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专科情况(糖尿病专科情况病历书写)

中国护理管理 0
文章目录:

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本文对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培养与工作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专科护士队伍提供参考。

编者按

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显示,我国糖尿病人数居全球第一,患病总人数高达 1 亿以上。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到 2030 年基本实现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的战略目标。由于糖尿病患者人群基数大,需要接受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内容多、管理时间长,且糖尿病患者依从性不佳 ;糖尿病相关循证意见不断更新,从事糖尿病管理相关工作的护士糖尿病管理水平存在差异等原因,需要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不断接受科学培训及考核管理,以对糖尿病患者用同质化、专业化的方法进行持续管理。本期特别策划对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现状及发展、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的临床实践、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多学科协作血糖管理模式、糖尿病个案管理护理工作室的构建与运行及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报道,以期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同时探索适合我国的糖尿病护理模式,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全球第一,约有 1.164 亿人,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为此《“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到 2030 年基本实现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的战略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准入条件、专业能力、政策支持等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本文就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培养与工作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职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概念界定

目前我国糖尿病护理领域多数学者将糖尿病专科护士定义为:在糖尿病领域经过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具备相应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能力,能熟练掌握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运动专业护理技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经考核合格获得糖尿病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也有学者将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定位为糖尿病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

目前,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未细化、分层,造成了一些概念的混淆。此外,由于我国护理领域高学历人才不足,目前尚缺少糖尿病高级专科护士角色。应借鉴国外模式对糖尿病专科护士角色进行划分,并对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与职能范围进行界定,以促进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与国际对标、接轨。

2 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

(1)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期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现状调查显示,全国 23 个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设有 36 个糖尿病专科护士理论培训基地和 119 个实践培训基地,3 918 名受调查者中,来自一、二、三级医院的比例依次为 6.5%、26.6%、66.9%,74.0% 的受调查者来自内分泌科及合并科室,26.0% 来自非内分泌科,可见目前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主体为三级医院内分泌科,同时,基层、非内分泌科对糖尿病护理专科人才的需求增加、重视度有所提高;受调查者中本科学历占 82.8%、硕士占1.6%,主管护师职称占 47.5%、副主任护师及以上占 9.0%。

可见,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学历、职称层次有所提高,但与国外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学历构成相比,硕士及以上的学历的比例还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各基地教学师资参差不齐,学员准入标准、培训期限、课程安排不统一,不利于规模化、同质化的培养。综上可知,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期。

(2)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处于初步构建阶段

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委会于 2019 年组织专家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初级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水平、沟通与健康教育能力、专业技能、临床判断力、专业发展能力 6 项核心能力。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及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也为今后建立多层次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体系框架奠定了基础。

一项全国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调研显示,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后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健康教育能力较强,但科研能力较差,这不利于自身专业发展及带动学科发展,今后须围绕核心能力框架进行课程设置,着重加强专业发展能力培养。

(3)亟待建立规范化的全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与认证体系

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体系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①培训体系不统一,糖尿病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期限、大纲、教材、教师资格、基地评审及考核方式均无统一标准,导致培养出来的糖尿病专科护士人才能力参差不齐。

②资格认证及再认证制度不完善,许可范围存在地域差异,阻碍了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职业化发展;缺少定期考核与再认证,不利于保持专业能力的先进性。

③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无层级划分,还处于普及型通才培养阶段,高级糖尿病专科护理人才发展落后,未与国际接轨。

综上可知,我国亟待建立规范化的全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与认证体系。

3 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实践现状

(1)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模式与内容多元化,专业价值得以凸显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围绕如何充分发挥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多种糖尿病专科护理工作模式,开展多个工作项目,如开设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主导成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组织全院糖尿病护理会诊等。

一些糖尿病护理专科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开始实施多种延续性护理模式,如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模式、互联网 居家护理模式等。

我国自 2019 年逐步推行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 的医保支付改革,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工作将不再局限于专科,工作模式将兼具独立性与多学科合作性,可见糖尿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专业价值开始凸显。

(2)参与糖尿病专科护理科研与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糖尿病专科护士运用专业所长,推动科研转化与最佳实践,促进学科发展。通过开展多中心糖尿病专科护理相关研究,为推动糖尿病同质化护理发展提供有力证据。编写糖尿病专科护理工作指引及相关规范,为糖尿病专科实践提供指导。

担当健康科普主力军,开展标准化糖尿病科普活动,提高居民糖尿病防治意识。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糖尿病专科护士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发展受制约

调查显示,我国全职从事专科护理工作的专科护士仅占 21.5%,56.4% 为非全职,因岗位职责不明确,糖尿病专科护士承担了很多非专科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开展专科工作。

全国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情况调查显示,仅3.4% 的糖尿病专科护士专职从事糖尿病教育门诊出诊工作,而 49% 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大部分时间从事糖尿病相关工作,多数护士培训后工作岗位未变化,说明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发展存在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价值。

