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老人米粉(糖尿病吃米粉)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一文说清
糖尿病这一遍及世界各地的持久性疾病,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口,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当代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健康难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确保血糖值的平衡是维护健康状况的首要职责,而在餐饮上做出明智的抉择则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米粉、河粉、凉皮等传统的淀粉类食品,因其方便、口感佳,成为了许多人的日常饮食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食物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一、米线、水粉、冷面中的主要构成元素与血糖疾病的关联性
面条状食品如米糕条、河粉条及凉面,均属于以淀粉质为主要成分的经典食物范畴。米粉主要由大米磨成粉状制成;河粉是由米浆蒸制后压制成形的薄片;而凉皮则是由面粉、淀粉等为原料,经过水洗、蒸煮而成的食品。由于这些食物的主要成分都是淀粉,因此它们在体内的代谢方式对血糖的影响直接与淀粉的性质相关。
糖分对血糖含量的影响效果。
在消化流程里,淀粉会被改变成单糖——葡糖,这些葡糖一旦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便会促使血糖水平提升。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急剧上升是不利的因素,原因在于胰岛素的分泌量不够或功能不佳,这将使得血糖无法得到适当的调控,进而可能造成血糖值的剧烈起伏,甚至诱发高血糖或低血糖的紧急情况。
各式各样的糖类物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各有差异。各类淀粉因其消化速率及血糖生成指数(GI,即血糖反应指数)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性:高GI淀粉能迅速提升血糖水平,而低GI淀粉则缓缓释放葡萄糖,对血糖的影响较为温和。
二、米粉、河粉、凉皮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米粉:其血糖生成指数偏高。
稻米细粉作为一类普遍的餐食基础,它的血糖提升速率相对较快。根据相关研究,大米中的淀粉属于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因此米粉在消化后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尤其是某些精细加工的稻米细粉,其内含的膳食纤维较为稀少,这会促使它的消化进程更为迅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米粉可能会使血糖波动较大,尤其是没有合理配合蛋白质或膳食纤维的情况下。为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大面积地将米粉作为主食,而应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糙米等。
2. 河粉:消化速度中等
与米粉相比,河粉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但仍然属于中等范围。河粉由米浆蒸制而成,其中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因此消化速度相对较慢。一旦搭配了糖分含量高的酱汁或是甜度较大的佐料一同进食,依然有可能触发血糖水平的上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食用河粉是可以接受的,但需要特别注意配料的选择。推荐采纳低糖分调味酱汁,并配以富含蛋白成分及膳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肉类等食材,用以减轻血糖起伏的情况。
面皮:具备较低的血糖增长效果。
凉皮的主要成分是面粉、淀粉等,通常经过水洗、蒸煮等工艺制成。对比米粉,面皮拥有着更为缓慢的血糖提升程度。冷面皮里富含一定量的纤维质,而且其内的淀粉成分消化进程较为迟缓,故而对血糖水平的波动影响较为轻微。
凉皮通常是搭配一些辣椒酱、醋、蒜泥等配料一起食用,这些配料的糖分含量不高,对血糖的影响也较小。凉皮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但仍需要注意食用量和配料的控制。
三、如何科学地食用米粉、河粉和凉皮?
尽管米粉、河粉、凉皮等淀粉类食品在糖尿病饮食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并不是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完全不能食用这些食物。重点在于怎样以科学且恰当的方式组合并摄取食物,以防止血糖发生大幅度的起伏。
融入高纤食品是明智之选。
纤维素组分能有效加速淀粉的分层代谢进程,抑制食物所带来的血糖飙升现象。糖尿病患者在食用米粉、河粉、凉皮等淀粉类食品时,可以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或者选择全谷物食品。这些富含纤维的食品不仅能够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还能增强饱足感觉,对维持体重有益。
合理调控进食分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物的总摄入量同样重要。尽管米粉、河粉及凉皮均可适量品尝,然而过量摄取却可能引起血糖水平上升。糖尿病患者应调控每顿饭中这些食材的分量,以防单次进食过量的碳水化合物。
例如,可以将米粉、河粉等食物作为配菜,而非主食,合理分配每餐的主食、蔬菜、蛋白质的比例,确保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不超过个人的需求。
留意食材的烹调手法
