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吸氧(糖尿病吸氧的重要性)
吸氧对糖尿病有好处吗?
吸氧对糖尿有辅助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糖尿病同机体缺氧有关,糖尿病人毛细血管压明显偏底,导致组织细胞不能充分获氧,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和糖代谢的障碍。因而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氧疗已愈来愈引起医疗界的重视。
吸氧可以促进糖代谢,三磷酸腺苷生成增多,能促进胰岛功能恢复,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坚持每天吸氧2-4次,每次1-2小时,流量控制在1.5-2L/min。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检查可以发现,血糖、糖尿均有所下降,长期吸氧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建议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您可以选择购买一台家用制氧机放在家中,在家就能吸氧,不用到医院去。
具有治疗作用的制氧机,常规流量有3升、5升,一般来讲,流量越小的机器,肺泡吸入的氧浓度自然越小,针对糖尿病不同的病症以及检测指标,可使用不同的流量和不同浓度的制氧机。
附制氧机操作指南一、日常维护、保养
1.湿化瓶定期清洗清洗时间:(夏天5-7天,冬季7-10天)清洗方法:食醋或者白醋兑水浸泡1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湿化瓶水定期更换更换时间:(夏天1-2天,冬季3-5天)湿化水:蒸馏水、纯净水、凉白开。
3.过滤器定期清理更换清理更换时间:一级过滤7-10天为一周期定期清洗更换,二级过滤3-6个月左右换一次,具体时间根据使用环境跟使用频率,来做出调整。
4.鼻氧管、雾化器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配件再重复使用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清洁、消毒。切勿多人共同使用一个鼻氧管或者雾化器。
5.整机保持干燥通风干净,机器可擦拭清洁,禁止使用任何润滑油或油脂。
二、长期氧疗有哪些好处1.减少污染和恶劣环境下对身体的危害。
2.减少低氧血症,满足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衰老、增强新陈代谢。
3.纠正低氧血症,对于心源性疾病、肺源性疾病、心脑供血不足的疾病等等需要纠正缺氧状态的疾病,提高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改善、缓解病情和预防病情发展。
4.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改善呼吸功能障碍。
5.缓解神经疲劳、放松身心、保持旺盛精力,改善大脑供氧状况,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睡眠。
三、关于吸氧时间建议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患者每天累计6小时以上。
2.心脑血管系统产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栓、颈椎病等患者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吸氧,每次吸氧1小时左右。
3.糖尿病患者每日吸氧2-3次,每次1小时左右,分别安排在早、中、晚。
4.失眠患者最好临睡前吸氧1小时左右。
5.亚健康状态每次吸氧30--60分钟,一天1-2次。
6.重症患者,抢救病人需要24小时不间断吸氧。
7.其他特别患者具体咨询医生。
注意
由于人体的体质不同、年龄差异、疾病程度等所以针对每一个用户的吸氧时间和吸氧流量还需与医生咨询下使用。
患者需要在家吸氧,家庭氧疗前,这些注意事项要记牢,家属须知
氧气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从重病的患者到家庭氧疗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大、肺部基础本身就不好的患者来说,呼吸功能相对较弱,家庭吸氧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
人类正常生理活动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决定着我们的自主呼吸的感受,减少或增加氧气供应到一定程度都会引起身体的反应。所以家庭吸氧,氧气供应的浓度也会给患者带来一点的不适感,通常氧气浓度减少,患者会觉得呼吸困难、心慌,所以临床中很容易注意到,在吸氧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氧疗效果,如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或缓解,患者心跳正常或接近正常,则表明患者氧疗有效。
但是往往患者在吸氧的过程中,如果氧气浓度过高或者吸氧时间过长,也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从而出现氧气中毒的症状。氧气中毒在患者的吸氧过程中,不容易发现,经常会被忽略。
所以针对患者的家庭氧疗的时间,通常会有一些注意事项。1、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建议患者每天吸氧累计时间在6个小时左右
2、 糖尿病患者通常每天需要吸氧2—3次,可以安排在早中晚后,每次吸氧时间在一个小时候左右
3、 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例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每天可以分三次吸氧,每次吸氧时间持续一个小时,
