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得糖尿病(糖尿病能开滴滴吗)
糖尿病男子开车回家倒在路上!送医院后又被警察抓走
12月4日晚上,南湾大道弘桥商城路段灯火通明,喧嚣热闹。
9点29分,一辆三轮摩托车缓缓沿南往北方向行驶,开上斑马线,来到马路中间,突然停住一动不动。就这样停了5分钟左右,害得过往车辆纷纷避让,险象环生,一时间喇叭声阵阵响起,引得路人也侧目相望。
南湾交警梁警官恰好在附近执勤,听到喇叭声立即上前疏导交通。走近一看,发现一辆三轮摩托车停在斑马线上,司机瘫坐在座位上,紧闭双眼呼呼大睡。再一看,三轮摩托车搭了个顶棚用来载客,而且还没有号牌,根本不能上路行驶。看着后面车龙越来越长,梁警官赶紧把司机叫起来问话。
司机迷迷瞪瞪睁开眼,见到交警吓了一跳,赶紧从车上下来。冷风一吹,阵阵酒气扑面而来,梁警官直皱眉,原来是只“醉猫”,难怪坐着都能睡着。
梁警官连人带车一起带到路边,交通恢复畅通后,对司机进行酒精测试,司机鼓着腮帮子,用力一吹,“嘀嘀嘀”一阵响,数值瞬间飚红,涉嫌醉驾。梁警官问他喝了什么酒,司机嘀咕着说,啤酒、药酒都喝了。见交警要带他上警车,司机这才害怕了,不停喊着,“我有糖尿病,给个机会!我只是坐上车,我没开!”
有糖尿病还喝这么多酒?万一出个事故,后悔都来不及。梁警官对司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随后带他到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抽血,血检结果为138.6mg/100mL,属于醉驾。
经调查,三轮摩托车司机姓孙,46岁,无固定职业,靠着打杂工为生。当晚6点,孙某在湾仔某小卖部买啤酒喝,喝完驾车去前山河畔,想去网点鱼。当行驶到弘桥商城路段时,孙某忽然困意袭来,想停在路边睡一会,怎料还没到路边,在路口中间就睡着了。
目前,孙某因醉驾已被刑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考取驾驶证,同时还因无证驾驶无号牌摩托车面临罚款3000元,拘留15日的处罚。
其实像孙某这样不把生命安全当回事的人,还有下面这位……
12月7日下午5点半,一辆无号牌三轮摩托车沿斗门区中兴路北往南方向行驶,被斗门交警钟警官拦停检查。交警发现司机没有戴安全头盔,问话时还闻到司机身上有酒味。经过现场酒精测试,结果为34mg/100mL,酒驾了。
经调查,司机史某62岁,在斗门做建筑工。当天中午,史某在工地忙完,觉得很口渴,于是到小卖部买啤酒解渴,喝完又继续去干活。下午5点多,史某要去白蕉办事,于是驾驶三轮摩托车上路,结果被交警查出酒驾。
史某因无证、酒后驾驶无号牌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被处以罚款5200元、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
今年以来,珠海交警一直加大力度查处“五类车”,全市涉及“五类车”的交通事故已明显减少,交通安全状况明显改观。期间共查扣非法车辆63525辆,其中摩托车32440辆,电动自行车28101辆,电动三轮车984辆。
年底将至,还是有不少司机抱着侥幸心,驾驶非法三轮摩托车出门载客、干活、“冲业绩”,更是频频有司机酒醉驾。但是非法三轮摩托车没有牌证,车辆未购买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司机都无法得到保障。这不,前几天就发生了一起三轮车交通事故。
12月3日凌晨1点16分,在夏湾昌平交侨光路路口,一辆黑色宾利小车与电动三轮车相撞,宾利右侧车身凹陷,满是划痕。交警通过监控视频查看,发现路口当时为黄闪灯,电动三轮车沿昌平路北往南方向通过路口,而黑色宾利小车沿侨光路东往西快速行驶,路口处两车互不相让,结果撞到一起。
目前,交警部门对事故正在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安全文明出行!
责编:郭姝婷
11岁少女患上糖尿病,竟还放肆吃自助餐?
