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逆转药(新药逆转糖尿病hms5552)

妙手医生 0
文章目录:

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华堂宁上市,420元/盒,改变糖尿病治疗模式

糖尿病一个世界性难题,据估计到 2040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增至6. 42亿人[1]。而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也出现上涨势头,且发病率是全球最快速增长的国家之一,其已经成为国人健康的重大威胁。

2022年10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华领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片(华堂宁)获批上市。其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降糖药物,也是全球第一款批准上市的GK激动剂,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多格列艾汀,抗糖新机制

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但糖尿病的病程进展难以逆转,所以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像二甲双胍类似抗糖药,在长期血糖调控中都有心无力。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激酶(GK)功能显著受损[2]。

更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GK表达降低,不足正常人的一半,这会造成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延迟,肝糖原合成减少,进而导致血糖稳态失衡[3]。而这则给降低血糖,创造了新的机制。

多格列艾汀片作为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其主要是修复受损的葡萄糖传感器——葡萄糖激酶(GK)功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因传感器功能受损所导致的胰岛素释放阈值失调恢复至接近健康人的水平。

这一全新的治疗机制,有望改变糖尿病的治疗模式,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多格列艾汀片共获批两个适应症;

1、单独用药治疗且未经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配合饮食运动改善血糖;

2、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配合饮食运动改善血糖。

也就是说,如果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控糖效果不尽人意,可以遵医嘱更换为多格列艾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降糖药物不同,该药对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十分友好,服药该药无需调整剂量。

用法用量:本品推荐剂量为75mg,每日两次,早餐前和晚餐前1小时内任何时间服用。治疗期间注意遵守用药时间。如漏药,无需补服。

以上内容来源多格列艾汀片说明书,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首发上市多格列艾汀,价格知多少?

就在本月北京圆心康健大药房已完成北京首张处方药品交付服务,为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带来更多的新选择。

目前,多格列艾汀片售价多格列艾汀片售价为420元/盒,一盒28片,一天2片,可供患者服用两周,一个月的药费为800多元。对比传统降糖药二甲双胍等价格稍高,不过明年该药有望进入国家医保谈判,希望未来能惠及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目前,多格列艾汀已经成为继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在内的9大类降糖药后在中国获批的新一类降糖药,给2型糖尿病患者开启了新纪元。

(本期内容经专业医生审核)

特别提醒:以上科普内容仅限经验交流,考虑到个体差异,如您身体出现不适,可在线向专业医生问诊;如您出现急重症,请立即前往线下医院就诊!

-END-

#关于多格列艾汀片的售价,你的期望售价是多少?#

评论区见

参考文献:

Ogurtsova K,da Rocha Fernandes JD,Huang Y,et al. IDF diabetes atlas:global estimates for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5 and 2040 ﹝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7;128:40-50

Toulis KA,et al.Glucokinase Activators for Type 2 Diabetes: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Drugs.2020 Apr;80(5):467-475.

常明星,顾天伟,朱大龙.新型葡萄糖激酶激活剂HMS5552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40(4):258-261.DOI:10.3760/cma.j.cn121383-20191105-11007.

来源 | 妙手医生(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撰稿 | 菠萝 图片来源 |今日头条

达格列净是逆转糖尿病的关键?为何SGLT-2抑制剂越来越常见?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攀升,寻找有效的降糖药物成为医学界的首要任务之一。

SGLT-2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迅速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崭露头角,其中达格列净是最为常见的。

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SGLT-2抑制剂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血糖控制,还展现出多方面的健康获益。

本文将详细探讨SGLT-2抑制剂的降糖作用机制、适应症、临床研究成果及潜在副作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的药物信息。

@康复Therapy

一、SGLT-2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SGLT-2抑制剂,全称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中的SGLT-2对葡萄糖和钠离子的重吸收来发挥作用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有大约180克的葡萄糖被肾脏过滤,约90%的葡萄糖在近曲小管中被SGLT-2重吸收。

SGLT-2抑制剂通过阻断这一重吸收过程,促使尿糖排出,最终达到降糖效果。

此外,SGLT-2抑制剂的降糖作用完全不依赖于胰岛素功能,因此它特别适用于那些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

它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带来利尿作用,有助于控制血压。

二、SGLT-2抑制剂的适应症

根据临床研究,SGLT-2抑制剂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并且在伴有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的患者中,SGLT-2抑制剂也展现了显著的保护作用。

  1. 2型糖尿病患者
    SGLT-2抑制剂可作为单药治疗,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改善血糖控制。其优点在于,患者在日常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服用SGLT-2抑制剂能够有效减少血糖波动,帮助稳定血糖。
  2. 心衰患者
    SGLT-2抑制剂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一项DAPA-HF临床试验中,SGLT-2抑制剂治疗组的心衰患者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6%和17%。因此,SGLT-2抑制剂被广泛推荐给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较低的患者。
  3. 慢性肾病患者
    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还具有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它可以通过降低肾小管钠浓度、减少肾脏负担,从而延缓肾功能下降,减少肾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三、SGLT-2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成果

