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糖糖尿病(断糖就能瘦吗)
“断糖”瘦了30斤,竟得了糖尿病,这找谁说理去?
“医生,我这么年轻,而且又断糖三个月,怎么会得糖尿病呢?您是不是弄错了?”
王先生今年28岁了,他平时工作比较忙,因此很少有时间运动。运动量不足,再加上吃得多,所以王先生的体重也是一直上涨。在这期间,王先生多次相亲,都因为肥胖而导致失败,对此他也比较苦恼。
相亲
几次的相亲经历,逼得他不得不下定决心减肥。于是,他就上网查询了一些减肥方法。当看到“断糖减肥法”的时候,他如获至宝,开始了他的减肥之路。在减肥期间,他一点碳水化合物都不吃,主要吃一些蔬菜、瘦肉、豆腐、牛肉等食物。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王先生的体重从87公斤瘦到72公斤,足足瘦了15公斤。
通过自己的努力,王先生实现了瘦身的目的。然而,他发现自己最近总是感觉到口渴,而且小便次数多、乏力、食欲减退。没有办法,王先生就去医院寻求诊治。到了医院后,门诊医生充分了解了他的情况以后,就给他开了血糖和血酮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以后,发现血糖高达15.6mmol/L、血酮3mmol/L,初步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酮症。当王先生得知了自己的情况以后,就特别疑惑,因此他就问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可能大家也和王先生有一样的疑惑:明明断了糖,为何还是偏偏得了糖尿病呢?为了让大家对“断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1.“断糖”三个月,为何会引起血酮升高呢?可能大家根本不知道“血酮”是啥,其实血酮是指血液中的酮体。酮体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丙酮。
王先生实行的“断糖减肥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生酮饮食”,这种饮食方式需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小于50g/天)。
在人体内存在着三大营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量的消耗顺序依次也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当在人正常饮食的时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就会被转化为葡糖糖供人利用。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很少,那人体就不得不消耗体内的脂肪供能,而脂肪在分解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酮体。一般来说,人体内的酮体轻微升高,并不会产生什么不适感。
乏力
当人体内的酮体再升高一些,就可能会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犯困、烦躁等症状。如果血酮的水平特别高的时候,那就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这类患者可表现为深大呼吸、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酮症酸中毒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危重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那可能会丢掉性命。
2.为何“断糖饮食”会瘦得比较快呢?上面已经说了,在人体内存在着三大营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能量的消耗顺序依次也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人想要减肥,肯定是想多消耗脂肪。如果不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那就很难消耗到脂肪。举个例子,如果你吃一碗米饭,那要想把这一碗米饭的能量消耗完,需要慢跑30分钟左右。然而,当你慢跑了30分钟后,肯定就会容易感觉到劳累。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毅力,就很难再继续运动了。
在减肥期间如果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那人体就会直接消耗脂肪。长此以往,体内消耗的脂肪就会逐渐增多,人就会慢慢地瘦下来。
另外,当人在摄入了碳水化合物以后,就会使得血糖升高。人体为了维持血糖的稳定,就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而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之一就是把血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如果限制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后,那人体内的胰岛素的量就会降低,这样无疑更容易瘦下来。
3.“断糖饮食”三个月,为何会引发糖尿病呢?如何科学减肥呢?一般来说,人在“断糖饮食”以后,血糖都是降低的。但是,在现实中,依然会有一些人出现血糖升高,甚至糖尿病的情况。究其根本,主要是两大原因所致,具体总结为以下2点:
❶断糖饮食会产生一些诱发炎症反应的物质:
人在断糖饮食以后,相对地会增加肉类的摄入,比如猪肉、牛肉、家禽、鱼、蛋类等。
这类食物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血红素铁、N-乙酰神经氨酸等物质的含量是比较高的,而它们本身就可以诱发炎症反应,进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❷断糖饮食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
我们都知道,谷物、某些蔬菜和水果等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是比较多的,因此不少减肥者为了快速减肥就干脆不吃这些物质。殊不知,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健康明星计划#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糖尿病之间呈现的是一种U型的关系。当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控制在50%左右的时候,糖尿病的风险是最低的。
在减肥期间确实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是这并不是说一点也不吃碳水化合物。我们可以吃一些高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全谷物、非淀粉类蔬菜、甜度不高的水果等,尽量少吃或者不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健康2022#
另外,还需要注意每天摄入足量的开水,不要喝任何的饮料。开水的摄入量可以控制在2500ml左右。每天应该在11点之前睡觉,尽量不要熬夜(熬夜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能帮助减肥。)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每天坚持运动。#健康科普大赛#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您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您身边同样有需求的人,以此让更多的人受益吧!“断糖”瘦了30斤,竟得了糖尿病,这找谁说理去?
三甲天团
颜红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高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
29岁的叶先生工作后,因压力大、运动少,体重逐年增加。最近开始谈婚论嫁了,女友总嫌弃他太胖了,甚至闹分手。
这下他不得不下决心减肥了。
“求瘦心切”的他在网上搜到了一种可以不运动节食就能迅速减肥的“断糖”法,叶先生心动不已,立刻付诸行动:
严格执行“断糖”要求,米饭、馒头等主食一律不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也不碰,连喜欢的甜点都戒掉了,每餐大鱼大肉吃到饱。
就这样,叶先生果真快速瘦了,3个月内体重减了15千克,但最近的体检结果却让他惊呆了:空腹血糖12毫摩/升,远超正常值上限(6.1毫摩/升)!