4、 对于肺癌术后等重症的患者,需要具体咨询主管医生的建议,通常需要24小时后不间断吸氧。
吸氧时氧疗注意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内保持37℃温度和95%—100%湿度是粘液纤毛系统正常清除功能的必要条件,故吸入氧应通过湿化瓶和必要的加温装置,以防止吸入干冷的氧气刺激损伤气道粘膜,致痰干结和影响纤毛的清洁功能。
为了防止污染和导管堵塞,对鼻塞、输氧导管、湿化加温装置,呼吸机管道系统等应经常定时更换和清洗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吸氧导管、鼻塞应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分泌物堵塞,并及时更换,以保证有效和安全的氧疗。
物品准备:长期氧疗建议使用制氧机;鼻导管或面罩;
使用方法:
1.鼻塞吸氧:先将鼻导管连接到氧气瓶或制氧机的接头上,然后确认鼻塞处有气体再连接到患者,同时患者佩戴脉氧指夹监测氧饱和度的数值,调节氧气瓶或制氧机的气体流速,让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到92-98%之间即可。鼻塞的优点是患者比较舒适,不影响说话和进食,但只适合气体流速低于5升每分的患者,若流量再大就会因流速和冲击力过大而让人无法耐受,也会导致鼻腔过于干燥。
2.面罩吸氧:佩戴方式基本与鼻塞相同,要求将面罩紧密罩住口腔和鼻子并用松紧带固定好,提供的氧气浓度比鼻塞大,适用于缺氧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缺点是氧气消耗较大,罩住口鼻会影响吃饭和咳痰。
呼吸很轻易的一件事,对于呼吸困难者则不是
呼吸困难有真的,也有假的,疫情这段时间以来,因“呼吸困难”来就医的不在少数。可以这么认为:如果是走进来诊室而不喘的、说话大声的,为假的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字面意思很明了了,呼吸起来都困难,一切体力活动更不用说了。
假的呼吸困难多见于年轻人及更年期者,通常前因是受某些刺激(如新型肺炎报道),当此时恰好碰上自己身体不舒服,就会自我暗示自身症状向被刺激的事件上附合,所被刺激事件就会被想象的附加在自身上,这多属癔症,何为癔症?简单的理解就是自己给自己想出的病,通俗的讲就是“想多了”,为分离转换性障碍。
发病诱因: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
呼吸困难特点:癔症发作重者呼吸特点为快速呼吸,呈阵发性的,虽然发作时呼吸频率快,但无呼吸困难的缺氧表现(如活动加重、说话不成句等),反而出现脸色略潮红,多数者还附有另一个特点:发作时常伴有有哭泣。
急诊室里,那些大喊大叫自己病情重的,往往都是不重的;那些不吭声的,静静的往往是危重的。
真正的呼吸困难者,呼吸这么轻易的事都变的困难,那还有力气大喊大叫,更别说活动。
从诊断学的角度,呼吸困难的定义分两方面,主观和客观。
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客观:呼吸运动用力,重者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发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为什么张口呼吸,因为呼吸困难到了连气道阻力都克服不了
正常人呼吸感觉不到气道是有阻力的,而呼吸困难者则不是,气体从外界吸入到肺部,是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力量,过程需要克服鼻腔、声门、气管及支气管的阻力,才能到达肺泡内。如抽水机泵出的水在水管里面流动,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泵出的力量,水在水管里是流不远的,原因就是水管表面有摩擦力(阻力)。
健康人平静呼吸时,总气道阻力为1~3cmH2O.s/L,主要发生在鼻(约占总气道阻力的50%)、声门(约占25%)及气管和支气管(约占15%)等部位,仅约10%的阻力发生在口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气道阻力越小,呼吸越省力;当气道阻力增大时,则呼吸较费劲。
克服气道阻力,医生是怎么做的缓解呼吸困难,可用吸氧管子直接插进鼻腔、甚至气管里面,绕开气道阻力。
一、鼻导管吸氧
鼻导管给氧示意图
与常见的鼻氧管吸氧不同,鼻导管直接插入鼻腔,达鼻咽部;管子插入的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需要插入鼻导管的长度
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呼吸困难伴随的症状1. 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突发性重度呼吸困难见于急性喉水肿、气管异物、大面积肺栓塞、自发性气胸等;
2. 伴发热 多见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胸膜炎、急性心包炎等;
3. 伴一侧胸痛 见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渗出性胸膜炎、肺栓塞、自发性气胸、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肺癌等;
4. 伴咳嗽、咳痰 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伴大量泡沫痰可见于有机磷中毒;伴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左心衰竭;
5. 伴意识障碍 见千脑出血、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肺性脑病、急性中毒、休克型肺炎等。
#把健康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