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久卧(糖尿病人长期卧床有什么危险)

中国青年网 0
文章目录:

老人每天刷手机超过9小时 网瘾老人背后不全是孤独

随着互联网的“适老化”改造,越来越多老年人会熟练使用智能设备。网络平台的投其所好、日常生活挤压娱乐时间、社交趋于网络化等原因,让部分老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可能沉迷其中。

凌晨1点,卧房门下透出微弱的光,孙一然知道自己62岁的母亲王桂芬又躲在被窝里刷短视频。广场舞也不跳了,商业街也不逛了,美其名曰“咱不给疫情防控添乱”,可一没事就拿起手机,本来眼睛就不好,玩手机还不开灯。

王桂芬只是众多“网瘾老人”之一。《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64.8分钟,甚至有0.19%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随着互联网的“适老化”改造,越来越多老年人会熟练使用智能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部分老人沉迷其中。

老人每天刷手机超过9小时

一推门,王桂芬立即关上手机屏幕装睡,像极了孙一然上学时在被窝里偷看小说被抓现行。

王桂芬患有糖尿病,需要坚持锻炼,久坐久卧看手机对身体不好。一说起这事,母子俩经常吵架。

晚餐后,父母分别低头看手机短视频,视频里讲述子女不孝顺、老人如何理财、怎样刷视频赚钱的,魔性的笑声、激昂的背景音乐时不时响起。

每年11月份,孙一然都会带父母体检。今年提前了,因为母亲最近头晕眼花。不仅肩颈腰背疼痛增多,食欲也不好。当着医生的面,孙一然才得知,母亲每天玩手机超过9小时。

医生告诉王桂芬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加重颈椎病,弱光下久盯小屏幕视力会下降,还可能患上青光眼。长期静坐容易血液黏稠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我把趣头条、拼多多、抖音全都卸载了,她自己偷跑到营业厅找人帮着下载回来。”李叶梅提起这件事就生气。母亲张兰不会使用二维码支付,却在客服的指导下,学会了刷视频攒积分,用来换取话费。李叶梅告诉记者,母亲心理上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严重。听说卸载了,差点扇她一巴掌,又哭又闹。

高级心理咨询师王娜娜表示,老年人的精神依赖更强,年纪大了,子女关系淡漠、老朋友去世、孤独感更加强烈,这些都会加重老年人对某项事物的依赖性。

“适老”改造下“护老”不足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达9682万人。国家和地方适老化政策频频出台,切实解决老年人上网难题。然而,由于互联网对老人的保护力度不足,部分老人反受其伤。

“我能在网上知道啥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还学会了用小苏打加白醋疏通下水道。”67岁的林觉广说,退休后有大把时间,可养花、书法、钓鱼比“活色生香”的短视频“枯燥”多了。

同时,他也觉得上网有利有弊,一些短视频越看心里越焦虑,“为啥人家的小日子过得那么精彩?”海量的信息、成熟的算法把短视频做得投其所好,不同的表达形式,却都传达出一样的社会焦虑情绪。

张兰和李叶梅同住是为了带孩子,80岁的母亲健在,她每三四个月就要往返一次两地。小外孙还在吃辅食,张兰一天要做六顿饭,加上洗衣、打扫,一天下来空闲时间累计不到2小时。刷短视频成了她成本低、效率高的唯一娱乐手段。“我也知道赚不了几个钱,还累得腰酸背痛,可设计的奖励规则实在让人停不下来。”张兰说。

如果说平台追求流量,不会太多考虑老人成瘾的问题。那么,社交网络化则是年轻人也没逃离得了的趋势。“跳广场舞、旅游需要老姐妹们都有时间,上网一个人有时间就够了。”王桂芬说。孙一然说,年轻人在通过互联网维系朋友圈,老人也难跳出来。

开启安全、舒适的互联网“老年模式”

老人学会上网后,不都是被诈骗或者沉迷短视频,王娜娜以自己的母亲举例说,母亲让她帮助下载了一堆亲子教育APP,学起了如何带娃。网络给老人确实带来了便利、拉近了家人的距离,减少了代际矛盾,也有利于老人参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

“老小孩儿、老小孩儿,老人变老后好奇心和探索欲更重。一味限制戒不掉网瘾,就像青少年一样。”王娜娜建议,让老人能够待在安全、舒适的互联网“老年模式”里,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舒适”的网络环境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推进建设和维护。家人或社区工作者在教会老人上网的同时要持续传授给老年人网络安全知识;互联网平台建设应当避免强娱乐、轻内容的设计,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社会在公共区域更多地规划老年人娱乐设施及场地,让老人也有放下手机的动力。

李叶梅表示,老年人机能减退,自律能力不足,应当从根源上分流和管控,也可以研究推出老年人模式,让诈骗、广告推销信息被拦截在老人手机的“垃圾箱”里,让短视频刷屏有时间限制,制定强制休息时间。

来源:工人日报

健康养生|立坐卧行需忌“久”多长时间算过久

“久”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美好的希望相关联,月圆人长久、寿命长久等。可是,我们的身体却不那么喜欢“久”,尤其是下面这些行为,最好避免久做。

久立伤骨

不少人有久站的经历,站久了,难免出现腰疼。这是因为,人平躺时腰椎承载的压力最小,约为25公斤;站立时腰椎的负荷可高达100公斤。如果是超重的人久站,对腰背的损伤更甚。

