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消瘦吗(糖尿病消瘦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越来越瘦?是不是瘦一点比较好?
很多人患上糖尿病之后食欲会增大,而且食量会增多,按理来说吃得多就会更加肥胖,但是很多人尽管吃很多却变得越来越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
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已经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血糖就不能够正常的进入细胞内,会引起血糖浓度上升,那么就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当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的情况下,人体就会出现渗透性失水的症状,细胞缺少水分,那么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发生口渴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大量喝水,那么人体内大量的葡萄糖也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且大量的水分会进入到尿液当中排出体外,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水分,当人体水分含量比较低的情况下,也就会出现明显消瘦的现象。
还有当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不足的情况下,细胞就没有办法正常的通过胰岛素的方式被消化吸收,进一步就会出现饥饿的现象细胞没有办法利用血糖的情况下,就会燃烧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就会出现糖异生的症状,会自身产生一部分血糖,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情况下,体内的大量脂肪和蛋白质就会被消耗,所以就会慢慢的变得消瘦起来,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都会下降,进一步会出现精神不振和全身乏力等症状,也会出现体重迅速减轻的现象。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越来越瘦?是不是瘦一点比较好?
糖尿病人是不是瘦一点比较好?
糖尿病人适当的减肥这是适度的消瘦,是有利于病情稳定的,当肥大的脂肪细胞慢慢缩小的情况下,人体就可以逐渐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这种情况更利于血糖的控制,当胰岛素功能慢慢得到恢复之后,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胰岛素的易感性。
而且糖尿病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疾病,有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高血脂以及肾病等,其实这些心血管疾病多与过度肥胖有关,所以适度的消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对于糖尿病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糖尿病患者,出现消瘦症状的,提示身体至少已经出现这一个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人瘦点不是更好吗?”这是不少患者和家属的疑问。看起来体重下降,似乎意味着控制得当、血糖下降。但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你或你身边的糖尿病人短期内出现明显消瘦,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这种“瘦”,可能不是变健康,而是身体在发出警告:糖尿病病情正在恶化,甚至可能已经出现胰岛功能衰竭或慢性并发症。
在正常情况下,身体摄入的糖分会在胰岛素的帮助下进入细胞,转化成能量或储存为脂肪。但当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时,葡萄糖就无法被充分利用,血糖升高,而细胞却“饿着肚子”。
为了获取能量,身体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分解肌肉和脂肪来供能。这就好比你明明家里金库满满,却因为钥匙坏了,只能把家具拆了烧火。结果就是:人变瘦了,但不是因为变健康,而是因为身体在“燃烧自己”。
小心了,这种“瘦”提示胰岛功能可能已经“扛不住”了糖尿病人持续消瘦,很可能是胰岛β细胞正在衰竭的信号。《中华医学杂志》曾指出:2型糖尿病发展到中晚期时,约有一半以上患者出现胰岛功能显著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身体代谢紊乱。这时候,即使吃得不少,体重依然会下降。
尤其是那些原本体型偏胖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开始明显变瘦,往往意味着血糖控制失衡,胰岛素缺乏问题严重。这种消瘦不是“控制得好”,而是“病情在滑坡”。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糖尿病人“吃进去的糖”没法进入细胞,只能在血液中“飘着”,导致高血糖。与此同时,细胞却因为没有能量来源,进入“饥饿状态”。
这时候身体开始分解脂肪和肌肉来补充能量。肌肉量下降,基础代谢降低,免疫力受损,体重也随之下跌。这并不是控制得当的减重,而是病理性消瘦。
而且这种肌肉流失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增加跌倒风险、加速认知功能下降,尤其在老年糖尿病人中更为常见。
“瘦”得不明不白,还可能是并发症在作怪除了胰岛功能减退,糖尿病导致的慢性并发症也可能引发消瘦。比如糖尿病胃轻瘫,影响胃排空速度,患者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进食减少,导致体重下降。
又如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大量流失,身体代谢异常,也会引起肌肉和脂肪的持续流失。还有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也都会让糖尿病人莫名其妙地“瘦下来”。总之:糖尿病人瘦了,绝对不是“喜事一桩”。
