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同种毒(糖尿病同病)
警惕“合并感染”!已有人新冠阳性同时又感染它
来源:湖北经视
当前正处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感冒和新冠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怎么区分自己是感冒还是感染了新冠?它们会同时得吗?如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合并感染了需注意什么?
感染新冠会增加患感冒的几率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发热门诊负责人、急诊科主任万少兵表示,感冒和新冠肺炎分别是由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如果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可能会出现两种疾病一起得的情况。感冒的患者可能会合并感染新冠肺炎,但是不会导致新冠肺炎。同样如不慎感染新冠,也会增加患感冒的几率。
感冒期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也比较低下,此时新冠病毒可能会趁虚而入感染人体,导致新冠肺炎的发生。如果和新冠病毒感染者有过接触史,可以及时用抗原试剂自测,或者去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明确是否感染。
感冒症状与新冠肺炎前期症状相似,都可能会存在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区别是感染新冠后发热、全身酸痛的症状更明显,有黏性痰,痰量比较多,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和腹泻等症状。
老年人合并感染怎么办?
目前已经发现有流感和新冠同时存在病例。由于老年人本身免疫力较弱,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比较多,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是需重点关注的脆弱人群。如果老年人同时合并感染,万少兵提醒:
一、根据国家卫健委对老年人的年龄分级,60岁以下、60岁-79岁,没有基础病,无特殊不适的建议居家治疗;60岁以下、60岁-79岁,有基础病,病情稳定建议尝试居家,密切观察,80岁以上人群最好感染后直接选择到医院进行诊治。
二、如果老人感染后无高热,食欲、身体活动各方面都没有影响,在进行居家监测时,家人要密切观察老人的状态;
三、由于年龄较高、运动量少,老人发热后更容易引起食欲下降,家人要特别关注老人的吃和喝,在饮食上保证营养充足,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饮料及水果,避免因抵抗力下降引起病情加重;
四、为避免高热给病情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家人可以联系家庭医生或互联网问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退烧药,让老人尽快退烧,同时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来缓解咳嗽、咽干等症状;
五、如果居家病情不稳定,有憋气、胸痛、连吃2天退烧药仍发热38.5℃、精神状态不佳或其他基础疾病症状波动,本来在家里能走步、遛遛弯,感染后下不了床,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将老人送到社区医院或定点医院进行救治。
万少兵强调,不论是流感还是新冠肺炎,都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在预防上打破其传播链是至关重要的。接种疫苗、戴好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室内要多通风,室内可以定期消毒。
来源:长江日报、钱江晚报
与酒精会产生“混毒”的,不仅是头孢类抗生素,还有这些药物
华子与同事一起聚餐,众人第一杯酒刚下肚,突然一人站起来往外就跑,自己还嘟囔着,“坏了、坏了。”过了一会儿,她又回到酒席上,但是面色惨白。大家问她怎么一回事,她说,自己扁桃体发炎,已经连续扎了几天的头孢哌酮,但是刚刚喝酒的时候忘了,酒进肚里才想起来,所以急忙跑去卫生间催吐了。
酒桌上瞬间欢腾起来,身为一名药学人员,竟然犯了如此的“低级错误”。这要是真的因为用了头孢后喝酒,产生“混毒”被送到医院急救,肯定会被急诊室的同事们笑掉大牙。
吃了头孢类的抗生素后不能喝酒。是因为头孢可以抑制人体中酒精分解酶,使喝下去的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产生中毒现象。就算你以前可以“千杯不醉”,但在头孢的作用下,就会出现头痛、眩晕、腹痛、嗜睡、血压降低、幻觉等症状,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大家把头孢与酒精在一起会产生“混毒”的事,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头孢配酒,说走就走”。
不过除了头孢之外,还有其他的药物也会产生同样的反应。比如常来用治牙疼的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还有治疗拉肚子的呋喃唑酮,治疗真菌感染的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药物中的磺胺甲恶唑都与头孢的作用一样,配上酒之后,这条命说没有就没有了。
1、精神药品:酒精本身是一种镇静剂,会增强镇静药、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华子最喜欢的一位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是因为酒后服了安眠药,就长眠不醒了。所以在服用苯巴比妥、佐匹克隆、地西泮、利培酮之类的药物时,禁止喝酒。
2、有胃肠刺激的药:酒精会刺激胃黏膜,会加重对胃有刺激性药物的副作用,比如说在吃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期间喝酒,就容易造成胃溃疡和胃出血。我们东北有句话,叫“要想感情铁,喝到胃出血”,但这是一个夸张句,可别当真。因为我们的身体不是铁,治病的时候钱包是真的要大放血。
3、降糖药:有糖尿病的人不能喝酒,因为酒精会使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喹酮、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作用增加,造成低血糖,同时又抑制中枢神经,容易出现昏迷。正常人喝酒喝醉,趴下就睡,但睡醒了无所谓。可是低血糖昏迷就有生命危险,糖尿病人喝醉,也是趴下就睡,但有可能长睡不醒,直接火化成灰了。
4、化疗药:做化疗的癌症病人也不能喝酒,因为酒精会损伤肝功能,造成肝脏代谢能力减弱。在使用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时喝酒,会造成肝毒性和神经毒性。很多患者的化疗本来应该很有效,结果喝了酒后,没等药物“干掉”癌细胞呢,自己的身体先扛不住了,最终就会在对抗癌症时败下阵来。
5、降压药:酒精会使心率增加,血液循环加快,会减弱降压药的效果,如果高血压患者喝酒,会使血压升高,容易诱发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为了帮助高血压患者记忆喝酒的危害,华子编了一句顺口溜,“高血压不可怕,吃药就能控制它,一顿小酒进了肚,吃的药物全白瞎。”
以上说的这些药物,只是与酒有相互作用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药物与会酒精发生反应。总体上,药物与酒的相互作用有两个,一是降低药物疗效,二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最后华子总结一下,要想活得久,尽量少喝酒,喝酒不吃药,吃药不喝酒。
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这类吃出来的“毒”要当心
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IDF全球糖尿病概览"(第九版)显示,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约为1.164亿人,6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达3550万,均为全球第一。但是,与糖尿病息息相关的脂毒性,你又了解多少呢?
脂毒性中的“脂”为“脂质”,当它存留于脂肪细胞、脂肪组织时,是正常的。可当它存留于其他器官组织里时,便会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
脂质过多沉积对人体器官产生的毒性,在医学上就称为“脂毒”,如果存在于心脏,会引起心肌损害,同理还可能引起脂肪肝、脂肪胰、脂肪肾等一系列脂代谢疾病。
脂毒性与糖尿病、高血脂关系密切,但在血糖、血压、血脂正常的人群中,也存在脂毒性问题,如肥胖、超重、大量饮酒者。
脂毒性和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有关,是糖尿病发生的始动因素,控制脂毒性对糖尿病至关重要。同时,糖尿病中晚期常伴随出现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身体各项指标综合达标,这对于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意义重大。
那么,直接干预脂毒性对于糖尿病治疗有帮助吗?
有帮助,早期糖尿病甚至可以通过干预脂毒性实现血糖的完全逆转。脂毒性主要与肥胖有关,所以除了用药以外,“减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现实中也不乏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控制体重及饮食,改善身体状况甚至康复的例子。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减重”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做到“先省饭钱,后省药钱,健康生活好多年。”
受访专家: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