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右腰(糖尿病右腰疼)
国医大师吕仁和:糖尿病治疗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国医大师,1934年出生,国医大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和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中医大家,在诊治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脏病和多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糖尿病治疗中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糖尿病和肾病专家,该方案是在继承《黄帝内经》经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临床应用,总结而成。其中,方案中的“二”是指防治糖尿病的总目标;“五”是指观察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测的五项指标;“八”是指需要采取的八项措施。
二:两个目标
即长寿与健康。应尽力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求不但要让患者能够有较长的寿命,还要让患者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不仅能达到身体健康,还能够有意识地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因为要控制糖尿病,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完整健康标准的追求者和实现者。
五:五个观察指标
即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
1.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6、7、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7%、8%,分别可作为优、良、差三个控制等级。其中,由于糖化血红蛋白能体现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应充分重视。
2.血脂 糖尿病常常伴有血脂异常,治疗应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努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促进脂肪肝改善。
3.血压 高血压与糖尿病经常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将血压控制良好,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体重 体重是衡量健康状况很重要的指标,要求患者的体重要争取达到正常范围内。体重正常,利于健康长寿;肥胖者,常伴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失常,容易合并心、脑和大血管病变;体重过低者,易合并周围神经炎等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都应向正常标准体重方向发展为好(具体计算指标详见书中介绍)。5.症状
(1)口干舌燥、多饮多尿、大便干燥、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怕热汗多等,多由高血糖及其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一般血糖控制良好后,临床症状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血糖控制良好而症状仍不见好转,则应除外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感染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
(2)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黑点、夜尿频多、尿多浊沫、肢体麻木、疼痛等,常是糖尿病并发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应该积极予以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导致失明、肾衰竭、足坏疽等。
(3)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或有偏身麻木等,应除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4)胸闷憋气,应除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5)皮肤疮疖痈疽、牙周炎感染,在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应进行积极地、较长时间地治疗,以求彻底解决感染病灶。
(6)皮肤瘙痒,特别是二阴及易出汗的部位瘙痒,在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可以应用外洗加内服药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7)急性高血糖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痛等高渗综合征症状,出现口渴多尿、腹痛、恶心、呕吐等酮症酸中毒症状,必须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应注意在纠正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不合理过多使用胰岛素可诱发低血糖,进而导致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八:八个调理和治疗方法
即饮食、运动、心态、中药、西药、胰岛素注射、针灸推拿、导引等。
(一)三项基本措施
1.饮食要合理
2.运动要适当
3.心态要平衡
(二)五项选择措施
1.中医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轻症或初发病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或糖尿病已经应用西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血糖仍不能良好控制者,加用中药治疗常常可以实现血糖良好控制,甚至保持病情长期稳定。而对于糖尿病已经发生并发症者,应用西药控制血糖,应用中药治疗并发症,则可以发挥我国医学中西结合的优势,使众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吕仁和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六对论治”思路,临床应用,卓有成效。
2.西药口服药治疗 西药口服药包括口服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等。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取效或中医药治疗血糖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者,可以加用西药口服降糖药等。并在充分认识不同药物作用特点和副作用的基础上,酌情配合调节血脂和降压药物。
3. 注射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中西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必要时,应该选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有条件者,更可安装胰岛素泵,以良好控制血糖。
4.针灸推拿 吕仁和教授临床发现,糖尿病下肢沉重麻痛、夜卧不宁,针刺双绝骨穴常有良效;咽痒咳嗽,以六神丸用胶布贴于列缺穴常有良效;全身疲乏按摩督脉经、足太阳膀胱经常有良效;下肢冷热失调,点按丹田穴常有良效等。故除中医中药外,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疗法详见书中介绍)。
5.导引吐纳——巢氏消渴之气功宣导法。本法记载于《诸病源候论》一书,适用于以口渴多饮、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其功理在于宣导肾津以止消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松衣宽带,安静仰卧,腰部伸展悬空,用骶骨背着床席,两手自然置体侧。双目微闭。随着呼吸的节律鼓起小腹,意在牵动气机,使之行水布气,津液上升。
第二步:接上式,用舌在唇齿之间,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搅动9次;再由下而上,由右至左搅动9次;鼓漱18次,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分数口徐徐咽下,并用意念将其下引到“丹田”。使水之上源下流,元龙归海,津布热减,静卧数分钟收功。
第三步:收功后起立,走出室外,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缓缓步行。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左右,使练功后内在的有序,在常态下尽可能地保持住。巩固已取得的引肾津、滋上源、止消渴的效果。
50多岁女性糖尿病人,出现腰背痛?不一定是累,可能是骨质疏松
刘阿姨最近老是嚷着腰背痛、乏力,以为是累的,可是歇了几天,也不见减轻。
她问我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啊?
