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血管堵塞(糖尿病血管堵塞严重怎么办)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血糖控制得挺好,为什么血管也会堵?糖尿病人预防疾病的要求更多

一位6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跟华子说,他过年的时候因为感觉胸闷气短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了冠状动脉中有2处严重的狭窄,最终做了手术,下了2个支架才缓解了症状。他说自己的血糖控制得一直挺好,空腹在5.6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6%左右,为什么血管也会堵呢?

华子说,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时,不仅只控制血糖,还要对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控制,而且要求更严格。

一、糖尿病对心血管的损伤

通过交流,华子发现这位糖尿病患者是多年的“老病号”,他患糖尿病已经七八年了,虽然一直在吃降糖药,但是最近一两年“三多一少”的症状很明显后,才认真控制血糖。华子说,他最近一两年血糖控制得不错,但之前有了明显的症状,说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血糖情况并不好。

未经控制的高血糖会增加氧化张力、使各种蛋白质糖基化,对血管造成长期伤害,而且是弥漫性的,会造成血管内膜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整个病程中都要控制好血糖,而不是等到出现症状再去控制。

二、除了血糖还要控制血压、血脂

高血糖与高血脂,同属于代谢紊乱性疾病,70%的糖尿病人,同时也伴有高血脂。而高血脂也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高血脂的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在高血脂中衡量危险程度的指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有糖尿病的人,推荐把LDL-C水平控制在2.6mmol/L以下,最好达到1.8mmol/L以下

糖尿病患者也常并发高血压,通常对血压的控制目标要求达到140/90mmHg以下,但是糖尿病人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为了更好地保护心血管与肾脏,糖尿病人的血压推荐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三、降糖治疗的时候别忘了运动

除了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十分重要,包括戒烟、控制饮食与规律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在控制饮食总热量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运动

很多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是因为身上脂肪太多,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多,造成了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运动可以增加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是减少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法。有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甚至可以逆转糖尿病,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或是停药。

四、选择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降糖药

在口服降糖药物中,传统的二甲双胍,在降低血糖的时候,对心血管系统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列净”类降糖药,通过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而降低血糖,同时还能增加钠离子和尿酸的排出,产生降压作用,保护心血管。“列汀”类降糖药,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产生降糖作用,并能改善循环,保护心血管。

由于个体差异性,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需要由医生评估之后选择适合的药物。如果餐后血糖较高,可以在餐时加用阿卡波糖,延缓糖类食物的吸收。

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在平时除了关注自己的血糖指标之外,还要多注意血压和血脂,最佳选择是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把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降糖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长期糖尿病引起血管损伤怎么办?合理使用4种药物,帮你保护血管

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

65岁的张老师是一个有着20多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虽然自己一直很注意对血糖的调控,降糖药也在吃。最近张老师总感觉心脏不舒服,但因为2年前刚做的心脏支架所以也没当回事,但后来发现心慌、胸闷越来越频繁了,张老师不敢大意连忙来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现原来放置支架的地方又堵塞了。张老师慌了,因为自己非常规律的在吃抗凝药和降糖药,为什么这么快又堵了呢?其实这和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关,于是医生给她开了一种新型降糖药—恩格列净,张老师一看不还是降糖药吗?其实这种降糖药不仅降糖,同时还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一、危险的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具体的表现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足、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

危险的糖尿病血管病变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因子分泌增多,并且导致血管纤维细胞增殖增多,血管弹性变差,脆性增加。其次,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血脂代谢异常,这会导致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改变,甚至出现动脉斑块阻塞血液运行,这些都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二、常见糖尿病血管病变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本质是由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视网膜表明微血管发生渗透、破裂,从而影响视网膜接收和传递信号,导致患者出现眼部不适。轻度的患者多表现为飞蚊症、视力下降等,但随着病情的加重,部分患者甚至失明。临床上可以通过眼底镜或者眼底荧光造影进行诊断,一旦发现眼底有相关病变需要立刻进行治疗。

②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冠心病的几率高达60%,而大约65%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死于心血管疾病,由此可见糖尿病和冠心病其实是相互影响的,临床上也将其称之为“糖心病”。造成“糖心病”的根本原因是糖尿病造成的广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不仅仅发生在冠状动脉的主干,甚至也会发生在冠状动脉的细末枝节,因此这种“糖心病”往往病程长,病情重,即使是生小范围的心梗或者心绞痛也极易引发心衰。其次,心脏支架手术对于治疗“糖心病”的效果很差,这是因为“糖心病”患者阻塞的血管非常多,即使上了支架也非常容易再次阻塞,因此大部分的“糖心病”患者即使放了支架,二、三年内就要再换。针对“糖心病”临床上可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则需要立刻进行规范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③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也是我国肾衰竭患者最重要的病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根本发病机制在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肾小球损伤,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临床可表现为下肢水肿、蛋白尿、糖尿病酮中毒等,严重时甚至引起肾衰竭,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最终导致患者死亡。针对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是关键,不仅仅要进行调控血糖,还要对肾小球进行保护。

