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急诊(糖尿病急诊挂什么科)
糖尿病很温和?医生提醒:糖尿病有3种急症,搞不好还会危及生命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张伯伯轻描淡写地提到他最近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轻松,仿佛只是说自己感冒了一样。家人们虽然关心,但在张伯伯的安抚下,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大家都认为糖尿病不过是个"血糖高点"的小问题,只要少吃点甜食,注意一下饮食就没事了。这种观念,不知不觉中在很多人心中扎了根。
然而,就在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张伯伯突然感到极度疲倦,口渴难耐,连续几天的高烧让他不得不紧急入院。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他被诊断出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糖尿病急症。
基石:糖代谢异常的ABC什么是糖代谢异常?
简言之,糖代谢异常是指体内血糖水平长期处于正常范围之上,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这个状况反映了身体在调节血糖方面的挑战,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为何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血糖控制失衡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损害、视力问题等。长期的高血糖还会损害血管壁,影响血流,进而损害各个器官的功能。
管理的关键点
饮食调整:均衡的饮食是管理血糖的基础,避免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定期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促进血糖稳定。
药物治疗:必要时,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开具药物,以帮助调控血糖。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代谢异常引发的三大急症1. 血糖过高:生命线上的紧急情况
高血糖危机,特别是在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可能因为感染、药物不适或饮食失控等因素而突然发生。关键症状包括极度口渴、频繁排尿、疲劳和视力模糊。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就医至关重要。
2. 血糖过低:意外的威胁
低血糖事件可能因餐后过长、运动过度或药物剂量不当引发。表现为头晕、出汗、心悸甚至意识丧失。低血糖需立即处理,常见的快速解决方法是摄入含糖食物或饮料。
3. 酮症酸中毒:隐形的杀手
当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时,会转而分解脂肪产生能量,这一过程中会产生酮体。酮症酸中毒发生时,酮体积聚至危险水平,导致血液酸化,紧急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种状况需要立即医疗干预。
“阳后”这类人群要注意,这个指标极易飙升并可能威胁生命!
近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接诊了多位糖尿病阳后患者
发展成酮症酸中毒
医生表示,如果救治不及时
严重时会威胁生命
同时提醒:新冠流行期间
更要好好关注血糖指标
58岁糖尿病人阳了血糖超标5倍危及生命
“不该这么不注意,现在想想都出冷汗!”浙江临安58岁的华阿姨(化名)虽已经从危险中脱离,但还是比较虚弱。
5年前,华阿姨在体检中被诊断为糖尿病,一直服用相关药物。不过,近年来她并没有好好监测自己的血糖指标,也不清楚具体控制得如何。
前几天,华阿姨和家人先后感染新冠病毒,开始头痛、发烧,华阿姨最高到39.8℃,她被烧得晕乎乎地躺在床上,也不记得自己是否服用降糖药。
华阿姨反复发烧总共持续五天,浑身无力、没胃口,她和家人都以为是“阳”后的正常反应,直到一天傍晚,女儿做好晚餐,想让华阿姨多吃几口,却发现她神志不清,怎么叫也没反应,甚至还说起胡话,于是赶紧将她送到位于家附近的浙大医院总部。
急诊科医护人员了解了华阿姨的相关病史后,为她做了相关检查。数据显示,华阿姨空腹血糖高达28mmol/L(成人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约为正常值的5倍,同时伴有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损伤等,肺部CT显示有炎症渗出。
经过内分泌科会诊
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
华阿姨被确诊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新冠感染
需要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近期天天有类似病例
内分泌科周伟斌副主任医师表示,类似华阿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阳后发生酮症酸中毒现象并不少见。
在周医生负责的14位住院患者中,有12位是糖尿病患者阳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其中的3位已经发展到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表现为多尿、口渴、明显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脱水、精神不振、头晕头痛、口中有类似烂苹果的酮臭味等,严重者甚至休克昏迷,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而在急诊和ICU里
酮症酸中毒患者也不在少数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刘志海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接诊到酮症酸中毒患者,以前这种情况1个月只会接诊到几例而已。
为什么患上新冠后
糖尿病患者容易血糖控制不佳
甚至发展成酮症酸中毒?
