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自测器(糖尿病的测试仪多少钱一个)

减肥医生刘博士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装置,马拉松大神吉普乔戈也在用

#马拉松##糖尿病##关注糖尿病#

以往的血糖都是抽静脉血检测,不方便,出结果也慢。后来出现了快速血糖仪用来测定末梢血葡萄糖水平,当时就出检测结果,但需要每次扎手指,也不可能测定太多次血糖。近些年出现的动态连续性血糖监测(CGM)使血糖检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GM不但糖尿病患者在用,马拉松大神吉普乔戈虽然不是糖尿病患者,也使用CGM用于指导训练。

CGM是通过埋植于皮下组织的微电极,记录组织间液葡萄糖氧化反应产生的电信号,间接反映测量血糖的微创血糖监测技术,可不间断地监测佩戴者1天中的血糖值。CGM装置体积很小,需要固定在上臂或腹部,该设备内有芯片,有一细微软管连接仪器与探测头,探测头插入皮下组织。传感器可连续使用14天,每5分钟记录1次血糖值,形成连续的血糖图谱,通过蓝牙传输,可以把数据发送到手机上供佩戴者查看。

与传统的血糖测定方法比较,CGM给出的信息量大很多倍,不但可以看到血糖的高低,还能生成一些新的数据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例如TIR,也就是血糖在控制范围内的时间,对于血统控制是非常有意义的。根据CGM的血糖数据,结合患者每天的饮食运动情况,可以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吉普乔戈破2那次比赛,看到他臂套里有个东西好像是CGM的探头,查了一下果然是,现在已经有不少运动员使用CGM监测血糖来指导训练。

请关注我!您可以源源不断获得专业而规范的饮食、运动、减脂减重以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和信息!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22岁健康人竟被诊断出糖尿病!线上“疾病自测”套路深

不知何时,网络上涌现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测试题。在回答诸多问题后,答题者被要求必须支付19.9元至29.9元的费用,才能解锁答案。一番答题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不少人会选择付款解锁答案。然而,此类问卷却被许多保健品贩子利用,成为了其制造健康焦虑,兜售高价保健品的工具。

一些保健品贩子通过制作高血糖自测、高血压自测等题库,以付费解锁答案的方式,将测试者引流至某某“专家”微信号上,再以专家一对一帮助的名义,引导测试者花费比市场价格高出数倍的价钱,购买高价保健品。

记者通过暗访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专家”或自测问卷,其实已涉嫌冒用医生的身份进行线上问诊,这些问卷或“专家”对疾病的诊疗一知半解,却敢于快速给出患病的结论,甚至将健康人确诊为疾病患者。不仅如此,为了销售保健品,“专家”们还会阻拦咨询者线下问诊,劝说测试者先吃药再“查一下”。

调查

“疾病自测”套路深

参与测试,健康人被测出糖尿病

为了测试疾病自测题的真伪,新闻晨报·周到上海记者先后选择了多个线上自测题库进行测试。这些题库大多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常见病相关联。市民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相关问题时,很容易被这些自测问卷吸引,并参与测试。

在网上搜索病情时出现了自测问卷

在参与了多个疾病自测后,暗访记者被分别要求支付19.9元、29.9元等,获取测试结果,并通过添加专家企业微信号的方式,获取答案。

这些问卷结果显示,尽管暗访记者在测试前刚刚体检,各项指标十分健康,但还是被对方认为已出现了糖尿病早期症状。

“你这个情况是糖尿病早期了。”健康专家-何主任告诉记者。微信资料显示,他来自于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紧接着,他就将话题引到了兜售保健品之上,并给记者直接发来了两款降糖保健品的链接。两个链接都来自于一个叫做“知你健康商城”的小程序。

面对如此迅速的诊断过程,暗访记者质疑:“我需不需要去医院先测个血糖,之前血糖没有过异常啊。”

谁知,“何主任”却表示:“你要先去调理,后续症状恢复以后再去查一下看看就可以。”“血糖值只能参考。”

“何主任”与暗访记者的对话中已确认记者的血糖异常

解读“专家”实则对自测报告一无所知

在多轮测试中,记者发现,这些名义上的“专家”,虽然以解读报告为由引导测试者添加了微信并为此支付了费用,但这些“专家”们,大多对测试者在问卷中回答的内容,一无所知。

企业微信号隶属于湖北杏林时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专家”“健康管理-肖老师”在和暗访记者的沟通中,就对暗访记者提出的解读问卷的要求,表示抗拒。

她不断重复问卷中已存在的问题,要求暗访记者重新给出答案。

“是否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瘙痒、伤口不愈合等情况啊?”她问道。

“你这些问题,问卷中我都回答过了。你们到底是不是问卷结果解读啊?”面对重复的问题,暗访记者回答。

对此,“肖老师”并未解释自己到底能不能看到问卷,而是回答称:“你可以去医院跟医生犟一下的。”随即,再也未进行过任何回复。

“肖老师”并未解释自己到底能不能看到问卷

和前述“何主任”一样,尽管对记者是否患有疾病了解不多,但这位“肖老师”却乐于向记者分享各类补品的链接。她向记者发来了许多内含购买秋冬进补品链接的公众号文章。记者所花费的29.9元咨询费,更像是花钱给自己的微信里插入了一份广告。

