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背驼(糖尿病驼背越老越厉害)

河豚健康 0
文章目录:

背驼了,腰弯了!糖尿病为何会引起骨质疏松?

提起糖尿病并发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性疾病、视网膜疾病、糖尿病足等,但骨质疏松却常常被忽视。

人老了腿没劲儿了,背驼了,腰弯了……这些表现在很多人看来很正常,许多人甚至自行吃点钙片就不管了,殊不知这也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

我国一项大规模横断面人口调查显示,普通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0.6%,而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6.9%。

另外有相关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了66%。糖尿病为何会引起骨质疏松呢?

糖尿病骨折危害大

骨质疏松症在医学上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

在疾病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驼背畸形、身高变矮、四肢无力、小腿抽筋等症状,其中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发生骨折。

患者可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挤压、跌倒等情况)发生骨折。

其中椎体骨折最常见,髋部骨折最严重,1年死亡率可高达20%。而且由于老年人恢复能力较差,骨折后常导致长期卧床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甚至造成部分患者残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人力负担。

然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往往只重视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容易忽视防治其易引发的骨质疏松,但事实上由骨折带来的严重后果往往要超过糖尿病本身。因此,预防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十分重要。

糖尿病引发骨质疏松的因素

●高血糖影响骨代谢

人体的骨代谢主要依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生成骨组织纤维和基质,破骨细胞则能破坏并吸收分解骨组织。

在高血糖的背景下,成骨细胞的活性会降低,并逐渐分化、凋亡,同时破骨细胞活性会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升高,这就导致骨头被大量破坏。

●多尿导致骨合成原料缺乏

多饮、多尿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尿糖的增多会使体内大量的钙、磷等矿物质流失,如果此时缺乏必要的钙剂补充,就会造成患者的“钙负平衡”,继而引发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变化,最终导致骨质脱钙、骨质疏松。

●钙吸收不足影响骨合成

当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常伴有肝性营养不良和肾脏病变,致使活性维生素D减少,这会影响钙、磷等矿物质在肠道的吸收。

●胰岛素缺乏影响骨合成

人体内的胰岛素除了具有促进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浓度稳态的作用外,还可促进成骨细胞和骨胶原组织的合成。而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从而导致骨组织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被打破。

●部分降糖药物增加骨丢失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有多项研究显示,该类药物能增加骨丢失,降低骨密度和骨质量。

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骨基质减少,骨小梁破坏,骨密度降低,成为骨质疏松症发作的高危人群。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积极治疗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初期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饮食调节、运动、减轻体重等方法控制血糖,必要时辅以降糖药物。

糖尿病患者要按时规律测定自己的血糖数值,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饮食、运动和治疗,以便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内,这也是预防骨质疏松和减少骨折发生最好的办法。

●定时筛查骨密度

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做骨密度的检测,及时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

适当参与体育运动

运动疗法是预防骨质疏松和减少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研究证明,当骨骼处于“负荷”状态时,骨钙的丢失最少,血液中的钙离子向骨骼聚集最快。

所以,通过机体运动,一方面可以消耗部分能量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增加骨骼的强度,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生。

●学会正确补钙

补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症最基础的方法之一。患者可以通过摄入鱼虾类、牛奶及富含钙的食品来补钙,如果是胃肠道吸收不好的人,也可以通过药物补钙。如口服钙剂或含钙营养品等。

在选择钙剂时患者应咨询专科医生,选择1~2种适合自己的药物或营养品,制定合适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长期正确服用。

此外,在补钙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因为只有在维生素D的参与下,钙离子才能沉积于骨骼,否则只会从尿液及粪便中排除,达不到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除了应用相应药物以外,多晒太阳、多做室外活动也是有效增加维生素D的供给方法。因为在人的皮肤内存在着大量维生素D的“原料”,这些物质只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才能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而被人体所利用。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所以一定要重视。一般来说,使用某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对于减少骨折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但药物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常用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性激素、磷酸盐、破骨细胞抑制剂、钙剂等。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健康康!身体不适时也要记得及时就医,谨遵医嘱~

如果还有什么健康疑问可以关注河豚健康,也可以添加河豚小客服,有专业的健康老师为你解答哦~

【图片和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甘肃医卫丨糖尿病患者易骨折 补钙是关键

原标题:糖尿病患者易骨折 补钙是关键

专家简介 傅松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甘肃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地方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健康管理研究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性腺、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

陈大爷在下楼时不小心崴了右脚,当时并不疼,也就没太在意,自己涂了点药就没再注意。然而,一周以后,伤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肿,走路别扭也使不上劲。家人带着陈大爷到医院做检查,经医生检查确定是严重骨质疏松导致踝关节骨折。

“陈大爷是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更容易骨折,”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傅松波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出现发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由于现代人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存在多种并发症危险。糖尿病患者要避免骨折,关注骨质疏松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骨折

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容易骨折吗?