刘阿姨52岁了,有10年的糖尿病史,血糖控制的不好,绝经有6年了。
我告诉她,可能是骨质疏松,让她进行了检查,果然是,达到中度的标准了。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后,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骨质的一种退行性变,更容易出现在女性绝经患者,因为雌激素对骨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活动量和日晒时间较男性也明显减少。但是糖尿病人无论男女都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糖尿病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会导致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也会导致钙磷代谢异常。钙磷作为骨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钙磷失常会出现钙质的流失和骨代谢的异常。
糖尿病人更容易骨质疏松
糖尿病人血糖升高时会出现大量的排尿,钙磷就会随着尿液被排除体外,如果缺乏必要的钙质补充,就会导致患者的钙去发,继而引起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变化,促使溶骨作用增加,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钙流失,出现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的活性维生素D水平偏低,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等矿物质在肠道的吸收,吸收减少,体内的钙磷含量就会下降。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会对骨质造成破坏,会影响蛋白质的正常代谢,骨基质合成减少。
糖尿病人控制饮食,肉、鱼等含钙丰富的蛋白质食品摄入受限。吃进的大量纤维素也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糖尿病治疗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可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成骨细胞数量减少,骨形成率下降。
糖尿病人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浓茶、咖啡等对骨骼有坏的影响。
以上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会使糖尿病患者骨基质减少,骨小梁破坏,骨密度降低,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如何延缓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从以上因素可知,要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还是要以治疗糖尿病为根本措施。糖尿病人血糖平稳,就可以有效的减少骨流失。
糖尿病人要营养均衡,平时要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等奶制品,富含钙质的蔬菜、豆类等,这是预防、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前提。推荐成人每日适宜钙摄入量为800~1000 mg/d(元素钙),对绝经后妇女和老年患者可适当增加到1000~1200 mg/d
加强运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减轻体重,能增加骨质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蛋白质的正常代谢。运动能够强健骨骼,改善骨小梁的结构。
运动过程中的日晒能够促使皮肤合成更多的活性维生素D,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因此糖尿病人的运动和晒太阳非常重要,建议每天不低于半小时,在餐后半小时以后进行。
综上所述:
女性糖尿病人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血糖过高、药物、饮食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钙质吸收差,流失多。要更好的控制血糖,保持营养均衡,吃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等,加强运动和日晒时间。
我是爱生活、爱美食的孙医生,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知识。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还可能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体重才是治疗的根本。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并点赞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请转发给他们。这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关爱。
因腰腿疼痛,在家自行拔了个火罐,没想到这位老人瘫痪了!原因是……
家住怀化市、65岁的张奶奶(化名)前阵子弯腰活动后突然出现腰腿剧烈疼痛,为了省事,就在家中自行拔了一次腰背部的火罐,没想到一周后,腰痛和双下肢疼痛加剧,并伴有右下肢活动障碍,行走不便摔了一跤后,还出现了大小便失禁,家人带着张奶奶辗转求医,最终转诊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
老人转诊到该院急诊科后,经过血常规、CT、核磁等一系列检查后,初步诊断为“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2型糖尿病、腰大肌脓肿并髂腰肌脓肿、化脓性脊柱炎、不完全截瘫”,由于病情复杂且危重,马上收入急诊ICU救治。“经过积极抗感染、床旁血液透析等对症治疗后,老人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转入脊柱外科二区接受下一步手术治疗。”急诊ICU副主任丁宁介绍。
面对患者脓肿位置深、脓液量大、伴随感染扩散引发多重并发症的复杂病情,脊柱二区副主任曾浩组织团队经过讨论,紧急制定了手术方案。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插管下为患者进行右侧腰大肌脓肿清除、腰椎后路病灶清除、硬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体间骨柱植骨融合术、椎管扩大成形术,清除脓肿多达400ml,将脓液送检做细菌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续,脊柱外科二区医护团队为老人行三次清除椎管内脓肿和创面修复手术,清理脓液共达300ml。针对如此多的脓液,医护团队使用了VAC负压吸引装置对腰部伤口持续吸引,结合敏感抗生素治疗,最终控制了体温,消除了感染。经科室精心治疗,老人肌力逐渐恢复,病情好转,家属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这位患者原本有二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抵抗力差,属于易感染人群,加上在家自行拔火罐,缺乏专业指导,导致腰部皮肤破损,给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曾浩介绍,细菌入血后,感染扩散很快,引发了腰大肌脓肿、化脓性脊柱炎,脓肿压迫脊髓,造成不完全截瘫。
曾浩提醒市民,化脓性脊柱炎作为一种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症,初期,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腰腿疼痛,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加剧,并可能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一旦脓肿累及脊髓或神经根时,可导致患者下肢无力、麻木甚至瘫痪等神经功能障碍。
如何预防化脓性脊柱炎?应做到以下几点:
1.如果身体某部位出现微小感染,尤其是后腰部,应尽早就医,防止细菌感染加重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脊柱,引起化脓性脊柱炎。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3.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4.对于长期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或正在接受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感染并处理感染。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谭琳、陈琼
来源: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