④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由于下肢血管病变合并有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常见于有“脚气”的糖尿病患者。造成糖尿病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足部末端微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足部末端的肌肉、皮肤发生缺血性坏死;第二,坏死的皮肤组织非常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高血糖状态非常适合细菌生长和繁殖,因此造成足部组织出现反复感染,甚至并发菌血症。治疗糖尿病足主要包括调控血糖、抗感染和改善血液循环三个方面,严重时需要手术对感染的组织进行切除以防止病情加重。

三、科学使用4类降糖药可有效保护血管

随着对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视,许多既可以降血糖又可以保护血管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其中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4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

①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第一被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降糖药,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规范服用二甲双胍后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同时减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其不仅仅可以通过减少体内糖异生,降低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有效降低血糖,并且可以有效调整脂质代谢,降低血液内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的含量,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最后,二甲双胍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血管完整性,从而减少微血管发生渗透、破裂。

②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临床常见的药物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SGLT-2抑制剂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但肾小球会通过近曲小管的钠-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入血液,而SGLT-2抑制剂的主要机制就是抑制肾小球对于葡萄糖的重吸收,加快葡萄糖通过尿液排除,从而降低血糖。

其次,研究还发现服用SGLT-2抑制剂可以有效保护心脏、肾脏、大脑等人体多处血管,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异常等多种合并症的发表率,因此许多指南将其最为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一线用药。

③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又称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临床常见的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灭活,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其次,临床研究还发现DPP-4抑制剂在降糖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于那些本就存在心血管疾病或肾衰的患者可以合并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

④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又称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临床常见的药物包括艾塞那肽、贝拉鲁肽、利拉鲁肽等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同时减缓胃排空,使得患者产生饱腹感,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其次研究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降具有改善氧化应激、低血压、动脉僵硬度和血液黏稠性等作用,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四、保护血管还要做到这些

糖尿病患者想要保护血管不仅仅只依靠药物,改变自身生活习惯,积极进行科学预防也不可缺少。

①减轻体重

减轻体重

肥胖患者往往有血脂代谢异常,非常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如果体重超标的患者一定要积极进行减肥运动,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减肥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增加和脂肪氧化,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仅仅是可以减少血管病变,也可以辅助降糖。

②清淡饮食,限制高热量食物

清淡饮食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糖尿病饮食,口味宜清淡,不要吃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限制热量摄入。其次,要限制钠离子的摄入,减少水液潴留,降低血压,这也是保护血管的重要保障之一。

③坚持运动

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天进行定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游泳等有氧运动最佳,可以不需要时间太长,30分钟左右即可,研究表明运动不仅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身体机能,也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④调控血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脂

高血压是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因此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在健康范围。其次,对于已经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积极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完整性,保护血管功能;最后,对于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积极进行降脂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总结

糖尿病患者不仅仅要关注于血糖的调控,还要积极预防血管病变,因此针对部分高危人群可以选择有降糖和保护血管双重作用的降糖药物,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其次,糖尿病患者要积极调控自己的生活习惯,通过规律的饮食和积极的药物治疗来保护自身的血管健康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麻烦点个赞或者收藏,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相关问题,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谢谢。想要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关注小五的头条号——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关注、不迷路呦

#健康明星计划#

糖尿病4种症状,说明堵塞加重了,山楂配1物,血管的清道夫!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确实容易导致血管出现问题。那么糖尿病人出现哪些症状说明血管堵塞加重了,又该如何应对?这里我为大家总结一下,以便大家自查。

糖尿病血管病变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一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动大;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饮食无度、情绪波动、作息紊乱等。一旦血管堵塞加重,身体会出现以下4种表现:

1、视力问题
当血管堵塞影响到眼部供血时,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视野不清等症状。这是因为眼部经络受损,气血无法正常上荣于目所致。

2、心脑症状
血管堵塞会影响心脑供血,导致头晕头痛、头重脚轻,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更为明显。同时可能出现心慌心悸,这是心脉瘀阻的表现。

3、泡沫尿
当肾脏微血管病变时,会出现尿液泡沫增多。这是因为肾络瘀阻,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水肿等并发症。

4、四肢异常
手脚麻木、刺痛、冰凉是最常见的表现。因为四肢末端血管最容易受损,一旦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出现这些不适。

对于这些问题,我常用山楂配合丹参治疗。山楂不仅能健脾消食,更重要的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配合丹参使用,能更好地打通血管瘀堵。

我门诊上有一位糖尿病患者,王阿姨,68岁,糖尿病史15年。近半年来出现双腿发麻、走路无力的症状,晚上经常抽筋。就诊时发现她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象细涩。这些都是血脉瘀阻的表现。

我为她开具了一个方子:以山楂、丹参为主,配合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加入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最后加入牛膝、杜仲补益肝肾。

服药一个月后,王阿姨的症状明显改善。她说腿不再发麻了,走路也有劲了,晚上也不抽筋了。三个月后复查,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

不过要提醒大家,虽然山楂、丹参都是常见药材,但服用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没有标注具体药量,是因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