此外,久站者还很容易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男性精子质量降低等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会对心脏造成损害。

久坐伤肉

一般来说,一周清醒状态下坐姿超过5天,或每天坐的时间超过8小时,或是一天中至少持续端坐2个小时没有改变姿势,即为久坐。

久坐会使颈肩腰背持续保持固定姿势,影响椎动脉对头部的供血量,因此会造成颈肩腰背僵硬。久坐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患老年性痴呆症的风险,增加肛肠疾病的风险,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男性生育力……危害数不胜数。

久卧伤气

所谓“久卧伤气”,即长久卧床造成气血不畅,筋脉不舒。古代养生家有云:凡睡应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睡眠过度,易造成精神不振、身倦乏力、动则气喘。这是因为,久卧缺乏运动,会造成肌肉萎缩和肌力减弱,故而人体会产生虚弱无力之感。

此外,久卧还会使胃肠蠕动功能降低,肠道吸收水分增加,容易引起便秘。所以,白天不要长时间卧床,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就下地活动一下筋骨。

久行伤筋

虽说运动有益于健康,但由于每个人身体素质均有不同,过量运动反而伤身,失去了促进健康的意义。就走路和跑步而言,速度过快或强度过大,都会导致运动伤害,严重者可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甚至带来永久性残疾,即使损伤较轻,也有可能形成慢性损伤。

目前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踝关节扭伤、腹股沟拉伤、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因此,在锻炼之前我们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一般来说,运动后疲劳很快消失,精神饱满,没有全身不适感,且运动后有渴望或愿意再次运动的心情,就属于比较适宜的运动强度。如果运动后恶心欲吐、心情不佳、睡眠不好、不思进食、下次不想再运动,就是过量运动了。

中医调理糖尿病:10年,血糖从10.2降到5.4,无并发症

李奶奶十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当时检测空腹血糖10.2mmol/L,去医院接受治疗,刚开始服用降糖药物,血糖维持的比较平稳,但是李奶奶感觉西药会有副作用,于是采用中医调理。用中医调理糖尿病10年空腹血糖从10.2mmol/L降到5.4mmol/L。中医药调理糖尿病为什么效果如此显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是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整体调节糖脂代谢,有效防治心脑肾以及眼底、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初发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服用中药,或中药配合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胰岛功能恢复,免于长期服药。而糖尿病病程较长,胰岛细胞功能明显减退,长期服用西药降糖或用胰岛素仍不满意者,配合中药有协同降糖作用。

中医调理糖尿病的核心病机

1、糖尿病中医症候特点:虚

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等,中医证候最基本的特点是虚,尤其是气虚。而在气虚基础上,很容易导致虚邪留滞,从而出现痰浊阻滞,或者瘀血内停等。虚邪留滞,痰瘀互阻,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

2、糖尿病中医病机的核心:热

糖尿病可分为两大类型,即消瘦型和肥胖型。消瘦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消瘅”,其核心病机是脾虚胃热,其病位中心在脾肾。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脏腑虚弱最关乎脾肾。肾虚则脏腑先天不足,功能低下,脾虚则运化无力,若饮食不慎则更伤脾胃,谷食难运,日久化热,可致胃有热,脾越虚。其火邪为脾胃气虚下流于肾形成的阴火,虽见 “大热”,实为虚火。

肥胖型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的“脾瘅”,其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其病位中心在胃肠。盖肥者腻,甘者滞,长期过食肥甘,胃纳太过,脾运不及,谷食壅滞中焦,形成中满;积久化火,形成内热,波及脏腑则表现为肝热、胃热、肺热、肠热,或肝胃俱热、胃肠俱热等,从而发为脾瘅。总体而言,郁热虚损体现了糖尿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中医糖尿病的分型与防治

1、湿热蕴脾(清热化湿)

半夏泻心汤

主方:半夏、黄连、厚朴、佩兰 等。加减:脘腑痞满,头晕沉重加佩兰、藿香、桑白皮;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

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

四逆散

主方:柴胡、枳实、白芍、石斛等。加减:纳呆加焦三仙;抑郁易怒加牡丹皮、赤芍;眠差加炒酸枣仁、五味子。

3、脾虚湿盛(健脾化湿)

六君子汤

主方:沙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佩兰等。加减:倦怠乏力加黄芪;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口黏腻加薏苡仁、白蔻仁。

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

七味白术散

黄芪、沙参、山药、白术、葛根、陈皮、麦冬等。加减:气短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生地黄。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注意的问题: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阴平阳秘”

人体要根据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来调理自己体内的阴阳变化及合理地运用养生的方法和技术。如果违逆了四时阴阳的变化,则出现相应的病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动;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达到“阴平阳秘”。

2、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饮食不能过饱或过饥,谷肉果菜五味要调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如果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恣食辛辣,饥饱无常,宿食停滞均可损伤脾胃,发为消渴。

3、形与神俱,恬淡虚无

人的健康不仅是指性体健康,精神、情志、思想也要健康。《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过劳伤神、以妄为常、少动久卧,则易耗伤脾气,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发为消渴。适当规律运动养生,循序渐进,舒适为度,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平时应将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要以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为每日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因为生理学研究发现,运动30分钟左右,降糖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