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眼与糖尿病(眼糖尿病变)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得了糖尿病可能还会瞎?!不要被「糖」蒙了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型糖尿病患者,“糖网”发生率接近100%。2型糖尿病患者,“糖网”发病率约为20%。我国“糖网”患者约1950万,其中约1/5危及视力。

“糖网”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此悄无声息的“视力杀手”,你对它足够了解吗?

周健 |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龙达 |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形成的原因

高血糖是视网膜发生病变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在高血糖作用下视网膜微血管发生渗漏和阻塞,引起一系列眼底病变:黄斑水肿、新生血管出血、视网膜脱离。以上病变导致视力进行性下降,最终完全丧失。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而它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是正值壮年的工作年龄人群视力受损及导致低视力和失明的最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疾病!

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会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很容易被患者混淆为白内障、青光眼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也会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

1

早期:

视网膜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渗出和黄斑水肿。如果病灶累及到黄斑区域,那么就会开始出现视力下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或者看东西有中央暗点甚至变形扭曲。

2

晚期:

视网膜大量出血或者视网膜脱离,造成视力骤然下降。甚至有的人会发展到晚期,发生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出现眼痛伴头痛,最终可能完全失明。

为了帮助大家更早发现早治疗,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常见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务必就医检查哦!

如何判断是否有

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果判断自己是否有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专家教了三种方法,赶快点开看看吧:

控制血糖 预防的最佳手段

控制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方法。糖尿病患者应尽量控制自己的血糖在正常水平,方法包括规律锻炼,健康饮食,合理用药等。

1

饮食:

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同时还要保持营养平衡! 控制总热量、高纤维饮食、少量多餐、合理配餐、口味清淡、禁烟酒;维生素、无机盐要充足,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5-20%,脂肪25-30%;避免食用油炸油煎的食物等。

2

运动:

规律运动的益处: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减轻体重,纠正血脂异常、缓解轻、中度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推荐:散步、做操、太极拳、快走等。

3

用药:

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有力武器。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规律地服用药物。

4

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包括认识糖尿病自然进程、临床表现、危害。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标,生活干预措施、饮食计划、运动处方等;糖尿病自我管理技能,包括科学饮食与运动、正确监测血糖、规范注射胰岛素等。日常护理技巧,包括口腔护理、足部护理、皮肤护理等。

5

自我监测:

何时监测血糖比较合适?一般在空腹时、午餐或晚餐前、餐后两小时、驾车前、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运动前后、睡前、夜间等。

除了自我监测,还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生化、血压和血黏度、眼底等情况,以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阻止病情发展。

来源: 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

糖尿病会引发致盲眼病?爱尔眼科倡导规范治疗,守护患者全生命周期眼健康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22岁的小林(化名)体重骤降近20斤,视力也越来越模糊。起初,她以为是作息不规律所致,但当视力下降愈发严重时,她决定前往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近日,经过详细检查,小林被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而她此前竟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更不知道糖尿病还会危害眼睛。

小林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糖尿病日渐年轻化,罹患糖网的中青年患者也愈来愈多。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接近1.4亿,相当于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

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爱尔眼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糖尿病眼病关爱月”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眼病的认识,倡导早防早检早治。近年来,爱尔眼科持续建设糖尿病眼病门诊和眼内注药中心,为患者提供专业、规范的糖尿病眼病诊治方案,全力守护患者眼健康。

糖尿病眼病早期无症状,晚期可致盲

专家呼吁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眼底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并发症,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糖尿病眼病便是其中常见的并发症。

据统计,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唐仕波教授指出,糖尿病眼病早期往往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很难察觉。以糖网为例,早、中期患者可能仅仅感觉视力略微下降,或者偶尔出现眼前黑影飘动等现象,这些细微变化很容易被忽视,或者与近视、老花、飞蚊症等混淆,从而错过治疗的时机。开篇提到的小林,便是将这些细微的症状误认为没休息好,一味的忽视导致了视力的进一步恶化。

糖网发展到后期,患者的视力下降会较为明显,看东西也逐渐出现模糊、变形等症状,这时候病情往往已经比较严重,可能已经发生眼底血管破裂出血或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时的视力损伤往往已经不可逆。

唐仕波教授强调,一旦确诊糖尿病,应立即前往专业眼科医疗机构进行眼底检查,此后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已发生糖网,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

(爱尔眼科医护人员为糖尿病患者检查眼底。)

爱尔眼科成立糖尿病眼病门诊

4道防线4重保障,做糖尿病患者身边的眼健康专家

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结果显示:50%以上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应定期眼底检查。近70%的糖尿病患者未接受规范的眼科治疗,约90%具有激光治疗指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治疗。这导致我国糖尿病致盲率居高不下!

