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药活(糖尿病药活动推广方案)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96岁星云大师圆寂,为何有56年糖尿病史仍能长寿?背后秘诀有4点

二月初,令世人尊敬的星云大师圆寂了,享年96岁。

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健健康康地生活,能够活到96岁都算很难实现了,而对于星云大师更难得的是,他还有着50多年的糖尿病史,曾经历过2次中风,为此医生也曾预言他活不过80岁,但星云大师却奇迹般地活到了96岁高寿。

星云大师有56年糖尿病史仍能长寿,秘诀有这4点‬

对于他的长寿秘诀,星云大师生前也曾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其背后的长寿秘诀主要有这5点。

1. 慢的生活方式

星云大师的生活处处都体现出一个“慢”字,他曾说“人生不能一味求速成,人间万事都有其平衡之道。

”吃饭慢一点,细嚼慢咽,才能更好吸收,肠胃健康;锻炼慢一点,不要太激烈,才能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容易受伤;心态也放慢一点,凡事不用去太计较得失,才能使心情轻松舒畅。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这几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吃饭常常狼吞虎咽,走路像跑一样,说话也像机关枪一般,从中医的角度这些行为都会有伤阳气,长年累月下来身体就更容易垮掉。

2. 面对糖尿病,有良好的心态

星云大师三十多岁就被确诊糖尿病,但他并没有因此就一蹶不振,而是选择与疾病共处

他曾说过:“疾病是修道的增上缘,不要排除它,把病痛当做好朋友,人生会有不同想法,心情也会很轻松!”这也体现了他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用重视糖尿病的危害,相反是要大家学会如何去面对。像星云大师那样,既然已经得了糖尿病,那么以后就尊重科学,按照糖尿病的规律去生活,坚持“慢”的生活方式,同时规范进行降糖治疗,就能很好控制血糖平稳,从而避免并发症发生。

3. 饮食清淡

星云大师常常拿牛、马、骆驼和大象这些素食动物来比较,它们虽然是素食动物,但身体强壮,耐力超好,许多肉食动物都比不上它们,所以星云大师认为,最好的养生就是少荤多素。其实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肉吃太多,容易导致体内脂肪堆积,使人肥胖,血脂和胆固醇也会升高,损伤血管。

另外,饮食重口味对健康也有很大危害,重口味的菜肴往往盐分含量高,容易导致高血压,星云大师的日常饮食也是非常清淡,他也曾说“若真能懂的淡中之味,方能知道真味。”这是笔者见过对清淡饮食最有智慧的回答。

4. 多吃水果少吃糖

现在许多人奶茶果茶几乎天天喝,其实这些里面糖分含量非常的高,更加容易引起肥胖。星云大师就坚持低糖饮食,并不是因为他得了糖尿病,这也是他的健康哲学之一,取而代之可以吃一些升糖指数低的水果,例如火龙果、苹果等,也对身体有益。

在深切悼念星云大师的同时,我们不妨记住以上几点健康秘诀,在健康生活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真正提升生活质量!

胰岛素发现百年:糖尿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从1.3岁到59岁

(健康时报记者谭琪欣)“十年前查出来糖尿病,正常的人血糖值是3.9~6.1之间,我高达40.2,医生说他第一次见到血糖值含量这么高的患者,在那之后我一直打胰岛素治疗。”今年67岁的糖尿病患者宋先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如今十年过去,他自觉身体和以前没什么异样,很壮实。

胰岛素于1921年被发现,至今已有百年历程。据《Science》记载,百年前,年仅30岁的外科医生弗雷德思克·班廷成功在胰腺中获得提取物“胰岛蛋白”,后统一更名为“胰岛素”,沿用至今。

“在胰岛素被发现之前,糖尿病曾是一个病情发展快速的致命杀手,Ι型糖尿病患者很快就会因为缺乏胰岛素出现高血糖、酮症酸中毒而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仅1.3岁左右。如今,糖尿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资料图片,曹子豪供图。

寻找胰岛素,黑暗中的漫长探索

“自从有了胰岛素之后,Ι型糖尿病就变成慢性糖尿病了,而不是急性疾病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就此得到了挽救或延长。” 纪立农说。

糖尿病是个古老的疾病,其有关记载早于胰岛素三千四百多年。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古埃及就出现了对糖尿病患者“体重快速下降和频繁小便”的症状描述。我国东汉名医张机在《金匮要略》中,也以“消渴症”描述糖尿病的相关症状,该名称一直延用到近代。 “消渴症”唯一有效果的治疗方法是“饥饿疗法”,即尽可能限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摄入,但即便如此,I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仍然不到一年,而在当时,“胰岛素”仍是一个未可知的概念。

