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怕不(糖尿病怕不怕熬夜)
糖尿病到底怕什么?记住这四件事,你的血糖控制越来越好!
文 | 健康求知所
编辑 |健康求知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哈喽,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甜蜜的烦恼”——糖尿病。别急着关掉页面,先问问自己:“我是不是觉得糖尿病离我很远?” 如果答案是“是的”,那我告诉你,中国有超1亿糖尿病患者,平均每10个人里就有1个,而且还有很多人血糖超标却没发现!所以,别觉得自己没问题,说不定潜在的血糖小怪兽已经在悄悄作乱。
所以,糖尿病到底怕什么?其实就四件事,掌握了这几点,不仅血糖能稳住,身体也会越来越好。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
咱们实话实说,很多血糖高的人,都是“吃”出来的。是不是听起来扎心?但别怪我直接,饮食是血糖管理的头号杀手。
为什么乱吃乱喝会让血糖飙升?简单来说,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面条、糖果)进入身体后,会转化成葡萄糖,直接让血糖飙升。如果你还偏爱甜食、奶茶、油炸食品,那就相当于给胰岛素“加班”。可问题是,胰岛素也不是铁打的,时间一长就会“罢工”,血糖也就失控了。
别担心,糖尿病患者不等于啥都不能吃,只需要掌握几个小技巧:
- 少吃精制糖和高GI食物:比如白米饭、白面包、蛋糕这些,血糖升得快又猛,尽量少碰。
- 多吃低GI食物:比如全麦面包、燕麦、杂粮饭,升糖速度慢,胰岛素压力小。
- 记住三分之一原则:每顿饭,碳水化合物占1/3,剩下的1/3给蔬菜,1/3给蛋白质(比如鸡蛋、鱼肉)。
举个例子:吃饭时,白米饭别堆成小山,换成半碗杂粮饭,加些绿叶菜,再来块清蒸鱼,就是血糖友好餐啦!
来来来,摸着良心回答:你每天运动超过30分钟吗?是不是饭后就瘫沙发,周末就躺床上刷剧?如果是,那血糖小怪兽已经偷偷在拍手了:“谢谢你给我机会作乱!”
为什么久坐会让血糖更难控?人体的肌肉就像“吃糖大户”,运动时,肌肉会消耗更多葡萄糖,血糖自然下降。反过来,久坐不动让葡萄糖在血液里“闲逛”,血糖就会越积越高。
别担心,我不是要你变成健身达人,只需要每天坚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骑车)。如果你觉得“每天30分钟太难了”,可以试试“饭后动一动”:
- 饭后散步:餐后20-30分钟散步15-20分钟,能有效降低血糖。
- 办公室小动作:久坐时,每小时站起来活动5分钟,哪怕只是倒杯水、伸个懒腰,都有帮助。
记住,糖尿病最怕你动起来,不需要多剧烈的小动作也能让血糖听话哦!
是不是有时候觉得,工作忙到天昏地暗,晚上熬夜加班或者刷手机,早上又顶着俩黑眼圈起床?别以为年轻能撑住,熬夜 压力大,是血糖失控的隐形推手。
为什么熬夜和压力会影响血糖?道理很简单:熬夜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压力激素”(比如皮质醇、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让血糖升高,还会让胰岛素变“迟钝”。更何况,熬夜饿了还容易忍不住吃宵夜,比如奶茶、炸鸡,这对血糖来说简直是双重打击!
