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尿测试糖尿病(尿检测糖尿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无创!糖尿病肾病检测,10分钟出结果

记者从合肥高新区获悉,

该园区企业

安徽惠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近日研发出糖尿病肾病无创检测系统,

仅凭患者一滴尿液,

就能在10分钟内得出检测结果。

糖尿病肾病无创检测系统。图片来源:中安在线

“糖尿病肾病现行的诊断办法只有肾穿刺,有创程度高,给患者带来伤痛和感染风险。”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无创检测系统由“干式尿液分析仪”和“结合珠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试剂盒”组成,其中尿结合珠蛋白检测属世界首创,解决了国内外针对Ⅱ型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难点、痛点。

干式尿液分析仪。图片来源:央广网

糖尿病肾病(DKD)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患病率约40%,是造成终末期肾病(透析)的最常见原因,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防患于未然。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最新全球糖尿病地图,2019年全球糖尿病群体4.63亿人,2030年将达5.78亿。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有1.164亿人,2030年将达1.405亿。中国潜在患者市场逾2亿人次。

Ⅱ型糖尿病肾病无创检测系统具有基于诊断标准的系统设计,便于储存、运输的干式“无创”检测模式,关键原料单抗自主研发等优点,组合创新的生化免疫检测平台具有简便、快速、精准的特点。

据介绍,该技术涉及关键原料单克隆抗体均为自主研发,其中结合珠蛋白干式免疫检测技术为国内外首创,201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文字:赵明玉 记者 赵俊松 综合 央广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尿糖高等于糖尿病?血糖升高,该做哪些检查呢?医生一文为你解惑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顾名思义就是尿的含糖量高,也就是尿糖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糖尿病指的是血糖高,血糖高和尿糖高虽然有很大的联系,但是是两个不同的名词,不可将之混淆。尿糖高有哪些原因?又该怎么办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血糖高,尿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大多数体检一般我们去体验中心做的是个空腹血,大家很高兴的早上饿着去抽了血,然后一会做完体检去吃饭。实际上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叫做空腹血糖升高。另外有的人去尿了个尿尿,尿糖也是高的。

糖尿病 饮食 疾病 血糖 尿糖

那血糖和尿糖是什么关系?

有些人血糖高,尿糖不高,也就是血糖不高,尿糖高,这是有一定问题的。

血糖高因素影响因素是很多的,比如说前天晚上没睡觉,你的血糖是可以有点波动的,有些人有点发热,或者说胳膊腿难受,但是又不能错过体检,明确做个体检,血糖也会高。

还有一些人晚上两三点钟的时候饿的不行了,吃了饭了,他也会血糖高,包括我们有些药品,包括治疗皮肤病的一些激素,同时免疫病的激素,这些都可以引起血糖高。所以血糖高首先说不一定是糖尿病。

这个高究竟是个持续存在的?还是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这个不好说。

另外一点就是尿糖高更不见得是糖尿病。因为糖尿病这个词,我们原来说糖尿病,尿里有糖尿,糖尿病那是以前刚刚发现糖尿病这个病的时候,我们首先观察到的病人尿是甜的,所以在追溯过来的。

糖尿病 饮食 疾病 血糖 尿糖

因为尿糖这个问题是跟血糖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个确切的关联。

肾脏有个功能,我们会回吸收身体所有需要的东西,把它拿回去用,它会产生一个值叫肾糖阈。每个人肾糖阈会不一样,大多数人肾糖阈说超过了十毫摩尔的时候,尿糖会阳性。但是有一些人他会偏低,血糖刚在五六的时候尿糖就高了。

甚至有些人是因为饿不过了,抽完了空血以后赶快去吃早餐了。然后血糖稍微高了一点,正好尿尿发现了尿糖的阳性,甚至有些人是因为检测结果的问题,所以血糖和尿糖升高不见得就是糖尿病,大家不用太去恐慌,要去确认它确切是什么问题。

{!-- PGC_COLUMN --}血糖升高,该做哪些检查呢?

