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糖尿病(胆囊切除糖尿病老人如何补血养颜)
04年我做胆囊切除手术,发现患了糖尿病,19年未得并发症的秘密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04年的一天,我因胆囊炎突然发作住进了医院。经检查,是胆囊里的结石掉进了胆管,需立即做手术。但术前检查却发现血糖很高,经几次测验后,医院诊断我有糖尿病,需先把血糖降下去,才能做手术。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降糖治疗后,医院才给我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出院时,医生建议再去其他医院看一看。
出院后,在家休息一月后,身体基本康复。我又开始四处求医治疗糖尿病,经过几个医院诊断,确定我患的是二型糖尿病。医生说,这个病是终生疾病,基本没有治愈的可能。并告诉我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腺分泌胰岛不足,不能很好的分解糖分,使其转化为营养,因而形成了糖尿病。根据我的病情,医生建议我早点打胰岛素治疗。
但我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固执的认为我的病没有到打胰岛素的程度,再说,打胰岛素花钱多,又麻烦,天天要打针,往肚子上戳窟窿,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于是我开始了用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艰难探索。从2004年到2008年我几乎吃遍了各种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消渴丸等等。一种药失效了,就换另一种药,也包括服一些中药成药,中药汤剂。
但到了2009年,所有的药几乎都不起作用了,血糖持续维持较高水平,体重也减轻不少。这时我听说糖尿病国家政策可以办长期医保,就是选一个医院住院治疗,医院对你的病情检查治疗后出一个诊断意见,然后到医保局办长期门诊,国家给你一个每年门诊报销额度,这样你每次门诊购药可以按一定比例报销。
这次我没有犹豫,立马住进了离家较近的医院。大概是门诊报销政策使我下定了决心,毕竟人是铁,钱是钢啊!经过一段时间注射胰岛素治疗后,我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血糖也维持在理想水平。出院时,医院给我开具了办长期门诊的有关证明,我到省医保
局办理了长期门诊手续。
自此,我开启了用胰岛素治疗我的糖尿病的历史。我开始用的是诺和灵30,这种药必须饭前30分钟打。用药期间,有时因工作忙,应酬等原因,常有不方便注射,忘了打等原因,没有注射胰岛素等原因,引起血糖波动。
记得2018年,我因忘打胰岛素等原因,血糖波动较大,住院一段时间进行了治疗。医生建议我改用诺和锐30注射,这种药不用饭前提前30分钟打,可以在进餐同时注射,比原来用诺和灵方便多了。
到现在,我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已经15个年头了。总起来看,改用胰岛素,特别是办了长期门诊后,治疗效果有了保证,治疗成本显著下降。期间我曾两次住院进行治疗,调理,及时得到了医生指导,也对注射用药进行了调整,保证了用药方便,及时。
我患糖尿病已近20年,迄今没有发生并发症血糖也比较平稳。我的主要经验教训是:
1.早打胰岛素比晚打好。我刚开始患病时没有听从医生建议打胰岛素,使病情有所发展。迫不得已才改用胰岛素治疗,病情才稳了下来,如果早点打胰岛素,胰缐受损肯定没有现在严重,胰岛素用量也会比现在要少。
2.要尽早住院办长期门诊。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有了报销你就能买一些好药,你治疗才有保证,大多数人病情担误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
3.严格控制饮食。我手头有主要食品含糖量和糖尿病人饮食指南两张表。平时购食品,做饭都参考这两张表,最关键是主食控制。大米掺点杂粮。尽量少吃白面条白米饭白馒头。主食严格控制量,一次不超过2两。水果拣含糖低的吃,不吃多。
4.坚持运动。每天坚持上下午户外散步半小时。有事耽误了或碰上雨雪天气,就在自家客厅散步,或举举哑铃,做做体操。
5.坚持早睡早起,绝不熬夜。我每天晨6时起床,晚11时睡觉,中午睡半小時,偶尔遇上睡不着时,也不看手机,而是静静躺床上听听音乐或听书。
6.坚持测血糖,记录饮食数据。我一星期至少测一次早中晚血糖。血糖不好时每天测3次血糖。平时一日三餐吃了什么都坚持记下来,通过测血糖对比哪些食物容易升糖。
7.坚特良好的打针用药习惯。我现在用胰岛素是诺和锐30,这款药可在吃饭时打,不用饭前30分钟打,比较方便。勤换针头,我虽然不是每次打针都换针头,但基本上每周要换一次。血糖不好或有饭局時,我就加片二甲双胍。
8.平时外出或运动时包里带上水果糖和吃的东西。我在外出和运动时曾多次发生低血糖,原因是吃饭晚了或运动时间过长或剧烈,每次都靠吃糖果度过了危机。
肝移植后又胰十二指肠切除 一中心再创生命奇迹
18年前腾先生因肝癌在我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获得新生,18年后在同一家医院他再次接受高难度手术,成功切除胰十二指肠,又创生命奇迹。据介绍,文献报道显示,腾先生这种肝移植后长期生存5年以上新发恶性肿瘤,又能成功地进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全世界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报道过1例,腾先生是全世界第二例成功获治的病人。
18年前,53岁的腾先生确诊肝癌,当时我市第一中心医院肝移植科刚刚创立4年, 他反复思量决定接受肝移植手术。那时肝移植还是一项新技术,腾先生的选择也意味着要承担不确定的风险。手术很成功,腾先生顺利出院,术后肿瘤没有复发,肝功能正常。当年腾先生选择相信医生,而医生用这份信任创造了生命奇迹。今年4月,古稀之年的腾先生因为突发腹痛,寒战,高热伴皮肤巩膜黄染入住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诊断结果是“肝胆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该科史瑞副主任医师进行ERCP治疗取石,其后顺利出院。9月份,腾先生再次出现黄疸住院,造影显示已无结石残留,史瑞在放置引流管的同时刷取了胆道细胞,病理结果发现了隐蔽的肿瘤细胞,被确诊为“胆总管下段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普通外科最复杂、并发症多,难度大的手术之一。术中操作需要“四切三吻”,既要切除胆囊、大部分胃组织、胰头和十二指肠,又要进行胆肠、胰肠和胃肠吻合重建。而腾先生患有糖尿病、做过肝移植手术,腹腔内粘连严重,加之肝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吻合口漏,继发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可以说这次手术比上次肝移植的风险还要大。