- 固定睡觉时间:每天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给身体一个固定的生物钟。
- 睡前放松:可以试试泡脚、听舒缓音乐,或者关掉手机屏幕,不要再刷短视频了。
- 别压抑情绪:心情不好就找朋友聊聊,别憋着。研究表明,心态好的人血糖更容易稳定。
总之,熬夜一时爽,但血糖不答应,早点睡吧,身体会感谢你的。
最后一个“怕”,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不重视血糖监测。很多人觉得,“量血糖麻烦”“我感觉挺健康的,不用查”,但问题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没症状,一旦发现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控制时机。
为什么要定期监测血糖?血糖就像个“调皮的孩子”,看着好像没事,但随时可能闹腾。只有定期监测,才能知道它到底听不听话,该调整饮食还是药物。
- 空腹血糖:正常值在3.9-6.1mmol/L,超过这个范围就要注意了。
-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在4.4-7.8mmol/L,超过的话说明血糖控制不好。
- 家里备个血糖仪: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每天早晚测一次,有问题及时调整。
- 定期体检:就算没有糖尿病,每年查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很重要。
记住,糖尿病最怕你“装没事”,早发现、早管理,血糖控制起来才不会手忙脚乱。
好啦,今天咱们总结一下,糖尿病最怕哪四件事?
- 乱吃乱喝:管住嘴,血糖才听话。
- 久坐不动:动起来,血糖更稳定。
- 熬夜压力大:睡好觉,身心都轻松。
- 随意忽视:定期监测,心中有数。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掉以轻心。管理好饮食、运动、睡眠和监测,咱们完全可以和血糖和平共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记住,健康是自己的责任,别让血糖小怪兽占了上风!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指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来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官网
说明:关于糖尿病饮食控制、运动建议和血糖监测的重要信息。
糖尿病最怕4件事,医生强调别做,尿毒症只会离你越来越近
降糖最怕4件事,不想糖尿病恶化到尿毒症,糖友现在改正还不晚:
一、饮食控制不严格
临近年关,不少人都开始进行各种聚会如年会、朋友聚餐等,直到持续到过年后的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最是考验糖尿病患者。有些糖友没有把好“饮食关”,每天吃了很多油腻、甜腻的食物如肥肉、炸丸子、甜点等,有些男性糖友更是高兴多喝了几杯,无意中都会加重血糖的失衡,加速血糖对肾功能的损坏,加速尿毒症的到来。
二、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
年底的时候除了聚会多,工作也更忙,不少人都需要熬夜加班赶进度,作息极其不规律,常常疲惫感剧增。过度劳累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水平升高,除此之外还会升高肾上腺素,导致糖友免疫力下降、血糖出现波动,都不利于对肾脏的保护。
三、体重超标却不减重
体重超标是现在多数人都存在的,年纪轻轻就有“大肚腩”的人也不在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肥胖的症状,但有些糖友虽然肥胖却无不适症状,因此只重视血糖治疗,却忽视掉减重,最终导致降糖效果打折扣,甚至加重糖尿病。此外,过度肥胖也会直接损害肾脏形成肥胖性肾脏。
四、不及时防治其他并发症
长期血糖控制不好,不仅会伤肾,还会伤心、伤脑、伤眼、伤足,几乎全身每个器官都会受到连累。如果只重视护肾,忽视了对心脑血管、眼睛等部位并发症的防治,也会加重糖尿病,发生肾衰竭的几率也很大。
要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关键一点就是稳血糖。稳定血糖三方面缺一不可,糖尿病患者或已经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都要注意:
一、药:认真服药,马虎不得
治疗2型糖尿病少不了降糖药。多数糖友基础用药为二甲双胍,可搭配选择磺脲类促泌剂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除此之外对于使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等联合药物控制血糖不充分的糖尿病患者也可选择新型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
要最大程度发挥药效,糖友还要远离一些可能升糖的药物,如糖尿病肾病患者为降蛋白、消炎症,往往会用到糖皮质激素,但此类药物有升糖的副作用,应当替换掉。
二、吃:低糖、低脂、低盐饮食
低糖饮食是糖尿病饮食的基本原则,对于已患有肾病,肾功能尚完好的糖友,还要坚持低脂、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适当蛋白质饮食有助于减轻蛋白尿症状,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致肾衰竭。
三、动:运动不是万能的,不运动是万万不能的
对于糖友来说适当运动很关键,一方面加强代谢、流通,一方面控制体重、降血糖。太剧烈运动和不运动都不好,以每天30分钟运动量为宜。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事,疼痛麻木都不算什么,千万别截肢啊
#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糖尿病#@哆咖医生@头条健康
糖尿病您肯定不陌生,但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能就有些人不清楚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种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
听到这个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糖尿病人有专有名词叫做糖尿病足呢?其实糖尿病足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在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出现了足部溃疡或者深层组织的破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十分痛苦的。因为这些病变并不是因为护理和长期用药而治疗的,大多数患者都会选择截肢来改变自己的病情。