医生介绍,一方面发烧、感染后,本就会引起血糖波动;其次,由于患病服用其他药物,或者身体不适,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未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另外,患病期间很多患者胃口变差、饮食减少、作息紊乱、腹泻、呕吐等,都会引起血糖剧烈波动。
多种因素相叠加后
会让糖尿病患者
相比普通人更易发展为重症
另一方面,酮症酸中毒出现的部分症状,如精神不振、头晕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等,和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极其类似,易增加病情迷惑性,往往糖尿病患者已发展到酮症(酮症酸中毒的前一步),但本人和家人尚未意识到,等发生酮症酸中毒后,就会大大增加救治难度,很可能威胁生命。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关?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比例
大约为13%左右
相当于每10人里
就有超过1人是糖尿病患者
且随着年龄增长
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更高
“年龄大、叠加糖尿病,使得该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浙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沈建国主任医师表示,相较普通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糖尿病患者还将面临感染诱发的代谢紊乱加重问题,新冠病毒会侵犯胰腺,并损害被感染患者的胰岛功能,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专家表示
虽然糖尿病患者阳后
基础疾病加重的概率较大
但也不必过于焦虑
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严格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平时应监测血糖,阳后更要注意增加监测次数,特别建议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偏高、但还没到糖尿病程度的人,也应注意监测血糖;
2、注意饮食:很多人阳后会有食欲不振、胃口差的情况,但一定要保证营养;糖尿病患者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因为生病,想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就选择单一米面类食物。
此外,部分患者表示阳后反而胃口大开,糖尿病患者或是体检时发现血糖较高者要特别注意,不可大吃大喝;
3、适当运动: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但感染期间,不建议大量运动,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4、用药:糖尿病患者用药需要注意两点:
一、胃口下降,降糖药、胰岛素等没有相应减量,易出现低血糖昏迷现象,且为数不少;
二、贸然停服糖尿病药物,结果血糖悄然升高,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的也很多。所以家中一定要严格监测指头血糖,及时就医。
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阳”后,一定要特别注意,一旦血糖出现持续超标,或者感觉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腹痛、呕吐、无法进食、精神状态差、乏力多汗、呼吸中有烂苹果气味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越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阳康”后也要注意身体状态、及时监测血糖,造成不可为了庆祝康复“大吃大喝”。
转自:浙大一院
来源: 贵阳晚报
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为何高危?专家称慢病就医不宜拖延
新冠疫情给老百姓的就医带来不便,尤其是一些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而一旦并发症后再送去急救,成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疫情以来,上海已经对突发疾病的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各大医院急诊基本全部开放,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了黄金救治时间。
而对于一些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而言,由于症状长期持续,可能忽视症状的进展,而产生急症,往往是由于慢病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这时再就医治疗,就大大增加了救治难度。
一位上海三甲医院的急救科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期该院急诊接到了不少这样的并发症患者,一些患者来不及抢救。“急诊来的都是合并严重并发症,比如昏迷、酸中毒、尿毒症心衰等,这也是很多医院普遍的情况。”这位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还表示,让医院感到最棘手的是一些平时没有显著症状,突然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可能平时没有很好地监测血糖,也没有及时服药,等送到医院情况就已经很糟糕了。我们就接到过这样的患者。”上述急救科主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这位医生还称,这些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后,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导致病情出现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是要注意早期的预防和规范化干预,强调治未病。”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他强调,有很多年轻人可能血压高,但自己没有注意到,更没有及时处理,等发现了再去治疗时,已经过了很长一个时期,此时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突然的中风、脑出血等情况。
在武汉疫情期间,由中国研究人员做过一项调查,心脏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比预期高出20%以上,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超额死亡人数显著增长。
“一些患者缺药,比如配不到胰岛素,就停药了,耽误了血糖控制;还有一些基础疾病爆发,心脑受累严重,尤其是合并症多的,又因为各种原因错过治疗的,都会导致死亡。”一位上海三甲医院麻醉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根据2021年12月发表的一份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者将近1.4亿人,当前糖尿病患者仍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例如血糖达标率低、低血糖风险、体重增加等。
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曾在武汉疫情期间就提倡特别关注糖尿病患者。“中国的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1.6%,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更高达50%。”王卫庆公开表示,“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而且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血糖控制达标,大部分病人的血糖是高的或是波动的,这些病人本就容易感染(譬如呼吸道感染),在非疫情状况下,中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肺部感染也是第一大死亡原因,所以在疫情期间更要注意防范。”
疫情期间住院门诊大幅缩减也给一些原本应该定期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带来困难,一些原本应接受心脏手术的非急性的心血管病患者,也可能因延期治疗产生并发症。
第一财经记者从医疗系统内部人士方面了解到,原本上海每月接纳来自全国的住院患者人数超过30万人次,其中心血管患者占比约20%,但近一个月几乎所有的医院都不接受非急诊住院的患者。
另一家区中心医院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急诊和基础慢病的配药门诊是开放的,但看病门诊依然停诊。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公开信息发现,目前全市除了几家市级的大型医院门诊开放之外,大部分区级医院以及市级医院分院都只有简单的便民配药门诊开放。
对此,4月22日上海开展的“九大攻坚行动”当中提出“开展腾换扩容行动”,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放,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求;社区安排车辆负责患者外出就医交通问题,医疗机构和救护车不得以核酸检测为由拒绝、延误患者诊疗和转运。
此外,在关于慢性病配药问题上,上海也正在按“应开尽开”要求快速推进零售药店恢复经营,释放药店社区药品供应服务功能。患者可通过居村委安排的志愿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等各医疗机构等代配药,或到附近营业的零售药店代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