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糖尿病采血(狗狗检查糖尿病需要空腹吗)
猫狗也会得糖尿病,铲屎官必看
一、震惊!猫狗也会得糖尿病,铲屎官必看你能想象吗?家里那只整天活蹦乱跳、撒娇卖萌的喵星人或者汪星人,居然也可能患上和人类一样的糖尿病!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如今糖尿病已经不再是人类的 “专利” 啦。当得知自家 “毛孩子” 患上这病,主人们往往犹如遭受晴天霹雳。不过别慌,只要咱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能给宠物宝贝们一个健康的未来。想象一下,你家狗狗原本水汪汪的大眼睛,要是因为糖尿病引发白内障变得雾蒙蒙,或者猫猫整天没精打采,连最爱的逗猫棒都不稀罕玩了,多让人心疼。所以,了解猫狗糖尿病的那些事儿,真的刻不容缓,这可是守护 “毛孩子” 幸福生活的关键秘籍!
二、发病率探秘虽说猫狗患上糖尿病已不是啥稀奇事儿,但和人类比起来,它们的发病率可低多了。数据显示,大约只有 1.5% 的狗狗和 0.5% 至 1% 的猫猫会受到糖尿病的 “骚扰”。这就好比在一个满是宠物的大乐园里,只有一小撮 “倒霉蛋” 会碰上这麻烦。虽说比例不算高,可一旦自家宝贝中招,那对主人来说,就是百分百的揪心呐!要是你家小区有 100 只狗,按概率算,可能也就 1 - 2 只狗狗会得糖尿病;要是有 200 只猫,大概也就 1 - 2 只会患病。所以,平常多留意 “毛孩子” 的小细节,没准就能在疾病刚冒头时,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三、发病 “元凶” 大揭秘到底是啥原因让猫狗也陷入糖尿病的困境呢?这里面的 “罪魁祸首” 还真不少。有些品种的猫狗天生就比较 “脆弱”,像是迷你雪纳瑞、贵宾犬这些狗狗,以及缅甸猫、暹罗猫等猫猫,它们患糖尿病的风险就比别的品种高一些,仿佛一出生就被糖尿病 “盯上” 了。年龄也是个关键因素,中老年的猫狗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和人类一样,身体里调节血糖的小卫士们也开始 “偷懒”,患病几率蹭蹭上涨。
再瞧瞧那些胖嘟嘟的 “毛球”,圆滚滚的模样虽然可爱,可肥胖带来的隐患可不小。过多的脂肪就像捣乱分子,让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直线下降,血糖想稳定都难。还有啊,未绝育的母犬在发情后,身体激素乱成一锅粥,短暂的糖尿病就可能趁机来袭;怀孕的母猫,身体负担重,血糖也容易出问题。
除了这些,生活里的压力也会影响它们。想象一下,家里新来了个 “小伙伴”,或者主人搬家、出差,环境大变样,猫狗们得有多紧张。这种应激状态下,身体内分泌失调,也可能诱发糖尿病。另外,要是猫狗得了慢性胰腺炎、肢端肥大症这些毛病,或者长期吃一些影响血糖的药物,都像是给糖尿病开了 “绿灯”,让它有机可乘。
四、症状 “信号灯” 全知晓铲屎官们可得睁大眼睛,瞧瞧这些糖尿病可能亮出的 “信号灯”。最常见的,就是 “喝水多 - 尿得多” 组合套餐。原本一天喝小半碗水的猫咪,突然变身 “水牛”,频繁奔向水碗,喝完没一会儿就往猫砂盆跑,尿量明显增多,尿液还可能特别臭。狗狗也是,水盆里的水消耗速度快得惊人,出门遛弯的时候,到处抬腿撒尿,标记领地的次数都变多了。
还有那食欲,变得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有的猫狗像被施了 “贪吃咒”,饭量猛增,狗粮猫粮一碗接一碗,吃完还眼巴巴望着你,仿佛永远吃不饱;可有些却截然相反,对美食爱答不理,曾经最爱的罐头摆在面前,都只是嗅一嗅就走掉。体重也跟着 “凑热闹”,明明吃得不少,却一天天瘦下去,摸起来排骨都硌手,原本圆润的脸蛋变得尖尖的。
猫猫们还可能摆出奇特的 “平足姿态”,就像个慵懒的小老头,走路都没了往日的轻盈;狗狗呢,眼睛里原本清澈的晶状体,可能慢慢变得浑浊,白内障这个 “不速之客” 悄然降临。不过要注意啦,这些症状不会一下子全冒出来,常常是在数周至数月内,像个 “慢性子” 一样,一点一点显现。要是你发现自家 “毛孩子” 有这些异样,别犹豫,赶紧带它去看医生,说不定就能抢在糖尿病前面,保护好宝贝的健康!
