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针头笔芯(糖尿病笔的针头一般是多少毫米)
糖友们,你胰岛素笔的针头确定用对了吗?
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糖尿病确诊患者约1.1亿人,占人口总数的8.2%,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而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注射的人群也不算少,占30%左右,糖友们只注意胰岛素的种类,什么时候注射,怎样注射,但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胰岛素笔针头正确的使用方法
就在前两天,我在门诊坐诊的时候,有个患者走进诊室,拿出一支胰岛素笔跟我说:“这个胰岛素笔坏了,打不出胰岛素来,你给我再开一支笔吧。”我接过胰岛素笔试了一下,确实推不动,当时脑子里首先闪过的念头是,可能是针头堵了吧。经询问后得知他15天才换一个针头,不堵才怪呢。我给他先开了盒针头,换上新针头后,胰岛素就打出来了,其实胰岛素笔并没有坏。像这样重复使用针头的患者,真的很多很多,在我的坐诊期间已经发生过好几起这样患者使用针头堵塞的情况了。
在《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2016版)》中要求“所有型号一次性注射笔用针头仅限一次性使用,在完成注射后应立即卸下,不允许重复使用”。一般来说,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我们都会进行卫生宣教,告诉他针头应该一次性使用,也就是打一针换一次。下面这个图,就是针头使用前、使用过1次、2次、6次后,在显微镜下的变化,你肉眼上很难看见这些变化,但实际上这种变化是存在的。
大家可以看到,使用2次的针头已经开始出现毛糙、轻微的针尖的卷边,使用6次后针头毛糙得非常厉害,出现倒钩,这种针头注射起来,一个是会很疼;另一方面,拔针时由于针头的毛刺和倒钩会把皮下胰岛素带出来,会导致胰岛素注射的剂量不准确,影响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还可以引起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受损、红肿、发痒、感染和脂肪增生,影响胰岛素吸收;甚至还有可能针头会部分折断在体内。有的患者就是以针头打着疼不疼或者是肉眼可见的针头的弯曲作为标准去换针头,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在我所了解的患者中,重复使用针头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嫌每次换费用高,有些则是嫌换来换去麻烦,还有的即使有医护宣教过胰岛素针头要求每次都更换,但他们还是觉得没必要。我还观察到,在和费用相关的患者中,公费可报销的患者就会换得勤些,医保或自费患者就用的时间长些,再就是和文化程度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相关,有的患者说说道理就明白了,愿意去遵医嘱执行,有的就是不管我们怎么说,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
遵从医嘱,才能手握健康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中不仅要求一针一换,而且还要求注射完后把针头立即卸下。如果让针头一直插在胰岛素笔芯上,药液是和外界相通的,针尖以及空气里的细菌会进入笔芯污染药液,同时还可能造成注射部位感染。
注射胰岛素的糖友们,你们从今天开始每次更换胰岛素笔的针头好吗?
用胰岛素血糖依然高,可能是胰岛素笔用法不对,7个错误不要再犯
如果您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饮食和运动后,血糖还是高,可能与您的胰岛素笔使用不当有关,这些错误经常被糖尿病患者忽视,本文就为您讲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个故事告诉你:正确用胰岛素笔有多重要
近期接诊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糖尿病病史12年,未正规服用降糖药,也未定期监测血糖。
2周前她因脑梗住院治疗,期间空腹血糖16.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5.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3%;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尚满意,医生嘱其院外继续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30笔芯(300U/3ml)20U,早、晚餐前30分钟注射。
回家后,患者虽然遵医嘱继续胰岛素治疗,但未遵医嘱买注射胰岛素用的笔,却应用1ml注射器进行胰岛素注射,出院后的第二天清晨,家属发现患者昏迷,急诊测血糖2.1mmol/L,发生了严重低血糖。
虽然经过医生的积极就治,最终转危为安,但也为广大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敲响了警钟——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注射器和注射笔注射胰岛素的区别
使用不同装置注射的胰岛素的成分是无差异的,但浓度不同:
胰岛素笔芯(胰岛素笔用胰岛素)的规格为300U/3ml,1ml含胰岛素100单位,1小格(0.1ml)含胰岛素10单位。
用胰岛素注射器注射的胰岛素为400U/10ml,1ml含胰岛素40单位,1小格(0.1ml)含胰岛素4单位。
如果患者用注射器抽取胰岛素笔芯里的胰岛素,1小格实际上是10单位,但不知情的这位患者,确认为1小格为4单位。
这位患者需要注射20单位胰岛素,应该用注射器抽取了5个小格的胰岛素,但她抽取的是胰岛素笔芯里的胰岛素,5个格就是50 单位,大家想想能不出现低血糖吗,是不是很可怕!