一米六,八十几斤,11岁的小琳(化名)身材瘦削,宽大的校服挂在身上显得空空荡荡。校服里藏着她的小秘密——一个别在腰间的胰岛素泵,每天为她按时注射胰岛素。她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糖尿病属于“老年病”。实际上,儿童青少年甚至婴幼儿也会患糖尿病。“你们都觉得肥胖的人才会得糖尿病是吧?那一般都是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胖瘦没有关系,它们的发病原因不一样……”小琳妈妈说。
接连几晚起床喝水小便
清瘦少女查出糖尿病
别看小琳清清瘦瘦,饭量一直不小,所以当她去年年初胃口大好,一口气吃下一大碗海鲜面时,刘女士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接下来,一向一觉睡到天亮的女儿频繁起夜,先是喝下大杯水,过一会儿又去小便。连续三个晚上后,刘女士打开手机搜索“小孩喝水很多什么原因?”屏幕上赫然跳出“糖尿病”三个字。
第二天,刘女士就带着小琳来到浙大儿院,“当时完全不懂,挂了消化科,医生问了几句就让我们转内分泌科了。”在内分泌科,小琳做了一系列检查,结果血糖高达39mmol/L,几乎是正常值的10倍。护士一看,赶紧安排她躺下,“躺好,别走动了,赶紧住院。”刘女士听完傻眼了,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随后,小琳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住院一周进行胰岛素治疗。期间 ,刘女士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恶补糖尿病知识。只要一有空,她就见缝插针和医生、护士聊天,他们也乐于教这个好学的家长。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主任医师说,儿童糖尿病一般分为1型、2型及特殊类型,但儿童和青少年以1型为主,一般起病急,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几乎无法分泌胰岛素,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
血糖波动太任性
妈妈记笔记、找规律
小琳确诊之初,全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尤其是她自己和外婆:明明之前好好的,怎么就要一辈子打针治疗了? “既然事已至此,怨天尤人也没用,只要我们做的好就可以控制病情,不影响日后生活。”刘女士这样安慰家人。
出院时,小琳身上多了两样东西,胰岛素泵和便携式动态血糖检测仪。和传统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素泵操作更便捷,而且对控制蛋白质、脂肪造成的血糖升高更准确。但这两个小东西只是辅助工具,刘女士还要学习一套复杂、繁冗的转换公式,才能确保女儿的血糖维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
不像数学课本里的公式,只要把数字代入就能得出清晰的答案。小琳正值青春期,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规律无迹可寻,这恰恰又会影响胰岛素对血糖的调控。所以,深夜里她手上的动态血糖检测仪有时会“嘀嘀嘀”报警,催着外婆起床给她倒一杯糖水。
这时,刘女士就会发挥她理科生的优势。每次食物的种类、分量,胰岛素的注射量,血糖调节效果,她都一一列在“控糖笔记”里。哪次血糖不达标,她就像研究错题一样反复查错、分析原因,还会和调糖师和医生讨论。
两个月实现血糖平稳
不到半年带女儿吃自助餐
这样慢慢摸索下来,刘女士从一碗米饭会升多少血糖都要仔细回想的“学渣”,变成了连自助餐都能精准调节的“学霸”。 小琳出院1个月后,血糖基本稳定在了正常范围,饮食已经和普通人没有差别。对此,刘女士语气里充满了骄傲,“医生说,在我之前没有人一个月就达到这个水平!”
