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汤对糖尿病(汤糖尿病人吃的水果)

云南中医 0
文章目录:

一人患病,全家危险!糖尿病也能“传染”?3招+2汤,帮你稳血糖

作为一个迅速崛起中的“糖尿病大国”,中国正陷入糖尿病带来的困境!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攀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呈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如果家里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家里的其他人,特别是子女患病的比重会变高;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伴侣患病的概率也会升高。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

糖尿病会传染?

糖尿病当然不是传染疾病,但确实会“传染”给家人!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有着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

90%得糖尿病的人都有吃得多、饮食油腻、爱喝饮料、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在中医看来,是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脾胃功能出了问题。“脾统血”——如果脾胃出问题,血糖就堆积在血管中,就出现高血糖。

通常,一家人的生活习惯是相似的,所以,当其中一个人因此得上糖尿病,那其他人也在危险的边缘!

2.基因遗传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概率会非常高。

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更应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尽量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

血糖高的表现

1.身体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

血糖较高,会导致体内的糖代谢及运转发生障碍,再加上体内存在大量气体,继而就会导致患者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的问题。

2.经常存在口渴口干的问题

哪怕饮用了较多的水,但是却依旧会感觉到十分的口渴,表明血糖水平正在变高,且血黏度也处于较高水平。

3.舌裂

在中医看诊时,发现病人有舌裂的现象,说明病人的脾胃功能偏差。而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家族糖尿病史,不论年纪,患病几率都会更高。

血糖高,如何改善?

1.运动

抽出时间可以进行慢跑,或者快走,持续40分钟到一个小时,微微出汗就好。注意运动前后一定多喝水,不然容易伤津液。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太阴主“开”,手太阴肺开在上,表现就是出汗;足太阴脾开在下,表现就是大小便。

通过运动出汗,增强了肺经的功能。当肺经能力增强的时候,帮助足太阴脾开在下,促进了脾胃功能的恢复,所以促进了血液质量的提高,高血糖的情况得到缓解。

2.泡脚

艾叶、生姜、花椒泡脚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出汗。

泡脚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排出体内垃圾,恢复脾胃功能,而且更有利于睡眠。注意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

3.长期恢复脾胃功能

在中医上看,糖尿病是脾胃功能出了问题,那就要做好长期恢复脾胃功能的准备。经方用药侧重在恢复脾的清升功能,胃的浊降功能,还有肝的疏泄功能。

推荐几个方法,帮助糖友们控制血糖。

猪胰汤

猪胰一条、玉米须15克,共同煮汤,喝汤吃胰。

每日服用,也可只饮汤。症轻者每日半条猪胰即可。

地黄汤

干地黄30克,煮茶代饮。每日煎二次,每日服用。煮时约用水一碗半煮为一碗,再煮时仍成一碗,可服二次。

地黄有抑制糖尿的作用,而且地黄同时能抑制其他食品中碳水化合物里的糖分。

注意:地黄的分量最好依据血糖指数有所増减,18—60克均可。服用期间需及时测量血糖指数。

另外,适用于控糖的常用中药还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等。

糖尿病病人一般并发症较多,伴随的诸多症状一定要咨询医生,辨证地调理。

得了糖尿病肾病,不想恶化成尿毒症,记住这4招,能保命

糖尿病肾病是由高血糖引起的,所以控制糖尿病肾病不发展的最关键一点就是合理饮食,那么到底该如何饮食呢?记住这4招能保命。

1、限制蛋白质摄入

高蛋白饮食可以加重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高滤过改变,因此对已有大量尿蛋白、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采取限量保质的原则,建议慢性肾病患者在慢性肾病处在1-3期时,每日摄入0.75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慢性肾病5、6期的(未透析)的患者,每日摄入0.6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没有其他临床营养治疗的患者,建议每日到蛋白质摄入量最低不低于30克。

2、少量进食高嘌呤食物

由于大量嘌呤在机体内代谢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应严格限制食用高嘌呤食物,而芹菜、菠菜、花生、鸡汤、各种肉汤、猪头肉、沙丁鱼及动物内脏等都含有大量嘌呤,应严格限食,瘦肉中也含有嘌呤,在食用时可以先将肉在水中煮一下,弃汤食用。