五、糖尿病分型 “大不同”猫狗的糖尿病可不是一概而论,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细分起来有好几种类型。先来说说 1 型糖尿病,这就好比身体里的免疫系统犯迷糊,把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当成 “敌人”,一顿猛揍,结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了。这种情况在狗狗身上比较常见,猫猫倒是少见些。而且发病的时候,狗狗大多步入中年,病情就像蜗牛爬行一样,慢慢显现。
再看 2 型糖尿病,这家伙在猫猫里是 “常客”,狗狗里相对少些。主要是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了 “抵抗”,那些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也不好好干活,功能失调了。肥胖、年纪越来越大、遗传这些因素,都容易招来 2 型糖尿病。要是你家胖猫整天躺着不动,还爱吃高热量零食,那可得小心了。好在初期的时候,喂点口服降糖药,像神奇的 SGLT2 抑制剂,就能把病情稳住。要是病情发展了,那就得注射长效胰岛素帮忙了,同时给宠物减减肥也是重中之重,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循序渐进,可能几个月才能让它们达到理想体型。
除了这俩常见类型,还有些特殊的。像慢性胰腺炎引发的糖尿病,狗狗经常中招,炎症就像个 “小恶魔”,捣乱胰腺正常工作;而肢端肥大症容易盯上猫猫,扰乱内分泌,血糖跟着就乱套。另外,发情后的母犬,还有怀孕的母猫,身体激素大起大落,短暂的糖尿病可能就来 “串门” 了,不过别太担心,这种情况通常在特殊时期过去后,血糖能慢慢恢复正常。了解这些不同类型,就像拿到了对抗糖尿病的 “武器库” 钥匙,能帮咱们更好地守护 “毛孩子” 健康。
六、治疗 “妙方” 来助力一旦发现 “毛孩子” 患上糖尿病,饮食立刻就得变身 “健康守门员”。对于患病的猫狗来说,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那可是 “标配”。想象一下,把那些高糖的谷物粮换成优质的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就好比给它们的身体注入一股清流。鸡肉、鱼肉、牛肉这些纯肉食材,既能满足它们作为肉食动物的天性,又不会让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可以给狗狗煮点不加盐的鸡胸肉,撕成小条拌在蔬菜里,猫猫呢,喂点清蒸鱼,把刺挑干净,看着它们吃得津津有味,还能控制血糖,是不是一举两得?还有像西兰花、南瓜这些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就像是给肠道加了个 “清洁小卫士”,帮助消化,平稳血糖。不过,饮食调整可得和兽医一起商量着来,根据宠物的具体病情、体重、年龄,量身定制专属 “营养餐单”,这可是饮食调理的关键秘诀。
(二)胰岛素注射有技巧胰岛素治疗在猫狗糖尿病的对抗赛里,可是 “王牌武器”。当医生判定需要注射胰岛素时,主人们可别慌,掌握技巧,这事儿没想象中那么难。首先,选对注射部位很重要,狗狗一般在肩胛两侧或者侧腹部,这些地方皮肤松弛,容易注射,猫猫可以选在后颈或者侧腰,避开骨头和神经密集的地方。注射前,记得把胰岛素从冰箱拿出来,室温放置一会儿,避免太凉刺激宠物。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注射部位消毒,然后像握笔一样拿起注射器,以 45 度或 90 度角(根据宠物体型和皮下脂肪厚度调整),快速又轻柔地扎进去,推动注射器,慢慢注入胰岛素。注射完后,给 “毛孩子” 一个爱的抱抱或者奖励小零食,让它们不再害怕。要注意,胰岛素的剂量可是精准活儿,千万别擅自调整,严格按照兽医嘱咐,这一针下去,就是给宠物健康加一道防护盾。
