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头出汗(糖尿病人头爱出汗)
糖尿病异常出汗,什么原因?医生一文为您详细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所以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就是糖尿病的症状,但其实糖尿病所引发的症状会有多种多样,原因是糖尿病对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都会带来损害,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例如对眼会导致视网膜病变,对肾会引起糖尿病肾病,对血管会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循环障碍,对神经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以如果发生了这些并发症,也会导致相应症状出现。
人体的汗腺可分为大、小两种,大汗腺主要在于腋窝、乳头和阴部,小汗腺则分布于全身皮肤。汗腺受交感神经支配,神经功能的正常维持需要微血管供血滋养,而前面已经说过糖尿病会导致微血管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神经病变,这时交感神经功能就容易出现紊乱,所以有些糖尿病患者会不自觉出现多汗,特别在睡觉时,有时醒来后会发现上衣湿透。
虽然糖尿病本身会引起上身出汗的症状,但在临床上也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加以鉴别的,所以还需要警惕以下疾病的可能。
1.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与糖尿病都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时也会同时出现。由于基础代谢旺盛,甲亢常见的症状有多食、多汗、易激动、消瘦等,部分症状与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非常相似,所以也常常会被糖尿病患者忽略,这是需要先排除的,可以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2.结核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糖尿病由于会对身体免疫力造成损害,所以感染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也并不少见。结核的症状之一就是盗汗,患者在睡觉时会不自觉的出汗,其他症状还有午后潮热、消瘦等,有些人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核毒性症状或者仅有其中一种症状,所以这个也是需要警惕的,可以去做一下结核抗体、PPD试验或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检查加以排查。
最后,无论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身出汗,都是需要尽快地查明原因,尽早对症治疗的,因为有糖尿病这个基础疾病存在,可能会导致其并发症或者其他疾病的迅速进展,到那时治疗难度就会非常的大了。
#健康乐享官# #南方健康超能团# @头条健康 @南方健康
更多关于血糖控制和糖尿病防治的健康知识,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获取药师方健的科普干货:
糖尿病患者爱出汗,看是否患了这6种疾病
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的许多糖尿病病友经常因为多汗而苦恼。
多汗时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均大汗淋漓,湿透衣衫,需要经常更换衣物,有些患者甚至时常携带毛巾出行。
特别是夏天,湿透衣衫,特别尴尬,冬季反复湿透衣衫不及时更换,可诱发受凉感染,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本文为您分析糖尿病患者多汗的常见原因及对策,糖尿病患者多汗看似小问题,实则是大事件的警钟。
1.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注射胰岛素患者),避免不了低血糖的发生。有些患者长期血糖高,血糖下降过快时也会出现症状性低血糖反应。
血糖低时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节后纤维刺激汗腺分泌增加,出现大汗。
对策:积极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立即缓解。尤其是老年及肾功能不全患者,降血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尽量避免口服消渴丸及格列本脲等长效口服降糖药物。
2.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紊乱,高糖毒性可激活氧化应激过程导致慢性并发症发生,其中包括自主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累及汗腺分泌异常导致多汗症、少汗症、局限性多汗症、摄食性出汗等。
少汗症者主要累及足部及下肢出汗减少,很多患者可出现足部皮肤干燥及皲裂或瘙痒。
多汗症则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上半身特别是头胸、背部往往大汗淋漓。这可能是下半身出汗减少的代偿反应。
对策:积极治疗,稳定血糖,阻断氧化应激通路,同时予以甲钴胺、硫辛酸、及依帕司他等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对症支持,可予以谷维素及中成药物。
干燥龟裂处予以保湿润肤处理,多汗处及时更换衣物,同时要及时补液防止多汗诱发低钾低钠等血电解质紊乱。
3.糖尿病合并甲亢
糖尿病为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容易并发甲状腺及其他腺体的免疫紊乱,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其基础代谢明显升高,甲状腺素可促进氧化磷酸化刺激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后者在维持细胞内外Na-K梯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热能以促进Na的主动转移,从而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ATP)使氧耗和产热均增加,散热也加速,故甲亢病人怕热、多汗、体重下降代谢增加。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同时可表现为心慌、手抖、腹泻等症状。
对策:当发现自己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减轻,同时有心慌手抖、多食、腹泻或者突眼、颈部变粗等症状,及时医院就诊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时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多汗等症状一般在甲状腺指标控制后明显缓解。
4.糖尿病并发结核感染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特别是细胞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结核杆菌感染,继而出现多汗。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及肠结核等)主要表现为夜间盗汗,可伴发咳嗽咳痰、消瘦、午后低热或胸痛等症状。
对策: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警惕并发结核感染的可能。需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时足疗程、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
5.糖尿病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围绝经期女性,容易并发植物神经调节汗腺功能紊乱,导致多汗,其表现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似,需鉴别诊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汗是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性血管舒缩异常致阵发性潮热,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前、颈面部的皮肤潮红及出汗,全身畏寒发冷,发作没有时间规律。
伴有心悸、焦虑及急躁等症状,疲劳、躯体疾病及抑郁、饮食等因素均可诱发。
对策:其他器质性疾病诊断明确后,可予以心理及生活方式上的干预治疗。症状严重时可予以抗焦虑、营养神经及雌激素替代治疗,大多可缓解。
6.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
目前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学因素。负性情绪可能是通过影响DM患者的下丘脑、边缘系统的情绪环路,导致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发生变化。
其中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最为常见。抑郁状态下的情绪紧张易诱发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汗腺分泌过多,导致多汗。
对策:需及时心理干预治疗,必要时予以药物抗抑郁治疗。
综上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多汗症状不但影响了日常生活及出行,而且是许多其他疾病发生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出现多汗,千万不可放松警惕,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疾病治疗时机,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唐维 主治医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审校:张美彪 主任医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糖尿病患者特别爱出汗,可能与这几种疾病有关
张女士平时很容易出汗,她自认为是因为得了糖尿病后身体虚弱的原因,其实导致糖尿病患者出汗的原因没有这么简单。
出汗,由交感神经调控,是由外界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一般除手掌和足趾以外,全身其他皮肤都可出汗,通过出汗发散热量调节体温。
如果糖尿病患者容易出汗,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
1.低血糖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加,而副交感神经不能参与调节。
发生低血糖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因此出汗是低血糖的主要表现。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异常出汗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一个重要的信号,有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排汗障碍。
很多糖尿病患者患病后感觉非常容易出汗,半边身体有汗半边没汗、一吃饭就出汗等等。
出汗往往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最早表现之一,重者涉及下肢和下半身,而上半身出汗增加,包括头部、胸部、背部,往往大汗淋漓,这可能是对下半身出汗减少的一种代偿。
3.糖尿病合并甲亢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自身的高代谢。通常表现为怕热、多汗、消瘦等。
4.糖尿病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也可以引起出汗。女性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
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
5.糖尿病合并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可引起血糖升高及出汗。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儿茶酚胺分泌过量有关,表现为高血压、头痛、心悸、高代谢状态、高血糖、多汗等。
如果糖友在家中也经常出汗,请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作者:淮安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于一江 殷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