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糖少了(糖尿病人食量减少)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友”日渐消瘦?可能是这4个原因!增重要讲究科学方法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部分降糖效果是以增加体重为代价的,比如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容易出现体重增加。控制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甚至明显消瘦,这是什么回事呢?

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01血糖控制不达标

虽然患者进行了降糖治疗,但是由于平时忽视了血糖管理,未定期监测血糖,不了解血糖状况,治疗方案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甚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葡萄糖利用不足,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或消瘦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伴有多食、易饥饿,说明血糖可能又升高了。

02治疗方案不合适

有一些降糖药物有减重作用,比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选用这类药物是合适的。但是体重偏低或者是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纳差、恶心、腹泻,也会出现体重明显的减轻。

03饮食控制过于严格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为了血糖数据漂亮主食都不敢吃,什么都忌口;或者过于追求血糖正常范围,运动量过大,而能量的摄入不足。这样出现了负平衡,最终出现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情况。注意锻炼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是过度消耗。

04病情有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发症,比如近期出现感染性疾病、较大的手术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方案不合适、血糖升高了;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反复腹泻;或者是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或长期的失眠,抑郁症等,也会出现体重的减轻。要注意出现体重减轻伴有相关系统的一些症状,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警惕,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增重?

01专业指导,制定个体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增重,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高血糖状态时就应该及时用胰岛素治疗;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不达标患者慎用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

02科学饮食

饮食一定是要科学,定时定量,不要担心血糖升高而过于严格的饮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的血糖应宽松管理,注意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活质量。对于体重不达标人群,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或者调整饮食结构。

03坚持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增加肌肉含量,保持健美的形体。

04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

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出现合并症或者是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还要经常测量体重,发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认真查找原因。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并不都会出现“三多一少”,尿液也不一定会发甜

有位朋友跟华子说,他在体检时,空腹血糖超过了7.0mmol/L,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他问华子,不是说患上糖尿病,会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吗?可是他在查出高血糖之后,并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甚至还偷偷尝了自己的尿液,也没感觉到甜。像他这样,也算是糖尿病吗?

一、确诊糖尿病的依据是什么

华子告诉他,人体正常的血糖值是3.9~6.0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过或是等于7.0mmol/L,或是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大于等于11.1mmol/L,或是做葡萄耐量试验2小时后的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在做血糖检测之前,需要在一周内正常饮食,不要高糖饮食,以避免高糖食物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在检测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时,需要在不同的两天,分别进行测量,并且要注意避免感染、受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测量结果。

二、不是患上糖尿病都会“三多一少”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三多”指的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指的是体重减轻。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仅会出现头昏、乏力的症状,与普通的疲劳感很相似,甚至有些患者没有症状,非常容易被忽略。有一些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由于血糖调节功能紊乱,会在餐前(比如午餐前、晚餐前)表现出饥饿感明显、心慌、头晕、冒冷汗等低血糖的症状

三、糖尿病不一定尿中有糖

虽然糖尿病的病名中有“糖尿”,但患了糖尿病并不一定在尿液中都有糖。之所以用“糖尿”命名,是因为17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发现此病患者的尿液“其味如糖似蜜”,才因此而得名。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肾小管对葡萄糖会100%的重吸收,所以正常人尿液中不会含糖。糖尿病初期的患者,血糖还不是很高,尿液中也不会含有糖。当发生尿糖的时候,意味着血糖程度已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此时病情往往已经较重了。所以不能用是否尿糖来诊断糖尿病,而要以血糖为诊断标准。

四、得了糖尿病后怎么办

胰岛素是负责降低血糖的激素,而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有2种:

1、胰腺的胰岛细胞功能丧失,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此种类型为1型糖尿病。

2、胰岛功能尚可,但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下降,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此种类型为2型糖尿病。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只能依靠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才可以控制血糖,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增强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多种方式控制血糖。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人是两个原因并存。并且随着患病时间的增加,会逐渐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向“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持续进展。不过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糖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只要积极治疗,控制好血糖,就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一下,判断是否患了糖尿病,不能看是否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也不能看尿液是否发甜,而是要以血糖为标准。即使患了糖尿病,只要积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和体重,坚持有氧运动,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不会影响预期寿命和生存质量。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糖尿病#

答糖尿病人疑惑:血糖下降了为什么体重没有增长,还在逐渐下降?

