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淤血跟糖尿病(糖尿病和瘀斑有关系么)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中西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概念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亦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治疗原则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叫正、疽、白、干,多半的病人都会表现出冷、酸、胀、麻的,皮肤肢体的异样感觉,比方感觉到像蚂蚁一样的爬,像火烧火燎的疼痛或者是凉,甚至到了严重的阶段,肢体的感觉就会异常,会很难得感觉一些细小的刺激或对温度的变化,甚至感到皮肤出现溃破、溃烂等情况。一般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相互支配、相互影响,常同时并发,故应综合治疗,其具体治疗如下:

1.首先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2、外周血管循环差,需扩血管、抗凝(改善循环);3、发生动脉硬化时,应使用降脂药;4、神经支配血管较差时,需应用营养神经药物。5、要适当地控制感染。

药物治疗

西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扩血管药物:

(1)酚妥拉明,它能够直接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主要用于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血栓性脉管炎等。

(2)苯丙酚氨,它对骨骼肌的血管扩张作用较好,皮肤血管的扩张作用最强,因此在治疗末梢动脉硬化、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3)前列腺素类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前列腺素类药物,代表药物是西洛他唑、贝前列素钠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是临床和医疗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外周动脉、静脉疾病的口服扩血管药物。在扩张血管药物作用之外,同时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这类药物的应用比较广泛。

中成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活血化瘀药物

(1)木丹颗粒:主要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床上着是四肢末梢以及屈干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

(2)血府逐瘀胶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身体淤血内阻,气滞等因素导致的胸闷、头痛、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疾病以及外伤等因素导致的头部疼痛等症状。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气滞血瘀,心肌供血不良以及皮下血液循环不良,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筋骨痛消丸: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另外,三七片、丹参片也有效。

警惕身体里的瘀血,它能引发糖尿病甚至并发症,这样调理很关键

大家好,我是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李振华亲传弟子刘爱华教授。我在门诊中经常会发现体内瘀血阻滞证型、引发糖尿病甚至并发症的患者。这种类型的患者一般来说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上说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糖尿病与瘀血的关系,该怎么调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糖尿病的瘀血原来是这样生成的

什么是瘀血呢?就是体内有血液或离经之血停滞不前,积久成瘀,就称为瘀血;还有一种情况,因为情志或身体的某种原因,导致血的运行不畅,阻滞于经脉或脏腑之中,都称之为瘀血。

说得浅显一些,瘀血是人身体上的病理产物,就像一辆公交车,运行过程中,前面出现了障碍物,出现拥堵甚至交通瘫痪。发生在人体身上,于是就有了疾病的形成。

中医上的瘀血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中医认为,瘀血是由于气虚、气滞、寒凝、阴虚等致病因素造成的。气虚,“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所以气对血的影响最大,如阳气不足,鼓动无力则气虚血瘀。

气滞多为肝气郁结造成,肝主疏泄,疏泄不畅,从我们中医的病理病机上讲,津血是同源的,有着相互资生的作用。阴虚必然津亏血少,不能充盈脉络,以致脉络涸涩,不能载血循经畅行,血液运行不畅,而致气滞血瘀

寒凝血瘀多为阳虚寒盛。多是身体感受外在的风寒之邪或者内在寒邪,损伤了人体的阳气,以致阳气受损,阳气温煦推动的功能减弱,经络气血阻滞,造成瘀血


还有一种情况,阴虚燥热,津亏血燥,血液粘滞,造成血运行不畅,燥热耗伤津液和气血,血液枯涩,因而形成瘀血。

瘀血就这样导致了糖尿病发生

瘀血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当然也可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并可以兼发多种病症。因为瘀血导致的糖尿病,在临床上多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可以表现为气阴两虚、痰瘀互阻等证型。根据瘀阻的部位不同,而又表现出不同的症候。

比如,瘀阻在心脉,轻者胸闷憋气,心悸气短,重则心背彻痛,唇舌紫暗;瘀血阻滞脑络,则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语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瘀血阻滞经脉,则常常出现手足麻木、疼痛、肌肤不仁或者口眼歪喎斜等等。

糖尿病血液黏度高,清除瘀血很关键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全血黏度都是比较高的,这正是形成瘀血、造成并发症的根本原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我认为,调理糖尿病就是要调整气血阻滞造成的津液化生不足,脏腑经络、肢体官窍失于濡养这个内环境。

该怎么改变这个内环境呢?治疗原则就是两个字“血行”,坚持“活血化瘀”这个根本大法。如果是气虚血瘀则益气活血;如果是气滞血瘀就应该行气活血;如果是阴虚血瘀则养血活血。我常选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等。

中医调病,辨证施治是原则,变法是常法,糖尿病的调理也不例外。根据糖尿患者的瘀血证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症候、病因病机,我在临床上常辨证加减选用的中药材有党参、茯苓、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葛根、三七粉、鬼箭羽、丹参、葛根、苍术、玄参、生地、生黄芪、蒲黄、山药、麦冬等等。

还是那句话,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处方因人而异,患者朋友万不可盲目试药,有糖尿病问题最好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也可以私信联系我,感谢您的关注。

【医案】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辨证肾虚肝郁,淤血阻络

大家好,我是中医张国海教授。

勃起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中老年男性中较为突出。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被视为“消渴病”,这与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

在中医看来,肾主水,也主管着精气的存藏。当肾功能虚弱时,会导致阴茎无法坚挺。此外,肝脏主要负责疏泄功能,如果肝气郁结,会影响气机的畅通,从而影响阴茎的正常勃起功能。

此外,瘀血阻络也是导致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瘀血内阻,会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到宗筋的营养,进而导致阳痿问题的出现。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通常以补肾壮阳、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

我曾治疗过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患糖尿病已有15年。在过去的5年中,他逐渐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曾试图通过服用西地那非等药物来改善,但效果不显著。就诊时,患者表现出口干咽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和情绪抑郁的症状,舌质黯红,舌苔薄黄,脉象弦细。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中医辨证为消渴病伴有肾虚肝郁及瘀血阻络。

治疗原则为补肾壮阳、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具体处方为: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柴胡、白芍、当归、丹参、桃仁、红花等。

其中,熟地黄、山茱萸和枸杞子用于补肾壮阳;菟丝子和淫羊藿温补肾阳;柴胡和白芍疏肝解郁;当归、丹参、桃仁和红花用于活血化瘀。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个月后的治疗中,患者的口干咽燥等症状显著改善,腰膝酸软也有所减轻。继续治疗两个月后,患者的勃起功能明显改善,能够重新享受正常的性生活。

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医生充分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征,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同时,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