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降浊(糖尿病降糖)

中医孙彦琴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胃轻瘫,不过是胃失和降,一张方子,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最近很多朋友给我留言,说:孙大夫,为什么我得了糖尿病,却感觉肠胃越来越差了,甚至还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呢?

其实,这种情况就是一个糖尿病胃轻瘫的表现,这也属于糖尿病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之一。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遇到糖尿病胃轻瘫,中医如何解决。

之前我门诊就有一位王姓的男性患者,58岁。

这个人自述有十余年的糖尿病史,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之后就一直口服多种降糖药物维持治疗。

近两年来,患者出现餐后腹胀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的症状,近一个月症状加重,查空腹血糖11.6mmol/L,服降糖药也未有下降。

刻诊:患者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苔薄白,舌淡胖有齿痕,脉虚无力,早饱,进食差,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胃镜检查: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轻度糜烂。

诊断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清阳下陷,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导致胃轻瘫。

开方如下:黄芪、红参、山药、姜半夏、焦三仙、鸡内金、炒白术、陈皮、当归、升麻、炙甘草、生姜。

结果如何呢,患者服用7剂后,腹胀、恶心呕吐的症状减轻了不少,食欲也有所好转,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再复诊时,患者诸症全部消失,饮食、二便基本正常,查血糖,空腹血糖已降到6.5mmol/L。

给这个患者用的方子,其实就是补中益气汤的加味方,中医认为,糖尿病胃轻瘫,其病位主要在胃,与脾关系密切。

患者患糖尿病后,时间长了,便会耗气伤阴,致使中气亏虚,升降失调,脾气虚弱,运化无力,长期如此,就会引发气滞、血瘀、湿痰、湿热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胃失和降,造成饮食停滞,胃阴亏虚等症。

那对于脾胃虚弱的胃轻瘫患者,则需要用补气健脾、升清降浊的方法治疗。

方子,我重用了黄芪,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之功效,再加红参、白术增强补中益气之功。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同助黄芪、人参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最后加鸡内金、焦三仙以健胃消食,加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止呕,炙甘草健脾温中。

以上就是我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一个案例,这个方子不复杂,但正切糖尿病胃轻瘫的病机,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故可见效。

如果你也有糖尿病胃轻瘫,或者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并发症问题,欢迎留言给我,我也会为你做出详细解答。

#中医#

糖尿病——一个古方,升清降浊、和中调糖!

在我将近30的行医生涯中,有一个治疗糖尿病的方子,是我刚从中医药大学毕业,随老师实习时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那里学到的。

起初,我对这个方子的理解并不深刻,但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尤其是在外地义诊的那两年里,它帮助我治愈了无数糖尿病患者。我可以坦诚地说,在我用过的近百个案例中,只有两个人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让我分享一个具体的例子。陈先生,一位40岁的糖尿病患者,病史已有3年。他经常感到口干、口苦、口黏,饭后胃部不适,有腹胀感,偶尔还会出现头部昏沉、心烦、食欲不振、大便黏滞不畅和小便黄等症状。

经过诊断,我发现他的舌质暗胖,舌尖有红点,舌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滑。这些症状表明他的糖尿病是由于饮食失调、过度食用肥甘厚味所导致的湿热内蕴型。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化湿、升清降浊、和中调糖。

基于这样的诊断,我为陈先生开了以下方子:川黄连、川厚朴、炒栀子、芦根、姜半夏、淡豆豉、生薏仁、嫩黄芩、川牛膝、炒苍术、粉葛根、柴胡根、升麻片和生甘草。

他坚持服药两个月后,空腹血糖稳定在6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9mmol/L以下。这个方子寒温并进,升降并用,标本兼治,具有清热化湿、升清降浊、和中调糖的功效。

在实际应用中,我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加减。

如果患者口中异味明显,我会加入藿香和佩兰以醒脾化湿;如果头身困重,我会加入荷叶以清利头目;如果瘀血明显,我会加入紫丹参以活血化瘀;如果眼睑、下肢肿胀,我会加入茯苓以利水消肿。

我坚持撰写这些文章,并不是为了宣传中医有多神奇,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对中医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减少误解。如果我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哪怕一个人,那么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文中提到的各种配伍、方剂药方、验方和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借鉴和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糖尿病是吃太多,湿热内阻了,用好这一碗汤,清热化湿、升清降浊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根本就不愁吃喝,很多人喜欢胡吃海塞,饮食不知道节制,结果把自己硬生生的吃成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代谢疾病,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现象。

而且现在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是血糖高了,那我降不就好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只是一味的去控制指标,而不去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久而久之,体质会越来越差。

我有这样一位患者,孙某,男性,38岁,是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由于工作经常需要喝酒应酬,之前一直觉得头晕,容易乏力,最近一年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血糖升高,在家自测空腹血糖一直在10mmol/L左右,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药以后,觉得效果不是很好,就自行把药停了,想找中医看看。

我看到他的时候,孙先生整个人形体肥胖,患者自述胃部很胀,消化不好,口干发黏,不喜欢喝水,排尿时有涩痛感,大便有时候干结、有时候溏稀。

我让他把舌头伸出来看看,患者舌质暗,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还有剥苔,当时我给他辨证为湿浊阻滞、清阳不升。当时我就给他开了一方,有桃杏仁、荷叶、柴胡、蝉衣、天麻、炒苏子等药,同时叮嘱患者,饮食要节制,烟酒尽量不沾,生冷食物要少吃。

患者也比较配合,后来又根据他的情况,进行了几次调方,患者调理了3个多月,所有症状都消失了,血糖、血脂也维持在正常水平了。

方中桃杏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荷叶清暑利湿、升阳止血,柴胡疏肝解郁、退热、补阳,蝉衣疏散风热,天麻平抑肝阳、通经活络,炒苏子清痰下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患者主要就是湿热内阻了,因此我们需要用到清热化湿,升清降浊的方法,只有让脾胃运转起来,气机升降正常,疾病就会正常消散。

如果你也有类似问题,请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下使用,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个人情况不同,用药也就不同,切勿自行胡乱用药,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