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父亲糖尿病(男友父亲糖尿病会遗传吗)
只因这个习惯,父子俩双双患上糖尿病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视频剪辑 曹洋
通讯员 吴萍 詹怡
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日,有对父子因为肥胖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皆因糖尿病住院了。医生提醒,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超重人群中增加了2.36倍,肥胖人群中更是接近正常人群的3.43倍,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医生查房中(通讯员供图)
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管雅文介绍,一周前,一对父子住院治疗糖尿病,父亲患上糖尿病已经7年,入院时空腹血糖达到13.6mmol/L,而儿子则是刚刚确诊,入院时空腹血糖达到10.4mmol/L。
“父子俩在家生活习惯不好,能吃会睡、久坐少动,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体重都达到肥胖的程度。”管雅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除了糖尿病,两人还都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中重度脂肪肝等疾病。
“听说一旦确诊了糖尿病,一辈子都好不了,我年纪大了,可我儿子还这么年轻。”得知儿子和自己都患上糖尿病,53岁的黄先生非常焦虑,24岁的儿子小黄也有些发愁。管雅文表示,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减脂及降低体重,再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唤醒并激活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从而实现2型糖尿病的逆转。
为了达到减重降糖目的,管雅文为父子俩分别制定了针对性的糖尿病饮食计划,每日摄入热量平均分配,通过动态监测血糖的指导反馈及时调整饮食。饮食以清淡、健康、营养均衡为原则,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D等各种维生素。管雅文还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有氧和抗阻运动,每日清晨进行40分钟的糖尿病逆转操运动,再配合中医药及针灸治疗。通过三天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小黄同学体重减轻3kg,在未进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空腹血糖恢复正常范围,餐后血糖也得到较大改善。
因黄先生是老糖友,必须进行药物干预,通过胰岛素泵治疗改善胰岛功能,减少胰腺糖毒性。一周后,在饮食、运动、药物的多重配合治疗下,黄先生的血糖也控制到了正常范围。
管雅文提醒,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和体重,定期关注血糖健康,早发现、早干预。
如果网友想了解更多内分泌科健康方面的资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极目新闻内分泌科咨询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男人有糖尿病可以怀孕吗?
春节期间,网友在评论区给我留下了不少提问,其中有几个常见的问题在此回复大家。
男人有糖尿病可以要孩子吗?
如果男人患有糖尿病,对性欲和生育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糖尿病会引发一些器官的损害。如果性功能和精子质量正常,是不影响要孩子的。
男人有糖尿病可以要孩子,不只是男人,女人患有糖尿病也可以要孩子。
糖尿病不是遗传性疾病,是具有遗传易感性。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而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体重有关联的糖尿病,具有更高的遗传性。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通俗的讲就是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他们孩子的身体里往往有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易感性。即父母与孩子之间、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无论哪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但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容易患糖尿病的体质,也就是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而诱发糖尿病。
如果父母有糖尿病,生出来的孩子不一定有糖尿病,但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大一些。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改变遗传基因,但是可以注意节食、控制体重和加强运动,改变环境因素是可以避免糖尿病发生的。
