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针刺(糖尿病脚针刺感和其它病的区别)
糖友手脚麻木刺痛,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张大爷是位患糖尿病十余年的糖友。近期,他总是感觉手脚发麻、刺痛,晚上睡觉前症状更加明显,不少资深糖友可能都有类似张大爷这样的经历。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嘉教授提醒说,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所致,患者应及时就医不可大意。
孙嘉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出现一系列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手脚麻痛是周围神经病变常见表现之一。由于周围神经可分为支配感觉的感觉神经及支配运动的运动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也因损伤的神经而异。
其中,感觉神经损伤最为常见,多以手脚麻痛为首发征兆。麻木感一般从手脚部位开始,常常以双侧对称性的发生,足端感觉异常的情况也比腿部的症状会更为明显,下肢症状比上肢重,夜间比白天重。除了麻痛以外,还可有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等异常感觉。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对冷、热、触、刺等外部刺激不敏感或者对轻微刺激即产生强烈而不适的感觉,专家们称它为感觉减退和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其实很危险,有些老人习惯睡前泡泡脚,睡眠好。但由于足部的感觉减退,很容易一不小心造成烫伤,最后因为“糖尿病足”而不得不住院治疗。
早期筛查对于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很关键。对于症状典型的资深“糖友”,医生通过询问病情基本可以做出临床判断。而对那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神经病变患者,则必须通过体检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并确诊。
定期筛查有助于明确病变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及时治疗,阻止神经病变的进展和恶化。孙嘉建议,确诊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要进行一次神经病变筛查;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就应筛查,且以后每年筛查一次;有神经病变者需要每3~6个月复查。
糖友因老茧引起脚底疼痛发黑,出院前暖心护士送上特制爱心鞋垫
极目新闻2月25日讯(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简杰)52岁的大车司机梅先生患有糖尿病十余年,近日,他的左脚脚底板老茧处疼痛、发黑近乎破溃。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医后,该院护士经精心护理治疗,还为其特制了鞋垫,减轻他脚落地时的疼痛,让老糖友直呼暖心。
52岁的梅先生是一名大车司机,有30年驾龄,12年前,梅先生就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一般。因为大车的离合器相对比较沉重,梅先生开车的时候又喜欢穿那种软底的布鞋,时间一长,他的左脚脚底板上就长了一个厚厚的老茧。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把老茧修一下。最近半年,他开始出现左脚疼痛的情况,行走的时候感觉会加重。因担心安全隐患,他便申请了转岗。5天前,梅先生的左脚老茧处开始出现发黑的症状,没两天变得愈发严重。随后,梅先生前往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医,该科贾婷医生诊断他患上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来得还比较及时,黑色应该是淤血造成,皮肤还没有破溃,要是破溃感染了就麻烦了。”贾婷对梅先生说。经过控糖治疗,梅先生血糖逐渐稳定,该科伤口专科护士张雪玉为梅先生进行了3天的足部护理,其足部发黑的症状也渐渐消退。
昨日出院前,贾婷叮嘱梅先生要控制好血糖定期复查,修脚注意不要划破足底皮肤。张雪玉还特意买了几双鞋垫,并将鞋垫对应梅先生脚底老茧的地方剪了一个洞,这样梅先生在走路的时候,老茧处直接受力的情况就会减轻,疼痛感也会消弱。“你们医护人员真的是太贴心了,真的很感谢你们。”梅先生感激不已。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毛红表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较为多见,多表现为反复麻木、针刺、疼痛等感觉异常,如不注意,任其发展,可能造成足部溃疡、坏疽,有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为足部老茧引发的糖尿病足并不少见,也有糖友因自行修剪老茧出现破溃、感染造成。毛红主任提醒,有足底老茧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可自己动手对鞋和鞋垫进行修改,让其适合自己的情况,防止挤压。部分糖友还要纠正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如果足部出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预防溃疡的发生。
极目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将奉酬谢。报料微信请关注:ctdsbgfwx,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
糖友手脚麻木刺痛 警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张大爷是位患糖尿病十余年的糖友。近期,他总是感觉手脚发麻、刺痛,晚上睡觉前症状更加明显,不少资深糖友可能都有类似张大爷这样的经历。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嘉教授提醒说,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所致,患者应及时就医不可大意。
孙嘉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出现一系列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手脚麻痛是周围神经病变常见表现之一。由于周围神经可分为支配感觉的感觉神经及支配运动的运动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也因损伤的神经而异。
其中,感觉神经损伤最为常见,多以手脚麻痛为首发征兆。麻木感一般从手脚部位开始,常常以双侧对称性的发生,足端感觉异常的情况也比腿部的症状会更为明显,下肢症状比上肢重,夜间比白天重。除了麻痛以外,还可有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等异常感觉。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对冷、热、触、刺等外部刺激不敏感或者对轻微刺激即产生强烈而不适的感觉,专家们称它为感觉减退和感觉过敏。
感觉减退其实很危险,有些老人习惯睡前泡泡脚,睡眠好。但由于足部的感觉减退,很容易一不小心造成烫伤,最后因为“糖尿病足”而不得不住院治疗。
早期筛查对于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很关键。对于症状典型的资深“糖友”,医生通过询问病情基本可以做出临床判断。而对那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神经病变患者,则必须通过体检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并确诊。
定期筛查有助于明确病变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及时治疗,阻止神经病变的进展和恶化。孙嘉建议,确诊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要进行一次神经病变筛查;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就应筛查,且以后每年筛查一次;有神经病变者需要每3~6个月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