(三)血糖监测不能少定期给宠物监测血糖,就像是给它们的健康装了个 “晴雨表”。市面上有不少适合家用的宠物血糖监测仪,像某某品牌,操作简单,采血量少,对宠物来说痛苦小。一般来说,在宠物刚确诊糖尿病、调整治疗方案初期,或者身体出现异样时,监测频率要高些,可能一天得测个 2 - 3 次;病情稳定后,可以适当减少,每周测 1 - 2 次。监测时间也有讲究,最好在宠物进食前、注射胰岛素后特定时间点测,这样能精准捕捉血糖变化。把每次的监测结果记录下来,就像写健康日记,复诊的时候带给兽医,这可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让医生能一眼看穿病情走势,精准 “排兵布阵”,守护宠物健康。
(四)与兽医携手共抗病魔兽医在宠物抗击糖尿病这场战役里,那可是 “指挥官”。主人们一定要和兽医建立紧密联系,随时沟通 “毛孩子” 的情况。每次带宠物去看诊,把观察到的症状变化,比如喝水量增减、食欲波动、精神状态好坏,事无巨细地告诉兽医,别觉得是小细节就忽略,这些都可能是病情的 “信号灯”。定期带宠物去体检,除了血糖检测,肝肾功、尿常规这些检查也不能少,全方位了解宠物身体状况。兽医根据反馈,调整胰岛素剂量、饮食方案,咱们只要严格执行,就像和兽医组成默契 “战队”,一路 “过关斩将”,把糖尿病这个 “大怪兽” 打得节节败退,还宠物一个活力满满的幸福生活。
七、暖心陪伴,共克时艰在与猫狗糖尿病斗争的道路上,铲屎官们的陪伴至关重要。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只叫 “布丁” 的猫咪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主人李女士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带着布丁踏上治疗之路。她每天早起晚睡,严格按照医嘱给布丁准备特制饮食,定时注射胰岛素,还精心记录下每次的血糖监测数据。刚开始,布丁因为身体不适有些抗拒,李女士就温柔地安抚它,拿着它最爱的逗猫棒陪它玩耍,给予它满满的爱与鼓励。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布丁的病情逐渐稳定,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会在李女士下班回家时,亲昵地蹭着她的脚踝。
还有一只叫 “多多” 的狗狗,患上糖尿病后,主人陈先生不仅自学了各种糖尿病护理知识,还专门为多多打造了一个舒适安静的养病空间。他每天陪着多多散步锻炼,控制体重,风雨无阻地带它去复诊。在陈先生的悉心照料下,多多虽然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但依然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每次出门玩耍,它的尾巴摇得像螺旋桨,活力四射。
这些暖心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给予患病宠物足够的关爱与耐心,它们就能在与糖尿病的抗争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继续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美好的时光。铲屎官们,让我们携手成为 “毛孩子” 最坚强的后盾吧!
