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总抖(糖尿病人哆嗦颤抖)

妙手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简述“八重奏”与“五驾马车”,以及糖尿病3点防治误区

糖尿病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关于糖尿病相信大家也有了很多了解。

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由于体内的糖分被当做尿糖排出体外了,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不足以维持身体需要的热量,导致患者总是出现饥饿感,于是大量的吃东西,但是还是感觉到饥肠辘辘,平时不怎么吃甜食的人也变得开始吃大量的甜食。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夜间小腿抽筋,还会常常无缘无故地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加明显。糖尿病患者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看不清楚东西,还有尿液呈现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出现体重不明原因的急剧下降,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疾病诱因很多,疾病与遗传有关,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还有环境因素有关,比如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年龄、怀孕时的血糖情况,出生时候的体重,还与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早期的认识是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三个重要的作用所致,

1、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

2、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

3、肝糖输出增加

现在发现除了这传统的3个机制,还有很多器官和激素,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包括脂代谢紊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大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也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统称为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已是现代较常见的疾病,人们对它的认识及医学治疗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五项措施也称为五驾马车分别为:

①饮食控制;

②适量运动;

③降糖药物使用;

④定时病情监测;

⑤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及心理调整。

这五项措施中,其中饮食控制是基础,适量运动是手段,降糖药物是关键,病情监测是保证,学习宣传是根本。因此要根据这五驾马车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防治误区

1、患者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运动和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仅仅有药物控制血糖是不够的,要通过饮食结构的控制和一定的运动来辅助,三个缺一不可。

2、盲目饮食控制,造成营养不良。有许多患者患了糖尿病就不敢吃饭了,这是不对的,根据糖尿病饮食原则:一般含糖饮料是不能喝的,但是饭菜还是要吃的。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不然长期下去很容易会营养不良,发生其他疾病。

3、未坚持正规综合治疗,盲目求治。不少患者在得病后就自己寻找偏方治疗,其实这是在拿自己做试验,要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也很难出现,请不要相信“祖传秘方”、“重大科学发现”、“根治糖尿病”等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糖尿病饮食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少吃精细食物,多吃粗粮,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时要选择植物油不要选择动物油。同时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奶油蛋糕等。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健康科普排位赛##清风计划##糖尿病#

更多阅读:

你知道吗?2/3的糖友身边都潜伏着一个“隐形杀手”

降糖药吃的时间不对,药效会大大减半,你的降糖药吃对了吗

辟谣 | 无糖食品不含糖,吃多了还能稳定血糖?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医生总结了这八项,要注意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既无奈,又难以治疗的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这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也是每年疾病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如果你对糖尿病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那就来看看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吧。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多饮

我们的血液是一种溶质,当中溶解有各种常见的红细胞,白细胞还有其他诸多生命体征需要用到的物质,血管内皮还有很多感受器,其接受来自血液的信号,例如压力以及激素等刺激,如果血糖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高,此时会刺激相应的感受器,让大脑产生饥渴的感觉,促使患者产生多饮的动作。

2.多食

因体内的糖分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3.视线模糊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就是视线模糊或有飞蚊症。视线模糊是折射问题,当血液中血糖高,就会改变晶状体与眼睛。视线模煳其实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警讯,别发现自己视线扭曲怪异就自动忽略,觉得一切都没事。

4.手发麻,脚抽筋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5.频繁排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尤其是在夜间。但老年人和有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毒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6.体重下降

尽管患者饭量比平时要大,但是体重不会加重,甚至会下降,这还是因为肾脏丢失的葡萄糖过多而导致的,虽然患者吃得多,但是经过消化的葡萄糖却并不能转化为脂肪存起来,而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了。

7.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8.感疲劳,尿液白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是明显。尿液呈现出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如果出现了以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比较好控制血糖,并且会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我们在生活当中就要多注意糖尿病,除了在饮食上加以节制之外,还需要在运动上下功夫,每周都应该保证至少5天,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才能让机体的血糖保持平稳,这不但适用于正常人,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痒痒痒!冬天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如何应对?