面对复杂的病情,该院普通外科兼肝胆外科科主任张雅敏多次组织病例讨论,沈中阳院长、郑虹副院长、18年前为该患者实施肝移植手术的邓永林主任等都参加了讨论,并取得了一致性的结论:为使患者的生存得到最大限度延长,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依旧是最佳选择。经过考虑,腾先生再次选择了信任医生,配合开展手术。10月16日张雅敏主任团队为腾先生实施了手术,经过6小时奋战,完成了癌变部分的精准切断和消化道的精密重建,手术十分成功,整个复杂的手术过程几乎没有出血,腾先生顺利返回监护病房。术后,在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料下,腾先生无任何并发症,并于本月9日再次顺利出院。魏国新 汤月欣
来源: 天津日报
糖尿病患者得了胆囊结石,该怎么办?
糖尿病和胆囊结石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得多,糖尿病病人终生患胆囊结石的概率约为80%,其危害往往比单纯胆囊结石患者更为严重。
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肠道激素改变及微血管、神经病变等,致使胆囊收缩功能减弱,引起胆汁排空迟延、胆汁淤积,更易导致结石形成,损害胆囊功能。加之糖尿病患者所处的高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容易发生感染。胆囊内结石与胆囊壁因胆囊收缩而相互摩擦,易形成急性炎症与胆囊梗阻。在未急性发作时,理性的选择手术治疗,远远较急性发作期手术更安全,费用更节省。
胆囊结石的危害
1.疼痛。因为胆囊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也就是胆囊的开口,胆囊排出不通畅,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胆囊强烈收缩而诱发胆绞痛。
2.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囊内小结石可通过胆囊颈管部排入胆总管,胆总管结石可诱发胆源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3.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引起胆囊炎,严重可导致胆囊坏死、穿孔。
4.胆囊癌变。胆囊结石和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哪些胆囊结石需要做手术
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隆起性病变(如胆囊腺瘤);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甚至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应该选择胆囊切除。
2.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壁钙化、瓷化胆囊等。尤其是充满型的胆囊结石的患者,结石也容易嵌顿于胆囊颈部,导致胆汁的排空受限,甚至出现胆囊化脓和穿孔。
3.胆囊息肉直径>8mm,尤其年龄>50者;如胆囊息肉基底部比较宽,复查逐渐增大,也建议早期将胆囊切除。
4.胆囊息肉在定期复查时,短期内快速增大或形态变化者。
5.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缓解后1个月以上,建议择期积极手术。
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俗称“打洞”切除胆囊,此手术国内已开展35年。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术安全性越来越高,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此手术只需要在腹部打3个约0.5-1cm的孔,便可以把胆囊连同胆囊内结石取出,手术切口小、恢复快。这是目前胆囊结石主要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各大指南均推荐该手术方式。
保胆取石术 包括微创保胆取石和开腹保胆取石,此手术需严格筛选患者,在胆囊功能较好、胆囊炎症不重、结石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只把结石取出来,不切除胆囊。该手术的优点是保留了胆囊,但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感染、胆汁瘘等并发症。因为没有切除胆囊,所以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会一直存在,同时术后胆囊结石高复发情况难以克服,后期又不得不二次行胆囊切除术。所以保胆取石手术一直无法适合广大胆囊结石病友。
总体来讲,对适合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应积极面对、早期治疗。一旦急性发作,如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后,因胆囊炎症水肿会导致手术解剖困难、腹腔感染等,此时手术风险远远高于没有发作的时候。特别是糖尿病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朋友,建议在胆囊结石未发作时积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此时医生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血糖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肝胆外科简介
