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及糖尿病(年糕 糖尿病)
“糖友”怎么吃 记住这三点
“水果不敢吃,肉食不敢多吃,各种点心基本不敢碰。”48岁的张先生是位老“糖友”,有着多年的糖尿病,最困扰他的是日常的吃喝问题。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医师祝俊香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其发病原因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有关系,其中饮食方面是糖友们最为头疼的事情。祝俊香建议糖友们在日常饮食生活中注意以下三点。
制订饮食方案
科学制订饮食方案,有助于控制血糖。每个患者情况不同,可以请医院内分泌病科营养师根据患者症状、化验结果等,初步制订饮食方案,并定期复诊,根据患者情况再做凋整。
在日常生活中,糖友自己也应根据就餐情况、体力活动、血糖监测情况、胃肠道功能等,及时调整膳食。合理控制总能量,以能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蛋白质摄入一般占每日总能量的15~20%;脂肪摄入占每日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每日总能量的50%~65%。三餐分配要合理,避免暴饮暴食。病情稳定的糖友,一天至少保证三顿饭;血糖波动大、易出现低血糖的糖友根据情况适当加餐,每日进餐5~6次,同等重量的食物分成五六份,既保证了一天总摄入量,又避免每餐摄入过多,使血糖升高。
注意饮食原则
《景岳全书》说:“消渴病,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这说明中医早已认识到糖尿病是个富贵病,需要控制和调整饮食。
祝俊香指出,糖尿病饮食首要原则为合理控制饮食,不吃易导致血糖上升的食物,如糖果、可乐、蜜饯、甜点等。淀粉类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限量,如番薯、土豆、芋头、玉米、菱角、烧饼等;各种年节食品如粽子、月饼、年糕等,糖友们均要“忌口”。
糖尿病饮食的第二个原则为少吃太咸、太油的食物。孙思邈是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医家之一,他认为,消渴病应慎饮酒、限盐等。由于肥胖是糖尿病的天敌,而且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因此控制油盐的摄取量非常重要。除了少吃油炸及高油脂类的食品,还要节制肉类食物,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烹调食物用植物油。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类等也要少吃。烹调上,应尽量采用清淡少油的方式,如清蒸、水煮、凉拌等。还要限制烟酒,因为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血糖不稳,也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合理调配饮食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吃主食容易升高血糖,所以干脆不吃主食。事实上,只要掌握好量和搭配,糖友不但能吃饱,还能比较好的控制餐后血糖。
吃硬不吃软、吃干不吃稀 建议糖尿病人尽量吃硬一点、干一点的。比如馒头、米饭、饼。而不要吃面糊糊、粥、泡饭、面条等。因为过于软烂的饭在胃里停留的时间短,进入肠道的速度快,容易吸收,因此升高血糖的速度也更快。
优选主食 大麦、荞麦面、玉米、燕麦、绿豆、大豆、薏米、黑豆、红小豆、莜面等食品相对其他主食来说,具有膳食纤维高、含糖量低、低热能等优点,推荐选用。建议糖友们合理搭配好主食,做到控制总量、粗细搭配,以达到既能吃饱还不升高血糖的目的。
优选蔬菜 优选具有生津润燥作用的蔬菜,比如洋葱、黄瓜、苦瓜、菠菜、白菜、萝卜、芹菜、黑木耳、银耳等,这些食物不仅膳食纤维含量高,增加饱腹感,还具备一定降糖作用,能协助身体降糖。
从中医角度讲,食物有偏性,人的体质有差异,饮食亦有不同。如肝胃郁热,表现为口渴多饮,心烦宜怒,小便黄,大便干等,宜食开郁清热之品,如苦瓜、丝瓜、银耳等;脾虚胃热,表现为心下痞满、胃脘部烧灼感、大便稀等,宜食补脾清胃热之品,如山药、粟米、菠菜、赤小豆、鱼肉等;阴虚火旺,表现为心烦易怒、多食易饥、失眠多梦等,宜食滋阴降火之品,如老鸭、莲子、百合、茼蒿、枸杞子、银耳等;阳气亏虚,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食宜温阳益气之品,如牛肉、羊肉、虾仁、韭菜、干姜、黑豆等。
祝俊香称,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即发为消渴。故建议广大糖友们在严格根据医嘱正规治疗之外一定要“管住嘴”,以利稳定血糖。
另外,控制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的重点,在日常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医嘱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饮食方案。平时也要注意多运动控制体重,作息规律,保持心态平和,方可使病情稳定,回归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王碧辉)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居家饮食,把它当主食让血糖更高
在这次的疫情期间,普通人其实还好,但是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就有些压力大了。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加大了难度。有的糖友们,为了能让自己在家吃的血糖平稳一些,特地囤积了大量的薯类食物。因为人们往往都说,薯类食物膳食纤维丰富,能够延缓血糖升高。于是,糖友们囤积了大量的土豆、红薯、紫薯、山药、芋头……
适当吃薯类确实是有利于控制血糖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薯类都适合。比如红薯就不是很适合每天吃了,而且不同的烹调方式对红薯的热量和升高血糖的速度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不正确的食用不仅不能帮助平稳血糖,反而会使血糖蹭蹭的长!