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听取医生的意见,如果不方便买胰岛素注射笔的话,可以和医生沟通,医生会给你处方适合注射器的胰岛素剂型,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胰岛素笔,与血糖控制的好坏密切相关。
7个注射错误导致血糖不达标
安装针头时,针头与笔未水平对齐安装,针头安歪了,造成胰岛素药液推不出来。
患者注射时存在恐惧心理,针头未至皮下,注射部位浅了,(注入到皮内),造成胰岛素药液吸收速度减慢。
患者使用规格较长的针头注射胰岛素时没有捏皮,将胰岛素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药液吸收过快引起低血糖。
患者注射后未在局部停留10秒再拔针,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注射剂量不足,引起血糖波动。
安装针头后未排气,造成胰岛素注射剂量不足。
装胰岛素笔时笔的推进杆与胰岛素药液的胶塞未接触上,造成注射时无药液推出,而患者自认为打胰岛素了。
每次注射后不拔针头,造成药液的污染与变性。
以上7个错误,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虽然用着胰岛素,血糖依然控制不好。
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听取正规医院医护人员的意见,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用笔。
作者:季景媛 苏文凌
单位:天津胸科医院内分泌科
夏季出游 糖友注意放好胰岛素
来源:广州日报
目前正是夏季亲子出游的高峰期,孩子放假,一家老小出门,如果家有糖尿病患者,旅途中该如何携带、保存药物,如何控制饮食,如何防止身体划伤?医生提醒,出行前最好做做“功课”,做足防病措施,以确保旅途平安,开心尽兴。
带胰岛素针剂上飞机
需开具证明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要注射胰岛素,出门怎么办?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沈洁教授提醒,患者出远门要记得携带足够的胰岛素制剂及带针头的皮下注射器,可以带上飞机使用,但必须出示医疗证明(在就诊的专科医生处开具即可)。药品和注射剂应包装完整,保持药品上的标识以证明携带的药物没有被调换。胰岛素应与其他手提行李分开过安检,并告知工作人员,以便接受检查。乘飞机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不能托运。因为行李舱的温度一般在0℃以下,胰岛素会因温度过低而结冰,且剧烈震动也会破坏药物的生物活性,导致药效降低或丧失。
胰岛素要避光保存
避免温度过高
胰岛素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光照和震动等,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低于0℃时,胰岛素活性会遭到破坏,而温度超过25℃则活性降低。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瓶装胰岛素、胰岛素笔芯和胰岛素预充注射笔)应贮存在2~8℃的环境中,如冰箱的冷藏室;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室温保存,外界温度高时(>30℃)最好存在2~8℃的环境下,保存期为开启后28天内,超过28天不能使用。不管开封还是未开封的胰岛素都应避免阳光直射,最好用避光袋装好保存。
旅途中
应注意监测血糖
沈洁提醒,旅途中很多糖友受不了美食的诱惑,暴饮暴食,这对血糖控制非常不好,应注意控制每天的食物摄入量,旅途中也不能放松警惕。到一些东南亚地区旅游,很多人容易出现急性胃肠炎,一旦发生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应采取以下措施:停用所有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然后及时检测血糖、酮体来指导用药,补充足够的液体,注意尿量变化。持续呕吐、腹泻者应终止旅游,就地诊治。
旅行时的活动、生活、饮食方式等都与平常不同,不能按时就餐、运动量的加大和饮食量的增大都将影响血糖值,因此定时监测血糖对指导旅行中用药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测量空腹、餐前和睡前的血糖。
注意足部卫生
防范伤口
外出旅行难免多行走,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合适的鞋子,必须穿袜子,以避免一些划伤和蚊虫叮咬。每天晚上用温水洗脚,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包括脚趾中间也需要掰开查看。洗脚后,用白色毛巾擦干,若白色毛巾上有血渍则提醒可能有伤口。之后用润肤露涂抹足部,脚趾间不抹,保持足部干洁。若发现伤口,一定要及时处理。
药物和用品
宜带双倍分量
准备足够的药物及必备用品,最好准备平常用量的两倍,包括胰岛素、口服药物、血糖仪、试纸条、酒精棉签、针头等。旅途中若在飞机或者车上的行程时间较长时,糖友应多起身活动,以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另外,飞机上空气较干燥,为防止脱水,应多补充白开水,以免因血液黏稠度高,增加脑中风的机会,但切勿补充果汁。(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游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