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运动(糖尿病前期运动干预)
糖友如何运动才科学?试试这几种方式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缺乏运动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因素,与爱好运动的人群相比,缺乏运动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要高出50%~8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华表示,对于有糖尿病前期或者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来说,有氧和阻抗运动可以防止其发展成明显的糖尿病。同时,有氧运动和阻抗训练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血压、减重、最大运动能力以及血脂异常都很有效。
糖尿病可以
通过运动训练来改善
陆华介绍,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改善胰岛素抵抗,还可以改善血压和血脂、温和地降低体重。研究发现,运动的强度与运动的容量相比,强度更重要;采取中高强度运动的人比采取低强度消耗同样能量的人,出现代谢损害的风险要低很多。
久坐的人通过相对低的运动容量(400kcal/周)可以提高肌肉胰岛素敏感性,且随着运动容量的增加可以进一步地改善。虽然目前对于持续和强度的运动结合方式还没完全确立,但是高强度、短间歇的训练方式在获得代谢影响以及运动能力的提升上,比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要好。
不过,运动后肌肉对葡萄糖的吸收会提高,运动后骨骼肌摄入葡萄糖会持续到48小时,这个和运动的强度以及容量呈剂量依赖关系。所以糖尿病患者进行高强度运动或者竞赛型运动时需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且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坚持阻抗训练或者间歇训练可以减少运动导致的低血糖效果。
运动推荐三部分
高强度运动前要评估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最理想的运动建议是:
1.每天至少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如快走、游泳等运动)、每周3~5次的15分钟阻抗训练;
2.每30分钟需要间隔进行小强度的体力活动(如站立、行走等);
3.增加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老年或者是由于糖尿病已经出现微血管损害的人群。
陆华提醒说,所有糖尿病人群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都应该进行心血管评估和血糖评估,包括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低血糖发作的历史、存在的神经系统病变。无症状的糖尿病人群,如果心血管评估正常,极量运动试验也正常,就可以参加所有的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警惕运动中出现的胸部不适或不正常的呼吸困难,这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表现。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停下运动,前往医院查清原因。
1型和2型糖尿病病人通过坚持长期运动可以明显减低死亡率,但运动也无法完全代偿糖尿病带来的危害,糖尿病患者还是需要通过药物控制住血糖水平,切忌自行停药造成身体的损害。
来源: 广州日报
“糖友”运动指南公布啦!照着做,让你的血糖稳稳的
“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六字要诀,“迈开腿”就是要让自己动起来,细心观察的糖友都知道,运动可以很好地帮助降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讲,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运动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并且运动还得讲究方式方法,所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糖尿病的运动攻略”。
推荐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根据年龄、体力、基础疾病等选择适合的运动。低强度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练气功;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健身操、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以及各种球类活动,如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等。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多为餐后血糖升高,故运动应在餐后1~3 小时内为宜。选择的运动时间应相对固定,有利于血糖控制稳定。
运动强度可以用运动时的心率来衡量,如运动时心率(靶心率)=170-年龄(岁),这样的运动量属于中等。一般以达到靶心率后持续20-30分钟为好。运动时可以顺畅说话,为低强度运动;运动时呼吸急促、气喘,但可以断断续续说话,为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如果不能完整说话了,说明是高强度运动。
推荐每周运动至少共150分钟,分布在3-5天内,最好每天都运动。每次运动前应有5-10分钟的低强度热身运动,运动后有5-10分钟的放松拉伸活动,使心率逐渐上升或下降,不要突然开始或停止运动。
运动时,这几点注意事项要牢记1、运动强度不可过大,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引起血糖升高或低血糖, 甚至诱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对控制糖尿病病情十分不利。运动量、运动强度不要忽大忽小,否则会造成血糖波动。
2、在开始运动之前,应该知道以下这些不适症状可能为低血糖:感觉身体颤抖不稳、疲倦/虚弱、意识模糊、大汗淋漓、有焦虑或紧张的感觉、饥饿感、心跳加快、心慌、头晕。其中一些症状,如出汗或心跳加快,在锻炼期间较为常见,因此低血糖发作可能难以识别。
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的人来说,在运动前后或者运动期间需检测血糖水平,特别是有上述不适症状时。要准备些碳水化合物零食,如糖果、饼干等,低血糖发生时立即服用。
3、部分人群不适宜运动,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合并严重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性感染。
#运动降血糖效果有多大##家庭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
百姓健康 | 糖尿病前期的“运动处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推出
《百姓健康》栏目,
邀请辖区内各大医院的专家
为大家解读介绍
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本期邀请到的是
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医师
王文慧
来为大家聊聊“体医融合”
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全科医师 王文慧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我们保持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运动疗法,在国内外医疗界也是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运动伤病、内脏疾病、代谢障碍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手术后的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和康复的手段。
从去年开始,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体育学院共同开展了 “体医融合”运动健康师进社区的试点项目。
今天,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医师王文慧就来为我们介绍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体医融合”项目——健身气功易筋经。
什么是“体医融合”?
