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肾病(糖尿病并发肾病严重吗)
糖尿病肾病是什么情况?防治指南提出4个用药建议,糖友提前关注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是中老年人身上不足为奇的一种疾病了。但是在不少糖友控糖的路上,都会出现糖尿病肾病,还可能有一些患者因为糖尿病肾病抱憾离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肾病是什么情况?很多糖友都知道,糖尿病可能会诱发一些慢性的器官损伤,针对身体内的某些器官造成伤害,而肾脏就是其中一个。在长期患病的患者身上,受到血糖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肾脏血管受损,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就可能诱发肾脏疾病。
根据国外研究的数据显示,大约每百位糖尿病患者中就可能有1个人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这也会对糖友稳定病情,保护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于糖尿病病情不稳定,导致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并且诱发肾脏病变的疾病就可以被称为糖尿病肾病。
相比于其他诱因带来的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一开始往往会出现微量的蛋白尿。如果能够在这时及时地发现病情,并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有望稳定病情的。但很少有人能发现这种异常,以至于虽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较为缓慢,却仍然不断地让肾脏受到损伤,最终导致肾功能受伤害。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长期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肾脏病变不断加重,诱发了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
首先,长期稳定血糖
当血糖稳定下来了,肾脏血管也不容易受到刺激,不容易诱发肾脏血管病变,威胁肾脏功能,时间长了也可能导致健康受到损伤。
其次要重视糖尿病的复查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对定期复查这件事非常漠视,甚至觉得医生就是单纯地想多挣钱。其实对糖友来说,定期进行蛋白尿、血肌酐等检查也能作为了解肾脏功能的一种方式,一旦发现指标异常,也能及时地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
最后就是遵医嘱用药
糖尿病患者长期用药其实也是需要考虑对肾脏的影响的。一般来说医生会尽量选择肝肾负担比较轻的药物长期服用,稳定血糖。如果你擅自停药或者乱吃别的药,也可能导致肾脏受到伤害,面临一定的威胁。
假如你真的出现了糖尿病肾病,或许要针对疾病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方式。除了稳定血糖,还应该注重保护肾脏功能。
用药建议一:药物治疗要考虑肾小球滤过率
对身体一向比较健康的人来说,药物经过哪里代谢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肾小球过滤率就影响了有些药物是不适合使用的。很可能会给肾脏增加一定的代谢负担,影响肾功能。
用药建议二:选择对肾功能有利的降糖药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时候,稳定血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一些降糖药是明显能够让肾脏收获好处的,更适合糖尿病肾病患者食用,比较常见的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相比之下,这些药物会比普通的降糖药带来更大的肾脏受益,对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也是表现比较优异的。
用药建议三:必要时搭配降压药治疗
由于肾脏疾病的出现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在查出糖尿病肾病后,如果你原本也有高血压的问题,优先推荐普利类的降压药和沙坦类的降压药。在用药的过程中,目标血压的范围应该是130/80mmHg。用药时还应该监测血肌酐水平,不超出265微摩尔/升,是比较安全的水平。
用药建议四:合并高血脂的患者调整他汀药物
三高问题相互影响,当患者出现糖尿病合并肾病、高血脂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他汀类药物来稳定病情,降低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注意在食用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的时候检测肾脏功能和肝功能,以免因为他汀药物带来较大的肝肾负担。
糖尿病肾病本身是一种很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如果不能提前预防,也应该了解在出现疾病后如何治疗?面对糖尿病肾病,主要的治疗方案除了稳定血糖就是保护肾功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对治疗疾病也有帮助,记住光是吃药还不够,一定要配合定期的复查。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8):23.
2、刘健, 王琴, 车霞静,等. 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病率分析[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6):5.
