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凶不(如果糖尿病的人不能吃啥呢)
世界无烟日:糖尿病人最应该戒烟,否则并发症早及摧毁身体
老王今年59岁,是一个老烟枪,抽烟20年了,由于患了糖尿病和高血压,医生和家人都劝他把烟戒掉。当时他觉得抽烟对糖尿病也没啥影响,为什么要戒烟呢?但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资料,他心里有点害怕 了,决定戒烟!
美国研究提出:糖友抽烟抽凶过早死亡增加一倍!
北美放射学会会议上最近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与没有糖尿病的烟鬼相比,有糖尿病还抽烟抽的很凶的人过早死亡增加一倍。这项研究来自53 000多美国人的数据,研究中,5000多名吸烟者(近10%)同时有糖尿病。 在7年的研究期间近4 000人死亡,其中肺癌患者超过1 000人,其他癌症超过800人。约13%的糖尿病吸烟者死亡,糖尿病患者死亡7%。妇女似乎受到的危害更重。女性糖尿病且吸烟者患肺癌死亡风险增加了80%。
研究者指出,当患者被诊断患糖尿病时,戒烟往往并未被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糖尿病患者如果吸烟,更容发生心脏病发作,中风的风险也是增加的,也更容易发生肾脏疾、感染、溃疡、截肢和失明。
二、糖友抽烟有三大害:
吸烟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对糖尿病人的危害特别大。
其一,烟里含有烟碱,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血糖升高,对糖尿病人造成直接的危害;
其二,糖尿病人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而吸烟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心肌供血减少。故糖尿病人吸烟对心血管的危害犹如雪上加霜;
其三,糖尿病人还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脉管炎、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糖尿病肾病等,并使人抵抗力降低。而吸烟也会给人体各脏器带来危害,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加重糖尿病引起的种种并发症。糖尿病人吸烟等于又增加了一个危害健康的帮凶。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要吸烟。
三、糖尿病友戒烟七大好处!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对糖尿病人而言更是一种慢性自杀。专家建议,糖尿病人不管病程多长,病情轻重,戒烟对病情一定有好处:
1、改善血糖
2、保护心血管
3、戒烟1年后冠心病发生的风险便可降低一半,而戒烟15年后冠心病发生危险就可能不得已从不吸烟者相近。
4、控制神经病变:戒烟可使全身的循环系统得以改善,特别是手和脚的末梢循环。因此糖尿病患者戒烟,能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使周围神经的缺血、缺氧得到改善,能使糖尿病神经病变得到相应改善。
5、维护肾脏功能:糖尿病患者戒烟能减小对肾脏的损害,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戒烟叶24小时就能使血压得到明显的改善,此外戒烟还能有效降低蛋白尿水平,从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6、有益眼睛健康:吸烟产生的烟雾中所含的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会导致视网膜黄斑变性,而视网膜黄斑变性本身也是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之一。
7、减缓肝脏病变:戒烟能改善肝内微循环,尤其是伴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通过戒烟能减轻肝脏负荷,防止脂肪肝病变加重。
四、糖尿病友如何戒烟最有效?
