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初期药(糖尿病前期药)

魏向阳医生 0
文章目录:

确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到底需不需要吃上降糖药?看看指南怎么说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一种过渡状态,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也存在高血糖状态,也是会对心脑肾、血管及神经等靶器官产生持续损害,后期增加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这样的患者,我们要严格评估这类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合并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等)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

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风险分层管理

糖尿病前期人群容易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

  • 极高风险人群:HbA1c>6%者;
  • 高风险人群:IFG IGT 人群(无论是否合并其他的糖尿病危险因素),或者单纯 IFG 或 IGT合并 1 种及以上的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 低风险人群:单纯的 IFG 或 IGT 人群。

糖尿病前期风险分层

哪些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治疗?

对于低风险人群要强化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干预。

对于高风险和极高风险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

对于超重的患者,一定要把减重作为长期治疗目标。

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在干预血糖的情况下,改善血脂异常。

对于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糖,做好二级预防。

老年人及高龄患者,不一定非要吃药降糖,严格监测血糖,注意防控低血糖发生。

如何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就是运动和合理的膳食。

  • 有氧运动是运动的核心,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减少久坐的时间。一定要走起来。
  • 合理的膳食主要是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增加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饮食多样化,减少食盐及酒精的摄入。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参考《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 版)

逆转糖尿病前期,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药物,用什么药物?

糖尿病前期是逆转糖尿病的黄金时期之一。

很多糖尿病前期患者坚持了运动,减轻了体重,也能做到健康饮食,血糖却还是有点高。

哪些情况下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使用药物,使用什么药物呢?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如果你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比正常水平偏高,但均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和/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就是糖尿病前期。

哪些情况需要用药物治疗

具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肥胖、吸烟、50岁以上等)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或具有健康需求、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生活方式干预达6个月以上而血糖仍控制不佳者(空腹血糖>6.1 mmol/L和(或)餐后血糖>7.8 mmol/L),或者一时难以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不能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药物治疗显得尤为必要。

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4种药物

目前,被循证医学证实对“糖尿病前期”干预效果肯定的药物有阿卡波糖、二甲双胍

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前期”方面的优势显著,如天芪降糖胶囊、金芪降糖片。这4种药物各有优缺点。

1.餐后血糖偏高——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主要通过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糖类食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有研究显示,阿卡波糖可使糖耐量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8%~25%。阿卡波糖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葡萄糖耐量异常适应证的药物。

2019年低价中标国家集采之后,日治疗费用进一步降低,大幅消除了患者的经济担忧,为中国人群提供更实惠简易的糖尿病预防武器!餐后血糖偏高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优先选择阿卡波糖。

使用方法:阿卡波糖片1次50毫克,1日3次,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胃肠道不良反应有腹胀、排气增多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2.空腹血糖偏高、体型偏胖——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以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糖异生,延缓肠道对葡萄糖吸收等,改善血糖,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

预防糖尿病计划研究表明,经二甲双胍干预后,“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年风险下降38%。二甲双胍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偏高、体形偏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优先选择二甲双胍。

使用方法:二甲双胍750~1750 毫克/日。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后10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大多数患者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

二甲双胍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适时调整剂量,使用肠溶制剂分次餐前服用,或改成1~2次/日的缓释制剂,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已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水平下降。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者可每年测定1次维生素B12水平,如缺乏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3.天芪降糖胶囊

一项纳入1027例糖耐量患者的研究表明,该药降低糖耐量患者的糖尿病发生风险45%。

天芪降糖胶囊功效是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糖耐量异常人群气阴两虚证,症见倦怠乏力,口渴喜饮,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心悸失眠。

使用方法:天芪降糖胶囊每粒0.32克,1次5粒,1日3次,口服。偶见胃脘不适。孕妇禁服。

4.金芪降糖片

在一项纳入4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服用金芪降糖片12个月,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42%。

金芪降糖片功效是清热益气,用于“糖尿病前期”气虚内热证,症见口渴喜饮,易饥多食,气短乏力。

使用方法:金芪降糖片每片0.42克。1次7~10片,1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

服药期间忌食肥甘、辛辣之品,忌烟酒。

发现血糖升高,及早干预,可及早恢复健康,或可逆转,或延缓进展为糖尿病。

作者:葛金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血糖多少算“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何时需服药、服哪些药?