他赶紧去医院就诊。由于他不仅血糖检测值超标,平时还有口渴、不停喝水和上厕所、嗜睡、头痛等表现,医生诊断他为2型糖尿病,且合并酮症。
他十分不解:我明明断了糖,怎么会得糖尿病?酮症又是什么?
“断糖”缘何生酮症叶先生执行的“断糖”法,其实是“生酮饮食”,即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为主,辅以适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饮食方案,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则控制得极为严格(通常小于50克/天),脂肪供能占比一般为70%~80%。
正常饮食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各器官提供能量。
而当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极少且总热量不够时,身体会误以为自己处于饥饿状态,便迫使自己利用脂肪作为首要能量来源,这一过程会产生酮体,以代替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这便是“生酮饮食”名称的由来。
体内酮体水平升高,身体便处于“酮症”状态,人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常伴有头痛、烦躁、乏力、嗜睡等。
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快,且呼气中有烂苹果味),若伴有糖尿病,会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须迅速就医。
“断糖”缘何升血糖采用生酮饮食时,血糖一般是降低的,但也有部分人会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甚至被诊断为糖尿病。
有研究显示,摄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动物蛋白质饮食的男性(意味着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男性高37%。
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
01
一方面,生酮饮食中的主要食物包括畜肉、家禽、鱼、蛋和奶酪,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化学污染物、血红素铁等促氧化剂、N-乙酰神经氨酸等炎症化合物及内毒素,这些都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02
另一方面,生酮饮食严格限制豆类、全谷物、某些蔬果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中多含有益的植物化学成分和抗氧化剂,与降低糖尿病风险有关。
新近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供能比与糖尿病发生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在49%~56%时,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最低。
并且,用高质量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水果、非淀粉类蔬菜)和植物性产品,替代低质量碳水化合物(如精制谷物、淀粉类蔬菜、精制糖),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若因单纯生酮饮食导致了糖尿病,且无其他糖尿病高危因素时,可先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如纠正饮食),若血糖仍不达标,则应接受药物治疗。
糖尿病能被“逆转”了,不吃碳水就可以?医生实话告诉你
相信大家对于糖尿病一定不陌生,虽然他本身不算危险,但是如果自身的血糖值,长期得不到控制,可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很多人都知道,一旦患上糖尿病,就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是一种无法逆转的疾病。
不过有传言说,糖尿病可以被“逆转”,只要日常饮食中,不摄入含碳水的食物就可以。听到这个传言后,很多人一开始不相信,但是经过一番解释之后,就会认为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下面医生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糖尿病能被“逆转”了,不吃碳水就可以?医生实话告诉你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糖尿病与碳水的关系讲起。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当中,存在着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它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因为其在进入人体之后,会转化为血糖,从而提供生理活动所需能量。
虽然碳水的摄入,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并非摄入越多越好。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飙升,从而对心血管造成不良影响。不过身体也有一定的保护机制,也就是分泌胰岛素,从而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但如果超出了身体的承受范围,此时就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产生。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糖尿病的发生,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有人就得出结论,如果不吃或者少吃碳水,就可以逆转糖尿病。不过医生要告诉大家,其实这个说法并不靠谱,因为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同样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不吃碳水“逆转”糖尿病的说法,为什么是不靠谱的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平时的主食都是米饭、馒头等食物,其中含有的碳水含量较高。因此可能会出现血糖水平升高的问题,但一般来说,身体都会加倍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状态。不过在人体减少碳水摄入后,胰岛素分泌也会随之减少,此时血糖水平得不到胰岛素的控制,身体同样会处于血糖水平失衡的情况。
上文也提到了,碳水的摄入为的是给身体提供能量,如果身体处于能量缺乏的状态,有些生理活动可能无法完成。这个时候身体同样会开启保护机制,提升自身的血糖水平,以免因为身体能量不足,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如果此时还是不能及时补充碳水,身体就会通过转化脂肪,但此时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若是长期不能改善,就有可能造成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后,血糖水平可能不再受胰岛素的抑制,此时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不吃碳水的方式,“逆转”糖尿病这个想法,或许有一些天真。虽然摄入过多碳水,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是摄入过少碳水,也同样有可能患上糖尿病。所以大家在患上糖尿病之后,应该正确应对,不要轻易相信没有依据的说法。
患上糖尿病之后,只能终身服用药物吗?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看,相信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分为1型、2型。如果确认自身患有的是1型,患者的胰岛功能存在问题,应当坚持应用胰岛素。以免胰岛功能过低,从而导致酮症酸中毒的问题。
但如果患者是2型糖尿病,则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来看。临床上,对于血糖水平不算太高的患者,一般都会建议通过改善生活的方式调理,例如饮食、运动、减重等。若是无效后,才建议服用药物。属于这种情况的患者,如果改善生活的方式有效,那么并不需要终身服用药物。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即使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也应该定期前往医院检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且在生活中,应当在多个方面加以重视,以免再次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此时就得考虑继续用药治疗了。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肯定想要逆转自己的病情,有人提出不吃碳水,就能逆转糖尿病。但是医生告诉大家,这个说法其实并不靠谱,我们还是应该正确认识糖尿病,不能轻信可以逆转的传言。除此之外,可能很多人觉得,患上糖尿病,就一定要长期服用药物,不过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看,也有一些患者并不需要终身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