据《Science》杂志中的记载,1889年,德国两名医生将一只健康狗的胰切除,不久观察到狗的尿液中糖分显著增加,断定糖尿病与胰损伤有关。之后30年间,美国、德国、罗马尼亚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对胰中胰岛细胞的分泌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胰岛细胞分泌物对狗的糖尿病有疗效,并将其命名为“胰岛素”,但此后并无突破性的进展。

直到1920年,29岁的加拿大外科医生弗雷德里克·班廷发现开私人诊所并不能养家糊口,于是到西安大略大学谋得一份兼职工作,备课时,班廷无意中看到德国医生的狗胰切除实验和其他人的研究论文时,对胰岛素的纯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找到母校多伦多大学生理学系主任约翰·麦克劳德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位糖代谢领域的权威专家,并希望能在他的指导下纯化胰岛素。在班廷的坚持下,教授最终答应让班廷留在自己的实验室开展胰岛素纯化研究。

经过1年多的无数次失败,1921年暑假,班廷与助理才最终从动物的胰中分离出微量的胰岛素。班廷将纯化出来的牛胰岛素注射到患有糖尿病的狗和兔体内,发现它们的血糖很快降低了。

纪立农介绍,“胰岛素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于1921年12月开展,患者是一名14岁的男孩,患有严重糖尿病,但是注射胰岛素一天之后,男孩的血糖和尿糖浓度只是轻微地降低,完全没有临床疗效。直到1922年1月,高纯度的胰岛素被提取出来,临床试验再次重启,患者还是那个男孩,这次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一天后男孩的糖尿病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诺德胰岛素实验室成立,并很快制成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首支胰岛素产品。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糖尿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从1.3岁到59岁

“ 1897年,1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10岁男孩的平均生存期是1.3年,30岁和 50岁的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分别是4.1年和8年。而到了1945年,10岁、30岁和50岁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可继续生活45年、30.5年和15.9 年。”美国著名糖尿病学家乔斯林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923年之后,市面上的胰岛素产品加速更新迭代:1921年,猪/牛动物胰岛素为第一代产品;1980年,人胰岛素为第二代产品;1990年,胰岛素类似物为三代产品;2017年,诺和诺德研发的超长效德谷胰岛素获批上市,被视为第四代产品。

“我有一个朋友原来是医学总监,他得糖尿病已经60年了,他刚开始4岁得的一型糖尿病,他妈妈给他磨针头,针头很粗,每天打完针以后针头要磨,要不然太疼了。他稍微大一点以后妈妈说‘你该对自己负责任了,你自己磨针头,拿磨石’,好多年轻人没有见过磨石,他贪玩,磨了两下就交给他妈妈消毒了,结果那个针头没有磨锐利,扎的时候疼得要命。”纪立农告诉记者,而现在的胰岛素注射针头已经非常细了,针头有非常高的科技,无论是它的斜面还是表面涂层都要越来越减少疼痛感,增加注射感。此外,胰岛素笔、无针胰岛素注射器以及胰岛素泵的发明都在逐步将糖尿病患者从注射胰岛素的不适感中解放。

纪立农表示,胰岛素开启了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旅程,而胰岛素装置的创新,也使糖尿病的管理更简单、更安全。自推出第一代动物胰岛素后,1974年,诺和诺德公司从猪身上提取出一种高纯度的动物胰岛素,并将该产品推向市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与人类胰岛素相同的制剂。随后,诺和诺德不断推出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高纯胰岛素,人体胰岛素和胰岛素注射笔。

“糖尿病的根治在今后的二三十年之内可能还不会实现,但最新数据显示普通糖尿病患者平均生存期已经达到59岁。在胰岛素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史当下,仍然有很多新的东西可以期待,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心衰发生的风险,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好的胰岛素出现,让病人能够治疗起来越来越轻松。”纪立农说。

参考资料:

1. Wade N. Nobel follies. Science 1981.

2.The tumultuous discovery of insulin finally hidden story is told.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1982/09/14/science/ html

糖尿病药可助人活120岁?

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治疗糖尿病的常见药物二甲双胍或能助人健康长寿,因其能增加细胞含氧量,让细胞更健康地存活更长时间,或许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以及帕金森氏症等老年病,让人活到120岁。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日前已允许将二甲双胍应用于与预防衰老有关的临床实验。若实验获得成功,意味着未来70岁的人还能有50岁时的健康体魄。最近几年,各国科学家都开始重视研究二甲双胍对抵御衰老的作用。比利时研究显示,吃这种药的蛔虫不仅衰老更慢,而且更健康。英国研究人员也有证据显示,吃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人活得更久。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