“糖尿病眼病的诊疗亟待规范化。”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病学组组长、爱尔眼科黑龙江省区总院长彭绍民教授表示,基于此,爱尔眼科成立了糖尿病眼病门诊,推出了一套全面的糖尿病眼病防治体系,以4道防线和4重保障,致力于为糖尿病眼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随访服务,做患者身边的眼健康专家。

具体来说,4道防线包括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爱尔眼科组建了全国眼底病专家科普宣讲团,以科普提升大众健康意识,做好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利用AI眼底照相,输出快速、高质量的眼底成像,帮助糖尿病患者及时发现眼底病变;通过专家会诊和巡诊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同时建立了疑难眼病转诊通道和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便捷的治疗途径。

而在专家、设备、技术和服务4重保障方面,爱尔眼科汇聚了300余名临床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专家,配备国际同步的眼底检查和治疗设备,并依托分级诊疗平台、疑难会诊平台等,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规范诊疗服务。同时,建立了健康档案,动态追踪患者眼健康状况,做好长期的眼健康服务。

爱尔眼科眼内注药中心,开启三个一诊疗服务新模式

一站式解决患者就诊难题

糖尿病需要长期随诊、定期监测血糖状况,糖尿病眼病的治疗也是如此。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为例,眼内注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它可以减少血管渗漏,促进水肿消退,同时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改善视力。

不过这种治疗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需要多次治疗,并坚持长期随诊,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对不少患者来说并非易事。

“多次就诊的不便、缺少提醒而错过治疗时间、就诊时间长手续繁琐等因素,是眼内注药患者未能坚持治疗的最常见原因。”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副总院长林晓峰教授指出。

为此,爱尔眼科专门成立了眼内注药中心,一站式解决眼底病患者的就诊难题。以往,眼内注药需要住院治疗,患者需要连续几个月每月住院一次,非常不方便。现在,爱尔眼科在国内大多数地区,通过眼内注药中心的建设,已经实现非住院治疗,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同时,通过长期的眼健康管理,爱尔眼科将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提示并帮助患者预约复诊,有效避免了患者因为错过治疗时机而影响治疗效果。整体而言,眼内注药中心建立了从预防、保健、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链路眼健康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守护患者的眼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将眼底病纳入核心病种,强调提升眼底病早筛早治能力,完善慢性眼底病患者管理模式,降低疾病负担和致盲率。基于此,爱尔眼科连续第五年发起“糖尿病眼病关爱月”活动,并持续建设糖尿病眼病门诊和眼内注药中心,全方位守护糖尿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眼健康。未来,爱尔眼科将继续秉承“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使命,依托“1 8 N”眼科医疗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助力解决更多疑难眼病的诊疗问题,为每一位患者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陕西健康报

专家提醒糖尿病人:如果你的脚和眼出现这些症状,并发症要来了!

好多糖尿病患者只注意血糖有没有降下去,吃饭吃的合格不合格。却没有注意观察自己的脚或者眼睛。好多患者的脚受了小伤,比如被暖水袋,或者暖宝宝低温烫伤了,或者小石子进鞋里了,鞋子不合适挤脚了,却没有意识到。

为什么要关注自己的脚呢?因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个可怕的并发症。而因为糖尿病可以引起下肢动脉病变和神经病变,使糖尿病人的下肢感觉减退、麻木,生活中足部受伤或有细微伤口都不易察觉。有的人剪脚趾甲的时候,不小心剪破皮肤也可能不知道。

那好多人会觉得小题大做。不就是个小伤口吗?不至于。可是你知道糖尿病人的伤口极易感染吗?如果不及时处理,是极有可能演变为糖尿病足的。糖尿病足是可怕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的患者占非外伤性截肢患者近1/2的比率。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截肢是不可避免的!

眼睛更是难以觉察。眼睛的病变一般不容易表现出来,但如果出现视力下降,眼睛模糊,眼部感觉异常,畏光流泪,痒,异物感,充血,新生物等,尤其是患病超过5-10年的病人,应该去医院检查。

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最高,危害也最严重。而且一旦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意味着全身各脏器都已发生微血管病变。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但是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激光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出现了眼底出血和视网膜脱落,便难以逆转!最终导致失明!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1.足部干燥

患者会感觉足部皮肤干燥,可有瘙痒,也可出现毳毛脱落,光滑、水肿,下肢及足部变小。

2.皮肤温度下降

患者可感到肢端发凉,用手背碰触足背表面温度下降。

3.脚部异常感(穿袜感)

患者常有双足穿袜套感觉,麻木。肢端感觉迟钝消失。即用稍尖锐物品碰触下肢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如果出现皮色改变,说明症状已经加重了!

4.脚趾增厚、变形

脚趾变形、增厚、易脆、脱落。也可见跖趾关节弯曲,

5.疼痛感

少数也有患处针刺样,烧灼样疼痛,较严重者有刀割样疼痛。长时间走路后,会出现双腿疼痛以至于难以继续行走。

当上述症状出现后,就要注意啦!这有可能是糖尿病足!

检验方法:

患者仰卧在床,当抬高下肢时,发现足部皮肤苍白,放下来或坐位下垂时,足部皮肤为紫红色。用手从上往下触摸,会发现温度逐渐减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注意:

糖尿病人应该多泡脚,水位最好没过脚踝,水温不超过38℃。鞋子要选择圆头,宽松舒适的。避免皮肤受伤,有创口及时消毒处理。平时可以多进行一些小腿及足部的运动,如踮脚尖,提脚儿跟,蹲起等,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但不宜做激烈运动,因为高强度,撞击性的运动会导致眼底出血,加速视网膜的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不可忽视,我们平时应该多关注身体的状态,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耽误病情!运动应选择适宜强度,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过于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