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医学解释(糖尿病医学简称)

明心药师 0
文章目录: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最明显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有的患者则没有明显感受,是在体检中发现的!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环境、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2型糖尿病患者的父亲或母亲本身就患有糖尿病,或者说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较高。而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会受遗传因素影响,但是概率较低。

二、环境因素方面:2型糖尿病也被认为是一种富贵病。可以这么理解,人的胰岛功能是有限的,你不断地吃,也不去运动,食物只能通过胰岛素来代谢,胰岛功能不断被压榨!试想一下,就算是机器用的越多,磨损的越多,损坏的几率也越高!随着科技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现在“富贵”的人越来越多,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而1型糖尿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

目前,虽然通过现有的医疗技术,我们不能控制和改变遗传因素,但是糖尿病的危险(环境)因素我们已经掌握得很多!比如高糖高碳水饮食、高脂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等。只要减少这些危险因素,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三、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可能属于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糖友们可能知道,在医院检查时会查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等指标,这些指标的高低可以预测未来胰岛功能的发展方向。当抗体滴度较低时,证明我们状况良好,胰岛功能衰退的可能性较低。当抗体滴度较高时,证明我们身体状况较差,胰岛功能衰退的可能性较高!而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又可能会导致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等抗体滴度升高,促进糖尿病病变!所以我们要摒弃熬夜等不良习惯!

将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推荐给你!一、如何正确饮食?

我们可以参考上图选择食材,避免富含单糖、双糖的食物,如蜂蜜、糕点、红糖、白糖,避免喝稀饭等富含淀粉且消化快的食物,宜多吃白菜、菠菜、黄瓜这些含糖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至少进餐三次,每餐最好主副食搭配,精粗粮搭配,精粗粮搭配的比例为6:4,提倡多干少稀,少吃油炸食品,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适当吃水果,而且要放在两餐中间吃,可以避免血糖大幅度的波动。

二、如何正确运动?

尽量运动上应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到感觉身体发热、出汗但非大汗淋漓,推荐在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每次30-60分钟,每周有氧运动至少150分钟。运动时,应备有可立即进食的糖类/淀粉类食物,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三、糖尿病患者教育!

糖尿病属于慢性病,不管在饮食、运动亦或是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松!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更新疾病的治疗观念,还能提醒我们不要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只有坚持,才能得到最大的获益!

四、规律的血糖监测!

治疗糖尿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血糖达标,怎样才能准确及时地评估出血糖水平?那只能是血糖监测,规律的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治疗方案,才能选择出最适合我们的药物和合适剂量!

五、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有很多,比如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格列美脲、瑞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利格列汀,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以及各种胰岛素等等!所以说,可供选择的降糖药物有很多,而那种是最适合你的?这就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个人病情进行评估后选择!

目前糖尿病医疗技术的发展状况如何?

我认为这几年,糖尿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首先,药物方面!口服的索马鲁肽已经在美国上市,它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不管可以降糖,还有减重的效果,可以在一点程度上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重点是它是口服的!以往的GLP-1受体激动剂都是需要注射的,带给了糖友们很大的痛苦!而口服制剂更容易被人接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还有一点,只要服用一片索马鲁肽口服制剂,就可以作用一周的时间!这也大大提高了糖友们去选择的欲望,因为它太方便了,只需一周服用一次!当然,目前他还没有在中国上市,相信在我们卫生部门的努力下,很快就会进入我们中国市场,还有我们的医保目录!

其次,技术方面!干细胞治疗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我国很多大的医院已经开始的相关的研究,而且就目前的结果来看,效果也还是不错!但是,费用比较昂贵!所以,干细胞治疗技术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医疗专家们的努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好的药物和技术涌现出来,解决糖尿病这个世界难题!

我是韩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关注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存在相似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花5分钟时间认识糖尿病:糖尿病的定义、分型、症状、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在门诊,经常遇到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大家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防治还是缺乏更多的了解;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带大家全面认识糖尿病,从而能够更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缺乏,导致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范畴。

二、糖尿病的分型

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从而大部分或完全丧失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1型糖尿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常见于青少年,发病较急,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水平状态,占所有糖尿病的10%以下;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2、2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肥胖、运动、高脂饮食等因素导致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主要以中老年人发病为主,血糖轻、中度升高,波动不大,病程长;有些患者只需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就可以很好控制,有些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很少的患者需要配合胰岛素治疗;

3、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血糖受损或糖尿病。

4、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各种病因学相对明确的糖尿病,包括8大类:

1)、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突变所致的糖尿病:包括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它常伴有神经性耳聋。

2)、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比如A型胰岛素抵抗或者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3)、胰腺疾病导致的糖尿病:包括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等影响胰岛β细胞引起血糖升高。
4)、其它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等都会引起血糖升高;
5)、药物引起的糖尿病:最常见的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糖尿病;其他如噻嗪类利尿剂, 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他汀类降脂药等有抑制胰岛素释放或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
6)、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
7)、免疫介导性糖尿病,比较少见;
8)、性染色体异常、印记基因缺陷等引起的遗传综合征引,都会引起血糖升高

