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皮肤凉(糖尿病身体冰凉是什么症状)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总感觉腿脚特别凉,可能与这6种疾病有关,赶紧就医

在寒冷季节,尤其是在停止活动时,下肢特别是脚便会感到寒冷。

这是因为人体下肢距离心脏最远, 局部血流相对缓慢所导致的。但有时即使气温并不太低,鞋的保暖作用也很好,仍然感到下肢发冷,这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免延误病情。

引起下肢异常寒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是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病变,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

发病初期,大多表现为受寒后足部发冷、麻木、疼痛,走路时小腿酸胀、乏力;若病情加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走几步路之后就感觉下肢无力,需要停下来歇一歇);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加剧;严重者有肢体端溃疡和坏死脱落。

2.闭塞性动脉硬化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肢体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

随着病情的进展,缺血程度加重,出现下肢持续疼痛,尤其是当肢体抬到高位时疼痛加重;疼痛在夜间更为剧烈,患肢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汗毛脱落、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骨质稀疏。

在病变晚期,可出现趾、足或小腿的干性坏疽和溃疡,且较为广泛。糖尿病患者常有湿性坏疽和继发感染。

闭塞性动脉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多见于腹部主动脉下端的大、中型动脉闭塞,两下肢同时发病。

对于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等老年患者,如发生上述症状,需要引起警惕。

3.肢端动脉痉挛症

肢端动脉痉挛症又称雷诺综合征,是由于支配周围血管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表现为手指等四肢对称性阵发性发白,随后潮红、疼痛,通常因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而诱发。

在寒冷季节中发作较频繁,起病缓慢。患者在受寒之后,尤其是与冷水接触之后容易发作,故冬季多发。

对于抵抗力低的患者,由于指端缺血而发生的溃疡,有可能导致骨髓炎、败血症等疾病,这也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正确而及时地应用抗感染药物 有助于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多表现为乏力、怕冷、腹胀、 便秘、嗜睡、月经过多;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表现为眼睑浮肿、鼻宽大、唇舌肥厚、皮肤干燥角化、毛 发稀疏干黄、眉毛外侧1/3脱落、声音低粗、心率缓慢、不可凹陷性水肿。

在寒冷季节,有些严重患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表现为体温低、低血压、呼吸浅慢、心率缓慢、 低氧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5.神经系统疾病

一些神经衰弱的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出现持续性下肢寒冷的感觉。

表现为心悸、气短、 多汗、腹胀、头痛、易失眠、疲乏等症状。而这些患者在体格检查时并无异常现象,此时应考虑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嫌疑。

临床上,我们常见有些癔症患者由于言语暗示产生的双下肢寒冷感觉。

可见,下肢寒冷也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作者: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潘琦

糖尿病人腿脚冰凉,麻木疼痛,3个方法,打通瘀堵,打开血液循环

很多糖尿病人啊,一到了天气比较凉的时候,就会出现畏寒怕冷的问题,尤其是腿脚总是感觉冰凉,有时候呢,冰凉的同时,还有麻木、知觉下降、疼痛等问题,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来,即便是泡脚了,也不能缓解,那么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应对呢?

我们先来说说,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腿脚发凉的问题。因为下肢,尤其是双脚,位于肢体的末端,糖尿病人气血亏虚了,血液流通不畅了,腿脚往往最先有反应,很容易出现冰凉怕冷的现象。而且中医讲寒凝则血瘀,下肢受到寒邪的侵袭,瘀堵的程度也会加深,血液循环也会变得更差,所以天越冷,糖尿病人下肢冰凉的现象也会加重。而且因为气血到达不了下肢,一些患者呢,腿脚在冰凉的同时,还会出现麻木的现象,而且糖尿病人就算泡脚,或者穿厚袜子、厚棉裤,也缓不过来。

如果下肢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当然会加速并发症到来的脚步,糖尿病人可以尝试以下3个方法,来帮助改善腿脚的冰凉、麻木的问题。

第一个方法呢,就是要做好保暖工作。鞋子呢,要宽松且保暖,不要压迫双脚,要穿保暖的棉袜。如果糖尿病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觉得双脚冰凉,那么也可以穿着棉袜睡觉。

第二个方法呢,就是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每天晚上可以泡脚。糖友可以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能够很好地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但这个方法呢,不适合有糖尿病足、脚部有伤口的患者。

第三个方法啊,就是通过中药治疗,温阳散寒,改善下肢的异常现象。我之前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就是下肢冰凉,而且双脚还有麻木刺痛的现象,知觉下降,已经出现了周围神经方面病变。他试过了前两种方法,不适症状还是没有得到改善。患者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他就是典型的气血亏虚,气滞血瘀,下肢缺少气血阳气的温煦。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我就以保元汤为基础方,方子里啊,首先用到了黄芪、人参、肉桂这三味药材,温阳散寒、补五脏之气,再加入甘草,调和药性。接下来呢,我还在方子里加入了行气、活血化瘀的药材,比如当归、川芎、桃仁等等,改善麻木刺痛的现象。之后呢,还加入了养肝血、补肾精的药材,比如白芍、淫羊藿、熟地黄、枸杞子等等,强壮筋骨。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啊,下肢冰凉、麻木刺痛等表现逐渐改善。

总之,糖尿病并发症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糖尿病手脚凉,其实就是阳气不足了!中医通常是这样治疗的!

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发凉的现象,在中医理论中往往被视为阳气不足的表现。阳气,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具有温煦机体、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当糖尿病患者体内阳气不足时,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四肢末梢得不到足够的温煦,从而出现手脚发凉的症状。

下面从中医观点出发,详细阐述阳气不足导致糖尿病手脚发凉的原因及中医治疗方法。

一、阳气不足导致糖尿病手脚发凉的原因

1,脾肾阳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共同维持着人体的阳气生成与运行。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容易损伤脾肾功能,导致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则阳气生成不足,无法温煦四肢,出现手脚发凉。

2,气血两虚: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两虚则机体功能下降,阳气运行不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营养物质无法被有效利用,气血生化无源,从而出现气血两虚,阳气不足。

3,寒邪侵袭:糖尿病患者体质较弱,易受外邪侵袭。当寒邪侵袭人体时,会阻碍阳气的运行,导致阳气无法到达四肢末梢,出现手脚发凉。

二、中医治疗方法

1,温补脾肾:针对脾肾阳虚导致的阳气不足,中医通常采用温补脾肾的方法进行治疗。可选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或根据患者病情开具中药汤剂,如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以温阳散寒、益气养血。

2,益气养血:针对气血两虚导致的阳气不足,中医注重益气养血,以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可选用八珍汤、归脾汤等中药汤剂,或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等中药进行配伍,以补气养血、温阳散寒。

3,散寒通络:针对寒邪侵袭导致的阳气不足,中医采用散寒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可选用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中药汤剂,或选用艾叶、生姜等中药进行泡脚、熏洗,以散寒通络、温阳散寒。

4,饮食调养: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注重调养,避免寒凉、生冷食物,多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大枣等,以温阳散寒、益气养血。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恢复脾肾功能,提高阳气生成与运行能力。

5,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提高阳气生成与运行能力。糖尿病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手脚发凉的症状。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发凉的症状,往往与阳气不足有关。中医通过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散寒通络、饮食调养及运动锻炼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阳气不足导致的手脚发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手脚发凉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患者不可盲目用药或自行用药调理。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