3、20年,糖尿病肾病治疗终于有新突破了!死亡风险能够降低至少30%·健康时报·2019-07-09
糖尿病合并肾病,该如何饮食?3种吃法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英国的哲学家洛克说过,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我们了解到,李奶奶今年72岁了。简单一段话可以概括她的一生经历的磨难。
35年前,一场意外失去了丈夫,家庭的负担从此落在了她的身上,她没有丢下三个年幼孩子和年事已高的婆婆去改嫁,而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婆婆和三个孩子去了深圳投靠亲兄长,在兄长的帮助下,李奶奶靠着自己的手艺开始摊卖米粉,一做就是近30年,这三十年李奶奶让三个孩子有学上,有饭吃,让婆婆吃饱穿暖,安享晚年。
饮食 疾病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压
但也是这三十年的辛苦与劳累,李奶奶现在同时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自从身体越发的差之后,李奶奶虽然力行三高病人的低脂低糖高纤饮食,是医生眼中的好病人。但磨难再次降临在李奶奶身上,去年检查发现李奶奶患上了轻微肾脏病(高蛋白尿),自此,坚强的李奶奶陷入饮食混乱的困境中。
- 本来每天吃一根香蕉或一颗猕猴桃顾心脏,但她现在不敢吃了,害怕香蕉、猕猴桃里的钾恶化她的肾。
- 本来每天吃青菜,现在也望菜变脸,觉得蔬菜里的钾一定会更使她的肾脏出现问题。
- 高蛋白质食物也不能吃,担心蛋白尿会更严重……
饮食 疾病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压
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李奶奶敢吃的东西愈来愈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她不吃不喝,会造成身体脱水,反而导致血钾过高,严重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引发心律不整。
所以,李奶奶该怎么办?其实很多时候,肾脏病人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或应该说这三者可能互为因果。
肾脏就是由数百万个微血管球组成,但高血压会令血管逐渐硬化,血糖过高也会加速血管的硬化,使供应肾脏的血流量下降,肾功能衰退得就快;因此如果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降血糖、血压控制好,就有利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脏恶化的进程。而且洗肾病患约有四成是糖尿病肾病变促成的。
饮食 疾病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压
但另一方面,肾脏功能主要是维持全身血液的正常成分与体积,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同时也会释放肾素及血管张力素,进而调节血压,因此肾脏功能正常,也有助维持血压、血糖的稳定。
除了吃药控制外,该怎么吃?常令病患与家属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不同慢性疾病有不同的饮食原则,有的又会互相冲突。
疾病饮食原则互相矛盾,怎么办?我们先稍微比较一下三种疾病的饮食原则:
糖尿病饮食强调“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如每餐须摄取固定糖量、少量多餐以控制血糖;高纤如全谷杂粮、蔬菜等可增加饱足感、减缓糖类吸收;低油、低脂能控制体重与脂肪囤积,以维持健康。
饮食 疾病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压
高血压饮食强调“三少二多原则”──低油脂、少调味品、少加工品、多蔬果、多高纤;蔬果尤其可多吃含钾量高的,有助降低血压;少用调味品、少吃加工品,以降低盐分摄取,避免钠含量过高。
有一项针对高血压的“得舒饮食(DASH)”,更主张增加摄取全谷类、鱼类、去皮禽肉类、坚果类,而少吃红肉、含糖饮料及甜食,还能同时兼顾保护心血管的功能。
肾脏饮食主要原则就是四低──低蛋白、低钠、低磷、低钾。其中最大的饮食改变就是低蛋白,未洗肾前,一天约摄取0.6~0.8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洗肾后则要稍微提高,约1~1.2克/公斤体重;至于另外三低,主要是依据血液生化数值来调整饮食的摄取量。
饮食 疾病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压
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看到许多互为矛盾的地方,如全谷类适合糖尿病、高血压病患,但因磷、钾离子偏高而不适合肾脏病患;蔬果的摄取也容易导致肾脏病人血中含钾量过高;坚果类适合高血压病患,甚至是有名的护“心”食物,但属高磷食物,肾脏病人就得稍微忌口,但他的心脏病又需要钾与磷来照顾……这该怎么办?