三、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1.症状和体征

(1)、糖尿病早期:症状较轻,甚至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糖;糖尿病中晚期可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

(2)并发症和合并症
糖尿病患者长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及神经病变等,导致心、脑、肾、眼底、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长期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糖尿病往往容易合并皮肤病变及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是相应组织和器官病变的表现。

四、.糖尿病的诊断:

(1)、根据血糖水平诊断: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
空腹血糖≥7.0 mmo/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6.1mmol/L但< 7.0 mmol/L,称为空腹血糖受损,需做葡萄糖耐量实验来确诊;

(2)葡萄糖耐量实验:
把 75 g葡萄糖溶入200 ~ 300 mL温开水中, 5分钟内喝完,服糖前、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共五个时间点分别抽血检测血糖;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 mmo/L,服糖后2小时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都属于糖尿病前期,需要进行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避免发展成糖尿病;

(3)其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化血清蛋白你、胰岛素或C-肽释放实验等,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利于糖尿病的诊断、血糖的监测,有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五、了解有无靶器官损害及损害的程度

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在确诊糖尿病后,应该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查,判断是否并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病变程度,并在降糖的基层上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糖尿病的治疗

(一)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对于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以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但是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高血糖血糖(血糖> 16.8 mmol/L)未得到较好控制、有明显酮症酸中毒等患者都不适宜运动;

(二)、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应严格和长期执行,需根据每日需要摄入的热量折算热量处方,必须设定摄入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糖类摄入量通常应占总热量的50% ~ 60%,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每日热量摄入的10% ~ 20%,脂肪的摄入量应给予严格控制,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应超过10%,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需达到10%,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不能超过300 mg。

(三)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和门诊随访监测相结合;监测手指末梢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夜间血糖等血糖指标;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避免高血糖,更应避免严重的低血糖;

(四)药物治疗药
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降糖药两大类。
目前临床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是七大类即:
1、磺脲类,如果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等
2、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有二甲双胍缓释片,肠溶片等剂型;
3、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4、非磺脉类促胰岛索分泌剂,如果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5、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6、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如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等;
7、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如果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注射用降糖药主要有2大类:
1、胰高糖素肽-1(GLP1)类似物,比如每天皮下注射一次的艾塞那肽、利那鲁肽和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的度拉糖肽、艾塞那肽周制剂等

2、各种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

1)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2)短效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
诺和灵®R、优泌林R、 甘舒霖R;

3)中效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诺和灵® N

长效胰岛素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来得时( 甘精胰岛素)

(五)糖尿病健康教育
到目前为止,中晚期的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是需要终生治疗的;糖尿病的效果,既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取决于患者对特别知识的掌握;对糖尿病并发症认识的越多,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掌握的越多,治疗效果越好;

因此,必须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预防,比如预防严重的低血糖、预防糖尿病酮症;掌握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自我监测以及糖尿病知识的不断更新;

认识糖尿病

转自: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服务号

01

什么是糖尿病?

万家团圆迎中秋中秋慰问活动给予帮扶对象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慰藉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关爱,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特殊群众的帮扶工作。简单而言,糖尿病就是身体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进而导致身体不同程度损伤的一大类疾病。

简单而言,糖尿病就是身体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进而导致身体不同程度损伤的一大类疾病。

02

糖尿病分几种类型?

目前,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

(1) 1型糖尿病:指的是因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的胰岛B细胞的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临床上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多见于青少年。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仅占糖尿病病人的5%左右。

(2)2型糖尿病:指因胰岛素抵抗(即有一定量的胰岛素但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降糖作用)及胰岛功能减退所致。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些年发病年龄趋向于年轻化,病人多伴有腹部肥胖。这种类型占我国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

(3)妊娠糖尿病:指在妊娠时发现的高血糖,分娩后部分人血糖可恢复正常,但其得2型糖尿病的几率增大。以上三种类型糖尿病的病因复杂,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4)特殊类型糖尿病:本型糖尿病大部分是指大部分有明确的病因所引起的高血糖,例如某些遗传病、胰腺病、内分泌病等所致的高血糖,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或化学品也可引起高血糖。这些高血糖只要去除病因后,血糖便有可能恢复正常。另外,近年来已明确还有一些病人的病因是某些基因突变所致的。这些病因虽明确,但基因突变不易纠正,只能大致同2型糖尿病一样治疗。特殊类型糖尿病并不多见。

03

如何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但这往往是血糖已经明显升高时的表现,在血糖刚刚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或者由于个体差异,很多病人在血糖已经很高时没有明显的症状。我国目前采用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或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 mmol/L,或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2小时的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但是现在许多人没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自测或者体检发现血糖偏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需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是否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4

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如果诊断糖尿病,应该找专科医生进行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合并症等方面的评估,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的分型、合并症情况、并发症情况等,确定合适的饮食、运动方案,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现在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就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专家推荐

汪戈明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甘肃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理事

甘肃省老年病学会理事

甘肃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保健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参加完成科技成果7项,发表论文8篇。

擅长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矮小、性发育迟缓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内分泌合并其他多系统疾病的综合治疗。

(转自: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