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针图(糖尿病的针多少钱一支)

程氏针灸程凯 0
文章目录:

联合国糖尿病日,程氏针灸降糖穴位处方赶紧收藏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你知道吗?

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今年的糖尿病日主题为:“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是现代社会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病变与肺、胃、肾甚至五脏都有关系,又以肾为关键。临床上根据症状的不同及病变轻重程度的不同,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上消,主要表现是口渴,这跟肺热有关;

中消,主要表现是多食,跟胃热有关;

下消,主要表现为多尿,跟肾虚有关。

得了糖尿病,不仅终身要吃药打针,还要忌嘴,感觉人生乐趣都少了很多。但是,控制饮食其实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医治效果。

“药穴同源”,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百药箱,里面装的药就是穴位。糖尿病也有其对应的“药之穴位”。穴位降糖有双向的调节作用,不用担心引起低血糖,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有助于减轻症状,减少或预防并发症。所以,建议大家与西药配合使用,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注意,给大家的建议是与西药配合使用,而不是单独使用穴位,因为穴位降糖虽然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是有全身性的调节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态、根本病因的调整有益,但相比西药来说,降糖的速度较慢、降糖能力较弱。穴位降糖是一种配合西医治疗手段,需要长期坚持,养成一种自我治疗的生活习惯。

一位男性糖尿病患者,初诊的时候很吓人,空腹血糖竟然高达 15.8,脸色晦暗,口唇也青紫色,口气很重,并且有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这个血糖值是什么概念呢?一般空腹血糖高于7 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而长期持续高血糖状态在 16.7 以上,就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危险情况。

什么又是“三多一少”症状呢?

这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临床中很多患者并不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所以经常得了糖尿病很 多年却不知道,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定期监测血糖很重要。

这个患者已经开始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了,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让他加强饮食控制、调整饮食结构,适度增加散步、慢走等锻炼,一方面 给他制定了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案,主穴是然骨。

然骨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足的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上叫做舟骨粗隆,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骨穴了。

针刺的时候选用的是 1.5 寸的长针,深刺、强刺激是用这个穴位降糖时的方法,所以如果我们平时要按摩这个穴位降糖的话,就一定要用力一点,使穴位局部的酸胀感持续得久一些,才会有效。

在针灸的基础上,还开了几副中药配合治疗。针灸是一周两次,中药是一周 6 付,这样的针药结合治疗,持续了一个月后,他自己监测的血糖变化曲线,空腹血糖由原来的 15.8 毫摩尔/升,一周后降到 11.2 毫摩尔/升,第二周降到了8.5毫摩尔/升,第三周以后稳定在 7.8 毫摩尔/升,身体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取得了非常好的平稳降糖作用。

程氏针灸之降糖基本穴位方

降糖穴位除了然骨外,经过临床和实验验证有效的穴位还有足三里、肾俞和三阴交,采用的治疗方法以点揉法为主,即先用力点下, 使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在维持向下用力的基础上,改点为揉,增强 这种酸胀感,使之向四周放散为佳。还有一些穴位可以明显改善“三多一少”症状,可以配合使用。

口渴——鱼际(手太阴肺经穴)

多食——内庭(足阳明胃经穴)

多尿——关元(任脉穴)

随症加减穴位有:

高血压——太冲(足厥阴肝经穴)

便秘——天枢(足阳明胃经穴)

盗汗——阴郄(手少阴心经穴)

眼病——睛明(足太阳膀胱经穴)

下肢麻木、感觉过敏——昆仑(足太阳膀胱经穴)与太溪(足少 阴肾经穴)对按

皮肤瘙痒——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穴)和血海(足太阴脾经穴)

胰岛素注射技术(图解)

1、看到有糖友在问胰岛素怎么打,正好今天看到一个图,分享给大家。

2、捏皮方法和注射角度。

3、胰岛素笔规范注射方法。

微糖,一款专业管理血糖的手机软件

来的早了可以预防糖尿病,来的晚了可以控制糖尿病哦!

还请关注微信公众订阅号:boyibangdy

图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安全注射全攻略

胰岛素注射治疗,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普遍的治疗方法,那么怎样让胰岛素注射更为安全有效呢?小编请教了糖尿病专家,并制作了相关图解,希望能对糖尿病患者朋友们有所帮助。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要领

1.清洗双手,用酒精擦拭注射部位,目的是为了防止感染。

2.检查好胰岛素的瓶子或盒子。如果有不溶解的固体,颜色异常或者原本透明的颜色变为浑浊的情形,就说明胰岛素已经变质了。还要仔细核对查看胰岛素的保质期,过期的胰岛素会降低疗效,达不到应有的降糖效果。

3.来回翻动胰岛素笔15下。有些胰岛素在正常状态下即为混浊状态,这是胰岛素和其他延长或者改变药效的添加剂导致的,所以用前要摇匀,如果缺少了摇匀的步骤,那么此次和以后数次的剂量都是不准确的。

4.安装胰岛素注射笔芯及针头。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注射都需要更换针头。先将和剂量相同的空气注射进瓶内,这样瓶内就有了压力,更容易抽出胰岛素。然后把药瓶倒过来,抽出比剂量更多的胰岛素,多余的再推回去,这样可防止针筒里有气泡。装上针头后,向空气中推出2单位药水,这样可以去除注射笔里的空气,确保针头里灌满了胰岛素,保证剂量更准确。

5.检查注射部位及消毒。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硬块、凹陷以及突起,如果有需要更换注射部位。注射部位需要轮换,一般以距离上次注射点2cm以外为宜。

6.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2?3厘米宽的皮肤,以有轻微疼痛感为宜,另一只手握胰岛素注射器,快速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这样可以减少疼痛感。

7.默数十个数,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迅速拔出针头,用干净棉球压迫注射部位3?5秒。这样可以确保药液完全注入皮下,以防药液从注射处渗出。

8.注射完后立即盖上外针帽,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然后丢弃在硬壳垃圾桶中。

糖年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须知

糖年吧患者注射胰岛素,部位的选择也很关键,因为合适的注射部位不仅能减少注射的危险,还有助于胰岛素的吸收。

腹部:是应优先选择的部位,因为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可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危险,捏起腹部皮肤最容易,同时又是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应在肚脐两侧旁开3?4指的距离外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这个部位最适合注射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搭配的胰岛素。

大腿外侧:只能由前面或外侧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宜注射。注射大腿时一定要捏起皮肤或使用超细超短型(5毫米)笔用针头。

上臂:此处是最不适合自我注射的部位,因为上臂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至肌肉层,自我注射时无法自己捏起皮肤。必须注射上臂时,建议使用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5毫米)或由医护人员及家人协助注射。

臀部: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因为臀部的皮下层较厚,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慢,这样能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同时又无需捏起皮肤也无肌肉注射的风险。

温馨提醒:注射部位要轮换,不能一直注射同一部位,以免注射处出现硬结,影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