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非外伤的截肢手术里,糖尿病患者就占了40%到60%。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发病率大概是4%的10%。而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大概是19.5%。对于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足的发生还是很常见的,不容忽视,而且所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这种疾病。
1.脚变黑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人多,患者会感觉自己下肢皮肤感觉障碍,一般会出现皮肤干而无汗,而且还有刺痛和麻木的感觉。甚至有的患者会说自己的脚就像穿了袜子一样,皮肤感觉比别的脚减退了很多。其实这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临床问题。
如果病情进一步进展,可能会出现皮肤营养的改变,而且会有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逐渐变差,而且皮肤的温度越来越凉,颜色越来越黑。建议患者长期注意自己的足背动脉搏动,如果搏动减弱或消失,是糖尿病足的典型表现。
最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神经系统,也就是说在不动的情况,下脚也会疼痛的很明显,这种情况叫做静息痛。而且在脚趾的末端会出现坏疽。部分患者会产生一侧肢体的显著感染。
2.如何诊断?其实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系统检查和血管病变的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是看一下感觉有没有异常。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小布条或者小棉条,轻轻一点就可以。用这个布条在手上划两下,患者会感觉皮肤痒痒的,然后同样的方式划一下患者的脚步,看看感觉有没有异常,还能不能感觉到这痒痒的状态。
最主要的金标准当然是看看神经传导速度是否有变化,这需要专业仪器和设备。
此外,还要看血管是否有变化,目前主要的方式还是看动脉的血流有没有影响。不光可以用手摸一下足背动脉,你也可以感觉一下皮肤的温度。当然最准确的还是血管影像检查,包括超声和造影,这些都是很客观的检查指标。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它可以准确地显示动脉阻塞状态以及侧支循环是否有效地建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其实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应该了解的就是糖尿病足的防生物标记策略,一般来说,糖尿病足的防治目标是预防全身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而且要注意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这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死亡率,同时要预防局部缺血和溃疡,还有坏疽的形成,这可以预防截肢。
首先,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一定要注意血糖的控制,防止和延缓神经病变以及周围血管的病变发生。其次,如果有初步的临床症状了,一定要注意预防,不让病变进一步发生。最后如果确实已经有溃疡的产生了,那么就要有效地降低截肢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一般来说,对于有神经病变的患者,重要的是患肢减压,不要让脚一直受到压迫,而且要及时地进行局部清创,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而且对于有缺血改变的患者,可以应用一些药物加强运动锻炼,重建下肢血流。这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4.控制血糖那么这些方式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当然是积极地进行血糖控制。目前如果有并发症发生的时候,要考虑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而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血糖控制,严格地将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到7%以下,同时要尽可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样可以降低足溃疡和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减少截肢的风险。
5.下肢运动康复。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运动锻炼是可以改善间歇性跛行的。有研究显示,运动康复锻炼可以显著提高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无痛行走距离。如果确实有下肢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应该及时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足简单的介绍以及房事方案,如果你有糖尿病,一定要注意这些治疗原则,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好,不能让糖尿病进一步侵蚀我们的身体。千万不能让糖尿病把自己的脚变黑,再到截肢的时候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往期内容:
碳水化合物对胰岛素下手了,关于糖尿病你不知道的事
二甲双胍1分钱1片,糖尿病神药降价啦?医生告诉你13个冷知识
美国又出现病原体传播,波及全美43个州的洋葱致病菌
这位男性,您有尿频吗?敢点进来看看前列腺吗?
科普丨高血压会让心脏越来越胖?医生说,心脏的胖是病
参考文献
[1]谷涌泉.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01):19-27.
[2]张苍,曾咏梅,刘可.糖尿病足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5):567-572.
[3].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09):70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