基本上,钙、磷、钾的摄取禁忌,是看病人的血液生化数值再做个别调整,“只要你的钾、磷、钙离子指数正常,表示目前的饮食内容及频率还能让肾脏正常代谢,可继续保持,不用太在意卫教单张上的内容,”但还是提醒病人们,一定要定期检验数值,若有变化,就要调整饮食频率及摄取量。
低蛋白还是要吃肉、蛋、豆1、肾脏病患最困扰的就是“低蛋白”该如何实践?很多病人以为不吃肉和蛋就是低蛋白了,大错特错。肉和蛋反而是优质蛋白质来源,在控制蛋白质下,仍应有1/2~2/3以上来自优质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其他还包括奶、鱼等,因为是人体利用价值高的蛋白质,能减少含氮废物的产生,减轻肾脏负担,反而是像面食、红豆、绿豆、坚果类、面筋制品等属低生理利用价值,就得控制分量。
其实主食选择中,米粉等蛋白质含量较少,也可替换食用。
2、还有一些谣言,肾不好的人不可以吃豆制品,研究已证实这是错误观念。医生说明,当初是用大鼠做实验,但后来发现黄豆的蛋白在大鼠与人体的吸收利用不同,因此对人体而言,黄豆属于高生理价蛋白质,所以是可以食用的。
饮食 疾病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压
尤其对有肾脏病的糖尿病患,低蛋白饮食原则更要注意。美国糖尿病学会修订了糖尿病患的蛋白质限制,提出蛋白质热量来源比应占总热量比≦20%,以减少肾脏负担,降低慢性肾脏病患病机率。
医生特别提醒,糖尿病患常吃的营养补充品也要算在内,许多病人忽略了营养品的蛋白质含量,长期食用而超出限制量,肾脏还是很快就坏了。
3、同时有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就须控制总糖量的摄取,糖类来源包括主食类、蔬菜类、水果类,再根据肾脏病情形控制蛋白质。不过因为还要考虑热量需求,一些低蛋白淀粉类点心、饮品,例如去筋面粉、玉米粉、藕粉等制作的点心。当然,里面的糖需换成代糖,或少喝汤汁。
4、蛋白质的来源也很重要。医生而提到,奶类的磷、钾离子也偏高,可改用低蛋白奶粉冲泡。
饮食 疾病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压
一项刊载在《美国肾脏病期刊》研究也建议,在蛋白质建议摄取量范围内,每周至少吃两份鱼或许可以保护有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因为深海鱼的ω-3脂肪酸有抗发炎功能,对肾炎所导致的蛋白尿有些帮助,另外还能增加葡萄糖的耐受性、减少血液中的脂肪、以及降低血压;而鱼也是优质蛋白质来源,对糖尿病患与肾脏病人可说是很好的选择。只要你的烹煮方式简单,像是清蒸或烤,也可避免钠偏高,医生而补充。
对肾脏病人来说,低蛋白是最大的饮食习惯改变,但只要掌握大原则,并不难执行。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我的养生日记##清风计划# #健康早班车#
糖尿病合并肾病,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我相信糖尿病肾病在很多患者的认知里仅仅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损伤了人体的肾脏,导致肾脏发生一系列病变,再深入一点就一无所知了,以下我们就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知识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首先,顾名思义是长期的这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然后逐渐逐渐引起肾脏的损伤,最后发展到了糖尿病肾病,并且糖尿病引起的肾病,是所有的糖尿病的并发症里边最严重也最可怕的一个疾病;换一种说法,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病变,实际也是因为我们的高血糖状态对肾脏的血管产生了损伤,而导致了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异常,而出现的肾功能障碍。肾脏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表现为蛋白尿,包括微量白蛋白尿以及显性蛋白尿,后期可以出现高血压,肾型高血压等症状。
其次,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我们将肾功能损害一般分为五期。
一、第一期是代偿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指肾功能产生损伤以后,人体可以代偿,主要表现为肾脏的一个体积增大及肾小球高滤过,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二、而进入二期以后,可以间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或者是尿蛋白肌酐比例升高,但是这种情况常在休息时缓解;
三、而一旦在休息时也出现持续的微量白尿或者是尿蛋白肌酐比例升高的时候,我们则考虑他进入了三期肾病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GFR(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到正常。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UAE(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 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本期病人血压升高。经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四、四期肾病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的明显标志是出现临床显性蛋白尿,即我们所查的尿常规中的出现尿蛋白(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这是糖尿病肾病进入临床的一个标志。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GFR下降而减少。病人一旦进入第四期,病情往往会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每月下降1ml/min;
五、而五期则是一个肾功能衰竭期,GFR<10ml/min。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表示糖尿病的肾功能进入中末期阶段。
糖尿病肾病中三期以前患者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肾脏损害表现,肾脏病理改变是可以逆转的,如果此时进行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有效延缓或者是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所以把一期到三期称为糖尿病肾病早期,或者是糖尿病肾病非临床期。
一旦进入了四期以后,患者不仅会出现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也无法逆转,病情会进行性发展,最终会进入终末期肾病。但是即使在临床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严格的血糖控制也有利于减慢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所以对于高血糖患者应该知道,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症状,尿微量蛋白稍微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尿蛋白从隐性蛋白变成显性蛋白,隐性蛋白尿提示是糖尿病肾病Ⅲ期,糖尿病肾病Ⅰ期、Ⅱ期,临床没有任何迹象,显性蛋白尿提示是糖尿病肾病Ⅳ期,进一步加重是肾功能损害,肌酐高于正常值提示糖尿病肾病V期。临床能发现糖尿病肾病时是Ⅲ期,Ⅰ期、Ⅱ期只有做肾穿刺能诊断。
警示:
高血糖患者应定时做好肾功能检查,谨防高血糖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