“隐形糖尿病”更危险,瘦人也可能中招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胖人的专利,但现实并非如此。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研究指出,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即便体重正常甚至偏瘦,也存在较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
这类“隐形糖尿病”患者,往往因为没有“胖”的表现而被忽视,等到出现口渴、多尿、消瘦等典型症状时,病情已经不轻。
而他们的消瘦,常常是代谢紊乱的迟到信号。这类患者胰岛功能本就较差,一旦发病,进展速度反而更快,风险更高。
如果糖尿病人在3-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10%,并且未主动减重,就需要警惕了。特别要留意以下情况:食欲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仍下降。
伴有疲劳、乏力、注意力下降。血糖控制反而越来越差。 有反复感染、掉发、腿软等表现。这些都可能暗示糖尿病正在恶化,或已经合并慢性并发症。此时务必要就医评估,不可拖延。
管住血糖≠饿瘦自己,别再走进这个误区很多老年糖尿病人,尤其是家属,总觉得“瘦点好”“少吃才健康”。于是盲目控制饮食,甚至只吃青菜、水果,结果营养不良、低血糖、肌肉流失接踵而来。专家建议:糖尿病人不应一味追求“瘦”,而应追求“稳”——血糖稳、体重稳、身体功能稳。
《中国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要个体化营养管理,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确保蛋白质、脂肪、碳水摄入均衡,避免营养不良导致的消瘦。特别是对老年糖尿病人,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适当运动,反而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和代谢功能。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稳定比极端更重要。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近期出现了明显体重下降,不要高兴太早,也不要掉以轻心。很可能,这就是身体在提醒你:该检查一下胰岛功能和并发症了。
如果你是家属,发现老人“越控越瘦”,请及时带他去医院复查,别等到肌肉流失、身体虚弱才后悔莫及。
糖尿病不是靠“饿”治的,消瘦也不是控制得好的表现。真正科学的控糖,是在医生指导下,吃得对、动得好、药用得当、监测及时。
宁可血糖略高一些,也不要把自己“饿瘦”。研究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避免低血糖与过度控制,才能真正延长健康寿命。
糖尿病不是不能过好日子,但必须得“智控”而不是“硬控”。你或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最近瘦了吗?这个变化,是不是时候引起重视了?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故事,也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关心血糖的人。
资料来源:
①.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②.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管理与并发症防控报告[EB/OL].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iabetes
③.徐洁,王宏志.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与体重变化关系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28):2139-2143.
糖尿病人突然暴瘦是怎么回事?会恢复正常吗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在出现时除了多饮、多食、多尿,还会有体重下降,甚至有些血糖过高在短时间内暴瘦,让人看起来感觉营养不良。而这也让人疑惑,为什么血糖上升会突然暴瘦,是否能恢复正常?如何做才能让体重恢复?其实在暴瘦后采取措施是可以让体重恢复正常范围。
糖尿病人突然暴瘦是怎么回事?
当身体血糖代谢有异常,糖分不能被充分利用吸收,导致血液中糖浓度不断上升,此时身体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糖原和能量,会分解肝脏中的肝糖原来供应身体运作,在此时如果消耗过多能量,不足够供应就会消耗身体的脂肪来补充,时间一长,身体脂肪逐渐被消耗,也就会暴瘦。
糖尿病人暴瘦还能恢复正常体重吗?
大多数糖尿病人在体重不断下降期间如果能对血糖进行控制,并且进行营养调理,是可以改善并且让体重恢复的。
糖尿病人暴瘦要如何做恢复体重?
1、控制好血糖
血糖控制稳定是体重恢复的第一步,只有血糖正常,糖代谢不会受到影响,进入身体的糖分会被消化吸收,也就能供应身体运转,不会因为缺乏而需要分解其他脂肪。
2、营养饮食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大多数糖尿病人在确诊疾病后会控制饮食,却不知控制过度会让体重更下降,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摄取过多,也不过度节食。食物多样化,避免过于单一。
3、坚持运动
可能大多数糖尿病人在体重下降时认为继续运动会让能量被消耗而更消瘦,但其实运动可以提高胰岛分泌,帮助控制血糖。而且能增强身体肌肉量,对恢复体重有帮助。
4、排除其他原因
除了糖尿病,其他疾病话也会导致体重突然下降,如癌症、消化道疾病等,在确诊糖尿病的同时要排除身体是否存在其他疾病,才能更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温馨提示
糖尿病人要清楚知道突然体重持续下降,给人营养不良的状态出现时要警惕,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或者是饮食控制过度导致。此时要查明原因,并且采取措施。另外在服用药物期间可以根据情况让医生搭配让身体增重的降糖药,有些降糖药的副作用能增肥,暴瘦的糖尿病人服用不仅能控制血糖,还能让体重上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