“体医融合”是指以医疗问题为导向的一种运动疗法,为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
“体医融合”的应用范围包括运动伤病、内脏疾病、代谢障碍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手术后的患者等。
“体医融合”项目——健身气功易筋经
健身气功易筋经主要的干预人群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这个患者群体比较特殊,空腹血糖在6.0-7.0之间,餐后血糖在7.8-11.1之间的人,在临床上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距离真正确诊糖尿病,还有一段距离,但是风险已经非常大了。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由于没有确诊,所以,这类人群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可以使用,一般来说,医生给他们的建议,主要就是积极地调整生活习惯。因此,给他们开一个“运动处方”,就非常的迫在眉睫。
参与“体医融合”项目有什么条件?
在项目前期招募中,首先会通过大数据,把符合糖尿病前期症状的人群筛选出来。接下来,我们还要排查他有没有一些运动禁忌症,比方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变、新近发生的血栓、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有明显酮血症或酮症酸中毒等,这些人群在运动方面有更多的限制。
参与“体医融合”需要做些什么?
“体医融合”项目总共分为两个阶段,持续了六个月的时间,前三个月为干预阶段,主要是运动干预,会由运动健康师带领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期间,家庭医生也会全程参与,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予以合理用药指导、饮食管理、中医养生保健指导,也做好运动医疗安全保障。
后三个月为第二阶段,是居民的自我管理阶段,要求居民自己在家,继续坚持前三个月的锻炼节奏,同时,由我们家庭医生,定期对他们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运动督导和健康管理。
具体有哪些运动锻炼?
参与项目的居民,每周一到每周六的早上都要到中心来参与一个小时的运动,首先是10分钟的热身活动,接下来是半个小时的体操锻炼,现在主要做的是易筋经,后续可能也会有八段锦、太极拳之类的中医功法的传授,做完易筋经以后还要进行20分钟的抗阻训练,主要用弹力带来进行。
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非常有讲究。首先10分钟的热身不能少,通过逐步增加运动量,帮助大家提高血管、肌肉、关节的适应能力,是一个启动的过程,帮助我们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能力。
接下来,易筋经属于是一个强度不太高的有氧运动,同时,也是一个全身运动,全身所有的大肌肉群,都可以通过这套操活动到位。这就比我们单纯的走路、或者举哑铃这种运动,活动的肌肉更多,锻炼效果更好。
最后的弹力带,也就是抗阻训练,也是为了锻炼到我们的各个肌肉群。
运动过后,还会组织大家做一些放松活动,10分钟左右的慢走、呼吸调整等等,可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淤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晕厥,心律失常等。
“体医融合”项目效果如何?
这个项目到今年1月份已全部结束,我们也做了相应的统计工作。4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有35人的血糖值,都已经下降到了正常范围。他们每个月的医药费支出也减少了8成。原先很多人吃的保健品、用来调理的中药,也暂停了。
自己在家锻炼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人在锻炼前一定要做好防护的准备。比如说,我们家庭医生每次都会在锻炼开始前以及锻炼结束后,为大家测血糖。运动期间,血糖仪、巧克力、糖果等也是一直备好,随时都可以监测大家的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风险。
那大家自己运动的时候,同样也要注意这一点。血糖仪和糖果,都要准备好。假如运动前,血糖水平低于5.6 mmol/L,那就要吃一份主食再运动。
运动期间,假如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适症状,立刻停下来,及时监测血糖,出现低血糖了,赶紧吃点糖,快速补充糖分。
而且,不要一个人运动,约几个好伙伴一起,假如出现低血糖了,也有人能够帮忙处理。在做运动的时候,尽最大的努力,保证运动安全。
来源:上海杨浦