SGLT-2抑制剂的有效性已经在多项大型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汇总了来自4个国家的庞大数据,比较了不同吸烟状况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

在调整了年龄、肥胖等因素后,发现长期吸烟者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未吸烟者,而戒烟超过10年的人群,其死亡率接近从未吸烟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SGLT-2抑制剂的引入为控制糖尿病和减少并发症提供了新的希望。

此外,DAPA-HF临床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SGLT-2抑制剂不仅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还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中,疗效尤为突出。

四、潜在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尽管SGLT-2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展现了诸多优势,但其使用也伴随一些副作用,主要包括尿路感染、低血糖风险和利尿作用。

  1. 尿路感染
    由于SGLT-2抑制剂通过增加尿糖排泄,尿液中糖分的增加可能导致尿路和生殖系统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2. 低血糖
    虽然SGLT-2抑制剂自身不会引发低血糖,但与其他降糖药物(如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因此,患者在用药时需要密切监控血糖水平,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3. 利尿作用
    SGLT-2抑制剂会增加尿液排放,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脱水或低血压现象。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物,并定期监测肾功能。
五、结论

SGLT-2抑制剂作为新型降糖药物,不仅在控制2型糖尿病方面显示出显著的疗效,还在心血管疾病和肾脏保护方面展现了多重优势。

虽然此类药物的使用伴随一定的副作用,但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展开,SGLT-2抑制剂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头条健康#健康##糖尿病#

糖尿病有望逆转!国产原创降糖药,已获批上市

糖尿病的年轻化已经表现得愈发明显。虽然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但是接受治疗且控制良好的人并不多。

中国成年人群糖尿病的标准化发病率为10.9-11.2%;然而,这些患者中只有32.2-49.0%接受了治疗,大约一半的接受治疗的患者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血糖控制水平【1】。

如何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是困扰医生的主要问题。尽管最近市场上推出了新的降血糖药物,但这些药物仍然不能满足血糖控制的临床需求

以往推出的降糖药主要以化学成分为主,但其实草药也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使用草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情况有很好的记录。

近几年我国自主研发了原创降糖新药,其本质是中草药,商品名称为桑枝总生物碱片。既往的研究已经证明了一些从桑树部分提取的草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血糖作用。

那么这种新药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庐山真面目。

一、桑枝总生物碱片究竟有何特殊

桑枝总生物碱片是我国原创的口服降血糖新药,于2020 年正式上市投入使用,是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中少有的天然药物

桑枝总生物碱是以种桑养蚕过程中的废弃物“桑枝”为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而得。桑枝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多糖、香豆素、氨基酸和有机酸。

在非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桑枝总生物碱具有作用靶点清晰、物质基础明确、质量可控和降血糖作用显著等特点。

相关的动物试验观察到,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和大鼠中,桑枝总生物碱已被证明可降低禁食和非禁食葡萄糖水平,并延长蔗糖或淀粉负荷后的葡萄糖峰值浓度

此外,动物实验表明,桑枝总生物碱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基础胰岛素水平,并增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药理学研究表明,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糖尿病的有益作用可能通过几个治疗靶点介导。其中,肠道α-葡萄糖苷酶是桑枝总生物碱最具特征的靶标。

亚洲人通常依赖淀粉类食物作为热量的主要来源,因此,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经常被用作治疗该地区糖尿病患者的一线药物。然而,既往推出的药物由于对α-葡萄糖苷酶的选择性低,服用后常常引起一些腹胀、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体外实验表明,桑枝总生物碱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阿卡波糖相当或略强。然而,桑枝总生物碱对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远弱于阿卡波糖。这表明桑枝总生物碱具有更强的双糖酶选择性,可能有助于减少胀气等胃肠道反应。

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完成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发现单用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桑枝总生物碱均具有良好的降糖化血红蛋白效果,且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药物阿卡波糖【1】。

此外,单药及联合用药可更及时地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1 h 血糖,还显示出良好的降低体重、调节糖脂代谢等多种综合获益,突显了天然药物独特的多重药理作用优势【1】。

另有一项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显示,应用治疗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与基线相比显著降低,且效果远好于安慰剂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还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评估了桑枝总生物碱片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证据。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治疗糖尿病的天然植物药物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这些受试者在8周、16周和24周的随访评估中,桑枝总生物碱组和阿卡波糖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线,但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证明桑枝总生物碱片组的降血糖效果并不劣于阿卡波糖【2】。

综上所述,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桑枝总生物碱的降糖效果并不比化学合成药逊色,那么这种药是否像传闻所说,可以逆转糖尿病呢?

二、糖尿病可以被逆转吗?

