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黄油会糖尿病(黄油与糖尿病)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研究:食用黄油不会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29日报道,科学家通过长期追踪大量人群得出结论,每天食用一汤匙的黄油对整体的死亡率几乎没有影响,与心血管疾病和中风也没有明显联系,甚至还可以帮助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传统观点认为,黄油就是增加体重使人肥胖的妖魔。本月初,政府还在重新考虑限制饱和脂肪如黄油的摄入量来控制心脏疾病的患病率。但最近的研究却发现,两者之间其实没有什么联系。自2005年以来,来自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的科学家们分析了来自15个国家的28000个死亡案例、近100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和24000例糖尿病患者,发现每天食用14克即一汤匙量的黄油会高出1%的死亡风险,但它与任何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和中风都没有明显联系。甚至有较小的样本显示食用黄油还可以降低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患病的风险将近4%,尽管科学家表示这个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资深研究人员Dariush Mozaffarian表示,黄油更像是一种“中间派”食物,它不应该被妖魔化,但也不能成为追求健康而选择的食物。这次的研究结果更多的是强调让人们建立更健康的饮食结构。(实习编译:吴文芳 审稿:李宗泽)

加重糖尿病的 4 种食用油,吃错了赶紧换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至今它的确切发病原因不明,目前的说法是,它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想要防治糖尿病,只有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入手,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调理更是重中之重。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要控制好每天的总热量,少食多餐,少稀多干,均衡营养,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饮食,实际上,食材的选择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说炒菜必用的食用油,以下这些油就是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

1

棕榈油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棕榈油含均衡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酯,其中 50% 的饱和脂肪酸,40% 的单不饱和脂肪酸,10% 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与一般植物油大多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同,因为棕榈油富含饱和脂肪酸,更接近于动物脂肪,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宜多食用棕榈油,否则容易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加剧腹部肥胖。

2

椰子油

椰子油别名椰油,由椰子肉(干)获得,椰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中饱和含量达 90% 以上,糖尿病人摄入椰子油后,在体内代谢时间比较长,不利于餐后血糖稳定。

长期大量摄入椰子油,很容易导致胆固醇增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所以椰子油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

3

猪油、黄油

说到猪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猪油是从猪肉中提炼出来的,而黄油一般是牛奶中提炼出来,黄油营养丰富,是奶制品之冠。

这两种油脂的共同点是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胆固醇含量高,热量也极高,所以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容易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虽然说只要血糖控制较好,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食物是糖尿病人完全不能吃的,但对于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以上 4 种油类,摄入过量很容易造成热量超标,引起血糖波动,增加并发症风险,糖尿病人还是少吃为好。

根据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超过饮食总热量的 10%,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总热量的 1%;避免或限制肥肉、全脂食品、棕榈油、椰子油及油炸食品;食物胆固醇摄入应少于 300 毫克/天。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植物油,以橄榄油、野茶油、花生油、豆油等为佳。糖尿病人吃油,最好每天不超 3 勺,每人每日食用油应控制在 15-30 克。

另外,糖友饮食应以清淡为宜,最为主张三种少油的烹调方式:凉拌、清蒸、炖。橄榄油含清淡果香,尤适制作沙拉和凉拌菜。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注意!这些人造食品建议少吃

闲暇的时间

你会不会吃一点小零食?

下面这7类食物你一定吃过

偶尔吃一次并没有太大问题

但如果长期吃

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加工肉类

代表食品:烟熏肉、烤肉、火腿、香肠、培根等

肉类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包括 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和杂环胺类在内的有害物质,过量食用会提高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产生炎症反应,可能会诱发癌症。

派酥类食品

代表食品:巧克力派、蛋黄派、奶皇酥等

一块小小的派中,除去基本成分,其余均为添加剂,派类虽然为“非油炸”,但其脂肪含量并不低,根据营养成分表分析,是典型的高能量、高脂肪、高钠、低蛋白的食品。

酥类零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含大量脂肪、添加剂,营养素极少,各种口味基本靠香精调和。

人造黄油

代表食品:饼干、沙拉酱、冰淇淋、珍珠奶茶等

人造黄油富含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的危害比天然黄油的饱和脂肪酸还要厉害,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并影响婴幼儿的发育。

人造海味食品

代表食品:鱼丸、虾丸、蟹棒等

鱼丸、虾丸、蟹棒都属于仿天然海洋食品,是用低脂鱼加工而成的鱼糜为主要原料,从形状、风味、营养上仿天然海洋食品而加工制取。有些丸子还可能加入鱼肉香精、牛肉香精等添加剂,即使鱼肉和牛肉成分很少,味道也依然会很足。

这些添加剂只要用量不超标,对身体倒无大碍。但如果是想将其当做海鲜食物补充营养的话,不仅不能补充蛋白质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却会因此摄入过多。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体内。

另外这些速冻肉丸属于高热量食品。据统计,50克虾丸的能量至少相当于100克米饭。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无疑是“健康杀手”。

人造奶油

代表食品:蛋糕、奶茶、速溶咖啡等

人造奶油通俗来讲就是植物油加上部分的动物油、水还有其他配料加工而成的一种可塑性的油脂制品,用来代替由牛奶当中提取的天然奶油。加入一些防腐剂、香精、色素等,达到和天然奶油口感差不多的效果。人造奶油富含反式脂肪酸,是导致心脏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超量食用人造奶油除了会导致心脏疾病,还会诱发肿瘤。

人造胶冻食品

代表食品:果冻、布丁等

果冻、布丁等胶冻食品是以水、糖和增稠剂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为了使人造胶冻食品吃起来,爽滑Q弹都会加入海藻胶、卡拉胶等,这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在肠道残留。

虽然这些胶状物质本身虽对人体无害,最终都会被排出体外,但却会影响人体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对健康不利。

膨化食品

代表食品:薯片、爆米花、虾条等

膨化食品基本以淀粉为主料,在高温高压膨化处理后,喷上油脂及各种调味品。这种处理会使主料的蛋白质质量下降,维生素也受到一定损失。

膨化食品越松脆,越有可能含有过量的膨发剂,若膨发剂中铝超标,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儿童食用过多膨化食品,可导致孩子发育迟缓,甚至会损害儿童的神经系统。

责任编辑 邓清元

来源 CCTV生活圈 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