秋风过后,天寒物燥,对于许多糖友来说秋冬是段难熬的日子。室外寒风瑟瑟发抖,晚上皮肤瘙痒夜不能寐。皮肤瘙痒症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糖友们的日常生活。

如何快速止痒、预防复发是糖友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其实,只要做好以下五点,皮肤瘙痒症状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明确皮肤瘙痒的原因

○ 药物引起的过敏和不良反应:任何降糖药物均会发生过敏反应,口服降糖药中磺脲类药物的过敏反应最常见,其他口服药的过敏反应较少。胰岛素的过敏反应较少,但时有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导致的皮肤瘙痒往往与药物使用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一旦出现降血糖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降血糖药物。

○ 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长期顽固的瘙痒,多位于生殖器,表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瘙痒。主要由于血糖高,真菌易生长入侵而感染皮肤所致。有些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抑制剂后也会出现明显的外阴瘙痒,此药通过抑制肾脏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降低血浆葡萄糖浓度,因而导致尿糖排泄增多,容易产生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此多数是念珠菌感染,该类不良反应多发于女性,少数男性也会产生龟头炎等症状。当糖友们使用SGLT2抑制剂后出现皮肤瘙痒或外阴瘙痒等症状,因主动告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明确是否为SGLT-2i相关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寻求专业的帮助。

○ 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年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减慢,皮肤油脂分泌的逐渐减少,皮肤干裂等老化状态也会产生皮肤瘙痒等症状。

○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长期高血糖,对包括皮肤在内的各个器官都有伤害,也会引起皮肤瘙痒。一方面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减少,导致皮肤过度干燥而出现皮肤瘙痒。另一方面,血糖升高,可引起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变化,刺激神经末梢兴奋,产生瘙痒的感觉。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升高,微血管受损而神经组织缺氧、神经组织糖基化、炎症、某些药物等造成神经末梢损伤而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有皮肤瘙痒表现外,还可伴有四肢皮肤麻木、灼热感、蚁走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控制血糖

除了药物过敏外,其他的皮肤瘙痒,控制血糖是关键。研究表明,糖尿病人群与非糖尿病人群皮肤瘙痒症状发生比例分别为11.3%和2.9%。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峰值≤11.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应<7.8mmol/L为宜。定时监测血糖,按时服药,饮食结合运动是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的关键。

当皮肤出现瘙痒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来院就诊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肾功能等指标,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在医师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

03 注意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营造干净的肌肤环境尤为重要。洗澡时建议淋浴或坐浴,水温不宜过高,37℃—40℃为宜,沐浴时选择中性沐浴产品,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勿搓澡、抓挠,损伤皮肤角质层。沐浴完后擦干身体,及时涂抹婴儿适用的润肤霜(富含维E、甘油、凡士林等),做好润肤保湿工作,穿着棉质及透气性佳的内衣。

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对症止痒

轻度瘙痒未破溃:轻轻拍打局部瘙痒部位,避免过度搔抓破皮流血。根据瘙痒的原因,在医师指导下外用镇静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薄荷脑等,涂抹富含保湿因子、尿囊素等成分的润肤乳,减少皮肤干燥脱屑,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

重度瘙痒并伴皮肤破溃:在医师指导下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如开瑞坦、扑尔敏等,根据病情合理外用激素类止痒药物。养成每日检查皮肤的习惯,尤其是观察足跟、足趾和足底色泽,如发现皮肤红肿、损伤和水疱等异常改变,勿自行处理,立即就医。

05 调节情绪

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紊乱,引起应激反应升高血糖。因此糖友们应保持心情愉快,忌食辛辣,戒烟戒酒,多饮水。增加业余爱好,避开诱发因素,可选择听音乐、看书等分散注意力。

最后提醒各位糖友们

当出现皮肤瘙痒时

切忌用力抓挠,滥用药物

做好以上五点,及时就医是关键

科普结束

科室介绍

上海新华医院内分泌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也是国家住院医师和内分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现有专科医师16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博士12名,硕士3名。科室现有床位43张,年出院病人近2000人次;周一至周六均设有专科和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近16万人次,单科门诊量在上海各大医院处于前列。

内分泌科现设甲状腺、骨质疏松、肥胖、高尿酸血症、围产期内分泌5个专病门诊,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医疗实践和研究工作,探索出了适合各类人群的诊疗方案,患者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围绕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开展了系列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0余项,和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项,在SCI收录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内分泌科将在保持已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凝炼、集成研究重点,把内分泌科建设成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