如果患有糖尿病,生孩子之前需去内分泌科就诊,调整好治疗方案,并且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保持良好的心情,禁烟、禁酒等。糖尿病的男人是可以生小孩的,当然需要在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之内。大多数女性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正常怀孕生孩子的。但是在糖尿病患者准备怀孕以及处于怀孕期的时候,需要把血糖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样有利于胎儿和孕妇的安全,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乔任梁父亲酮症酸中毒,糖友酷暑天应注意什么?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李文慧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丹妮
今天,某已故艺人父亲发微博称,自己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一开始只是感觉血压有点高、心跳快、嘴巴干燥,稍微动一下就感到不适,随后就诊发现自己‘中毒’了,需住院治疗。”时值盛夏,热浪席卷大江南北,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极大挑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文慧解释,炎热天气会导致血糖波动变大,代谢紊乱,导致诸多不良后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是其中之一,就此会增加糖友急诊、住院的次数,乃至死亡率。
李文慧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由严重的代谢紊乱引发。夏季人体容易脱水,尤其是岁数大的人,口渴中枢不敏感,不喝水也不觉得渴,会导致糖友血液浓缩,如不能及时补水,血糖会进一步升高,而高血糖又产生了利尿和脱水的作用,使身体进一步缺水,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由于血液逐渐浓缩,血流缓慢,同时含氧量降低,高血糖消耗了身体本来就可能不多的胰岛素,而在胰岛素不足情况下,身体缺乏对糖的利用能力,因此能量的来源就从部分依赖于葡萄糖,转向主要依赖于脂肪。
于是身体开始增加对脂肪的大量分解,其中间产物为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在正常人饥饿或空腹时间较长后也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少量酮体不会危害人体,还能为大脑提供能量。
一般情况下酮体本应从尿液排出,但因患者血液浓缩,通过肾脏的血流减少,导致患者少尿或无尿,排酸效率自然降低,酮体由此越积越多,最终引发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后,人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想吃喝、嗜睡等一系列反应,如不及时处理或就诊,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并加重脱水,脱水使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由此陷入脱水—高血糖—更严重脱水的恶性循环,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
根据发病机制,李文慧提示,糖友或家属可从以下方面判断是否出现“酮症酸中毒”:
1.血糖超过16毫摩尔/升;
2.出现恶心呕吐、食欲较差;
3.精神状态不好,嗜睡;
4.身体发出一种烂苹果的味道;
5. 呼吸深而大(呼出二氧化碳会使酸性降低,身体会代偿性地加深呼吸)。
如有上述情况,应马上采取正确措施:及时补液(喝水),同时打一点胰岛素,可先从小量开始,比如在皮下注射4~6个单位,每4~6小时注射一次;每小时测量一次血糖,看血糖是否下降,同时身体状态是否好转。
如果吃饭不规律,量比平时少,平时胰岛素可适当减少,比如平时打预混胰岛素的,可减半用,再根据血糖情况临时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调整血糖。如平时打长效胰岛素的,可不减量,再根据血糖打些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如果个人无法掌握,血糖持续较高,饮水或进食困难,尿量又很少,就应及时就诊。
总之,酮症酸中毒后自救有两个关键点:1.“充分水化”—保循环,即喝足够的液体,茶水或白水都行,这样可以加快血液稀释速度,促进排尿,将酮体排出去。2.适当吃碳水化合物—保能量,然后配合使用胰岛素,让身体有能量。保证循环和能量是人体恢复健康的两大重要方面,缺一不可。
为了让糖友安然度过高温酷暑天,李文慧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
防暑降温。天气高温潮湿时,汗水不像在干燥条件下容易蒸发,让糖友难以保持干爽,这对于存在泌汗障碍的糖友来说,更易出现中暑和血糖剧烈波动。
室内或早晚活动。对糖友来说,让身体动起来对降低血糖至关重要,高温天白天不方便出去时,可在室内或清晨、傍晚凉爽时出去溜走一走,适当活动,不能完全不动,否则不利于控制血糖,也不利于循环和能量的保障。
多喝水。一定要多喝水,糖友避免脱水至关重要。需提醒,高温还易让人出汗,汗里有盐。当出汗较多时,糖友会丢失大量盐分,造成低钠血症,在低钠情况下,人会出现血压下降、食欲下降,严重时会出现神志障碍。所以补水同时要注意适当补盐,不要谈“盐”色变。必要时喝点淡盐水,避免进一步引发水电解质紊乱,也可在饭菜中增加一点咸度。
监测血糖。炎热天气会导致血糖水平出现剧烈波动,患者必须及时掌握血糖变化,每天至少检测1~2次,不只查空腹,通常还要看晚餐前的数据,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如出现血糖控制不佳、身体不适,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