糖尿病人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口渴、多饮、多尿,消瘦。通常在血糖控制以后,患者的症状就会明显的好转,原来出现的口渴、多尿,多食,消瘦的症状就会明显的好转,具体表现为不口渴、不易饥,体重会逐渐的增加。

因为血糖下降,吃进的糖分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高渗性利尿得到纠正,身体的脱水状态改善,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减少,脂肪合成增加,所以会出现体重的逐渐增加。

但是有的病人却发现血糖下来了,其他症状都在改善,但是体重却还在不断的下降。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是比较常见的,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患者本身体重超标或者肥胖状态

这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这部分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础。对于这部分患者,减少体重能明显的改善高血糖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等。

标准体重用BMI表示,MBI=体重(公斤)÷身高(米2),按照中国人的标准,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对于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平稳下来以后,体重通常都会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这部分人群,建议要继续减重,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血糖。如果体重再次增加,那么血糖也会逐渐的升高,并会合并血脂高、血压高、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情况。

这种情况逐渐的继续减轻体重,直到标准体重。一般采用减少每天热量摄入,增加运动量的方式,也就是每天的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才能有效的减重。

肥胖的人群血糖控制好了,体重没有增加,还在逐渐下降的糖尿病朋友,一般来说自律性都比较好,能够遵照医嘱,按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一般来说预后都会很好。

过分限制能量的摄入

糖尿病人要控制饮食,要根据自己的体型和体力劳动量摄入热量。

有些病人由于过分畏惧血糖升高和升高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对自己的饮食限制的非常严格,导致热量、蛋白质等摄入不足,这样,就会导致机体为了保证自己的能量供应,消耗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热量。然后就会出现逐渐消瘦的情况。

对于这部分患者,加强饮食教育非常有必要,要让患者认识到,每天规律的饮食,平衡的热量摄入是维持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保证。

药物的作用

在糖尿病治疗中,有些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的体重。这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是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因为2型糖尿病的一部分人群为肥胖人群,在降低体重的同时,血糖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由于常用的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等药物都有增加体重的作用。所以很多降糖药物的创新点就集中在能够减轻体重上,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利拉鲁肽等药物,而其他的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DDP-4抑制剂等药物也宣称自己没有增体重的作用。

使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利拉鲁肽等等药物药物都能够减轻体重,并且这些药物都有或多多少的消化道反应,会使患者的食欲下降,有饱腹感或者腹胀感等而使吃进的食物量减少,从而减轻患者的体重。特别是利拉鲁肽等药物,能够抑制大脑的摄食中枢,使人感觉不到饥饿,甚至很少的食物就出现了饱腹感。

这部分由于药物作用导致体重下降的情况,如果低于标准体重,可以逐渐减少用量,防止体重过低。

合并其他消耗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当合并一些消耗性疾病也会出现体重逐渐下降的情况。糖尿病人也是结核、癌症的高发人群,这两种疾病都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会合并低烧、咳嗽、疼痛等一些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因此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逐渐下降时,要排除是否有这些疾病的可能。

一些慢性炎症如肠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也会出现逐渐消瘦的情况。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同时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进行相关肿瘤项目的体检,当出现消瘦等症状时,可能肿瘤已经进展,因此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以后,体重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我们建议患者应尽量保持体重在理想状态,才能长期保持血糖的平稳。

当血糖控制,但体重仍在逐渐下降时,要看是不是有人为干预、药物干预等的因素,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非常重要。

如果糖尿病人出现持续的消瘦状态,要排除药物因素,最重要的要观察是否合并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要定期进行体检,来尽早发现相关的疾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