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状态之间存在着一种“中间高血糖状态”,医学上将这种血糖超过正常水平但还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情况给称为“糖尿病前期”。

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比糖尿病患者人群更为庞大!

糖尿病前期的出现毫无疑问是一个健康的“分水岭”,它意味着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痴呆甚至肿瘤的风险都明显增加。

而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而言,经常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到底需不需要吃降糖药?吃了降糖药以后,能不能降低得糖尿病的概率?以及,哪些降糖药比较适合?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哪些情况建议服药?

在临床上,“糖尿病前期”主要包括三种情况: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单纯糖耐量受损以及既有空腹血糖受损同时也有糖耐量受损

所谓“空腹血糖受损”(IFG)指的是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但<7.0mmol/L(达到7.0mmo/L就满足糖尿病诊断了),与此同时餐后(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以内的正常范围。

所谓“糖耐量受损”(IGT)则是餐后(糖负荷后)2小时的血糖≥7.8mmol/L但<11.1mmol/L(一旦达到11.1mmol/L就满足糖尿病诊断了)。

同时存在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的(IFG IGT)就是空腹血糖在6.1-7.0mmo/L之间并且餐后(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也在7.8-11.1mmol/L之间的这种情况。

如果说您的血糖满足上面任意一种情况,那么,就算是进入了“糖尿病前期”。接下来,就说回到我们的主题:糖尿病前期,何时建议吃降糖药?

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以及糖尿病学分会等权威学术组织发布的《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里有相关的指导。

其中提到:高风险者或具有健康需求、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 运动锻炼)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

这句话当中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高风险者”,意思是如何您属于高风险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那么,就应该考虑服降糖药治疗!那大家要问了:怎样才算是“高风险”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下面这张表格里:

首先,不论有没有血糖以外的其他问题,只要同时存在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受损,就算是“高风险“了。

换句话说,只要您的空腹血糖处于6.1-7.0mmol/L之间并且您的餐后2小时血糖也达到7.8-11.1mmol/L之间的话,不管有没有血糖以外的其他问题,都建议服降糖药治疗。

而如果您仅仅只存在单纯的空腹血糖受损或者单纯的糖耐量受损,那么,您是否属于“高风险者“就要看存不存在其他的糖尿病风险了。

一般来说,除了血糖问题以外,只要还存在一种及以上的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就算是“高风险“了。

这里的“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第一,年龄≥40岁;

第二,超重或肥胖,标准就是体重指数BMI≥24kg/m2或者男性腰围≥90公分、女性腰围≥85公分;

第三,一级亲属就是父母、亲兄弟姐妹等当中有人确诊过糖尿病;

第四,日常生活缺乏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属于“静坐式生活方式“;

第五,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第六,有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治疗的患者;

第七,有血脂异常病史或正在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

第八,有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

第九,有类固醇药物使用史的人群,这里的“类固醇药物“主要指泼尼松、地塞米松以及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

第十,是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也就是说,如果您属于单纯的空腹血糖受损或者单纯的糖耐量受损,那么,上面这十条“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只要满足其中某一条就也算是达到了“高风险“,也应该考虑服降糖药。

哪些降糖药,适合糖前期?

目前,在临床上,包括胰岛素、传统降糖药以及新型降糖药在内的共有至少九类降糖药物。

那么,这么多种降糖药,究竟哪些比较适合糖尿病前期人群使用呢?

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当中有专门指出:

根据糖尿病前期的相关临床研究结论,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也叫“鲁肽类药物“(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以及减重药物奥利司他,这些药物可以明确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其中,还专门提到: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长期使用的安全证据较为充分。

简单来说,如果您属于“高风险”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那么,应该考虑服降糖药治疗,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而大家应该首先记住的有两种药物,一是”二甲双胍“,二是”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可以说是糖尿病治疗当中最著名的基础药物,很多糖尿病患者第一个使用的降糖药就是二甲双胍。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肝脏糖原的输出并且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来控制血糖,比较适合用于空腹血糖受损的这类糖尿病前期人群。

阿卡波糖则是一类在控制餐后血糖方面比较知名的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米饭、面条等主食)在小肠上部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阿卡波糖比较适合糖耐量受损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而言,是否需要服药治疗,关键是搞清楚自己到底属不属于“高风险者“。而在药物选择方面,大家应该首先记住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这两种。

当然了,具体用药还是要以医生的处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