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药脲(糖尿病尿糖吃什么药)

医学莘 0
文章目录:

延缓糖尿病肾病,减轻蛋白尿是关键!医生:四类药物优先选择

来自国外的研究数据显示,每一百位糖尿病患者中,每年有一位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每一百位合并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年有六位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因此,减轻蛋白尿是延缓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重要着力点。

糖尿病可损害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等多种肾脏结构,其中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可使尿液中的白蛋白显著增多,当随机尿液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在3-6月的时间内连续检查三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若有两次达到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诊断标准,说明已经发生了蛋白尿。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依据之一,蛋白尿不仅可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使肾脏过滤肌酐、尿素、有机酸等物质的能力下降,还可引起心脑血管损害,不同程度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控制蛋白尿。

在多数朋友的观点中,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减轻蛋白尿,药物必不可少,但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同样重要。由于糖尿病肾病会丢失不少蛋白质,因此部分糖尿病患者有“丢多少,补多少”这样的想法,作为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我们确实应合理补充蛋白质,但糖尿病肾病患者补充蛋白尿重在“适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大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仅可使尿蛋白增多,还可加速肾功能减退,而蛋白质摄入过少有可引起营养不良,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较为严格,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为宜,优选生物学效价高的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家禽瘦肉等食物。

在控制蛋白质的同时,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应控制钠盐的摄入,不少朋友认为钠盐只会升高血压,然而钠盐还可增加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钠盐摄入应控制在6克以内,当然钠盐摄入并非越少越好,相关研究发现极低的钠盐摄入反而可能增加终末期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6克为宜。与此同时,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应规律运动,运动在早期虽然可使蛋白尿轻度增多,但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由于改善了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反而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此外,吸烟可增加尿蛋白尿并降低肾功能,因此戒烟也应纳入糖尿病肾病的生活方式干预之中。

当然,生活方式干预多为辅助治疗,药物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血糖显著升高是引起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所选药物若能同时兼顾控制血糖、保护肾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往往事半功倍。然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用加强对血压的控制,一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二是高血压也会增加蛋白尿,使肾功能减退,研究发现,收缩压超过140mmHg以后,肾功能每年会下降13.5%,而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内,肾功能每年仅下降1%,糖尿病患者若将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内获益更大。常用药物中,有四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蛋白尿、保护肾脏,其中有两类药物可兼顾降血糖,另两类药物可兼顾降血压。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这类药物英文缩写为SGLT-2i。SGLT-2i主要通过抑制吸收尿液中的葡萄糖降低血糖,降糖疗效显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约0.5%-1.0%,常见药物主要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多项研究显示,SGLT-2i不仅可降低大量蛋白尿的发生风险,还可降低血清肌酐翻倍的发生风险。因此SGLT-2i的应用不能仅是停留在控制血糖这一层面,已经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另一类兼顾降血糖、保护肾脏的药物为GLP-1受体激动剂,常见药物主要有利拉鲁肽、艾塞拉肽等。与SGLT-2i一样,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血糖的同时,也可减轻蛋白尿、保护肾脏。

其次,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考虑选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这两类药物虽然常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但却可发挥降压以外的多重作用,在心血管方面,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可抑制血管与心室重构,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在保护肾脏方面,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一方面可通过控制血压减轻肾脏损害,另一方面可通过减轻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若糖尿病肾病诊断明确,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的患者中,即便未合并高血压,选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依然可受益,但不推荐无高血压、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预防性使用这两类药物。但在用药期间尤其是前两月,应密切监测肌酐,若肌酐升高>30%说明存在肾脏缺血性损害,应立即停药。

综上,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在3-6月的时间内连续检查三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若有两次达到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诊断标准,说明已经发生了蛋白尿,可能为糖尿病肾病所致。诊断明确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蛋白尿可有效延缓肾脏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生活方式干预上,蛋白质的摄入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为宜,钠盐摄入控制在3-6克为宜,同时应合理运动、戒烟。在药物的选择上,SGLT-2i与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可有效降低血糖,还具有减轻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注意控制血压,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可兼顾降血压、减轻蛋白尿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在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每日一药」降糖药——格列本脲片

作者:中山市三角医院 主管药师 苏群芳


药品分类:降糖药

本药可用于哪些疾病?

☆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如何使用这个药品?

☆ 口服。开始 2.5 mg,早餐前或早餐及午餐前各一次,轻症者 1.25 mg,一日三次,三餐前服,7 日后递增每日 2.5 mg。一般用量为每日 5-10 mg,最大用量每日不超过 15 mg。

应用本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

☆ 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 并进行眼科检查等。

本药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

☆ 可有腹泻、恶心、呕吐、头痛、胃痛或不适。

☆ 较少见的有皮疹。

☆ 少见而严重的有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表现为咽痛、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出血、紫癜)等。

有以下情况的要注意用药:

☆ Ⅰ型糖尿病人。

☆ Ⅱ型糖尿病人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

☆ 肝、肾功能不全者。

☆ 对磺胺药过敏者。

☆ 白细胞减少的病人。

特殊人群可以服用本品吗?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证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可造成死胎和胎儿畸形,孕妇不宜服用。

☆ 本类药物可由乳汁排出,乳母不宜服用,以免婴儿发生低血糖。

☆ 老年用药:老年病人及有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类药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本品降血糖作用相对较强,不宜用本品,可用其他作用时间较短的磺酰脲类降糖药。

如何才能获得本品?