八、预防 “小妙招” 请查收看到这儿,铲屎官们是不是心里有点小紧张,生怕自家 “毛孩子” 被糖尿病盯上?别慌,预防妙招这就来啦!首先得从 “吃” 入手,给猫狗准备食物可得花心思。干粮别一股脑瞎喂,那些高糖、高谷物的得少碰,多给它们吃点高蛋白、低碳水的美味,像纯肉罐头、自制鸡肉丸子,既能满足味蕾,又能稳住血糖。定时定量也超重要,别让它们暴饮暴食,养成规律进食好习惯,肠胃开心,身体也健康。
运动更是不能少,狗狗每天出去遛弯的时候,多陪它跑一跑、玩一玩飞盘,消耗消耗体力;猫猫虽然不用出门 “撒野”,但在家逗逗猫棒挥舞起来,弄几个小玩具让它蹦跶蹦跶,或者整个猫爬架,鼓励它多攀爬跳跃,保持活力。
定期带 “毛孩子” 去体检也是关键一步,就像给它们身体做个 “全面大检查”,特别是中老年的宝贝,一年至少体检一次,有啥小毛病都能早早发现,及时 “扼杀”。还有哦,要是没打算让宠物生宝宝,绝育安排上,不仅能减少患病风险,还能让它们少些 “小烦恼”,活得更自在。另外,家里的药箱可得藏好,人用的药别随便喂给猫狗,好多药对它们来说是 “毒药”,副作用大着呢,用药前一定先问兽医。做到这些,就能给 “毛孩子” 撑起一把大大的健康保护伞,让糖尿病无机可乘,尽情享受欢乐的宠物时光!
九、总结猫狗糖尿病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绝不是 “世界末日”。只要咱们铲屎官多上点心,了解这些知识,平日里细心观察、科学喂养,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 “毛孩子” 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就能让宝贝们即使患病,也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说到底,它们的健康就握在咱们手中,多一份关注,少一份担忧,和宠物一起,向着健康快乐大步迈进吧!愿每一只喵星人和汪星人都能远离病痛,活力满满地陪伴我们度过漫长岁月!
8.24技术快讯:空中保镖机器人;无需采血即可监测糖尿病
1、美国公司开发出空中保镖机器人 令贼人闻风丧胆
美国机器人公司Aptonomy最近发布一款空中保镖机器人。其强悍的性能和灵敏的侦查能力,将令所有心怀不轨之徒闻风丧胆。这款新产品被发言人自豪地称为“空中安全卫士”。在经过的改良的骨架上,设计师为其装备了最新的飞行控制器、可昼夜工作的监控摄像头,甚至还有强光灯和高音喇叭这些安保标配。除了彪悍的硬件配备之外,Aptonomy公司更是强调了蕴藏其中的软件。智能导航让它可以高低飞行自如,自动躲避飞行障碍。强化的人工智能让它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人脸识别,并进一步判断人体的运动。
2、手持呼吸测试仪器诞生 无需采血即可监测糖尿病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简单的手持呼吸测试仪器,能够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的酮类物质含量来监测糖尿病,未来有望替代传统的指尖采血检测方法。据介绍,目前的样机有3个部件:一个空气取样包、一个传感器头和一个信号处理单元。研究人员说,他们正在致力于把这3个部件压缩到一起,开发出类似于酒精呼吸测试仪的便携设备。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检测。
3、水母荧光蛋白能"发"新型激光
一个由英德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将水母体内的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大肠杆菌基因组,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产出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并用来产生激光。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突破代表着极化激元激光领域的重大进步,其效率和光密度都比普通激光高得多,有望为研究量子物理学和光学计算开辟新途径。
4、新技术让动物全身组织透明化:或能破解很多病
“透过动物的皮肤甚至器官直接观察到细胞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透明成像技术,可让上述设想成为现实。该技术能让动物全身组织实现透明化,可在动物体内成像完整的神经系统或整个器官,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大脑与躯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库还有望大幅减少科研所需的实验动物的数量。
5、俄新型定位仪可精准万里"追星" 避免太空"撞车"
为了避免在同一条近地轨道内相距很近的人造卫星发生太空“撞车”情况,俄罗斯航天测控机构日前启用一套供地面站点使用的新型卫星精准定位仪,可使定位精度比原先提高40%至60%。