“肖老师”向记者推荐的滋补品链接

冒充医生,头像和名字都是假的

可以看出,在这些“专家”眼中,所谓的自测报告不过是一种引流工具。如果有人不幸连续被引流到一位“专家”处多次,那么他甚至可能会遇到报告解读费用打了水漂的情况。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就曾遇到了这种情况,在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链接支付了19.9元和29.9元后,记者被告知,需要付费添加同一位名为“健康调理专家—王主任”的企业微信,才能获得结果。

这位“专家”的企业微信同样隶属于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添加微信后,这位专家只字未提暗访记者曾两次购买了服务一事,仅向记者发来一份评分为66分的“糖尿病自测题报告单”,就开始了他的分析。

记者的糖尿病分析报告仅有66分

在分析中,他同样表示,暗访记者“已有糖尿病早期症状”,并要求记者购买降血糖的保健品。言语之间,似乎很负责任。

“健康问题很严谨,不合适不会给你推荐,对你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王主任”说。

然而,当暗访记者提出是否能够进行线下问诊时,这位看似严谨的“专家”,却话锋一转,推拒了起来。

“这个要预约比较久,线下基本都是约满了。”“王主任”说。语毕,他还给暗访记者发来了一张像是拍自医院病房的照片。然而,当记者表示愿意等待,并咨询具体地址时,这位“王主任”却不再回复了。

在此次暗访所接触的所有“专家”中,这位“王主任”是看上去最像医生的一位,他也始终以医生自居,微信头像也是一位医生的形象。

为了弄清楚“王主任”是否确有其人。记者辗转联系到了“王主任”头像的所有人。这位所有人确实是一名医生,但他既不姓王,其工作地点也不在“王主任”自称的深圳。他是来自山东某中医院的一位叶姓肝病专家。

在得知叶医生的形象被人盗用后,叶医生所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叶医生始终在山东行医,从未与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有过任何形式的合作,其擅长的治疗领域也并非糖尿病。

叶医生所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被人盗用他们也很无奈

起底

线上疾病自测已成保健品贩子引流工具

那么,诸如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网络上冒称医生或“专家”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答案或隐藏在这些“专家”们不断试图向咨询者推送的链接之上。

以“何主任”和“王主任”所属的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在为咨询者快速确诊后,他们都要求咨询者去一家名为“知你健康商城”的小程序,购买其推荐的保健品。

资料显示,“知你健康商城”的开发者就是武汉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随机对比几款商城的保健品发现,这些保健品的价格大多远超市场价格。

例如,一款名为金奥力牌葛根苦瓜铬胶囊,在“知你健康商城”的售价为每瓶188元。但同品牌同规格产品,在淘宝的售价仅为每瓶约27元。

一些曾在“知你健康商城”购买过保健品的消费者,似乎也发现了问题。“知你健康商城”仅有的几条评论,均是差评。

有消费者问:“平台上面的医生就是骗子吗?”

网友对“知你健康商城”的评论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需获得相应资质。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该机构需为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必要条件为医疗机构在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取得包含“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记者通过调查核实,发现无论是卖保健品的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还是卖膏方的湖北杏林时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都不具备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资质。

在和暗访记者的交流过程中,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家公司并不是医疗机构,平台上所谓的老师是“一些从医院出来的人员”。平台上所销售的产品,也大多是保健品。

“就是纯保健的,肯定不会是医院的。”“知你健康商城”客服人员说。

与湖北杏林时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相关的“灵熙康城”客服人员表示,他们所属的集团虽有自己的医院,但该集团医院的互联网诊疗许可,尚在申请之中。

“所以我们在前端咨询的都是老师,卖的这些膏滋类的(产品),它都是属于普方,是药食同源的,本身比较温和。”两家公司的客服人员均表示,即使血糖正常的人吃了他们的降血糖产品,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它们对身体不会有任何的一个刺激性和伤害性的。”“灵熙康城”客服人员说。

记者 张益维、贺佳君

来源: 新闻晨报

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在家自测血糖,以监测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一天当中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并据此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以下是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一些关键点:

  1. 手指采血血糖监测:包括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行自我血糖监测;
  2. 血糖监测时间点:可以选择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点,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00~3:00)。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更为积极地监测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包括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糖;当血糖控制平稳之后,可以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
  3. 血糖仪的选择:准确性和操作简便性是选择血糖仪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血糖仪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即当血糖浓度<5.5 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差异在±0.83 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5.5 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差异在±15%的范围内。尽量现在大厂家生产的大品牌的仪器;
  4. 操作注意事项:在测试前应洗净双手并消毒采血部位,使用适当的采血器获得足量的血样,并避免过度挤压采血部位。测试后应记录血糖测试结果,并在必要时重新测试或咨询医护人员。
  5. 血糖仪的维护和保养:保持血糖仪清洁,电池工作状态正常,并定期使用模拟液或质控液进行仪器检测。若血糖仪结果与临床情况或HbA1c不符,或怀疑血糖仪不准确时,可以使用另一台同品牌同型号仪器核对一下,确实不准确时,应更换一台新的血糖仪;

6、无创葡萄糖监测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无创葡萄糖监测设备逐渐出现,但目前只有少数仪器获得上市许可,并逐步用于主动健康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无创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准确度及与血糖数值变化的延迟性是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

7、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反映既往2~3个月血糖水平的公认指标,对于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状况非常重要。HbA1c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8、持续葡萄糖监测(CGM):CGM可以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有助于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和特点,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而且可以观察到24小时到14天的连续血糖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

通过上述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监测和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尽快将血糖控制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