食物的烹饪方法同样会影响其血糖生成指数。采用水煮、气蒸、慢炖等料理手段相较于油炸、油煎等烹饪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更为有益。在制作米线、宽粉、冷面等食品的过程中,应当减少油炸与翻煎的做法,而倾向采用蒸制或者水煮的方式来烹饪。
糖尿病患者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合理食用米粉、河粉、凉皮等食物,但必须注重饮食平衡、控制食物摄入量,并配合高纤维、高蛋白质的食物。凭借合理的膳食安排与生活习惯调控,糖尿病患者完全有能力保持血糖值的平稳状态,过上既健康又滋味十足的生活。
粥油适合体弱的人 糖尿病患者要少喝
粥油,也叫米油,是煮粥时漂浮在最上面的黏稠米汤。民间有“粥油赛人参”的说法,《本草纲目拾遗》也曾记载:“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
粥油营养比较单一,除了大量水分之外,主要成分就是糊精。糊精是一种介于从淀粉向葡萄糖转变的成分,即大米中淀粉不完全分解的产物。粥油有个特别大的好处:容易消化吸收且对胃肠刺激小,尤其适合以下三类人:一是高热、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炎症、咀嚼吞咽困难等需要流质膳食的患者。二是消化能力弱的老年人。一些出现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减弱问题的老年人,食欲不佳时,可以适当喝一些粥油。三是满6月龄的婴幼儿。添加辅食后的婴幼儿可以偶尔少量喝一些粥油,例如,冲调铁强化米粉时,可以用粥油代替白开水。但糊精容易升血糖,糖尿病患者要少喝。
(中国注册营养师 刘萍萍)
来源: 厦门晚报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
一日三餐,就数米、面这些主食对血糖影响最大,但是又不能不吃。
那么,由米面加工而成的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内容摘要
米粉、河粉、凉皮的加工过程中存在淀粉的老化回生,血糖负荷降低,对血糖的影响低于米面。
这类食物的加工过程中存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流失,营养价值降低。
糖尿病人可以吃,但是建议搭配更多的蔬菜和肉类,保证营养均衡。
1
米粉、河粉、凉皮
血糖负荷比米、面降低
米粉、河粉、凉皮这类食物都是有米和面进一步加工而成,主要成分是谷物淀粉 水形成的淀粉凝胶。
小贴士:
淀粉凝胶有一种类似“网兜”一样的内部结构,可以把水分子“锁”在里面,形成一种三维结构。由于它富含水分,所以看起来呈半透明状。
淀粉凝胶中的水分,属于“缓慢释放”的水,可以在胃肠道停留长达数小时,有利于软化大便和补充水分。
除了补水和软化大便,这类食物的血糖负荷也比米、面要低。下面这张表列举了常见主食的血糖负荷,大家注意看红框的部分:
可以看到,虽然原料都是大米,但是米线的血糖负荷明显比米饭、馒头要低。
主要原因在于:米线经过加工后,其中一部分的淀粉会被转化为“抗性淀粉”,降低了它的升糖指数。
我们知道,米、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进入肠道后,会被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再吸收进入血液,为身体提供能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的淀粉都能被吸收。
营养学上根据淀粉能否被小肠分解吸收,以及吸收的速率,将淀粉分为3类:
快消化淀粉:在小肠中 20min 内能够被消化吸收;
慢消化淀粉:在小肠中 20 ~ 120min 内才能够被完全消化吸收;
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
对糖尿病人来说,抗性淀粉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是能够调节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
另外,抗性淀粉从小肠进入结肠后,会并被结肠中的“微生物菌群”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有改善肠道功能、抗氧化等多种有益的生理作用。
米线在制作时,会先后经历加热—糊化—回生—储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抗性淀粉含量会快速增加,随着贮存时间增加,慢消化淀粉也会增加。
而大米饭在蒸制的过程中,只有加热糊化,当我们“趁热吃”的时候,糊化后产生的大量快消化淀粉没有机会回生,升糖指数就比较高。
因此,虽然成分都是大米淀粉,但米线的血糖负荷比米饭更低,对血糖的影响更小。
2
米粉、河粉、凉皮
蛋白质、维生素等流失较多
谷物在制作成米粉、凉皮的过程中,为了增加韧性,需要去掉大部分蛋白质,而在洗淀粉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可溶性的B族维生素和钾等矿物质又会流失掉,最后剩下的几乎是纯淀粉。
而当它们被做成食物的时候,通常只是加点黄瓜丝,浇点调料汁,并不会加入很多高蛋白配料。所以它们的蛋白质、维生素含量比较低。
总之,这些淀粉类小吃的最大缺点,是它们蛋白质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
3
米粉、河粉、凉皮
需要搭配蔬菜和肉类食物
糖尿病人容易出现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缺乏。如果按照传统的米粉、凉皮的吃法,会出现碳水化合物比例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足的情况,不利于营养均衡。所以要控制量,并且搭配足够的蔬菜和肉类食物。
根据糖尿病患者膳食比例的要求,可以这样搭配:
在凉皮中加入更多蔬菜,比如,把黄瓜丝、胡萝卜丝撒满,配上一盘其他绿叶菜,再来一盘凉拌鸡丝或切几片酱牛肉。
这样的搭配就会更合理。
最后,糖友们不妨每天都检查一下自己的饮食,给自己打个分。
下列10项,每项10分,满分 100 分:
——每天 200 克粮食类主食
——每天至少 1 种全谷杂粮
——每天至少 1 种薯类(土豆、山药、甘薯)
——每天 5 种以上的蔬菜,要包含绿叶蔬菜
——每天半斤低糖水果
——每餐至少 1 种优质蛋白质食物(鱼、肉、蛋、豆制品)
——每天 1 杯无糖酸奶、牛奶或豆浆
——每天不超过 5 克食盐
——每天不超过 30 克食用油
——以茶水、绿豆汤、白开水等饮料为主,不喝甜饮料
你能得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