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速食品(糖尿病可以吃的速食)
吃饭真得“磨蹭”点!近20万人研究:吃饭太快易患糖尿病
你吃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在快节奏生活模式下,人们习惯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一切,包括吃饭,风卷残云、狼吞虎咽是对其形象的描述。
但你是否意识到:这种“加速”进食正慢慢损害我们的身体。《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新研究采访专家,列出吃饭快是如何消耗身体的,并教你如何吃饭“磨蹭”一点。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 马冠生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注册营养师 李园园
吃饭太快,糖尿病风险高
大家都知道,吃东西“狼吞虎咽”是不好的,至少不利于消化。而日本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狼吞虎咽”(快速进食)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的诱发因素。
研究人员依托197825人的数据(来自全国年度健康检查项目中的数据),研究了他们的进食速度以及其他饮食习惯(如吃零食和不吃早餐)对糖尿病的患病影响。
这些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3.7岁,38%为男性。2008年有3.54%患者未患糖尿病,而2009年至2011年期间出现了糖尿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狼吞虎咽”的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概率为30.9%,而未患糖尿病为26.1%;在晚餐后吃零食的参与者中,12.9%的人会患糖尿病,而12.9%的人没有患有糖尿病;在睡前吃零食的患者中,17.2%的患者患糖尿病,而15.0%的患者没有患糖尿病;12.9%的不吃早餐的参与者患糖尿病,而12.4%的参与者没有患糖尿病。
即使在校正了年龄、体重、体重变化率、血压、吸烟和饮酒等多种因素后,快速进食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仍然存在。结果表明,在新发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中,快速进食是一个独立的诱发因素。
吃饭快对身体的4种伤害
口腔对食物的咀嚼是这个生产线的第一步,吃饭速度越快,帮助消化的唾液搅拌到食物里的量也会减少,使肠道的负担大大增加。
此外,吃饭太快还有其他一些慢性、长期的隐患:
胃易长“石头”
进食过快、食物没有煮烂、进食黏稠食物,极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给食物创造了“长石头”的空间,形成胃结石。
易发胖
人的血糖值大概从开始吃饭15分钟后显著上升,30分钟达到峰值,此时大脑会反馈“我吃饱了”的信号给肠胃,使食欲降低,停止进食。然而吃太快,大脑信号来不及反馈就已经吃了太多食物。
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吃饭速度是导致发胖不容忽视的因素,并对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
损害牙床
吃饭速度快,咀嚼次数少,会导致下颚退化,从而使牙床变得脆弱。
降低食物摄入的安全性
据统计,40%的癌症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类化合物、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致癌物质有关。而唾液在阻击这些坏物质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吃饭过快,唾液中的酶来不及起保护作用就会降低食物摄入的安全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
老人牙齿稀松、消化功能逐渐减退,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之肠道蠕动减弱,更应细嚼慢咽,建议老人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50次。
四招告别狼吞虎咽
众所周知,吃饭太快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如何把吃饭速度降下来呢?
早餐:分两步吃
早餐时间最紧张,建议吃容易下口的食物,比如牛奶加面包,或者包子加豆腐脑,五分钟解决。要把早餐的时间拉长,只能分成两步走。
早上吃一顿,两餐间还要来次加餐。在包里放进去一个水果,一小袋坚果仁,或一盒酸奶。在10~11点之间,当成零食吃。
午餐:数数咀嚼次数
很多人中午吃饭时还沉浸在工作状态。建议上班族中午趁着吃饭的机会调整心情,暂时忘记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上。
吃饭前,先做个深呼吸,排除脑子里的工作和杂念,认真数数自己咀嚼几次,吃了几种食物原料,提醒自己每一口饭咀嚼15次以上,自然而然速度就会放慢。
晚餐:吃点粗粮、凉拌菜
一般来说,上班族早上吃不到蔬菜和粗粮,中午的蔬菜数量也很少,全靠晚上来补足。最能降低吃饭速度的就是凉拌蔬菜,因为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
粗粮吃起来也比白米白面慢,比如喝燕麦粥的速度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麦馒头的速度也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烹调:增大体积
人们吃食物的时候,如果体积小,内容多,就容易吃得快而吃过量。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把食物做得体积膨大,能量密度偏低。这样,胃里面的机械感受器就算感觉到饱满,实际上却没有吃进去太多的干物质。
按这种吃法,每餐所要吃的食物体积增加了,于是速度会放慢,发胖的危险却会减小。
按照这个原理,用杂粮粥来做主食就很好,因为体积大,一大碗粥当中的干物质只有不到10%。另一个增加体积的方式是增加果蔬,它们都是高水分含量的食品。最好不要扔掉有嚼头的皮和外层叶子。
来源:生命时报
一旦查出糖尿病,“手头再紧”也要吃4物,或稳定血糖,远离并发症
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使很多人不注意饮食的习惯,从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在逐年的升高。一旦查出糖尿病,“手头再紧”也要吃4物,或稳定血糖,远离并发症!
