,几分钟就学到手
上周跟大家分享了家庭版韩式烤肉,获得的一直的好评,估计大家跟我一样爱吃烤肉,可是吃韩式烤肉哪能没有韩式大酱汤作伴呢?这种搭配都是我每吃必点,二者缺一不可的,大酱汤也是吃烤肉必备神器,解腻呦,他们就像伴侣一般的存在,今天就分享一个家庭简易版韩式大酱汤
By ✨冰糖雪梨8074✨
用料
- 香菇 2个
- 西葫芦 半个
- 土豆 1个
- 金针菇 100克
- 豆腐 一块
- 花甲 200克
- 香菜 1根
- 姜 3片
- 豆瓣酱或者大酱 20克
- 韩式辣椒酱 10克
做法步骤
1、准备食材,西葫芦,香菇和姜切片,土豆去皮后也切片,豆腐切厚片,金针菇去根洗净,香菜清洗干净切段
2、花甲在淡盐水中浸泡30分钟,尽可能吐干净沙子
3、锅烧热,放入姜片
4、再加入辣椒酱和豆腐酱,最小火炒一下
5、下入热水,煮至酱料全部溶解在水中
6、下入土豆片豆腐和花甲
7、再下入西葫芦,香菇,金针菇,煮至所有食材变软成熟,花甲全部张开口即为成熟,即可出锅装盘啦
8、吃之前撒上香菜
9、成品
香菇的营养功效
香菇性味甘、平、凉;归胃经。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益智安神、美容颜之功效。还可化痰理气,益胃和中,解毒,抗肿瘤,托痘疹。主治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形体肥胖、肿瘤疮疡等病症。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香菇多糖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产生,并提高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2.延缓衰老
香菇的水提取物对过氧化氢有清除作用,对体内的过氧化氢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3.防癌抗癌
香菇中含有的另外一种化合物——香菇嘌呤(也称赤酮嘌呤)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香菇含有的抗氧化剂含量是麦芽的12倍,是鸡肝的4倍。与松茸蘑菇和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俗称云蕈、栗蘑、莲花菌)相比,它的降低血压和抵御癌症的功效更强。
4.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
香菇中含有嘌呤、胆碱、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质,能起到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预防动脉硬化、肝硬化等疾病。
5.治疗疾病
香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糖尿病患者,能用汤泡饭吃吗?营养师终于讲出大实话!
魏帼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
临床上有的时候能碰到牙齿不太好的糖友,或者是胃部不适的糖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为什么营养科的医生不建议我们吃汤泡饭呢?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将菜汤和米饭一起搅拌均匀,既方便进食,又能摄入蔬菜、主食,甚至还有部分肉类,营养搭配很合理啊。这种“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会被营养科的医生明令禁止呢?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不建议糖友进食汤泡饭,主要是因为这种饮食方式不利于糖友控制油脂、钠盐的摄入,另外,还会引发胃部不适。
首先,我们都知道,糖友饮食控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限制总能量的摄入。而控制总能量的时候,最难做到但也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烹调用油的摄入量。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群每天的油脂摄入保证在25~30毫升左右,也就是两到三瓷勺的量。这样的烹调用油,如果是经常炒菜的家庭,很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个时候,我们会告诉糖友,炒菜尽量少放油,如果实在不能少放油,那么就在进食的时候,尽量不食用菜汤,同时将菜肴上的明油用温水涮一下再吃,这样的做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脂的摄入。可是如果是汤泡饭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用菜汤泡饭,那么炒菜用的油就会不可避免地被糖友吃进肚子里,那么控制油脂的摄入量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如果单纯从控油的角度来说,不用菜汤泡饭,多油的菜用温水涮过再进食,还是可以控制好油脂的。但是下面提到的汤泡饭的问题,也是糖友们不能忽视的。
钠盐的摄入量也是糖友们需要在日常饮食中重点控制的。虽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吃菜汤或用温水涮菜的方式减少钠盐的摄入,但是如果仅仅使用温热的白水泡饭,会使汤泡饭的口感寡淡无味,降低食欲或者让人吃完后感觉并不满足,没有进食后的饱腹感。所以白水泡饭时,会增加糖友们对于咸味的需求,不知不觉中就摄入了过多的盐分。另外,钠盐的控制并不仅仅是食盐,还包括了酱油、黄酱等,所以常见的大酱汤泡饭,其中的酱汤含有的钠盐也是需要重视的。
最后,很多消化不好的糖友喜欢进食汤泡饭,觉得这样的进食方式可以减轻胃肠负担,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对于这类人群,我们通常建议的是要细嚼慢咽,因为从人的消化过程来看,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使食物充分地和口腔分泌的唾液混合。食物在口腔的时候,主食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肉类、蔬菜等也被牙齿磨碎成细小的残渣,这些统一形成食团,再经过食管,进入胃内被进一步消化分解,最终变成食糜,进入肠道,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对于消化不好的人群来说,我们首先要做好第一步——口腔内充分咀嚼。
而汤泡饭看似可以大量进食食物,同时将食物泡软有利于吸收,但其实它破坏了口腔内充分咀嚼的过程。伴随着大量液体的进入,很多食物也没有经过充分地咀嚼就被送进了胃内,最终增加了胃肠的负担,反倒会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部不适。
所以,我们推荐糖友尽量避免汤泡饭的进食方式,至于因为牙齿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咀嚼的糖友,首先应该到口腔科就诊,改善口腔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用汤泡饭来解决。
糖尿病人长寿秘密如何破解?
