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粉糖尿病(益生菌对二型糖尿病的作用)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哪种对糖尿病有益?
《中国糖尿病指南(2022版)》里面指出,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等物质对肠道菌群进行靶向性调节,已用于糖尿病的临床干预研究。
那么,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分别是什么?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益生菌
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的总称,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鼠李糖杆菌等多种类型。
益生元
一种膳食补充剂,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膳食纤维,能够作为益生菌的刺激物,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繁殖,是益生菌的“养料”。
合生元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物、结合体,它既能发挥益生菌的作用,也能发挥益生元的作用。
指南按“背景‑问题‑推荐意见‑证据简述”的基本框架进行阐述。其中提到有关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在2型和1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影响,摘录如下:
问题 25:补充益生菌对T2DM患者的糖代谢有何影响?
补充特定益生菌可能改善 T2DM 患者的血糖控制。
问题 26:补充益生元能否帮助 T2DM 患者改善血糖控制?
补充特定益生元可以帮助 T2DM 患者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炎症指标。
问题 27:补充合生元是否有利于T2DM 患者改善血糖?
T2DM 患者可以补充特定合生元改善血糖,且与益生菌相比,补充合生元可能获得更好的代谢改善效果。
问题 28: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对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何影响?
在 T1DM 患者中使用益生菌对于血糖控制的影响尚不明确,但特定的合生元或益生元可能改善儿童的血糖控制。
指南强调,只有补充特定的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才能对血糖控制或代谢改善有益,如有需要,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切勿擅自使用。
益生菌与糖尿病,不得不说的秘密
上天给了我们无数次变胖的机会,我们都抓住了!于是,体重越来越重,身材越来越肥!当胖到一定的境界,我们就会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各种因为肥胖引发的各种疾病,开始肆虐起来。
如果说、血压和血脂,甚至是脂肪肝都可以通过减肥有效缓解,那么一旦患有糖尿病,作为代谢问题,就不仅仅是减肥可以消除的了。当然,减肥也是可以预防和缓解糖尿病一些症状。
肥胖引起的糖尿病,与体内的内分泌系统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你可能还不知道,肠道菌群失衡,也是肥胖,甚至是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菌群失调造成内毒素入血所致的慢性炎症,是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菌群紊乱失衡可引发全身慢性反应炎症,从而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和胰岛素抵抗下降,同时影响体内其他细胞对糖分的吸收用以转化能量,造成人体机能难以正常运转,最后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除了发现菌群失衡会引发糖尿病,随着对益生菌的研究,研究发现,当肠道有益菌数量增多时,也是可以预防糖尿病的。
有大量的益生菌存在时,葡萄糖优先被粘膜上的益生菌利用,转化为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物质,加速葡萄糖的代谢,减少了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
益生菌刺激人体产生细胞素而活化巨噬细胞,并刺激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加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力,抵抗病原菌感染。
病原菌进入人体,人体需要对应的接受体,病原菌才能得以附着,使人体致病;益生菌可在人体内对病原菌造成立体障碍,使得病原菌无法接触到接受体,病原菌无法附着并被免疫系统清除,预防和减轻了糖尿病的并发症。
除此之外,根据东芬兰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血清中高浓度的吲哚丙酸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吲哚丙酸是肠道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人体可以通过摄入高纤维食物增强吲哚丙酸的产生,从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除了高纤维食物,适当的补充益生菌,也可以有效的缓解和预防糖尿病。
康奈尔大学的John March教授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糖尿病》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益生菌可以让机体“重组”,具有强降血糖效用,能够使血糖水平降低30%,从而治愈所有类型的糖尿病。
2016年Medicina (Kaunas)杂志一篇综述,详细的统计了益生菌对糖尿病的各种影响:
●益生菌能够显著改变人体空腹血浆葡萄糖-15.92mg/dL。
●能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0.54%。
●多种类型益生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35.41 mg / dL。
● 持续时间≥8周的益生菌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20.34 mg / dL。
● 干预时间<8周的时间没有导致空腹血糖显著降低。
● 益生菌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WMD: -1.08)和胰岛素浓度-1.35mIU/L。
●摄入益生菌可能适当提改善葡萄糖代谢。
●多种益生菌同时干预,将有潜在的、更大的有利影响。
要知道,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一旦出现问题,那么会让健康土崩瓦解。及时为身体补充益生菌,不仅可以改善肥胖、预防糖尿病,还可以改善便秘,排出肠道垃圾和毒素;改善皮肤,恢复皮肤弹性和光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少生病;平衡肠道菌群,根除健康隐患……
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各种疾病 糖友该如何使用益生菌制剂?
最近几年,肠道菌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其中也包括内分泌/糖尿病领域,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看待肠道菌群呢,又该如何使用益生菌制剂呢?