血糖高呢,首先先去看大夫,大夫会先去排除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之后会试图断定这个病人它的弹性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所以最常见的检测方式就是我们糖尿病的确诊实验,我们叫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个实验是我们中国目前拿来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

糖尿病 饮食 疾病 血糖 尿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受试者测空腹血糖后,将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中,五分钟内喝完。

从服用糖水第一口开始计时,分别测其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的血糖。此试验可以反映患者耐受葡萄糖的能力,为糖尿病确诊试验。

同时我们会问病人有没有症状,如果没有症状,即使检测指标是高的,那么恐怕要择日再重复葡萄糖的实验,来确认它是不是。

当然很多病人也会愿意去上网,或者去了解他的一些糖尿病的相关的问题,那会说我还有别的检测,这检测都究竟是什么?最常见的一个检测叫糖化血红蛋白,这个值是我们在中国来评估。

糖尿病 饮食 疾病 血糖 尿糖

糖尿病人是否血糖控制好的一个指标,它不拿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患者8-12周的平均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越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低。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我们会大概其会预估它在三个月之前的血糖升高的,当然跟它有类同的一个检测水平,叫做糖化血清白蛋白。

因为白蛋白的代谢会更快,如果近期的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可能还没高,但是糖化白蛋白会高了,但是这些值都是拿来监测血糖的长期的一个变化。 还有一些数值,我们叫做餐后血糖。有一些病人我们会让他做餐后血糖来看是否有糖尿病。还有我们更愿意评估的病人就说来了以后胰岛功能怎么样?

糖尿病 饮食 疾病 血糖 尿糖

它的胰岛素究竟高低,或者说它真是不够了。还有我们愿意说病人高度怀疑糖尿病的时候,去评估一些自身免疫的抗体,看这个病人是不是糖尿病,会有自身免疫因素参与在里面。这些很多的检测,但是因人而异,去选择这个病人该去做什么检测。

如何诊断糖尿病呢?

这牵扯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然病人如果没有什么不舒服,仅仅是我们说它监测的血糖数值的高,病人意味着如果空腹超过了7,餐后的两个小时,超过了11.1,或者说我们说随机这个病人,不论他吃饭的时间,我去测血糖超过了11.1。 这种检测指标如果两次以上,我们会说这个病人应该是个糖尿病,无论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糖尿病背后的原因也会很多。

糖尿病 饮食 疾病 血糖 尿糖

但是如果病人有症状,病人有糖尿病的相关的一些不舒服,我们会说别人有多饮多食多尿,包括体重的下降。如果合并了这些因素,它仅仅有一次的升高,就可以去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有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且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每升,或者空腹血糖水平大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每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典型的糖尿病临床症状,上述各项指标应在另一日进行复查确认。

本节重点提示,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有熬夜情绪波动身体不适,服用激素类药物,未达到空腹要求的时间等,短时间内大量摄入甜食,饥饿后大量进食,肾脏疾病,服用某些药物或检测原因都可能导致尿糖升高,出现假阳性。

糖尿病 饮食 疾病 血糖 尿糖

所以当尿糖升高后不要恐慌,需排除影响因素再次评估。查出血糖升高后,首先要寻求医生的帮助,排除诱因,进一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口服糖耐量试验,餐后血糖,评估胰岛功能,自身免疫抗体等。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我的养生日记##清风计划# #健康早班车# #健康真社探#

血糖升高,看尿就知道?尿液有这3个表现,或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患者小刘今年25岁。自两年前大学毕业以来,饮水量一直在不寻常地增加。平时与朋友外出游玩时,小刘总要带上她专属的大水壶,而且很快就会喝完,需要再找个饮水处续满。人家喝了一瓶的工夫,小刘早就喝了三、四瓶。

与之相对应,小刘上厕所的频率也要远超过同龄人,而且尿液又黄又黏稠。更为奇特的是,小刘经常食欲很好,在好友中是出了名的“大胃王”,体重却不断下降

周围的亲朋好友一再提醒小刘去正规医院做检查,但小刘根本不在乎,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年轻人,身体代谢机能好”而已,对自己多吃也不胖的身体很是得意。

但在近两天,小刘却突然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难忍,尿液也散发出难闻的烂苹果味。小刘一家急忙带着她到当地三甲医院就诊。

入院时,小刘明显感觉疲乏无力、口干舌燥、舌头发麻,腹部亦有微痛不适感,并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是胃内容物及黏液。与此同时,小刘还出现了尿量少、饮水即小便、胃口不好的症状

随后,医生给小刘做了辅助检查,结果为:尿酮体( );尿糖( ),PH:6.9。胰岛素抗体阳性,医生综合小刘各项目检查结果及症状,确诊为1型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

立即给予补液氯化钠 胰岛素静点,系统治疗24h后患者能够进食,腹痛消失,口干症状消失,复查电解质钾钠均在正常范围内,持续给予皮下短效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急症,病情凶险、起病迅速,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小刘一再忽视自身出现的糖尿病早期症状,未能积极就医治疗,因此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根据《2020年最新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在过去的30多年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了显著的上升趋势,患者数首次达到1.3亿人。

