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针刺感(糖尿病针刺感怎么治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不知不觉得了糖尿病?这些早期症状你要了解

早发现,早控制!

一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可想它的危害有多大!

防治糖尿病,关键在于“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但其实很多人在确诊时,都没有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有些反而出现了看似与糖尿病毫无关系的症状。

难道这只是特例吗?现今,糖尿病早期症状绝大多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三多一少”了。

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这里,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期,也就是糖尿病前期,主要是糖耐量受损,一般这段时间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往往也毫不知情。

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1%,而近36%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如果这时还不进行干预,每4个糖尿病前期得的人有1~3个在10年内进展为糖尿病。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1 皮肤干燥、瘙痒

这种皮肤干燥不等同于秋冬季节的皮肤干燥,糖尿病前期即使涂抹身体乳等保湿产品,也没办法缓解干燥的皮肤问题,此时需要考虑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发痒部位多集中在手脚和小腿,女性则会经常出现外阴瘙痒。

2 视力变化

血糖升高会引起体内液体的变化,导致视力不稳定。

视力变化大多表现为视力会下降或眼前出现黑影,不过也有少部分人表现为视力突然变好甚至不需要佩戴眼镜。

很多人碰到这种情况,会误以为是“老花眼”提前到来,或诊断为老年白内障,殊不知这也可能是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3 伤口久不愈合

伤口不易愈合是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之一。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存在外周血管病变,所以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会受到影响;而且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差,加之高血糖有利于致病菌生长,常导致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阴道炎症等,久难痊愈。

4 睡眠障碍

很大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轻度或中度的睡眠呼吸紊乱,且多表现为睡眠呼吸暂停。

白天感到疲倦嗜睡、夜晚睡觉鼾声过大的人最好进行血糖检测。

5 餐前饥饿

糖尿病初期,可能出现餐前低血糖、饥饿难忍等。

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与血糖变化不同步,导致餐后血糖达到高峰时,胰岛素还没来得及分泌,而等到胰岛素分泌达到高峰时,又正好出现在下一餐前,从而导致出现低血糖和饥饿状态。

除了上面说的几个症状外,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感、针刺感等都是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可选择检测血糖来确诊是否为糖尿病。

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到诊断标准,则为糖耐量减低。

当然,除了确诊的或出现糖耐量减低的人群外,以下这些糖尿病高危人群也需多加注意和预防。

注意!糖尿病高危人群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当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有一位有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如果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可达一般人群的6倍。

2 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体重指数(BMI)≥24kg/m2属于超重,BMI≥28kg/m2属于肥胖。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的人群都需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这类肥胖者一般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胰腺负担重。

另外,如果你体重并未超重,但四肢肉比较松软,看起来也比同样体重的人显得胖的话,同样也需要注意预防。

3 年龄40 岁人群

人过中年,胰岛素受体也会开始老化,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数据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4 饮食习惯不当

主食比菜吃得多,以白米饭、馒头、面包等精细面食为主,从不吃杂粮。

做菜重油重盐,偏好甜食、饮料等。

5 饭后易疲倦

大部分人可能会有“饭困”,但一般不会特别严重,但如果自己比其他人的“饭困”明显很多,可能需要当心了!

另外,容易低血糖或偶尔未及时进食就饥饿感明显的人,也建议进行血糖检测。

6 久坐不运动

不爱运动、活动量小、体能较差的人群,连上几层楼梯都觉得十分费力人群。

7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上面7点中,占有2条及2条以上,就极有可能成为糖尿病候选人。

除此之外,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有引发糖尿病的风险,值得警惕!

但糖尿病除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大多还是由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引起的。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最为有效的良药!

总 结

糖尿病早期症状

皮肤干燥、瘙痒

视力变化

餐前饥饿

睡眠障碍

伤口久不愈合

糖尿病高危人群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年龄40 岁人群

饮食习惯不当

饭后易疲倦

久坐不运动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

参考文献

[1]小周, 糖尿病早期症状勿轻视 [J]农村科学实验. 2017.1:37

本文首发丨维他狗营养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糖友手脚麻木刺痛 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张大爷是位患糖尿病十余年的糖友。近期,他总是感觉手脚发麻、刺痛,晚上睡觉前症状更加明显,不少资深糖友可能都有类似张大爷这样的经历。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嘉教授提醒说,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所致,患者应及时就医不可大意。