☆ 本品为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到医院药房或有资格销售处方药的药店才能获得。

如何保存该药品?

☆ 密闭保存。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17张表,看懂七大降糖药的相互作用

不想错过每日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全面解析降糖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干货满满,值得收藏!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病例:

病例1

男性患者,42岁。因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房纤颤,使用胰岛素降糖,地高辛控制心功能。

因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加用阿卡波糖50mg tid。2个月后,患者突发严重房颤而入急诊。

经查,患者血浆中地高辛浓度为0.27ng/ml(有效血药浓度为0.8~2.0ng/ml)。停用阿卡波糖后,地高辛血药浓度升至1.8ng/ml。当再次使用阿卡波糖后,地高辛血药浓度再次下降,确定为地高辛和阿卡波糖之间的相互作用

病例2

女性患者,83岁,因自感不适2周就诊。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因怀疑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以及尿路感染接受药物治疗。

当前用药:格列本脲、西格列汀、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赖诺普利。实验室检查:血钾4.0mmol/L,血糖2.0mmol/L。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合并用药时,难免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那么,对于临床上常用的7大类降糖药,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减少类似上述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主要集中在药物排泄方面。

二甲双胍结构稳定,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原形随尿液排出,清除迅速,血浆半衰期为1.7~4.5小时,12小时内90%被清除。

此外,本品一部分可由肾小管分泌,故肾小球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由于本品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故肾功能减退时用本品可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当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时,可能引起尿液酸碱度(pH)、肾小管主动分泌或肾血流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排泄。例如,应用碘造影剂前应酌情停用二甲双胍,当二甲双胍与西咪替丁、乙胺嘧啶、头孢氨苄等联用时,可能会减少二甲双胍排泄,必要时需调整剂量。

表1: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1)

表2: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2)

α-糖苷酶抑制剂

由于阿卡波糖抑制糖苷酶引起未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发酵导致的稀溏便可能会影响地高辛的水解,以及阿卡波糖本身对地高辛有吸附作用,使用地高辛时,尽量不使用或停用阿卡波糖

若必须联合使用,建议阿卡波糖每餐随餐服用,地高辛晚9点后服用,同时加强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

研究认为,伏格列波糖对地高辛的吸收无影响,可能机制是由于伏格列波糖对α-淀粉酶无影响,所引起的腹泻、腹胀要少,所以对地高辛的吸收影响小。

此外,阿卡波糖与胰酶制剂联用可能会导致阿卡波糖的作用降低

表3:阿卡波糖的药物相互作用

磺脲类药物

1、吸收环节:消胆胺、考来维仑等药物可能会阻碍磺脲类药物吸收,引起血糖升高

表4:磺脲类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吸收环节)

2、分布环节:由于磺脲类药物的蛋白结合率高,不少药物会与其竞争蛋白结合部位,改变组织分布量,引起游离药物浓度的增加或减少。

这些药物包括: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保泰松和阿扎丙酮、磺胺类药物、肝素等

表5:磺脲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分布环节)

3、代谢环节:磺脲类药物多通过细胞色素P-450(CPYs)代谢,因此会与其他同等代谢途径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药效的增强/减弱。

表6: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

磺胺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在内,主要通过CYP2C9酶代谢,同时经CYP2C9代谢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克拉霉素、红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甲硝唑、磺胺甲恶唑

因此,病例2中的患者主要考虑是由于格列本脲与磺胺甲噁唑相互作用引起的格列本脲血药浓度增加,引发低血糖。

除抗生素之外,这些药物也会通过抑制CYP2C9等机制引起磺脲类药物血药浓度增加,升高低血糖风险: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咪康唑)、贝特类药物(吉非罗齐)、H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氯霉素、米非司酮、恩他卡朋、异烟肼、利福平、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值得注意的是,波生坦与格列本脲联合使用会产生肝脏毒性,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临床禁忌联合使用

表7:磺脲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表8:磺脲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续)

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

与磺脲类药物类似,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TZDs也是经过CPYs代谢。

因此,在代谢阶段也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应注意避免TZDs与吉非贝齐联用;此外,当与酮康唑、利福平、氟伏沙明和甲氧苄啶联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

表9:TZDs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

表10:TZDs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DPP-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主要有以下5种,其生物利用度、蛋白结合率、代谢和排泄途径各不相同。

表11:DPP-4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维格列汀、西格列汀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见。而沙格列汀与强的酶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克拉霉素等合用时,建议限制剂量。

表12:维格列汀、西格列汀的药物相互作用

表13:沙格列汀的药物相互作用

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大多数无临床意义。利拉鲁肽与华法林联用时,建议更频繁地监测INR值。

表14: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表15: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坎格列净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诱导剂(利福平等)合用时可能引起AUC(药物曲线下面积)下降,与地高辛合用时,应注意监测地高辛浓度。

表16:SGLT-2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表17:SGLT-2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