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腹泻特(糖尿病腹泻特点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腹泻危害大,七大原因及对策你得知道
健康成人每日解成形便一次,粪便量不超过300克。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于每日3次,粪便量增加,粪质稀薄,含水量大于85%,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
糖尿病患者腹泻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腹泻一定要重视,腹泻的7个原因及对策你得知道。
1.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的患者易引起神经损伤,若损伤到胃肠道自主神经,则易引起腹泻。
对策:治疗上需严格控制血糖,防止高血糖进一步损伤自主神经,同时予止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
2.病毒所致胃肠型感冒
病毒所致胃肠型感冒,在天气冷暖变化时易发生,常合并呕吐、腹痛症状。
对策:患者需注意休息,治疗上予止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急性胃肠炎
病毒、真菌、细菌所致急性胃肠炎,常见于夏秋季,多有不洁饮食史,常合并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症状。
对策:治疗上需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及止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可诊断。
对策:这类患者常合并抑郁症状,治疗上予抗抑郁、止泻治疗。
5.甲亢
糖尿病患者合并甲亢,可引起稀便、排便次数增加。
对策:积极治疗甲亢,及时止泻治疗。
6.药物性腹泻
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可引起腹泻,其他如莫沙必利、普萘洛尔、甲状腺素,生长抑素、前列腺素等,也可引起腹泻。
对策:停药后,大多数腹泻可自行停止。
7.胃肠道手术
胃肠道手术因素,如胃切除术后、结肠息肉、结肠癌、回盲部切除术后等,也会导致腹泻。
对策:宜少食多餐,多吃干燥食物和固体食物,少喝汤、粥和饮料等流食、半流质食物,对严重营养不良者,还应给予营养支持。
作者:岳成思 住院医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审校:张美彪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糖尿病性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腹泻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大家可能都不以为然。但是对于糖尿病人而言,腹泻就不是那么轻松了。因为腹泻也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糖友要特别引起重视。今天中药养生刘药师就和糖友说说:糖尿病性腹泻。
1、糖尿病性腹泻的特点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性胃肠道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糖尿病性腹泻常是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几小时到数周不等,有时自然缓解,在两次腹泻发作之间,病人的大便可正常或便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昼轻夜重的慢性、顽固性、无痛性水样腹泻,间断发生,间歇期间如常,易为冷食、胃肠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所致。
2、糖尿病性腹泻的原因
(1)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见于90%的糖尿病患者。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糖尿病患者神经内微血管病变可造成神经机能紊乱,神经内肌酸含量的减少,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Na 和K 泵活性,从而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糖尿病时的高血糖可使神经细胞膜发生糖基化改变,进而影响神经末梢的胞饮作用和轴突的运转功能,最终导致轴突的萎缩,上述原因必将导致肠蠕动减慢,肠腔内尤其是近端小肠内细菌过渡生长,细菌分解胆盐使其不能参与脂肪微粒的形成,从而产生大量的长链脂肪酸,至脂肪吸收不良,临床上产生腹泻。
(2)小肠外的糖尿病性胃肠道病变
小肠外的胃肠道,亦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受累,如胃排空延迟可产生糖尿病性胃麻醉,进一步加速肠道细菌的过渡繁殖,糖尿病患者并发胰腺炎、胰腺纤维化者较多,使胰酶产生不足,对部分糖尿病患者导致脂肪泻和肉质泻。糖尿病患者上皮肠组织的α2肾上腺受体兴奋性降低,使糖尿病性腹泻的病情进一步加剧。
3、糖友腹泻,如厕莫用力
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腹泻后需要提高警惕,莫当普遍腹泻处理。患者如厕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生命危险。为何说糖尿病性腹泻用力过猛可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呢?这是因为,在天气寒冷的冬季,常发生患者昏倒在厕所的情况,排便时用力便是其中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就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力排便,血压往往就会迅速窜高,造成脑血管破裂而昏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能会夺走患者的生命。因此,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大便通畅。
4、慢性腹泻别忘查血糖
糖尿病性腹泻多见于血糖控制得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引起腹泻。如出现顽固性、间歇性、无痛性腹泻时,应想到可能发生了糖尿病性腹泻。然而,有些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缓慢,并没有自觉症状,发生腹泻后才确诊为糖尿病的。一般情况下,当出现腹泻时,可能会被认为是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往往忽视了不典型的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延误有效治疗。所以,当出现腹泻症状而长时间治疗不见效果时,应监测一下血糖,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
以上就是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相关知识,提醒广大糖友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血糖,积极防治并发症,以避免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生!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糖尿病人总是老拉肚子,可能是并发症加重了,该如何预防?
糖尿病患者经常腹泻、拉肚子的情况总是不好,不少人以为这是吃坏了东西的表现。对于那些病程较长,合并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老糖友“来说,问题可能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糖尿病患者腹泻症状加重,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问题,再加上心血管状况不好,很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抢救不及时还会有生命危险。
据统计,约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腹泻的困扰。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这种情况会更常发生,症状也更加严重,这些迹象很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加重的表现。大家都知道,长期的血糖不达标,会导致微血管和末端神经的损伤,这种损伤也会发生在胃肠道,引起患者胃肠道功能的紊乱。
患者胃肠功能的紊乱,还会导致肠道动力的衰退,引起肠腔内的致病菌过度繁殖,引起类似细菌感染性的腹泻症状(就像吃坏了的东西);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还可能影响胆道和胰腺的功能,造成脂肪类食物和蛋白类食物的消化不良,从而出现“脂肪泻”的情况;此外,高血糖还会造成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引起胃肠道的慢性炎症反应,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经常腹泻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腹泻与其他原因造成的腹泻,在症状上是比较容易混淆的,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诊。糖尿病性腹泻常常发生在病程较长的患者身上,大多数都是在血糖异常升高后的8年以后出现,具有以下特点:
1、夜间和晨起的时候严重,而白天活动的时候减轻;
2、腹泻症状具有间歇性特点,即好几天、坏几天,可能还与便秘症状交替出现;
3、大便性状呈现多样性,有的只是不成形、有的呈糊状、有的是脂肪泻、有的则是水样便,还有一些表现为顽固性的水样泻;
4、部分患者还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
5、服用一般的止泻药,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讲,只要患者的血糖能够控制好,腹泻的症状就会有所缓解甚至停止。糖尿病患者在发生腹泻的时候,应该密切关注血糖的波动情况;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防止糖尿病心血管急性并发症的出现。此外,适当补充具有自主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营养物质,也能改善糖尿病腹泻的症状,如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
注意自己的饮食,能够帮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预防腹泻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糖尿病腹泻的患者,应该避免食用油炸和油腻的食物;还要少吃可以产气的食物,如西兰花、豆类和梅干等;糖醇、牛奶、咖啡、酒类和碳酸饮料,有时也会加重腹泻症状,糖尿病患者也要谨慎饮用。长期腹泻的患者,则应该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