长寿,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社会,无论是古代帝王将相还当今的广大民众,都希望健康长寿。众所周知,糖尿病是终身疾病,虽不能治愈,但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对症施治后长期坚持治疗,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健康长寿,甚至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人比一般正常的人寿命还要高。
少食多餐 总“吃不饱”
糖尿病人要想控制住自己的病情,一定要做到科学饮食。刚得糖尿病的时候,很多糖友很长时间都饿得饥肠辘辘,用他们的话说是“吃的少得可怜,就怕控制不住血糖”。几片新鲜蔬菜、四五片肉片、一碗酱汤、一小碗米饭就是一顿份饭,吃不饱是常事。感觉上,糖尿病人的饭量应该是正常人的一倍,因为,饥饿感是很多糖尿病人常见的反应。所以,糖尿病人经常是少食多餐来填补他们的饥饿感。在少食多餐的过程中,糖尿病人比一般人吃饭要慢,就养成了他们细嚼慢咽的习惯,这样不但有利于很好地控制血糖,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防止肥胖。时常穿梭于各类宴会的人,长期摄入大量的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的“三高”食品,对健康和长寿损害极大。所以,糖尿病人少食多餐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是良好的养生方式,更有利于延缓衰老和健康长寿。
少量多样 营养均衡
糖尿病人的膳食特点是食物种类多样而不偏嗜,每顿菜肴品种多,但是数量少。糖尿病人比一般人都更加重视饮食的科学合理搭配。鱼、肉、蔬菜、豆类、水果和米、面都用小碟,严格控制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小碗盛装,花样繁多,这样每顿饭都摄入多种而且均衡的营养成分。糖尿病人的饮食以大米、蔬菜、水果、坚果、海产品为主,而且菜一般都很清淡。人体对营养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饮食合理搭配能够保证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因此,要避免偏食和饮食的单调,做到膳食的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坚果、豆类等食品。许多人因不懂平衡膳食的重要性,仍在一边大把吃药,一边大口吃肉。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的发生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的失衡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糖尿病人比一般人更加特别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平衡。
科学烹饪 健康养生
在糖尿病人的饮食中普遍少油、少盐、少调味品,其饮食原则是尽量使各种饮食材料保持原味。另外,糖尿病人也很少吃煎炸、红烧等烹调的食物,多食用清蒸、凉拌或水煮的食物,在饮食上比一般人更加的清淡和健康。此外,糖尿病人吃海产品、豆制品和蔬菜也不用大量的油爆炒和红烧,基本上是生吃或拌成沙拉。 清蒸、凉拌、水煮的烹调方法可最大程度地提供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活性物质,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对健康和长寿意义重大。
科学饮食 标本兼治
糖尿病人一边多提倡吃鱼而少肉。章鱼、虾、蟹、秋刀鱼、蚝等海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牛磺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中性脂肪,鱼和贝类的牛磺酸含量丰富。此外,糖尿病人还常吃海带、海苔和裙带菜等海藻类,海藻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是抵御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杀手锏。糖尿病人的主食,其主要成分就是米和紫菜。将海藻类作为主食食用,不但可以防止糖尿病人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还能有效地抵抗糖尿病,这和糖尿病人的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
热衷运动 身心健康
糖尿病人长寿与他们的养生方式也很有关。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睡眠、增强体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也可以控制病情,所以,大部分糖尿病人都热衷于运动。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血糖浓度变化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可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运动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适当并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但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很多糖尿病人都热衷于“每天走步”的健身方式,有研究认为,这也是当今糖尿病人寿命比一般人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心态平和 血糖稳定
糖尿病人情绪波动会导致患者的血糖升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病情的稳定很不利。大家都知道,坏心情让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使我们的免疫力变弱。具体到糖尿病,还有一点复杂的身体机制:现代心身医学发现,人在坏情绪时,脑会刺激身体大量分泌一些拮抗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人的胰岛素不足,血糖就会升高。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加速脂肪的分解,使血液中脂肪酸大量增多,导致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想控制好血糖就要先控制好情绪。和睦共处,遇事不躁,耐性和韧性极高,这既是糖尿病人注重培养的良好修养,又对于延年益寿也大有裨益。很多疾病的产生、恶化都与情绪有关。当人的心情愉快时,脉搏、呼吸、血压、消化液的分泌及新陈代谢就会处于平稳的、相互协调的状态。所以,糖尿病人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这对控制血糖非常关键。这也是糖尿病人比一般正常人长寿的原因之一。
减轻压力 适度放松
长期压力大会导致糖尿病。对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压力是很大的,然而长期过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的情绪都已成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所以,情绪对糖尿病病况的控制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糖尿病人非常懂得劳逸结合。因为,糖尿病人经常会出现乏力的感觉,这就使得糖尿病人在工作时认真努力,休息时尽情放松。“工作有张有弛,就可以排除孤独和忧郁感,忙忙碌碌的人往往是最快活的人——这是糖尿病人的共识。工作使人能与社会广泛接触,得到友谊、温暖和真诚,有益于身心健康。(魏祎凡)
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关注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