专家批出如果平时吸烟量比较大,不能一下子完全戒掉,可以逐渐减量,也可以到大医院的戒烟门诊寻求专业指导。
1、打赌:
一些过去曾吸烟的人有过戒烟打赌的好经验,其效果之一是公开戒烟,并争取得到朋友和同事们的支持。
2、扔掉吸烟用具:
烟灰缸,打火机和香烟都会对戒烟者产生刺激,应该把它们统统扔掉。
3、消除紧张情绪:
紧张的工作状况是您吸烟的主要起因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拿走您周围所有的吸烟用具,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场所放一些无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矿泉水,多做几次短时间的休息,到室外运动运动,运动几分钟就行。
4、体重问题:
戒烟后体重往往会明显增加,一般增加5-8磅。吸烟的人戒烟后会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速度,并且会吃更多的食物来替代吸烟,因此吸烟的人戒烟后体重在短时间内会增加几公斤,但可以通过加强身体的运动量来对付体重增加,因为增加运动量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吃零食最好是无脂肪的食物。另外,多喝水,使胃里不空着。
5、加强戒烟意识:
明确目标改变工作环境及与吸烟有关的老习惯,戒烟者会主动想到不再吸烟的决心。要有这种意识,即戒烟几天后味觉和嗅觉就会好起来。
6、寻找替代办法:
戒烟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受到引诱的情况下找到不吸烟的替代办法:做一些技巧游戏,使两只手不闲着,通过刷牙使口腔里产生一种不想吸烟的味道,或者通过令人兴奋的谈话转移注意力。如果您喜欢每天早晨喝完咖啡后抽一支烟,那么您把每天早晨喝咖啡必成喝茶。
7、少参加聚会:
刚开始戒烟时要避免受到吸烟的引诱。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参加非常好的聚会,而参加聚会的人都吸烟,那么至少在戒烟;初期应婉言拒绝参加此类聚会,直到自己觉得没有烟瘾为止。
8、转移注意力:
尤其是在戒烟初期,多花点钱从事一些会带来乐趣的活动,以便转移吸烟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样在电视机前度过,可以去按摩,听激光唱片,上因特网冲浪,或与朋友通电话讨论股市行情。
9、经受得住重新吸烟的考验:
戒烟后又吸烟不等于戒烟失败,吸了一口或一支烟后并不是“一切都太晚了”,但要仔细分析重新吸烟的原因,避免以后重犯。
10、游泳、踢球和洗蒸汽浴:
经常运动会提高情绪,冲谈烟瘾,体育运动会使紧张不安的神经镇静下来,并且会消耗热量。
五、八个戒烟方法让你烟瘾全无
1:在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上贴上自己肤色黯淡、牙齿发黄的照片。看到它,也许会使你抽烟的手有所退缩。
2:把准备买烟的钱放在一个储钱罐内,一个月,一年,用这些钱奖励一下自己,买件漂亮衣服,买些奢侈品或换种生活方式享受生活等。
3:找些东西(除了食物)占着你的手。闲暇时尝试做一些事情,比如做手工艺品、家居修理、园艺、甚至填字游戏等。
4:抛弃消极的想法。憧憬一下没有烟草会使您的生活更美好,注意力不要放在戒烟有多么困难上。
5:将您的所有烟蒂搜集在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瓶中,每天看看以培养您对吸烟的厌恶感。
6:不要携带烟草及其匹配物,将它放到不易取到的地方。丢掉所有烟草、打火机和其他吸烟用具。在家中和工作中创造一个干净清新的无烟环境。
7:选择无烟环境。享受户外活动或者去禁止吸烟的场所,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商店或者教堂。去餐馆吃饭,尽量选择坐在餐馆的无烟区。
8:去看牙医,去除吸烟留下的牙癍,使您的牙齿保持洁白。
六、糖尿病易感人群注意:吸烟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日前发表在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证实,吸烟都是糖尿病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这项覆盖23万欧洲人的研究将观察者分为两组,结果发现在男性中吸烟比不吸烟者糖尿病发作增加了40%,且上述关联不受年龄、受教育程度、所在地区、运动量酒精、咖啡、肉类摄取量的影响。由此证实除了会增加肿瘤发病率、增加心率,导致血管狭窄以为还会血糖升高。
对于男性,还会引发或者加重阳痿,加重男性功能障碍,所以,还在吸烟的糖友们,赶快开始戒烟吧。
胰腺癌很凶,治疗远不如提前筛查,这几类人是高发人群,习惯要改
胰腺癌是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的第四大致死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上升中。而且有研究显示,胰腺导管腺癌的缓和只有30%的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低于20%。而且胰腺癌在普通大众中比较少见,所以如果在体检中筛查,医疗成本会很高。但是,对于高危人群,例如有肿瘤家族史的人,都应该进行胰腺癌筛查。但是对于检查方式例如MRI(核磁共振)、CT、超声内镜还是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选择哪种一直没有统一结论。MRI做为胰腺癌的筛查方式的优势是:MRI检查没有任何危险性,而且现在好多医院都有MRI,对患者没有辐射,适合年轻患者长期随访,尤其是有备孕计划的年轻人。
现在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病和生活习惯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长时间的吸烟饮酒、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等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同时发现胰腺癌在糖尿病的人群中,发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有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患胰腺癌的概率也比正常人要高!