糖尿病患者如果积极治疗和控制疾病,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血糖升高的情况,或者已经能够被确诊为糖尿病,但并不知情,因此错失了减轻糖尿病的最佳时机,也就是无须使用药物即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阶段,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事实上,如果你注意糖尿病早期症状并及时进行血糖检查,便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并把握最佳缓解时间。为了帮助大家全面了解糖尿病的早期发病的症状及治疗相关知识,我们精心准备了以下医学科普。

一、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也被称为糖代谢调节受损期,指的是正常代谢和糖尿病糖代谢之间的异常状态。主要涉及到空腹血糖水平的下降以及糖耐量的降低。

其中,根据《我国糖尿病前期流行状况及防治进展》所述: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且小于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后血糖小于7.8mmol/L;糖耐量受损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值不超过6.1mmol/L,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不小于7.8mmol/L且不超过11.1mmoL。

糖尿病前期不但可以直接引起糖尿病,而且病人机体还常因长期高血糖和代谢异常等因素而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前期病人患冠心病、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系统病变、视网膜病变、慢性肾脏疾病、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危险性均可增高。

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给予一定的干预与治疗,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而且能够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二、医生:尿液出现这3种变化,要警惕血糖

为了确保身体健康不受血糖明显超标的影响,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身体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在出现相应的症状时及时就医,才能在血糖波动情况下迅速采取改善措施,以避免出现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升高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生理反应。而尿液的独特特征,如色泽、频率、形态和气味,常常是我们最为普遍和容易观察到的。

1)尿液黏稠,有泡沫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机体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从而引起尿液颜色和粘稠度的变化,呈现出偏黄和黏稠度的增加趋势。此外,若是患有肾病者,还会伴随有蛋白尿等症状发生,使得尿液变得更加浑浊。

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体内还存在着高代谢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患者的肾脏负荷逐渐加重,导致其肾脏无法进行正常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当肾功能异常引起患者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泡沫状物质。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导致尿液中的糖分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2)尿液中弥漫着一股腐烂的苹果气味

根据《2型糖尿病酮症诱因研究》,缺乏长期干预和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已逐渐成为导致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因素。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相当显著。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当胰岛素的作用严重不足时,高血糖会导致自身组织分解增加,从而生成代谢产物酮体。大量的酮体在体内堆积引发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的酮症酸中毒表现为酮体在尿液中排出时散发出腐烂的苹果气味,而当患者呼出气息时,这些气味也会随之挥发

若是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症状时,患者体内会大量蓄积酸碱度不正常的物质,容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尿常规、血糖、酮体等方面的检查,并在确诊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若是病情加重则要去上级医院求治,以避免病情恶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个人饮食习惯,特别是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如果患有糖尿病,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病情。

3)尿液分泌量呈现明显的增加

糖尿病患者最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饮食过度、尿量增多、食量增多、体重减轻。因此,多尿是糖尿病人尿液特性中的一种,相较于正常人而言,其尿液容量更为丰富。

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内食物向糖转化的效率降低,从而引起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为了维护身体的健康,人体必须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以确保身体的正常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血糖过高或者肾脏受损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肾小球疾病以及肾性水肿等病症。

根据2020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II型糖尿病的诊断,必须进行肾脏病变的筛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筛查以确保准确性。医院应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尿量增多的情况,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管理、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并提供糖尿病患者相关教育。

随着尿糖水平的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渗透性利尿的症状,即小便量、频率显著增加。这将使患者体内水分丢失过多,需要通过大量饮水补充水分。夜间排尿频率的增加不仅与饮水量的增加有关,还与尿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此外排尿过多还可能会引发排尿困难以及血尿等病症。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频繁、急迫和排尿疼痛的症状。

总结:归纳而言,血糖升高的症状可能表现为尿液黏稠变黄、散发出异样的气味,以及尿量过多等。另外,如果发现尿色发暗或浑浊、尿呈白色或者是伴有血尿的话,也应该考虑到糖尿病的存在

除了尿液中的问题,血糖过高还会导致身体消瘦、乏力等症状,如果出现以上几种现象则应该考虑到糖尿病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患有糖尿病的个体都呈现出以上这些现象,疾病的具体表现可能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尿液可能呈现出偏黄、偏白或清澈等状态。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疗,不能盲目地滥用降糖药物。对于患有高血糖的个体而言,有效控制血糖的关键是需要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和科学的运动来实现。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饮水和适当的运动量。

随着一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高血糖患者的年龄逐渐缩小,年轻人也应该养成定期进行血糖检查的良好习惯,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尿液,勿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2020年最新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英国医学杂志 2020.4

[2]《我国糖尿病前期流行状况及防治进展》中国现代医生 2021.59

[3]《2型糖尿病酮症诱因研究》预防医学 2017.29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