孙嘉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出现一系列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手脚麻痛是周围神经病变常见表现之一。由于周围神经可分为支配感觉的感觉神经及支配运动的运动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也因损伤的神经而异。

其中,感觉神经损伤最为常见,多以手脚麻痛为首发征兆。麻木感一般从手脚部位开始,常常以双侧对称性的发生,足端感觉异常的情况也比腿部的症状会更为明显,下肢症状比上肢重,夜间比白天重。除了麻痛以外,还可有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等异常感觉。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对冷、热、触、刺等外部刺激不敏感或者对轻微刺激即产生强烈而不适的感觉,专家们称它为感觉减退和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其实很危险,有些老人习惯睡前泡泡脚,睡眠好。但由于足部的感觉减退,很容易一不小心造成烫伤,最后因为“糖尿病足”而不得不住院治疗。

早期筛查对于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很关键。对于症状典型的资深“糖友”,医生通过询问病情基本可以做出临床判断。而对那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神经病变患者,则必须通过体检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并确诊。

定期筛查有助于明确病变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及时治疗,阻止神经病变的进展和恶化。孙嘉建议,确诊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要进行一次神经病变筛查;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就应筛查,且以后每年筛查一次;有神经病变者需要每3~6个月复查。

糖尿病出现刺痛怎么办,老中医教你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的针刺样疼痛、麻木,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甲钴胺、羟苯磺酸钙、硫辛酸和依帕司他等,但是多数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效果并不理想。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各种疼痛

因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是超级的疑难病,口服药物效果不好,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比如神经减压手术,干细胞治疗等,实际上不管是口服药物还是手术治疗等方法,多数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多数患者多方求治无果后都会转到中医治疗,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就是一例末梢神经病变的中医中药治疗!

基础情况:何xx, 女 37岁 ,身高160,体重64kg 2022.06.8初诊日期 因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双脚阵发性刺痛,呈渐进性加重而求诊。

问诊:双脚针刺样疼痛,胁肋部位阵发性灼热疼痛,腰酸易累,头晕,眼干涩,偶有心悸、心绞痛,大便日一行偏溏,月经如常,睡眠可。

脉诊:脉细弱略带弦像,

舌淡有齿痕 边尖黑点较多

望诊:舌淡有齿痕 边尖黑点较多。面部痤疮此起彼伏,颧骨两侧有黄褐斑。

辨证:肝肾阴虚证

立法:滋阴养血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味

组成:枸杞 生地 沙参 麦冬 当归 川楝子 白芍 炙甘草 怀牛膝 生牡蛎 丹参 元胡等

患者服用上方加减3周时间,胁痛和手脚针刺样疼痛均消失,不唯如此,脸上此起彼伏的痤疮没有出现新的,患者继续巩固治疗中。

患者不仅神经痛消除,痤疮也消除了

本方的一贯煎是滋阴疏肝的名方,来源于《续名医类案》,芍药甘草汤是缓急止痛的名方,来源于《伤寒论》,今天我们重点讲讲一贯煎。

中医古籍《续名医类案》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枸杞 生地 麦冬 沙参 当归 川楝子

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 肝气郁滞证

适应症:胁肋疼痛,吞酸吐苦,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方解:本方重用生地以补肝肾之阴为君;枸杞、当归滋阴养血柔肝,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四药共为臣药,妙在麦冬入肺佐金平木,沙参入胃扶土制木;佐以川楝子疏肝清热、理气止痛。全方重点虽在滋阴养血,却以柔肝疏肝,因而对于肝肾阴虚,肝气郁结所致之胁肋疼痛,胸腹胀满,反酸口苦,口燥咽干,疝气癥瘕、痤疮肿块等病症,均有一定的效果。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的治疗,一些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无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动力障碍、神经痛、糖尿病并发症、慢性咽炎、口腔溃疡、黄褐斑、神经症、肺结核、肿瘤放疗后阴道干涩症、干燥综合征等症的治疗。

一句话方歌:

一贯杞地沙麦冬,当归川楝六味协;

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营养和代谢,有助于神经病变的治疗

总结:

1、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治疗,要尽快尽早,永远不要拖延,因为早期治疗最简单效果也最好,晚期治疗最麻烦,往往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

2、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治疗的选择,尽量选择口服药物或者中医中药,远离费用很高的手术治疗和干细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