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脚麻冰(糖尿病脚麻冰凉,是不是把血糖降下去他就好了)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冬季出现脚麻、脚凉或者腿脚有小虫爬的感觉,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脚麻、脚凉或者腿脚有小虫爬的感觉,到了冬天就更明显,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很多人自然就想到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其实,引起这些症状的疾病有很多,不一定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也不一定只局限为脚的问题。首先要排除能够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比如腰椎病变,然后再考虑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根据症状找病因

有些患者的脚不舒服表现为脚部麻、感觉障碍,有些患者则表现为疼痛。

在疼痛的患者中也有不同的表现:有些疼痛随着体位的改变、活动度的改变而改变,有些疼痛则持续不变;有些患者感觉脚凉,但实际去触摸时足部的温度并不低;而有些患者则不仅自己感觉凉,触摸也凉,甚至还有皮肤颜色的改变,表现为青灰、暗紫等。

这些不同的临床表现,提示患者可能合并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者两个病变同时存在。

一般出现感觉障碍的是神经病变,单纯疼痛也可能是神经病变;疼痛能够随着体位的改变而改变或足部颜色发生改变的患者患周围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不要自己进行诊断。只有医生明确诊断后才能根据具体的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上述的表现外,足部还容易出现肿胀、水肿等表现,这时要到医院进行下肢血管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症状是由血管病变引起的还是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全面呵护双脚

出现足部的症状并不能仅仅依靠治疗,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要从整体上进行治疗:

1.血糖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和糖尿病本身的关系最紧密,调整血糖到适当的水平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出现。有些患者诊断了糖尿病以后,长期到医院 “开药”而不是看病,也没有监测血糖,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或者在聊天的过程中听到一些“糖友” 应用某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得比较理想,就自己换用药物。这些都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也不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

2.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鞋在预防出现胼胝(俗称老茧)、脚气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人的足部感觉已经很差了,对于外界的刺激没有感知,很容易被刺伤,因此要选用透气性好、鞋底有弹性、鞋帮有保护作用的鞋。另外,建议要有两三双鞋轮换着穿,不要每天都穿一双鞋,这样使 鞋有一个复型的时间。

3.足部保暖:天气逐渐变凉变冷,足部的保暖尤为重要。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可能对于寒冷感觉不灵敏,容易出现冻伤;有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足部循环不良受寒后更容易出现冻伤。

4.泡脚:冬天到了,很多朋友喜欢泡脚,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泡脚的水温以40°C左右为好, 时间控制在15分钟。患者可以到医院开一些温经通络的药物,也可以用葱、花椒煮水泡脚,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5.防止皲裂:洗脚以后要用一些润肤霜或浴后乳液,减少皮肤干燥、干裂的情况,同时能够减少瘙痒症状的出现,不要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

经常检查自己的脚,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出现皲裂、破溃时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于秀辰

糖尿病患者感觉脚冷、脚麻千万别随意泡脚,口服4种药物可以缓解

60岁的王大爷是一个有着20多年糖尿病病史的“老糖友”了,平时对自己的血糖非常关注,并且听从医生的规定定时定量的服药,并且每天都进行监测,血糖控制一直挺好,结果就在几天前穿着拖鞋就来到医院,说自己的脚底板莫名其妙的破了,而且涂药涂了几天也没好,害怕自己是糖尿病足。

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王大爷的血糖水平控制得很好,而且脚底板的破溃也没有明显的感染痕迹,进一步追问才发现,原来王大爷从别人手中得到了几包泡脚的中药,恰逢自己是感觉脚冷,于是最近都在家泡脚,而脚底的溃口就是泡脚后出现的,于是医生最后诊断为:烧烫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过抗菌、促进伤口愈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王大爷的伤口快速愈合了。

一、糖尿病的患者为什么感觉脚冷、脚麻

糖尿病的患者老是感觉脚冷、脚麻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糖尿病对于下肢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缓慢侵蚀所导致的,也就是是临床上经常诊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细胞是人体最脆弱的组织之一,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当刺激过度时就会对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其中高血糖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当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高血糖就会激活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导致产生更多的山梨醇和醛糖,当这两种物质浓度过高时就会对于神经组织具产生毒副作用,造成神经细胞出现肿胀和坏死,从而形成不可逆的神经损害。

其次,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这种产物会沉积于营养神经的血管周围,引发炎症反应,同时激活血管内的凝血功能,导致血管内皮的基底膜逐渐增厚,最终导致血管管腔逐渐狭窄,进一步导致神经发生缺血、缺氧,最终坏死。

二、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要随意泡脚

当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就会时常出现双脚发麻、发冷的感觉,有些人选择使用温开水泡脚来缓解症状,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①糖尿病患者很难控制温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特点就是会降低四肢末端的感觉,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由于高血糖对于感觉神经的损害,糖尿病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感知冷热,对于温度的改变也相对迟钝,这往往导致即使水温已经较高,但糖尿病患者依然感觉不热,并且不断加入温开水,结果往往导致皮肤烫伤因此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减少泡脚,或者在泡脚前测定水温,水温最好不超过40℃

②长期泡脚会导致足底皮肤更加缺血缺氧

足底皮肤长期浸泡后就会变白、起皱,甚至疼痛,这其实是皮肤吸水后使得表皮变软、细胞肿胀所导致这种情况在正常人身上问题不大,但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就比较危险了。糖尿病患者因为末端循环功能不佳,在泡脚初期虽然可以改善循环,但时间过长后随着皮肤收缩就会加重足底皮肤缺血、缺氧,严重时甚至发生皮肤坏死脱落,这也是很多人泡脚有容易起皮的原因。因此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分钟左右即可