此外,因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晋升路径,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前景受到制约。

4 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行,糖尿病管理的重心从三级医院下沉至社区,未来糖尿病专科护士将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上下转诊中起到衔接作用,通过与社区慢性病管理团队的紧密合作,建立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糖尿病分级、延续性护理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医院 - 社区 - 家庭全程管理,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随着 DRGs 付费制度的实施,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全院血糖管理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通过糖尿病专科护士协调多学科团队协作,推动医护协议血糖监测处方的临床应用,促进内分泌科与非内分泌科高血糖患者的同质化护理,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节约医疗成本,为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双重获益。

此外,随着护士多点执业试点工作的开展,将为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独立执业提供支持,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将为糖尿病教育付费提供机会,真正体现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移动管理平台可对患者居家自我血糖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线上管理团队进行协同远程管理,未来糖尿病专科护士将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现附上全文照片,以飨读者:

为临床护士和护理管理者提供实用的科研成果、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始终是《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全体成员努力的方向。《中国护理管理》每期定价26元,订阅全年杂志仅312元!

识别下方小程序码,跳转至中国护理管理"微店"付款订购《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文章来源

《中国护理管理》2021年第8期特别策划: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

单查血糖远不够 8种糖尿病专科检查你做了吗?

指导专家:程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不少糖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我明明经常检查自己的血糖,怎么还会得糖尿病并发症呢?或者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医师建议患者进一步住院行专科检查,患者也会说,不用了,我回家自己查血糖就行。糖尿病专科检查,真是你以为的简单查查血糖吗?

糖尿病可累及全身 定期检查很重要

目前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常伴发或合并多种疾病或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我国研究显示,72%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或血脂紊乱,且糖尿病患者多伴发心血管病、神经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其涉及面非常广泛,心、脑、肾、眼、足、神经等均可受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程伟表示,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全面检查实属必要,这不仅有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还可以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早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8种专科检查别漏掉

程伟表示,2型糖尿病应定期做的检查远不止“查血糖”那么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血糖

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于早餐前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餐后2小时血糖是进餐后两小时采血测得的血糖值,反映的是胰岛细胞的储备能力。

2、葡萄糖耐量试验

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仅暂时升高,两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这个检查有时也可以使用馒头进行,叫馒头耐量。结果差不多。

3、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易受饮食、活动、药物影响而经常波动,因此随机血糖只能反映取血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比较有效、最可靠的指标。

4、胰岛功能测定

主要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

5、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易并发肾损害,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逐渐发展为尿毒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尿常规检查常为阴性,只有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能发现。

6、血脂及脂肪肝测定

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应每2~3个月去医院复查1次。经饮食调整及降脂药物治疗,血脂转为正常后仍应坚持每半年检查1次。同时需检测脂肪肝,因为脂肪肝提示患者有明显胰岛素抵抗,而且脂肪肝容易导致肝硬化及肝癌。

7、神经病变检查

主要检查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痛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等),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自主神经病变涉及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汗腺等多个组织器官,主要表现为静息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神经源性尿潴留、阳痿、胃肠功能紊乱、汗液分泌异常。自主神经病变可通过动态心电等专科检查明确诊断。

8、下肢血管及足部检查

主要检查足部有无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有无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有无肿胀、皮损及畸形。检查手段有单尼龙丝触觉检查、踝肱指数测定、下肢血管超声等。通过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建议患者每年检查1次。

最后,程伟提醒,2型糖尿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和“汽车一万公里检测一次”同样的道理,糖尿病患者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详细的专科检查,可避免延误病情,非常有必要。单纯检测血糖远远不够。

公众号:重医附二院糖尿病教育中心

创新突破看山东·卫生健康篇|糖尿病有了“网格化”专科护理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75%,且呈不断增加趋势,而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治疗依从性差,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低,各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为满足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实行护理服务专科化已成为必然。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53个临床科室遴选29名业务骨干为联络员,建立联络机制,制定工作章程,利用QQ、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定期开展信息交流,下达培训、考核、质控计划,推送培训教程、课件,解难答疑,形成以护理部为中心,跨科室、全覆盖的糖尿病专科护理“网格化”管理体系。

多年来,院内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始终坚持开展糖尿病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和护理会诊。查房采取科室自查,跨科室互查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糖尿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达到相互学习,补漏释疑,共同提高的目的。对各科收治的重症糖尿病病人,均需实行护理会诊制,就临床用药、血糖检测、饮食、运动、敏感器官护理等提出指导性建议。

截至目前,医院已开展护理会诊、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共计1500余次,解决个性化问题12700余次,糖尿病患者远离并发症健康知识宣教知晓率由62.50%提高至87.39%。(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