6、日本自治医科大学3D打印脑动脉瘤模型
近日,日本自治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使用一台小型3D打印机和ABS树脂,打印出了脑动脉瘤的3D固态模型。虽然之前已经有人制作过此种模型,但自治医科大学的成型方法耗时明显减少。目前,团队正在加紧研究,想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脑动脉瘤紧急夹闭手术中。
7、中美科学家首次使硅纳米线的弹性接近理论极限
中美研究人员近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单晶硅纳米线接近理论极限的弹性拉伸。具有超强弹性的硅纳米线将有望广泛应用在柔性电子皮肤、可弯曲甚至折叠的屏幕等新兴领域。
8、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编制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并正式发布。
9、AI通过对相片评估可诊断抑郁症患者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想必前段时间李世石大战阿法狗事件还让你记忆犹新。但是,哈佛大学的 Andrew Reece及佛蒙特大学的Chris Danforth研制的一套算法就让我们看到,除了能下棋、写小说之外,AI还能够诊断抑郁症患者。有研究报导,人类对颜色的偏好跟情绪有关。在心情抑郁的时候人们更偏向于选择蓝色、灰色等暗色系。这就为Andrew和Chris提供了研发灵感。这套算法利用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及面部识别软件,对测试人员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照片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诊断结论。
10、Speech Center VR专治“害怕上台讲话”的病
国外一家初创公司Cerevrum开发了一款虚拟演讲应用——Speech Center VR,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虚拟演讲场景,讲台下面是你的虚拟听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rkmid
Apple Watch被曝新健康功能:将支持血糖和体温监测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译 | 杨畅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6月16日消息,据美国媒体The Verge报道,Apple Watch的后续系列将会迎来实质性变化,例如血糖和体温监测功能,Apple Watch屏幕、超宽带功能等原有外形和功能也会有所升级,特殊用户版本预计不久面世。
大家期待Apple Watch更实质性的改进中,最重要一项是血糖监测功能,无需糖尿病患者刺破手指采血,就可以自动记录患者的血糖水平。还有一项新的体温监测功能正在开发中,由于疫情影响,人们对这项功能的兴趣急速增加。美国媒体彭博社(Bloomberg)方面消息,温度传感器可能会出现在2022年的新版Apple Watch上,而血糖监测功能还需要几年。
彭博社指出,今年的新款Apple Watch可能具有升级的屏幕和更新的超宽带功能,大概率会被命名为Series 7,似乎改进不大,但从外形角度已经算是有明显变化了。新Apple Watch的显示器边框会更薄,并且新的层压(lamination)技术将减少显示器和前盖之间的距离。相比于去年亮相的Series 6,Apple Watch超宽带功能也会有所改善。
彭博社此前曾报道称,苹果内部正在讨论发布一款针对极限运动用户的坚固耐用型智能手表。目前有报道称这款苹果内部称为“explorer”或者“adventure”的机型不太可能今年发布,预计会在2022年上市。不过彭博社提醒,这和苹果所有未宣布的计划一样,说不定会发生变化。
结语:健康管理有望成为智能手表的核心竞争力
Apple Watch从2014首次发布以来,每年都会有新机型更新,健康功能主要是从Series 1就有的心率监测功能和Series 4新增的摔倒检测。2021年2月苹果申请的一项名为“动态环境中包含环境传感器增强的兆赫光谱及成像”的专利被曝光,这项专利技术,通过让Apple Watch发射射频,然后计算射频吸收程度最终得出血糖数据。苹果已经在无创血糖检测领域获得进展,下一步是应用。
不止苹果,其他各公司也不断更新优化智能手表的健康管理功能。例如,三星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无创测量血糖技术,并有可能应用于Galaxy Watch。智能手表通过健康管理功能监测人体情况,有望在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