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突发糖尿病(儿童突发糖尿病能治好吗)
9岁女孩吃冰糖雪梨后突然昏厥,医生提醒这种糖尿病儿童高发
来源:钱江晚报微博
一名9岁的小女孩吃了冰糖雪梨后,不到一小时就出现昏厥,被紧急送往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急诊。
经检查发现,小女孩患有I型糖尿病,并出现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情况凶险。经过抢救,小女孩已转危为安,目前血糖稳定。
接诊医生仔细询问得知,近1个月来,小女孩总是口渴想喝水,上厕所次数频繁,体重还轻了好几斤。在被送急诊的前三天,家长看她咳嗽,每天炖冰糖雪梨,没想到竟吃进了急诊儿科。
人们很少会将糖尿病和小孩联系在一起,但数据显示,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近期衢州市人民医院已经接连收治了5例“小糖人”,都是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才被发现的。
什么是I型糖尿病,衢州市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毛中美给出了医学科普。
和成人不同,在儿童糖尿病中I型糖尿病患者约占90%,好发于4-6岁和10-14岁,最小可以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患病率男、女无差异。
●症状不明显,如何识别?
糖尿病主要有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等症状。
但儿童I型糖尿病的发病症状并不典型,可表现为乏力、呕吐、腹痛、遗尿、消瘦、关节或肌肉痛、呼吸深长、呼气中带有酮味、神志淡漠、意识不清、昏迷等,大部分就诊时即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并危及生命。
●如何防治?
I型糖尿病儿童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同时还需要辅以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及病情监测。
1.饮食治疗
I型糖尿病患儿往往血糖波动较大,合理安排饮食非常重要。
每日每餐的热量分配应基本固定,可将全天食物热量按1/5、2/5、2/5分配到早、中、晚三餐,同时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间加餐。
一天的食物中,糖类应占总热量的50%~5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30%。蛋白质应以动物蛋白为主,脂肪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蔬菜选用含糖较少者。此外,每日要摄入足够的蔬菜或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2.运动治疗
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血糖大幅波动,但可以进行慢跑、游泳、做广播操、骑车、跳绳、踢毽子、爬楼梯等运动。
运动时间建议选在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内进行,时长在30至60分钟之间。如果患儿血糖过高(≥15mmol/L)或有感冒、发热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则应卧床休息。
运动前,胰岛素注射以腹部为宜,尽量不要注射四肢,以免运动时局部血流增加,加速胰岛素的吸收而导致低血糖。
为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在增加运动量时可酌情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运动前后适当加餐。并可随身携带少许饼干、烤馒头干及水果糖等应急。
3.胰岛素治疗
I型糖尿病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口服降血糖药(如二甲双胍、α-糖甘酶抑制剂等)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温馨提示:胰岛素剂量调整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注射的部位需要定时更换,且做好消毒。
●日常监测要注意什么?
1.每天测血糖
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情变化,也是调整饮食及胰岛素剂量的重要依据。应在每餐餐前及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8个时点测血糖。若血糖稳定,后续可以减少凌晨测血糖次数。
建议将血糖控制在目标值内:餐前在4.0-7.0mmol/L,餐后在5.0-10.0mmol/L,睡前在4.4-7.8mmol/L,凌晨在4.5-9.0mmol/L。
2.定期检查
3-6个月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并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更好地控制血糖。(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伟 通讯员 徐莉 游敏)
10岁男孩生日会后确诊糖尿病,罪魁祸首竟是……
10岁的小王同学两天参加同学生日party,他彻底放飞心情,各种饮料开怀畅饮。
半夜里,小王同学突然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家以为他吃坏了肚子,赶紧给他吃了点肠胃炎的药,连预防脱水的补液盐都喝上了,没想到病情非但没有好转,人反而越来越虚弱,脸都瘦了一圈,而且有点神情恍惚。
天一亮,家长立马将小王送到了浙大二院。浙大儿院儿科程海英副主任医师一看,孩子有中重度脱水的情况,这个娃病情有点奇怪,这么大的孩子急性胃肠炎一般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何况在家里还喝过补液盐,其中肯定另有隐情。
随着急诊检查结果出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小王同学的血糖高达23mmol/l,血气里的PH:6.83,HCO3只有3.0mmol/l,尿常规尿糖3 ,尿酮体3 ,糖化血红蛋白13.4%,果然不出所料,小王同学不是寻常得急性胃肠炎,而是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相当危急。
经过紧急治疗,包括补液、胰岛素治疗和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脑水肿等措施,小王同学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追问病史,近些月来,小王同学比以前喜欢喝水,并出现晚上起夜上好几次厕所,可惜这些不起眼的症状没有引起小王自己和父母的重视。最后小王同学的诊断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
程海英副主任医师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因为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胰岛素严重不足激发的酸中毒。长期大量喝饮料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人体摄入过多糖分后容易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时间长了,会出现胰岛功能下降。
爸妈一下子难以接受,才10岁的孩子怎么会糖尿病呢?