3、限制钾摄入量,避免高血钾

适当限制钾的摄入,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将诱发心律失常和肝性脑病,因此每日因控制钾的摄入量低于1500毫克,油菜、菠菜、韭菜、番茄、海带、香蕉和桃子等含钾量高的食物应当适当限制。

不过,糖尿病患者若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且血清钾浓度正常,则不必限制钾的摄入,一般可以随意选择蔬菜和水果,若出现低血钾,则应多吃含钾量高的食物。

4、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

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微量元素,可以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糖友吃饭时能不能喝汤?饭前喝还是饭后喝?来看看有什么差异

很多人吃饭的时候爱喝汤,因为主食是干的,蔬菜和肉也是干的,如果没有做汤喝,总是感觉有些渴,白开水虽然能解渴,但是没啥滋味,所以还是喝汤舒服点。那么,对于糖友来说,吃饭时能不能喝汤呢?会不会对血糖有什么影响?如果能喝,应该放在饭前还是饭后呢?来看看有什么差异。

同事老吴患糖尿病有6年了,今天就在他身上做一个实验。老吴最爱喝的是西红柿鸡蛋汤,做法很简单,主要材料是一个西红柿两个鸡蛋,配料是一把葱和两片生姜,做了一个人的分量。他还做了一碗杂粮饭,用黑米、大米、糙米做的。

在吃饭之前,老吴先测量了自己的空腹血糖是5.8,然后开始吃饭,这次他打算边吃边喝,看看血糖有什么变化。很快一碗杂粮饭和汤吃完了,过了1个小时他测量血糖,吓了一跳,已经达到10.4了,又过了1个小时,他再次测量,数值降了下来,降到8.4。如果他不喝汤,只是单纯吃一碗杂粮饭,2个小时后血糖值是5.7。喝与不喝,差异还是很大的。

和标准(5.5-7.2)相比,老吴的血糖水平总体偏高,但是考虑到他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这数值还算可以。

结论:糖友可以吃饭时喝汤,换句话来说,喝汤可以,关键看你喝什么汤,食物才是影响血糖的根本原因。

糖尿病患者喝汤,记住“3喝、3不喝”

有三种汤可以喝:蔬菜汤、菌菇汤、甜汤

糖友喝蔬菜汤是比较安全的,就像上文老吴喝的西红柿蛋汤、菠菜粉丝汤、萝卜汤等等都是可以喝的,清爽不油腻,还能增加饱腹感,对血糖影响不大,而且多吃蔬菜对肠道和血管也有好处。

菌菇汤非常鲜美,可以在里面加上鸡肉丝,有营养,还能补充蛋白质。但是如果你不仅血糖高还伴随着尿酸高,就要少喝点,防止对尿酸产生影响。

很多人爱吃甜食,但是又不敢吃,其实有的食物本身就带有甜味,只要不添加白砂糖,吃一点没什么大问题,比如说银耳汤、绿豆汤、五红汤、红豆番薯汤等等。冬季来一碗热乎乎的甜汤,补血益气、缓解干燥,真是太惬意了。

有三种汤不建议喝:肉汤、勾芡汤、咸汤

冬天很多家庭喜欢煲汤喝,大骨头、一整只鸡慢慢熬,上面一层油脂,闻起来特别香。这种汤不建议糖友喝,因为油脂很多,会增加摄入的热量,经常喝容易发胖。

外面的餐馆烧汤喜欢勾芡,喝起来浓稠口感好,这种汤也不建议糖友喝,因为勾芡少不了要用淀粉,而淀粉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大,尽量少喝。

咸汤有很多种,比如说红烧鱼里面的汤、火锅汤底、味噌汤等等,糖友不仅要控制糖分摄入量,盐分同样需要控制,因为患者的血管已经出现损伤,如果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血管病变。一定要严格把控盐量,出锅前加少许即可。

汤,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呢?有区别吗?

建议饭前喝,可以在汤里面加入颗粒比较大的蔬菜,一边喝一边吃,增加咀嚼次数,比如说藕片、芹菜、竹笋等粗纤维的蔬菜。饭前喝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如果放在饭后喝,前面已经有了那么多食物做铺垫,血糖本来就在升高,此时你再喝汤,血糖会升得更高,而且还容易吃撑了。

综上所述,糖友平时吃饭喝一碗汤是可以的,虽然上升速度很快,但是2个小时后会下降,如果你喜欢喝汤,尽量选择蔬菜汤、菌菇汤,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还要记得放在饭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