胰腺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也就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细胞。这两种细胞都有可能发生癌变,一种叫做内分泌癌,一种叫做外分泌癌,二者的区别非常大。
内分泌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恶性程度不高,这类患者手术后生存时间比较长,乔布斯患者就属于这种肿瘤,所以疾病检查出来,存活的时间相对长!
外分泌癌:临床上90-95%的外分泌癌是导管细胞来源的胰腺癌,就是常说的胰腺癌,患者确诊后一年死亡率高达95-98%,能活过五年的患者非常少。胰腺癌整个病程短,病情恶化快,发展迅速,早期一般会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常伴随着黄疸,消化系统的疾病,例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其中预后比较好的就是早发现、早手术的患者,所以提早发现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非常地重要。
(1)在放射科预约时,要和医务人员确认可不可以做MRI: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夹或者其它金属异物、妊娠期妇女、体温调节失调、永久刺纹眼线和纹身等患者,一定主动和医生沟通。不然预约好了来做才发现不能做白跑一趟;有的患者耍小聪明拒不告知医生这些情况,这样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2)患者做腹部MRI需要空腹至少4-6小时,所以患者检查前一天晚饭后就不要吃东西、喝水,晚饭要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烂面条、蔬菜汤等。预约上午检查的患者检查当天不吃早饭,直接到医院做检查,预约下午的患者早餐可以喝点牛奶、鸡蛋汤等,之后千万不可以吃午饭。
检查当天患者尽量不穿有金属的衣服,从头到脚:头饰、发卡、眼镜、假牙、耳环、项链、有钢圈的内衣、手链、皮带等等系尽量不要携带。
文章:王振艳医生
审核:大方医生
本文授权来源微信:白衣大方(ID: ypf_fwh),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爱“小糖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更需家长日常科学“监测”
新华社合肥11月13日电(记者 鲍晓菁)“Ⅰ型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青壮年和少年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Ⅰ型糖尿病智能化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指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在上升,其中Ⅰ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上升更为明显,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更需家长日常科学“监测”。
青少年所患糖尿病多为Ⅰ型糖尿病,致病原因是自身免疫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发病急、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而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者逐年增多,Ⅱ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率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2013年至2017年,在翁建平的带领下,众多专家共同开展中国全人群Ⅰ型糖尿病患者登记注册管理研究,覆盖全国13个研究区域7大行政区10%的全国人口,505家医院参与。通过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摸清了我国Ⅰ型糖尿病全人群发病率:中国全年龄段Ⅰ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01/10万人。据此估算,我国现有Ⅰ型糖尿病患者约50万。与患者群体庞大的Ⅱ型糖尿病相比,Ⅰ型糖尿病显得很“小众”。Ⅰ型糖尿病易发于儿童青少年,影响的是国民健康的未来。
“被调查人群诊断时,急性并发症比例高,诊断人群半年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率高达40%。”翁建平说。
“青少年糖尿病症状一开始总是很难被发现,当我们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章秋介绍,青少年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三多”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多。同时又有“一少”,即体重和体力下降。青少年儿童由于无法准确表达出身体的不适,需要家长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体征变化。家长要提高警惕,出现上述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儿在饮食方面要非常注意,既要适量补充身体发育所需要的糖分,又要严格控制多余糖分的摄入。Ⅰ型糖尿病患儿缺少胰岛素,目前只能以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的方法加以补充,并且还要完成血糖监测及计划饮食。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的急性并发症,发病急,来势凶。如果不及时抢救治疗,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贪玩爱动是青少年的天性,针对患糖尿病的青少年,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患儿家长必须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避免可能引起低血糖的情况发生。患儿独自在外时,应随身携带糖果以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