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阴道及皮肤等与外界有着联系的部位都存在微生态系统,其中尤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复杂而重要,约占人体总细菌量的80%。当人体受年龄、环境、饮食、用药、疾病等因素影响时,肠道微生态失衡(也就是常说的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内源性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也是肠道菌群近几年成为研究热点的原因。
初识肠道微生态
人体肠道细菌约有400~500种,主要包括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等,其中前两者占90%左右,此外,还定植着正常病毒群、真菌群、螺旋体群等。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反过来也有不少疾病会导致肠道微生态改变。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常伴肠道微生态失调现象,肠道菌群通过影响脂多糖、短链脂肪酸、脑肠轴、胃肠激素等调控宿主能量代谢、诱发全身慢性轻度炎症反应,从而对代谢综合征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改善肠道菌群能够减轻体重,减少促炎状态,改善血糖和胰岛素稳态,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酰甘油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慢性便秘
便秘患者常伴随肠道专性厌氧菌减少,潜在致病菌和真菌增加,这种菌群变化通过改变短链脂肪酸和5-羟色胺引起胃肠动力障碍。同时,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也是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慢性便秘除生活方式调整、泻药、润滑性药物、促分泌药外,微生态制剂也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中起着关键的致病作用,同时慢性炎症亦通过改变肠道的氧化和代谢环境引起微生态失调。研究显示,补充益生菌能提高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微生态失衡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特点之一,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中肠杆 菌科等促炎菌群相对丰富,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相应减少,肠道微生物群的稳定性、多样性降低。国外指南和共识推荐含有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益生菌或短链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益生元用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导致的胃肠胀气,改善腹痛并缓解整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危重症
危重症患者会出现肠道共生菌群破坏和潜在致病菌过度生长,导致易发院内感染,而补充益生菌可保护肠道屏障,减少病原菌过度生长,减少细菌易位和内源性感染。研究显示,补充益生菌能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急性感染性腹泻
也称急性胃肠炎,患者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除口服补液盐、抗菌药物应用、调节水电解质紊乱、止泻药物外,肠道微生态制剂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又称抗菌药物相关菌群失调性腹泻,除停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慎用止泻药等治疗外,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已成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防治中的重要手段。
肝硬化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由于肠肝轴的存在,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增加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失调可进一步导致肠道通透性改变,内毒素和细菌进入门静脉循环,引起免疫激活,最终导致肝脏损伤及全身炎症。除了菌群失调常见症状外,还可加重肝硬化患者症状,诱发内毒素血症、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化疗后
化疗容易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具体表现为梭菌、肠杆菌科等有害菌增加,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下降,可引起急性黏膜炎、内源性感染、营养不良等毒副反应,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化疗诱导腹泻,其发生率可高达50%~80%,影响化疗疗效。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制剂能缓解化疗诱导腹泻。
放疗后
放射性肠炎是放疗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严重者出现肠坏死、肠穿孔、阴道直肠瘘等。益生菌能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提高免疫力和刺激肠道修复机制在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衰老
老年人群肠道微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下降,致病菌比例上升,益生菌比例下降,导致肠道代谢吸收功能减弱、黏膜修复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全身性感染的风险增高。研究表明,长期、适量服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通过调整微生物群组分来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染、调控血糖血脂,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
如何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
从现有证据和相关指南/共识来看,目前针对上述疾病的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建议如下:
·代谢综合征患者可尝试使用含有双歧杆菌、果聚糖、抗性淀粉、菊粉、低聚果糖的肠道微生态制剂。
·便秘患者可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四联活菌、乳果糖等肠道微生态制剂,乳果糖尤其适用于合并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作为辅助用药,也可尝试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制剂。
·危重症患者可使用酪酸梭菌活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等方案,疗程推荐1~2周。
·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采用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症状控制后最好继续服用l~2周益生菌。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至症状控制后2周。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可使用地衣芽孢杆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复方嗜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三联活 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乳果糖等作为辅助用药。
·化疗期间可使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等防治化疗诱导腹泻。
·放疗期间可使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双歧三联活菌、酪酸梭菌活菌等防治放射性肠炎。
·有条件的健康老年人可考虑长期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肠道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制剂使用注意事项
·益生菌服用时间能影响活菌到达肠道的数量,多数研究推荐与食物同服, 但食物温度不能过热,煮熟的燕麦片加牛奶保护效果最佳。
·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若需同时应用抗菌药物,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3小时以上。
·尽管益生菌制剂安全性高,毒性小,但仍有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不过随着服用时间延长,症状大多会自动消失。一种罕见的不良反应是菌血症,免疫功能低下、高龄患者应用时需要警惕。
·除地衣芽孢杆菌、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制剂可常温保存外,其他肠道微生态制剂都需要低温保存,注意避光、密封。由于益生菌是活菌,储存期间易死亡,建议尽量使用出厂时间较近的产品。
关于粪菌移植的那些事儿
研究发现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的肠道菌群不一样,于是有人想到把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移入病人体内,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这已经得到一些试验的证实,粪菌移植也成为近年来肠道菌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实,早在东晋时期,《肘后备急方》就曾记载用人粪清治疗食物中毒、腹泻等患者,《本草纲目》中专门列有“人部·人粪”,记载用人粪治病的疗法有二十多种。曾有不少人就粪便治病这一点来攻击中医,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则再次证明祖国医学的伟大。
现在,国内一些医院专门设有粪菌库,招募健康志愿者提供粪菌,用于科研和治疗。不过,粪菌移植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同时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因此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近年来一些非医疗机构追热点,以营利为目的贩卖粪菌,这潜在着巨大风险,粪菌移植应严把适应症,患者一定要到有粪菌移植治疗经验的正规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