其实,1型糖尿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各个年龄均可发病,最小的可在生后1个月。众所周知,我们的血糖靠体内胰岛素这个内分泌激素调节达到稳定状态,而1型糖尿病的糖宝宝产生胰岛素的胰β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胰岛素缺乏,从而发生高血糖。这种疾病虽然最常见于儿童期,但也有1/4的病例发生于成人。
程海英副主任医师说,遗憾的是,儿童1型糖尿病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接近半数的糖宝宝是以“酮症酸中毒”突发起病的。酮症酸中毒如果没有早期识别和恰当的救治,会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就像小王同学,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一下子喝了很多饮料,结果突发酮症酸中毒。如果当作普通急性胃肠炎,输注大量含糖的液体,那就是雪上加霜。
虽然1型糖尿病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但也有蛛丝马迹可循的。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
1、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餐、体重下降,简称为“三多一少”。
2、夜尿增多或者尿床,尤其多年不尿床的孩子近期多次出现尿床现象。
3、反复或难治的幼女性外阴炎。
4、急性视力障碍视力下降,这些症状也不少见哦,因为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以及房水和玻璃体液的渗透压改变导致折射率发生变化。
5、白内障,偶可见于长期高血糖儿童,还可能是起病特征。
6、疲乏无力,平素喜欢活泼好动的宝贝突然变得精神较为委靡,对什么都兴趣不高,甚至嗜睡和昏睡等神经系统症状,不愿出去活动。
7、有些小婴儿不明原因的发热,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脱水热。
孩子有以上其他情况难以解释的现象,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就诊,以免错过了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时间,引起一系列近期如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和远期如失明、肾功能损害、脑梗死、心梗、肺栓塞等严重影响我们宝贝生活的并发症发生。
如果孩子确诊1型糖尿病,家长们也不要恐慌沮丧,经过正规科学的治疗,也可以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正常生活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程海英副主任医师提醒,平时偶尔喝一点糖类饮料问题不大,但千万不要过量饮用。现在正值寒假,又逢春节,走亲访友聚餐多,“大家最好放下手中的可乐、雪碧、奶茶,多喝健康的纯净水。也请家长们严格敦促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锻炼习惯。”
转自 | 橙柿互动
来源: 新闻晨报
11岁男孩突发糖尿病中毒昏迷,济南专家连夜抢救“解危”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济南报道
嘴里烂苹果味?空腹血糖超过30mmol/L?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呼吸困难?昏迷?
寒冷的新年第1个月,当这一连串的医学名词,瞬间集中在一个11岁男孩李言身上时,家长慌了。幸好,他被家人紧急送进医院,济南专家连夜抢救,终于救回了孩子。
嘴里烂苹果味
11岁男孩陷入昏迷
1月3日,新年的第3天,当天早饭后开始,11岁的李言脸色苍黄、胸闷、没精神。家人赶紧帮他测体温,发现他没有高烧,还不到36℃,稍稍有所放心。
“可能多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吧?”家长打算再继续观察。
但孩子坚持到吃过午饭,仍然没精打采,一直犯困,呼吸不顺畅。从下午3点开始,胸闷加重,竟然变成了深大呼吸。
什么是深大呼吸?