答: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除了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这“三多一少”外,还常有一“松”,即骨质疏松。据统计,约有一半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的滤过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大量钙从尿中丢失。据测定,健康人24小时从尿中排出的钙为104±20毫克,而糖尿病患者却要排出195±106毫克。同时,糖尿病患者骨骼中的磷、镁也随之丢失。低镁刺激颈部的甲状旁腺分泌,促使骨骼中的钙质释放、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另外糖尿病患者除了糖代谢障碍外,还有维生素、降钙素等代谢失调,影响骨骼新陈代谢,促发骨质疏松症。

问:糖尿病患者骨折后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答:糖尿病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的出现,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性疾病、视网膜疾病以及改变骨细胞的代谢,影响成骨细胞矿化。临床显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的风险都高,2型糖尿病10年后发生骨折的概率为30.6%。糖尿病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过高后,机体内产生很多毒性物质造成的,这些物质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双侧对称性痛觉降低。

骨质疏松的危害

问:骨质疏松有哪些危害?糖尿病患者哪些部位容易骨折?

答:骨质疏松症在医学上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病人常无症状。骨质疏松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除了造成腰酸背痛、腰弯背驼、身高变矮外,其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发生骨折。

糖尿病患者常见髋部骨折、腕部骨折及无明显症状的脊椎骨折,身高缩短、O型或X型腿、驼背也较常见。糖尿病患者必须警惕骨质疏松症,注意有无腰背酸痛等症状,同时测定血钙、尿钙,或用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早发现,早处理。

预防骨质疏松补钙是关键

问: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答: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克/千克体重,每天摄入牛奶(奶制品)300毫升;充足日照,11:00-15:00,尽可能暴露皮肤于阳光下15-30分钟;规律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避免糖尿病骨病的第一步是控制糖尿病,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应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钙,如食用牛奶及乳制品、大豆及豆制品、虾皮、油菜等,不足时可补充钙剂。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摄入维生素D,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国际单位(10微克)/天,65岁以上人群推荐摄入量为600国际单位(15微克)/天。

首席记者 欧阳海杰

强烈建议糖尿病患者要补钙,怎么补钙更科学你得知道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除了有典型的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这“三多一少”的症状外。有些人还常常伴有骨质疏松。据研究统计,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

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补钙,这是为什么呢?如何补钙更科学呢?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一定要补钙

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高,肾脏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钙排泄也会随之增加,时间长了,导致大量的钙从尿中丢失。尿钙大量丢失,引起血钙降低。

当血钙持续降低,甲状旁腺长期受低钙的刺激,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持续大量的分泌甲状旁腺素,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组织的钙游离进入血液,发生“钙迁徙”。

糖尿病患者大量钙流失的同时,骨骼中的磷、镁也随之丢失。低镁亦可刺激甲状旁腺分泌。

另外,糖尿病患者除了糖代谢紊乱外,还有维生素D、降钙素等的代谢失调,影响骨骼新陈代谢,最终诱发骨质疏松症。

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好,没有多饮和多尿等症状,一般不会导致钙的大量丢失。

胰岛素不但对糖代谢非常重要,而且还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骨骼是以胶原蛋白(蛋白质)为基质,大量钙沉积而成。糖尿病患者由于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也加重了骨质疏松。

另外,我国居民每日钙的摄入量明显偏低,糖尿病病人由于饮食控制严格,不加强钙的补充,血钙水平低而容易引起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的合并症之一,起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手足抽搐、腓肠肌痉挛、腰弯背驼、跛行甚至可出现骨折。双能X线检查发现骨密度下降。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如再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长期卧床不起,引起褥疮、感染等。如处理不当,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必须警惕骨质疏松症。要注意有无腰背酸痛等症状,同时测定血钙、尿钙,定期测定骨密度,早发现,早处理。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首要是积极控制糖尿病,其次是饮食均衡,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户外活动。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补钙

1.调节饮食

食物中钙的来源以乳制品最好,不仅钙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况且方便食用,是钙最好的食物来源。100毫升牛奶含80~120毫克钙。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喝1~2杯牛奶(每杯200~250毫升)。

豆类及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含钙量也很丰富。菇类、硬果及油料种子类的杏仁、瓜子、核桃、芝麻酱等含一定量的钙,如100克杏仁含钙62毫克;100克芝麻酱含钙约1100毫克。

糖尿病人喝骨头汤并不能很好地补钙,况且油脂过多,会导致高脂血症。

糖尿病患者避免吸烟、过量饮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减少钙的吸收,威胁骨骼健康。

2.补充元素钙

正常人每日钙的推荐需要量为800毫克,50岁以上老年人需要1000-1200毫克。事实上,人们每日从食物中得到的钙约400毫克。因此,应适当补充元素钙约500-600毫克/天。

糖尿病患者,因为钙质流失多,需要补充的钙也更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补充800-1000毫克元素钙。

其中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易溶于胃酸,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和便秘等。

枸橼酸钙含钙量较低,但水溶性较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且枸橼酸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

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

需要提醒的是,服用钙制剂的同时应服用维生素D,并要多到室外晒太阳。维生素D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中钙、磷的浓度,以利类骨质的钙化和骨化的形成。

糖友朋友们,知道补钙的方法了吗?

作者:陆小玉主治医师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员

审校:向建平主任医师

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怀化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MMC)怀化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