莴笋
莴笋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蔬菜,营养价值很高,其中含有丰富的烟酸。而烟酸是胰岛素的激活剂,能够帮助促进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因此,一旦查出糖尿病,手头再紧也要多吃一些莴笋,或稳定血糖,远离并发症。
绿茶
中国是一个茶文化非常悠久的国家,绿茶能够起到很好的血管清理作用。同时对于降低人体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缓解肠胃不适也是有着很不错的效果。并且绿茶当中的茶多酚,能够防止血液氧化,和防止血糖的升高,使得血液的循环更加顺畅。
樱桃
樱桃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樱桃对于血糖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分泌一种类似胰岛素的成分,起到治疗血糖过高的功效。因此,一旦查出糖尿病,手头再紧也要多吃一些樱桃,或稳定血糖,远离并发症。
苹果
苹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我们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预防血糖忽高忽低。而且在吃苹果时摄入的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等也能帮助降低胆固醇,增加胆汁的排出量,减轻胰腺负担,对于防治糖尿病有很大的好处。
一旦查出糖尿病,“手头再紧”也要吃以上这4种常见的食物,或稳定血糖,远离并发症!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刚确诊糖尿病,有什么食物可以吃饱又不升高血糖的?
首先,我们是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通过饥饿的方法来把血糖“饿”好的,我们还是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来控制血糖,否则,血糖虽然控制好了,但是营养不良了、抵抗力下降了,并发症还是会提早到来的。
所以,我们要在营养均衡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饱腹感。我给大家几点增加饱腹感的建议:
1、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豆腐、腐竹、豆腐干、鸡胸、虾等。
研究表明,食物中每增加1%的蛋白质,热效应会增加0.6%左右,同时高蛋白质食物还能产生更长时间的饱腹感,这种饱腹感最长可以持续24小时,所以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比例是有助于增加饱腹感的。
2、膳食中增加菌藻类食物:香菇、木耳、蘑菇、海带、紫菜、裙带菜等。
菌藻类食物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饱腹感非常强。
3、主食中增加坚果或者杂粮:大杏仁、小杏仁、榛子、燕麦、红豆等。
坚果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特别是大杏仁、小杏仁、榛子等坚果,饱腹感很强,在吃饭的时候吃些坚果,并不会额外增加一餐之中的总能量。相反,有研究证明,如果把大杏仁纳入到一餐当中,配合淀粉类食物一起食用,可以让餐后的饱腹感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到了下一餐仍然会发挥作用,把饱腹效果持续一整天。
红豆、燕麦等杂粮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容易产生饱腹感、同时能够减慢食物在胃的排空速度而保持更长久的饱腹感。
4、细嚼慢咽:细嚼慢咽不仅可以减少进食量,增强饱腹感,还能在降低肠胃负担的同时,提高食物营养的吸收率,也有助于保护牙床。
5、合理进餐顺序:先吃体积大的,后吃体积小的;先吃液体的、再吃固体的;先吃低热量的、再吃高热量的。蔬菜属于体积大、热量低的食物,应该放在前面吃;汤类容易产生饱腹感,可放在餐前喝;肉类的热量偏高,可以放在后面吃。通过调整进餐顺序,可以在摄入较少能量的前提下获得较强的饱腹感。
6、少吃脂肪和甜味剂含量高的食物:同样体积比较,食物中添加脂肪和糖都降低饱感,同时还会促进食欲。
希望如上六点能让糖友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具有饱腹感,同时也能控制好血糖。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