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光喝汤(糖尿病光喝汤能好吗)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糖友喝汤要先撇油?

来源:【生命时报】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不少人认为饭前喝汤,有助于减少主食摄入。但糖友们需要在喝汤问题上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汤水的种类。对于糖友来说,喝汤的时候尽量选择蔬菜汤,或是少盐、少糖、少脂的汤水。如果是喝荤汤,建议尽量撇掉上面的浮油。可以多选择一些新鲜的蔬菜、蛋花、豆腐煲汤,煲汤时间不宜过长。冬季推荐萝卜汤、冬瓜汤、番茄汤、海带汤等。

把握喝汤的时间。饭前喝汤,可以减少食物的摄入;吃饭时喝汤,则可通过汤对食物进行稀释或搅拌,有利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是,一般不太主张糖尿病患者吃饱后再喝汤,毕竟汤水中含有热量、嘌呤等,饭后过多饮用,不利于血糖、血压的控制。

控制喝汤的量。糖友提前计算好每天应摄入的卡路里,三餐热量应包括汤水摄入热量的总和。一般每餐喝汤以一小碗为宜,喝得太多容易较快产生饱腹感,但不久又会感到饥饿,只能额外再吃别的食物充饥,反而不利于控制血糖。

这几类人少喝汤。肾脏有问题的糖友,尤其是痛风、高尿酸血症者,尽量少喝荤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患者,由于胃酸分泌较少,如果饭前喝汤过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另外,如果是胃酸分泌增多的患者,肉汤会刺激分泌更多的胃酸,从而引起烧心、打嗝等不适症状,因此建议少喝荤汤。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友吃饭时能不能喝汤?饭前喝还是饭后喝?来看看有什么差异

很多人吃饭的时候爱喝汤,因为主食是干的,蔬菜和肉也是干的,如果没有做汤喝,总是感觉有些渴,白开水虽然能解渴,但是没啥滋味,所以还是喝汤舒服点。那么,对于糖友来说,吃饭时能不能喝汤呢?会不会对血糖有什么影响?如果能喝,应该放在饭前还是饭后呢?来看看有什么差异。

同事老吴患糖尿病有6年了,今天就在他身上做一个实验。老吴最爱喝的是西红柿鸡蛋汤,做法很简单,主要材料是一个西红柿两个鸡蛋,配料是一把葱和两片生姜,做了一个人的分量。他还做了一碗杂粮饭,用黑米、大米、糙米做的。

在吃饭之前,老吴先测量了自己的空腹血糖是5.8,然后开始吃饭,这次他打算边吃边喝,看看血糖有什么变化。很快一碗杂粮饭和汤吃完了,过了1个小时他测量血糖,吓了一跳,已经达到10.4了,又过了1个小时,他再次测量,数值降了下来,降到8.4。如果他不喝汤,只是单纯吃一碗杂粮饭,2个小时后血糖值是5.7。喝与不喝,差异还是很大的。

和标准(5.5-7.2)相比,老吴的血糖水平总体偏高,但是考虑到他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这数值还算可以。

结论:糖友可以吃饭时喝汤,换句话来说,喝汤可以,关键看你喝什么汤,食物才是影响血糖的根本原因。

糖尿病患者喝汤,记住“3喝、3不喝”

有三种汤可以喝:蔬菜汤、菌菇汤、甜汤

糖友喝蔬菜汤是比较安全的,就像上文老吴喝的西红柿蛋汤、菠菜粉丝汤、萝卜汤等等都是可以喝的,清爽不油腻,还能增加饱腹感,对血糖影响不大,而且多吃蔬菜对肠道和血管也有好处。

菌菇汤非常鲜美,可以在里面加上鸡肉丝,有营养,还能补充蛋白质。但是如果你不仅血糖高还伴随着尿酸高,就要少喝点,防止对尿酸产生影响。

很多人爱吃甜食,但是又不敢吃,其实有的食物本身就带有甜味,只要不添加白砂糖,吃一点没什么大问题,比如说银耳汤、绿豆汤、五红汤、红豆番薯汤等等。冬季来一碗热乎乎的甜汤,补血益气、缓解干燥,真是太惬意了。

有三种汤不建议喝:肉汤、勾芡汤、咸汤

冬天很多家庭喜欢煲汤喝,大骨头、一整只鸡慢慢熬,上面一层油脂,闻起来特别香。这种汤不建议糖友喝,因为油脂很多,会增加摄入的热量,经常喝容易发胖。

外面的餐馆烧汤喜欢勾芡,喝起来浓稠口感好,这种汤也不建议糖友喝,因为勾芡少不了要用淀粉,而淀粉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大,尽量少喝。

咸汤有很多种,比如说红烧鱼里面的汤、火锅汤底、味噌汤等等,糖友不仅要控制糖分摄入量,盐分同样需要控制,因为患者的血管已经出现损伤,如果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血管病变。一定要严格把控盐量,出锅前加少许即可。

汤,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呢?有区别吗?