传统观念认为,糖尿病只可控制不可治愈,权威指南及临床医师对糖尿病的既往研究多聚焦在控制血糖、改善并发症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尝试以改变思路以期防治本病,即逆转糖尿病

糖尿病逆转也称糖尿病缓解,众多研究中并未对这两个词汇的异同有过明确的界定和区分,针对糖尿病逆转这一概念,目前亦无公认的定义。

大致来说,糖尿病逆转或缓解是指在停用降糖药的一段时间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能够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大部分研究者提出的定义为:停药时间在2个月至1年不等,监测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还有研究者提出如果停用药物超过一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5.7%以下,空腹血糖低于5.6 mmol/L,可认为是糖尿病完全逆转【3】。

关于逆转糖尿病的机制,说法不尽相同。目前的主流假说当属国外学者提出“双胞胎恶性循环”假说,这个假说的核心观点在于热量限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

其认为如果能通过热量限制来解除过量热卡摄入导致的脂肪堆积,可以加速胰岛β细胞再生,则糖尿病随之逆转。

研究者随即对此开展验证,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极低热量饮食干预,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胰腺脂肪含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餐后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逐渐增加,并在第8周前恢复正常【4】。

由此证实,仅通过饮食能量限制,即可实现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和肝胰岛素敏感性的正常化

随后一系列的DiRECT研究结果也显示,单纯基于限制饮食,即可使二型糖尿病患者1年及2年的逆转率分别达到45.6%和35.6%;减轻体重大于15 kg,1年和2年的逆转率高达86.1%和70.0%【5】。

当然,在饮食疗法减重以逆转糖尿病的过程中,结合体育锻炼也是协助实现糖尿病有效逆转的重要原因。

饮食疗法逆转糖尿病有赖于减重的程度及延续,一旦体重反弹,逆转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饮食疗法结合运动及严格的管理带来的体重减轻的长期维持将有益于糖尿病逆转时间的延长。

我们常说饮食、运动和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三架马车。那么除了饮食和运动搭配实现的减重,药物促进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也是实现糖尿病逆转的重要支柱。

既往的降糖药物中,一些口服药物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程度保护胰岛功能或者促进胰岛细胞再生的作用,理论上有利于糖尿病前期的逆转。

既往关于逆转糖尿病的研究中,格列酮类药物证据相对较为确切,研究证实其存在逆转糖尿病的相关作用靶点【3】。此外,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等药物也有上述作用,但证据较少。

另外,国内部分研究显示,一些中成药物单用或结合饮食及运动疗法,也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化为二型糖尿病的几率【6】。

加之上文中也提到新药桑枝总生物碱与阿卡波糖的非劣性对比,而且桑枝总生物碱具有降低体重、调节糖脂代谢等多重作用,这可能提示着我们桑枝总生物碱或许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逆转糖尿病,但仍需后续的进一步研究证实。

三、小结

桑枝总生物碱是我国原创的降糖新药,是少有的中草药配方降糖药,主要作用靶点为α-葡萄糖苷酶,具有良好的降糖化血红蛋白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还显示出良好的降低体重、调节糖脂代谢等多种获益,有着独特的多重药理作用优势

药物的临床试验也证实其与阿卡波糖的非劣性,加之其对于减重及调节糖脂代谢等作用,使众多研究者看到了中草药逆转糖尿病的希望。

但要注意的是,逆转糖尿病需要饮食和运动处方的配合。停用口服降糖药后,需要坚持合理的饮食及保持适量有效的运动,真正做到管住嘴迈开腿。

只有使这种健康的生活模式成为习惯,才能真正实现逆转糖尿病,长期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远离糖尿病这个健康威胁。

【参考文献】

[1]Qu L, Liang X, Tian G, Zhang G, Wu Q, Huang X, Cui Y, Liu Y, Shen Z, Xiao C, Qin Y, Miao H, Zhang Y, Li Z, Ye S, Zhang X, Yang J, Cao G, Li Y, Yang G, Hu J, Wang X, Li Z, Li Y, Zhang X, Zhang G, Chen L, Hua W, Yu M, Lu C, Zhang X, Jiang H.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ulberry Twig Alkaloids Tablet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nd Parall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Diabetes Care. 2021 Jun;44(6):1324-1333. doi: 10.2337/dc20-2109. Epub 2021 Apr 8. PMID: 33832957; PMCID: PMC8247493.

[2]Li M, Huang X, Ye H, Chen Y, Yu J, Yang J, Zhang X.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Double-Dummy, Active-Controlled, and Multiple-Dose Clinical Study Compa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ulberry Twig (Ramulus Mori, Sangzhi) Alkaloid Tablet and Acarbose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6;2016:7121356. doi: 10.1155/2016/7121356. Epub 2016 Jul 28. PMID: 27547230; PMCID: PMC4980533.

[3]杨雪, 陈国芳, 刘超. 逆转2型糖尿病的现状与展望 [J] .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7) : 666-672. DOI: 10.3760/cma.j.cn115791-20210305-00127.

[4] TaylorR, Al-MrabehA, Sattar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reversal of type 2 diabetes[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7(9):726-736. DOI: 10.1016/S2213-8587(19)30076-2.

[5] LeanM, LeslieWS, BarnesAC, et al. Durability of a primary care-led weight-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re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2-year results of the DiRECT open-label, cluster-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7(5):344-355. DOI: 10.1016/S2213-8587(19)30068-3.

[6] PangB, NiQ, LinYQ,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treating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8, 24(7):634-655. DOI: 10.1089/acm.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