又过了3个月,小琳想去吃之前经常光顾的自助餐,这要放在以前妈妈立马就能答应。但现在,吃自助餐似乎成了奢望。 刘女士好好考虑了一番,觉得有把握应对自助餐种类丰富的食物,同意了。
因为自助餐里有很多升糖很快的食物,她一开始就将胰岛素的量设定为平时的2倍,然后再仔细观察血糖水平,等到快升高到临界点,再一点点加胰岛素……那顿饭,小琳吃得酣畅淋漓,刘女士则一通头脑风暴,脑内疯狂计算,好在最后调节的效果不错。后来,她又带女儿去吃了一次自助餐,就从容了许多。
小琳治疗过程中,刘女士发现很多家长在刚开始接触儿童糖尿病时都一头雾水,“有个妈妈是内分泌科的护士,自己女儿得了1型糖尿病都没发现,酮症酸中毒后才送到急诊。”
还有的家长听到“终身治疗”就吓坏了,以为是什么无法治愈的绝症。一个农村来的妈妈,见到谁都哭,觉得自家儿子“这辈子完了”。
董关萍主任说,医护人员在治疗中都会进行宣教,但一些家长觉得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常常听不进去。 于是,刘女士自告奋勇站了出来,加入了医院的志愿者团队,每周一、三、五到医院宣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家长科普糖尿病知识、缓解他们的焦虑。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不是绝症
家长的引导和管理很重要
浙大儿院常务副院长、亚太儿科内分泌学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傅君芬教授介绍,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持之以恒按照医嘱坚持,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还是以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为主。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儿要少吃高热量的食物,注意膳食均衡,并适量运动。如果已经确诊了糖尿病,要根据医嘱,该打针还是要打针,该吃药还是要吃药,家长千万不能疏忽管理。
尽管1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信号”,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是典型的四大信号,俗称“三多一少”症状。家长对这些症状应该有所警惕,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孩子症状并不明显,一些低龄儿童“消瘦”仅仅是体重增加不明显,“多尿”的症状则表现在“尿床”增多,还可能出现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当然,家中有糖尿病史,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必须要引起重视,要及早就医。
来源:浙大儿院
滴滴滴!注意皮肤给你发来的这7个警告,告诉你可能血糖超标
马大姐
最近天气太干燥了,身上老是痒!
洗澡后涂抹身体乳试试,还可以打开加湿器。
康康
健健
不过皮肤瘙痒也可能是血糖失控的表现,不妨测测~
血糖高,皮肤会出各种状况
健康人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毫摩尔/升以下。一旦血糖超标,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随之增高,会刺激皮肤出现种种问题。
01
瘙痒
血糖升高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就会导致皮肤发痒。此外,血糖高也会损害自主神经,使皮肤因出汗减少而异常干燥。
02 皮肤褶皱处变黑
皮肤皱褶处出现天鹅绒般的色素沉着,最常见部位是颈部、腋窝、腹股沟处。
03
皮赘
皮赘常出现在颈部、腋窝、眼睑等部位,皮赘上长出细细的“蒂”,上面挂着个“肉球”,大部分无不适,若觉得影响美观可激光去除。
04 小腿前长斑
表现为小腿前侧出现边界清晰的褐色斑块,刚开始时多是无痛、小且平、边界清楚的暗红疹。
05 出现水泡
血糖失控,手脚、双腿等部位可能会出现烫伤样的水泡。水泡外壁薄,含有浆液,周围无红晕,2~6周内可自愈,消退后在皮上留有色素沉着。
06
感染
皮肤可出现红肿或皮疹,有时还有小水疱、干燥鳞屑,或是产生看着像干酪一样的白色分泌物。
07 环状丘疹
好发于足背、手及关节处,表现为平滑丘疹和斑块,通常无不适感。
健健
遇到上述情况,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是皮肤问题,最好查查血糖哦~
马大姐
如果真的是血糖有问题,怎么办?可以逆转吗?
血糖当然是可以逆转的,一起来看看怎么做!
康康
良好生活方式是降糖良药
整体来说,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是重要的逆转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01 早餐不晚于8:30
在8点半前吃早餐,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均较低。早餐要有肉、蛋、奶、豆、坚果、蔬菜、水果中的2种以上,不宜只吃主食。
02 将碳水减少至30%~50%
血糖超标的人,主食量可减少到食物总量的30%~50%,其中粗粮占主食的一半。
03 调整吃饭顺序
“纤维类→蛋白/脂肪类→碳水类”的进餐顺序,对餐后血糖更友好。
04 细嚼慢咽
吃得越慢,越容易有饱腹感,升糖越慢。一顿饭最好不少于20分钟。
05 多粗少精
食物越精细、越软烂,升糖越快;而那些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食物,更有利于稳定血糖。
06 烹饪方式简单点
烹饪方式越简单,升糖越慢。
07 早点吃晚餐
推荐18:00左右,可以改善24小时血糖水平。
08 调整饮食结构
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的膳食结构包括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半素和纯素饮食等。
09 将运动变成习惯
运动不仅能降血糖,还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推荐有氧和抗阻运动联合进行。
马大姐
看来还是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远离糖尿病呀!
来源:生命时报
精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