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a期糖尿病(i期糖尿病症状)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分期?

1期:轻度非增生期,眼底仅有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改变。

2期:中度非增生期,介于轻度到重度之间的视网膜病变,可合并视网膜出血、硬渗和(或)棉絮斑片。

3期:重度非增生期,眼底病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

a、每象限视网膜内出血≥20个出血点;

b、至少2个象限已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

c、1个象限视网膜微血管异常(IRMA)。

4期:增生早期,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乳头新生血管,或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5期:纤维增生期,出现纤维膜,可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

6期:增生晚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纤维膜。(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放弃细胞和基因疗法,葛兰素史克布局的小核酸药物前景如何?

葛兰素史克(GSK)日前宣布决定结束在细胞和基因治疗方面的投资,更看好小核酸药物的开发。为何放弃风头正盛的细胞和基因治疗,GSK寄予厚望的小核酸药物又有怎样的前景?

细胞和基因治疗竞争日趋激烈

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当前备受关注的是细胞免疫疗法中的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精准、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

近年来,CAR-T疗法治疗肿瘤正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领域。2013年,第一个“CAR-T”细胞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合成,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包括新基医药和诺华在内的国际制药巨头以及国内南京传奇、复星凯特、药明巨诺、科济生物、深圳普瑞金、蓝鸟生物、信达生物、合源生物等20余家公司都在布局CAR-T疗法的开发。

截至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8款CAR-T疗法,中国境内已上市的CAR-T疗法包括复星凯特的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和上海药明巨诺的倍诺达(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合源生物的赫基仑赛上市申请也在去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拟纳入优先审评审批。

智慧芽全球新药情报库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5日,全球开展的CAR-T临床试验数量达到2035条,在中国开展的有1096条,占比达到53.86%。

在细胞治疗领域,GSK曾多方布局。不过,在2022年8月原CSO(首席科学官)Hal Barron博士离职,医药科学与技术高级副总裁Tony Wood接任以来,GSK在细胞治疗领域的研发管线做出重大调整。据媒体报道,2022年10月,GSK终止与Lyell Immunopharm针对实体瘤的TCR-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改造的T细胞疗法)合作项目,退出细胞治疗2.0联盟。同月,GSK又放弃与Adaptimmune合作的NY-ESO细胞疗法。2022年12月,GSK与Immatics关于TCR-T疗法的合作计划也宣告终止。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GSK全球首席执行官艾玛·沃姆斯利(Emma Walmsley)近日提及,虽然CAR-T等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类肿瘤中取得重大成功,这一赛道却已太过拥挤,将其扩展到实体瘤的前景比当初想象的更具挑战性。考虑到所有的开发和制造成本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继续在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投入并不是GSK的最佳选择。

GSK重点发力小核酸药物领域

2022年12月,GSK与Wave Life Sciences达成总额多达33亿美元的合作,以共同推进寡核苷酸药物(即小核酸药物)的研究,包括GSK最多8个以及Wave最多3个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款临床前在研小核酸药物WVE-006,GSK将通过此次合作获得该药的全球独家权利。今年2月,GSK正式启动与Ionis合作的两项反义寡核苷酸(ASO)新药bepirovirsen治疗慢性乙肝的三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该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业内也据此认为,GSK今后重点发力的方向是寡核苷酸药物(即小核酸药物)。小核酸是指包括小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ASO)、微小RNA(miRNA)、RNA激活(saRNA)、核酸适配体(Aptamer)等的寡核苷酸分子。小核酸药物由核苷酸组成,是与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完全不同的全新药物类别。其中,反义寡核苷酸(ASO)和小干扰RNA(siRNA)应用广泛,二者主要作用于细胞质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通过碱基互补识别和抑制靶mRNA,实现对蛋白表达的调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高特佳投资研究院2022年的一篇研报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球有6款治疗罕见病的小核酸药物上市。此后,小核酸药物进入快速发展期,近4年间上市7款药物,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周期多为5-6年,短于传统药物研发周期。因具有候选靶点丰富、研发周期短、临床开发成功率高等优点,小核酸药物正越来越受到药企关注。在治疗领域方面,已上市药物中,86%用于治疗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2021年,上述药物的全球销售总额超30亿美元。Research And Markets近日发布的一份寡核苷酸合成市场报告提到,2022年全球寡核苷酸合成市场规模达到61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长到19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5.9%。2022年美国寡核苷酸合成市场规模约为17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到2030年寡核苷酸合成市场规模将达到4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5%。