1. 不正确的烹调方式:
红薯的烹调方式一般采用两种:蒸红薯和烤红薯。很多人认为蒸红薯和烤红薯的热量都是一样的,吃下去对身体的变化也是一样的。其实并不是,正式因为两种不同的烹调方式,导致红薯吃下去对血糖的影响不同。蒸红薯的热量是75kcal/100g,而烤红薯的热量则达到了131.26/100g。因为蒸红薯,会增加红薯中的水分,糖分会被稀释,热量并不到。而烤红薯就不一样了,红薯中的水分会蒸发,糖分会浓缩,所以烤红薯会比蒸红薯甜的多,因为糖的浓度增加了。所以,同样质量的烤红薯的热量自然要比蒸红薯的高!血糖升高的指数也会增加!
所以,如果糖尿病人把烤红薯当做是主食每天都吃,那么血糖必然是会快速升高的,这对病情影响非常不利,甚至会加重病情。
2. 不正确的饮食搭配:
薯类配年糕、薯类配面包、薯类配水果、薯类配果汁……这些搭配并不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反而会雪上加霜。薯类本身就是主食,也是会升高血糖的,不同的薯类GL和GI值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搭配上其他主食和水果,血糖升高的速度会加快,正确的做法是搭配蔬菜和蛋白质类食物,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
3. 薯类可以这样吃:
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增加薯类确实具有帮助平稳血糖的作用,但是要注意食用方法。建议把薯类切成小块,放到米饭里面一起煮,这样既能帮助控制食欲,也能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血糖。不要吃土豆泥、红薯泥这类食物,薯类做成泥以后,会增加血糖升高的速度,不利于控制血糖,就吃块的完整的就好。
综上,糖尿病人在家吃薯类食物的时候,建议不要怕烤,蒸煮炖为主。并且,尽量吃完整的或者是块状的,不要弄成泥。同时搭配丰富的蔬菜和蛋白质食物,这样更有利于控制血糖哦!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友”咋吃有利控制血糖
对于“糖友”来说,日常生活中最愁人的是吃喝问题: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多吃,甜品基本不能碰。到底怎么吃呢?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主任医师刘华珍介绍,糖尿病患者除了根据医嘱正规治疗之外,在饮食中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饮食方案
“科学制定饮食方案,有助于控制血糖增高。”刘华珍说,每个患者情况不同,可以请营养师根据综合膳食结构、患者症状、化验结果,初步制订饮食方案。但一个月就应复诊一次,根据患者情况再做凋整。另外,日常也应根据就餐情况、体力活动、血糖监测情况、胃肠道功能等,及时调整膳食。合理控制总能量,以能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蛋白质摄入一般要占每日总能量的15%~20%;脂肪摄入占每日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每日总能量的50%~65%。三餐分配要合理。病情稳定的糖友,至少保证一日3餐。血糖波动大、易出现低血糖的糖友根据情况适当加餐,每日进餐5~6次,同等重量的食物分成5~6份,既保证了一天总摄入量,又避免一餐摄入过多,使血糖升高。
注意饮食原则
糖尿病饮食的首要原则就是合理控制饮食,少吃或不吃容易导致血糖上升的食物,如糖果、汽水、可乐、蜜饯以及各种中西式的甜点。此外,淀粉类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限量,如番薯、土豆、芋头、玉米、菱角、烧饼等;尤其各种年节食品,如粽子、月饼、年糕,糖尿病患者更要忌口。
糖尿病饮食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少吃太咸、太油的食物。由于肥胖是糖尿病的天敌,而且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因此控制油脂的摄取量非常重要。除了少吃油炸及高油脂类的食品,还要节制肉类食物、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烹调食物用植物油。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类等也要少吃。烹调上,应尽量采用清淡少油的方式,如清蒸、水煮、凉拌等。另外,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
合理调配饮食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吃主食容易升高血糖,所以干脆不吃主食。事实上,只要掌握好量和搭配,糖友不但能吃饱,还能比较好的控制餐后血糖。
吃硬不吃软、吃干不吃稀 建议糖尿病人尽量吃“干”的。比如馒头、米饭、饼。而不要吃面糊糊、粥、泡饭、面片汤、面条等。饭不要煮得太软烂,过于软烂的饭在胃里停留时间短,进入肠道的速度快,因此升高血糖的速度也更快。糖尿病饮食中,我们更推荐“硬一点”而不是“软一点”,道理与上面相同。
优选主食 大麦、荞麦面、玉米、燕麦、绿豆、大豆、薏米、黑豆、红小豆、莜面等食品相对其他主食来说,具有膳食纤维高、含糖量低、低热能等优点,推荐糖友们选用。但需注意的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吃多了都会升高血糖。所以,建议各位糖友合理搭配好主食,做到控制总量、粗细搭配,以达到既能吃饱还不升高血糖的目的。
优选蔬菜 很多具有生津润燥、协助降糖作用的蔬菜都在我们的菜篮子里,建议糖友优先选用,比如洋葱、胡萝卜、南瓜、黄瓜、山药、苦瓜、菠菜、黑木耳、薏苡仁、银耳等,不仅膳食纤维含量高,增加饱腹感,还具备一定降糖作用。
刘华珍称,糖尿病会引发很多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稳定血糖、控制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的重点,在日常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医嘱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饮食方案。平时也要注意多锻炼控制体重,保持心态平和,方可助糖友们病情稳定,回归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王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