“深大呼吸,就是指频率慢、幅度深、费力而节律相对规整的呼吸。”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赵红洋解释说,家长将李言送到医院的时候,病情已经比较危险。
据介绍,深大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深度呼吸”等,常有鼾声及呼出的气体有特殊气味等特点。此种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肝性脑病、脑出血等疾病。
李言说话越来越少,后来干脆昏迷了过去。
“这个孩子,来医院的时候,意识就处于昏迷状态了。皮肤弹性很差,深大呼吸,嘴里有那种烂苹果味儿,来前有呕吐、尿很少,我们第一考虑就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赵红洋回忆说。
男孩瘦高个儿
怎么会是糖尿病?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患上糖尿病的儿童,应该都是小胖墩儿。
“他从小就不胖,怎么一下子就是糖尿病?”对于医生的初步诊断,患儿的家人都充满了疑惑。
然而,面对紧急血糖检测的结果,又只能面对现实:孩子的血糖水平竟超过30mmol/L!
“要知道,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为3.9~6.1mmol/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则称为高血糖。李言的血糖超过了30mmol/L,超标多少可想而知。”
对于患儿家人的种种疑问,赵红洋解释说:“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个患儿得的是1型糖尿病,所以和胖没关系。”
赵红洋介绍,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多发于青少年,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跟饮食结构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它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感染等因素诱发的β细胞功能受损的自身免疫病。”
事情到了这一步,患儿家人才恍然大悟。
家长焦急的回忆说,在一个多月前,就发现孩子有时精神状态不好,常常吃的多喝的多,尿量也有点增多。由于他从小一直是这样瘦高个儿的体形,所以就没往糖尿病那方面考虑。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儿科医生怎么急救?
这种病情的孩子到底该怎么救?
病情加重的突然,患儿全家不知所措。
赵红洋安慰他们说,对于儿童的任何突发病症,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与评估是最重要的,这是展开急救的基础。所幸孩子病情没有再拖下去,还有救治的希望。
为了保住李言的性命,医院连夜展开急救。吸氧、快递静滴、胰岛素快速泵入降血糖……从1月3日夜晚紧急救治,终于到了1月4日凌晨开始,孩子的意识逐渐恢复,深大呼吸显著改善,尿量增加了,各项化验指标趋于平趋。
“算是初步扭转了局面!”赵红洋说:“快速扩容补液,胰岛素降糖,抗感染,补钾,适度纠酸,这五位一体的次序急救措施,是依据严格的治疗规范制定,并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的。但接下来的治疗仍然极其关键。”
少吃少喝能治病?
单纯饮食控制不可取!
“既然是糖尿病,严格控制孩子的饮食,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用胰岛素泵?”李言入院4天后,医生建议应用胰岛素泵维持血糖稳定,他的家人拒绝了。
医院治疗团队成员周晓博士介绍说,这个孩子的家长对这种糖尿病治疗存在误区,认为通过饮食控制,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不对的。
“1型糖尿病,特别是当病情发展到酮症酸中毒昏迷的程度,在通过一系列急救措施,解除了致命危机以后,还必须让患儿胰岛素恢复到一定水平,而胰岛素自身分泌能力受到破坏,必须依赖外源性供给,并且要结合饮食调控的程度与结果,进行有规律的增减调整胰岛素用量。”周晓介绍,在未采取干细胞移植等增加胰岛素分泌量的尖端技术治疗前,尽量维持血糖稳态,仍然离不开注射胰岛素的经典干预。
通过医生与患儿家长的反复沟通,医院后续的治疗方案获得家长认可,并顺利执行,直到孩子出院之前,各项指标都平稳下降了。
1月18日,李言顺利好转出院,医生们也替他松了一口气。
11岁的孩子,1型糖尿病,一发病就是酮症酸中毒昏迷的程度,到底怎么回事?这种病怎么判断呢?
“直白一点说,这是因为孩子体内的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量绝对不足引起来的,由于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家长容易忽视患儿的糖尿病早期表现,因此容易耽搁病情。加之感染等因素推波助澜,最终诱发酮症酸中毒。”周晓解释说。
“近年来,我们接诊的各型糖尿病患儿逐渐增多,希望家长们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千万不要大意。”赵红洋强调说,快速确诊并规范抢救,需要专业的儿科内分泌医师团队。家长千万不可盲目在家观察,或者自己给孩子乱吃药,以免耽误孩子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