国内外多家企业布局小核酸药物

小核酸药物中颇具代表性的产品,便是在国内曾因“70万元”天价备受关注,又在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中以3.3万元价格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据渤健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诺西那生钠在2022年销售额虽然同比下滑5.83%,仍然达到17.94亿美元。

除GSK外,诺华、罗氏、阿斯利康、诺和诺德、武田等制药巨头也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进军小核酸药物领域。

国内方面,圣诺医药是国内研发小核酸药物的代表性企业,于2007年在美国成立,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在中美两国经营的临床阶段RNA疗法公司,构建了丰富的核酸干扰创新药研发管线。该公司尚未有产品获批上市,研发管线中,小干扰药物STP705研发进展最快,针对鳞状细胞原位癌的临床试验已进入二期。除此之外,该药还在开发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肝癌等适应症。圣诺医药还与信达生物、君实生物、沃森生物、香雪制药等国内上市企业多有合作。

另一家专注于小核酸药物研发的本土代表性企业为瑞博生物,其在研药物主要为小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ASO)和核酸适配体药物。据公司官网披露信息显示,针对2型糖尿病的反义核酸药物RBD4988,全球已经完成1个临床Ⅰ期研究和3个Ⅱ期研究,在中国展开针对2型糖尿病的两项Ⅱ期临床试验也已顺利完成。针对乙肝的小干扰RNA(siRNA)在研药物RBD1016在澳洲已完成临床Ⅰa期研究,在中国香港的Ⅰb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Ⅱ期临床试验在准备中。另一款靶向Caspases 2视神经保护的小干扰RNA(siRNA)在全球已经完成1个临床Ⅰ期研究和1个Ⅱ/Ⅲ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今年1月31日,国家药监局还受理君实生物与润佳医药联合研发的降血脂药物JS401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该药物是一种靶向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信使RNA的小干扰RNA(siRNA),也是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的靶向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的小核酸药物。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杨许丽

糖尿病肾病分5个阶段,你在哪个阶段?距离可怕的尿毒症有多远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肾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它将身体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肾功能一旦受到损害,就会造成人体废物蓄积。当糖尿病肾病发生时,肾会因高血糖等因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从而使大量的蛋白也从尿中排出。

长此以往,会发展为尿毒症。所以,在众多的晚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无疑又是严重影响糖友生活质量和花费巨大的并发症。据估计,2%~40%的糖尿病患者进展为肾病,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糖尿病肾病进展分为5个阶段,你在哪一阶段?距离可怕的尿毒症有多远?
  • 第一期,叫做肾小球的高滤过期,这个时期的表现,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一般可以增加30%到40%。
  • 第二期,叫做正常的蛋白尿期,他的表现,一般在糖尿病疾病后的两到三年,这个病变是可以逆转的,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仅在运动后,出现微量的白蛋白尿。然后抽滤的状态,仍然是存在的。
  • 第三期,微量的白蛋白尿期,其标志为尿白蛋白排泄率达到二十到两百微克每分钟多见于糖尿病疾病后的五到七年,这个时候的尿常规的化验蛋白的定性是A型,但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或者接近正常,血压略升高,但未达到高血压水平。

第四期,肾小球滤过率早期正常,后期可下降至二十毫升每分钟,叫做临床的蛋白尿期,尿化验的蛋白定性会是阳性,而且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大于两百微克每分,或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会大于按4小时三百毫克。一般高血压和水肿并且多成一个肾病综合征样的表现,而且它的肾功能开始出现逐渐的减退。

第五期,微终末期的肾脏病,蛋白尿可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小于二十,肾脏病理可见广泛的肾小球硬化是中末期的肾病,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尿毒症。

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
  1. 严格控制血糖,诊断糖尿病后,尽早的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作用。
  2. 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3. 调脂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达标。
  4. 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应使用ACEI或者ARB类药物,也可以使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以达到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
  5. 糖尿病的患者要早期的预防和干预,避免进展到肾衰竭。
  6. Ⅴ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纠正贫血,必要时透析治疗。
  7. 防治肥胖、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定期病情监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我们应当积极防治, 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防治或者延缓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

关注@陆军总医院杨永红医生

#清风计划#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