肝胆外科成立于1991年,是江西省最早成立的肝胆外科之一。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和近三十年的发展,现为医院重点建设学科。科室以一院两区为格局,抚河院区拥有核定床位15张,朝阳院区拥有核定床位15张,现有医生1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中级职称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8人;设有肝胆外科专家及普通门诊;拥有腹腔镜手术系统及电子胆道镜、钬激光、ERCP十二指肠镜、微波消融仪器等国内一流的微创诊疗设备。
1992省内最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全省较早开展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术、空肠间置胆管空肠吻合术 空肠并成形术、肝叶、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肝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手术;九十年代初全省最先开展经皮胆囊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癌介入治疗、输入袢结扎袢式空肠胆肠吻合术;2002年腹腔镜免钛夹胆囊切除术;2003年肝动脉插管置泵介入化疗术(TACE);全省较早完成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手术,肝胆外科各级复杂手术,如肝门部胆管成形、胆肠吻合、肝叶切除、门静脉高压分流及断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腺外伤破裂修补、肝癌破裂大出血修补等危急重症手术。2004年开展了ERCP镜下所有诊疗操作,如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置管、支架植入等。2016年开展了肝脏肿瘤彩超或CT引导下、开腹直视下的微波消融手术。对肝胆系统疾病90%以上能行微创手术治疗。
2005年以来,随着我科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尤其近4年来,我科以“腹腔镜微创”及“介入手术”相结合,开展了多例“胆管癌”、“胰头癌”、“巨块型肝癌”、“肝脓肿”及“复杂胆囊结石”等的治疗,使众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切口小”“疼痛轻”“恢复快”“出院早”“疗效佳”的就医体验。达到了江西省先进水平。科室多次举办了省级、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和远程继续教育学习班,我科共发表包括各种论文多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成时保
肝胆外科负责人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外科学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康复医学会内镜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外科学会年委员、江西省外科学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外科学会普外科腔镜委员会常委、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南昌市医学会结石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肝胆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2004年通过学习,熟练掌握了微创胆道外科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系我省为数不多的一人能掌握三镜的肝胆外科微创技术专家。2013年通过在301医院肝胆外科学习,成功开展了肝癌所有肝叶及肝段的解剖性切除术及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同时胰腺肿瘤及胰腺外伤的手术治疗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对胆漏、重症胆管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近3年来,承担省级、市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长期承担南昌大学医学院、赣南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任务。同时积极举办省级、市级、院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多次。
张浩
抚河肝胆外科 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93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医学部),27年来一直从事肝胆外科专业工作,2007年聘用为副主任医师。2008年曾赴四川北川地区“抗震救灾”并获得表彰。2018年荣获首届中国医师节优秀医生奖。南昌市及医院先进工作者。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外科分会肝胆胰肿瘤MDT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保健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肝胆胰外科学组委员。南昌市医学会结石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擅长:腹腔镜微创、肝癌、胰腺癌、门脉高压脾亢上消化道出血、肝内外胆管结石等重大复杂手术。对于胆石症、肝癌、胰腺癌、胆管癌、重症胰腺炎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来源:南昌市人民医院
通讯员:闵捷 喻磊 林刘飞
编辑:黄萌楣
审校:陈师睿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