③擅自加入中药容易引起不适

有许多患者为了追求某种疗效,喜欢在泡脚的过程中加入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首先,中药材在40多℃的常温下是完全无法发挥效用的,需要通过专业的烧制仪器才能将药物的精华煎出来;其次,一些中药材对于皮肤有刺激性,如冰片、姜片等,这种刺激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比较危险的,非常容易造成皮肤损伤,甚至感染因此在泡脚程中不要随意加入中药材,或者加入已经熬制好的中药汤剂即可,并且中药材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三、双脚发麻、发冷不如试试这几种药

①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是一大类维生素的总称,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9等都对于神经有保护作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值得一提的是临床研究表明将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9联合使用时,其营养和保护神经的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因此临床可以选择将维生素B1、甲钴胺和叶酸片联合使用,可以更加高效的营养神经

②改善末端微循环药

改善下肢末端血液循环对于减轻神经损害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羟苯磺酸钙、迈之灵等,其中羟苯磺酸钙最为常用,其主要作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有效改善四肢末端循环,减轻神经损害。

③改善代谢紊乱药

依帕司他是临床常用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其可以与山梨醇进行不可逆的结合,从而减轻山梨醇对于神经的损害。

④止痛药

对于双下肢出现刺痛或者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建议使用止痛药,其中常用的药物有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等,这些药物都是专门用于治疗神经痛的,但这些药物多少都有副作用,而且都是处方药,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四、双脚发麻、发冷平时这样处理更科学

①注意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双下肢发麻、发冷或者乏力,往往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信号,因此一定要做好血糖监测,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升高要积极纠正诱因,或者前往专科医师进行调整降糖方案。

②注意足部保暖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对于温度的变化比较迟钝,经常是冷冰冰的,因此注意足部保暖就非常重要。

③适当活动脚趾

临床研究表明每天主动将脚趾和脚掌进行屈伸活动,可以明显改善下肢循环状态,从而减轻下肢感觉异常,同时还可以点按足部及下肢的穴位以刺激足部神经,改善神经功能。

④注意穿透气的鞋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最好穿透气的鞋子,以免过度出汗导致足部出现真菌感染,其次可以适当在足部涂擦润肤霜以防止皮肤干裂,汗脚的病人可以适当的涂一些滑石粉以防止出汗过多。

⑤足部出现破溃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足部一旦出现破溃是非常难以自我愈合的,因此如果足部出现破溃一定要保持伤口干燥,并且及时就医,防止继发感染。

五、总结

糖尿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最好不要随便泡脚,即使泡脚也要注意水温、泡脚时间等问题;其次,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有效控制,这比泡脚要有用得多;最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自我防护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足部的破溃伤口一定不能忽视,尽早就医治疗。

#健康明星计划#

糖友注意 脚麻脚痛或是失明前奏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病例,这是十年前的事情,当时我自己从事疼痛专业有五年了,一个要好的朋友介绍了一个患者,60岁,男性,糖尿病八年,一直没能控制好血糖。

半年前他开始有一些手麻、脚麻伴疼痛,也没太在意,直到一个月前,突然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一个月内几乎完全失明,只有简单的光感。雪上加霜的是,一周前开始出现一只脚坏疽,来就诊时,查体发现右足拇指湿性坏疽,右侧踝关节及以下皮温低,肤色青紫伴有剧烈疼痛。请了血管外科和骨科医生会诊,建议右膝关节以下截肢。

后来疼痛科综合考虑后,先给予抗感染

及右足创面处理,紧接着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右侧腰交感神经节酒精毁损,手术后,右侧下肢血液循环恢复,感染控制,最后截掉了右足大拇指,保住了右脚。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由这件事,引出两个问题,糖尿病人出现脚麻、手麻疼痛,到底问题大不大?跟眼睛失明又有啥联系呢?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产生并发症。而手足麻木疼痛,又往往最先出现症状,却又常被人忽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引起的手足神经痛有啥特点:

初期可能仅仅是若有若无的麻木感,轻微的间断出现的刺痛,如果不重视并加以控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有的轻微疼痛和麻木,逐渐加重为持续性症状,疼痛麻木特点开始多样化;

可出现双侧手足自发性烧灼样疼痛、闪痛或电击痛;有针刺感或刺痛;

也可以表现为行走痛,常描述为“赤脚走在热沙上”,就算穿最宽大舒适的鞋,也会觉得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

进一步发展,轻微刺激就可引起重度疼痛,常从足趾开始,随后双侧对称性扩展,呈套袜状分布并逐渐影响到足部和下肢。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常于夜间加重,导致患者无法入睡。疼痛症状偶尔也可累及双手,指尖常最先受累。

当手足麻木疼痛伴有如上特点,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出现这样的症状,说明糖尿病的多种机制诱导的线粒体产生反应性氧化产物生成增加,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造成微血管炎,大血管与神经病变,并且有可能已经形成相当程度的损伤。

糖尿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并会在某一时期凸显出来,正如本文开始提及的患者,就是在长达八年时间无明显症状,先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其后半年很快就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和足部溃疡。

此外,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等。这些并发症进展缓慢,但有可能会在疾病某一个阶段突然爆发,造成重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上医治未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手足麻木疼痛这样的早期并发症表现,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防患于未然。

文/岳剑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