建议饭前喝,可以在汤里面加入颗粒比较大的蔬菜,一边喝一边吃,增加咀嚼次数,比如说藕片、芹菜、竹笋等粗纤维的蔬菜。饭前喝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如果放在饭后喝,前面已经有了那么多食物做铺垫,血糖本来就在升高,此时你再喝汤,血糖会升得更高,而且还容易吃撑了。

综上所述,糖友平时吃饭喝一碗汤是可以的,虽然上升速度很快,但是2个小时后会下降,如果你喜欢喝汤,尽量选择蔬菜汤、菌菇汤,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还要记得放在饭前喝。

糖尿病人不能喝鸡汤?提醒:需要血糖平稳,几种汤不要喝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饮食格外留意。很多人以为鸡汤是滋补佳品,喝点鸡汤应该无害,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这件事可没这么简单。鸡汤本身的问题不大,关键在于它背后的“隐藏内容”:脂肪、盐分和一些不易被察觉的升糖因素。糖尿病患者饮食的核心,是让血糖稳定,而并非盲目追求“营养”。如果喝鸡汤不当,不仅会影响血糖控制,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鸡汤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和少量矿物质,理论上来说,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喝的。但问题在于,很多人煲鸡汤时,喜欢加入大量的鸡皮、鸡油,这些部分脂肪含量极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一碗油汪汪的鸡汤喝下去,短时间内可能不会直接升高血糖,但它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就意味着身体处理血糖的能力变差,长期下来,血糖波动会更加难以控制。

很多家庭煲鸡汤时喜欢加盐调味,甚至为了“味道鲜美”,放入过量的盐。高盐饮食会引发高血压,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鸡汤中的高盐含量如果不加控制,可能让心血管系统承受巨大的压力,增加心脏病、中风等风险。有人可能会说,我喝的是淡鸡汤,不放盐。但别忘了,鸡肉本身也含有一定的钠成分,尤其是煮的时间越长,钠溶解到汤里的比例越高。

除了脂肪和盐分,有些食材的搭配也会给鸡汤带来升糖风险。比如,有些人喜欢在鸡汤里加入红枣、枸杞、莲子等“补品”。这些食材虽然看起来健康,但它们的含糖量往往较高。尤其是红枣,含有大量的果糖,煮入汤里后,糖分会随着汤水进入人体,血糖会迅速上升。糖尿病人喝这样的鸡汤,等于是给血糖“添柴”。

还有一些人喜欢熬制浓汤,认为浓汤营养更丰富。事实上,浓汤中溶解了更多的肉类脂肪和嘌呤,脂肪对胰岛素的影响前面已经提到,而嘌呤则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元凶。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伴随代谢综合征,如果再加上尿酸升高,未来发展成痛风的风险会成倍增加。同时,高嘌呤饮食还会加剧肾脏的负担,而糖尿病肾病正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鸡汤是否适合,要看具体怎么煮、怎么喝。如果真的想喝,建议去掉鸡皮和鸡油,选择瘦肉较多的部位,同时尽量减少调味料,尤其是盐的用量。另外,喝汤时注意别把汤渣一起吃掉,因为这些渣里可能藏着较高的脂肪和嘌呤。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或肾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直接避免喝鸡汤。

除了鸡汤,还有几种汤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慎喝。比如,甜汤是罪魁祸首之一。无论是红豆汤、绿豆汤还是银耳汤,很多人喜欢加大量的糖来调味,甚至有人用冰糖煮汤,这对糖尿病人来说无疑是禁区。还有一些人喜欢喝骨头汤,认为它能补钙,但浓骨汤的脂肪和嘌呤含量甚至比鸡汤还高,喝多了得不偿失。

再说到海鲜汤,像鱼汤、虾汤,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很多海鲜本身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和嘌呤,和糖尿病相关的代谢问题一结合,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人喜欢喝蘑菇汤、菌菇汤,但要注意,市面上一些菌菇汤底很可能是用大量的人工调味料、油脂制作而成的,糖尿病患者喝这样的汤,等于让血糖和血脂同时“冒险”。

有人可能会问,那糖尿病人到底能喝什么汤?其实,选择合适的汤并不难。比如,蔬菜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用西兰花、菠菜、冬瓜、芹菜等低糖蔬菜煮汤,不仅热量低,还能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帮助血糖更稳定。再比如,用瘦猪肉或鸡胸肉搭配山药等食材,煮成清汤,也是一个健康的选择。关键是少油、少盐、不加糖,并且控制好摄入量,不要贪多。

糖尿病人喝汤,最重要的是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跟风。别一听说某种汤好,就天天喝或者大量喝。所有的饮食规律都应该围绕血糖的平稳来制定。汤虽然是液体,但它的热量和成分可能比干饭更复杂。无论是鸡汤、骨头汤还是其他汤品,吃前都要想清楚里面的“隐藏风险”。

每一口食物、每一碗汤都可能对血糖产生影响。糖尿病人需要的不只是控制血糖,还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这些都和日常饮食息息相关。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掉以轻心。只有科学管理,才能让生活过得更轻松、更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2.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3.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与健康指导》
  4.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5. 《饮食脂肪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6. 《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